ZKIZ Archives


令狐沖和2B的便利店O2O有什麽關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4/152140.shtml

06

二爺有個在南京開便當店的臺灣朋友老周,他做的鰻魚飯和蝦仁飯堪稱雙絕,口味能甩各色掛羊頭賣狗肉的“臺式便當”18條街,當然價格也是市場價的兩倍。

3年前我認識老周的時候他正在張羅著開第二家分店,而前段時間他的第5家店開張了。老周的幾家店都開在深巷里,對面常有些燈光曖昧,大門緊閉的發廊,每家店的生意卻都很好,熟客占了大半。老周看起來不像是開飯館的生意人,西褲襯衫,金絲眼鏡,他扮著這副行頭每天清早出現在麥德龍采買食材的時候,總有幾分違和感。

老周知道我在互聯網公司上班,經常攛掇我給他弄一套點單收銀系統,核心需求是:客戶自動識別與聯想。他跟我描述過他理想中的應用場景,客人進店點餐,系統自動識別客戶,店員面前的顯示器出現他的所有信息,姓名、生日、喜好、口味等。

比如有個客人叫令狐沖,店員開口就問,令狐先生,今天想吃點什麽?昨天的鰻魚飯還和您胃口嗎?你要是令狐沖你是不是虎軀一震,心想這個店員不簡單吶。

令狐沖剛點了一份鹵肉飯,店員就對著後廚喊,這份鹵肉飯鹽少一點,客人喜歡清淡。令狐沖又是一驚,心想,這個店員怎麽會知道我口味偏淡呢?

待到飯端上來,店員同時送來一小塊蛋糕,令狐先生,生日快樂。令狐沖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這家店也太牛B了吧!

老周說這就是臺灣人的經營之道,互聯網公司整天喊的“極致用戶體驗”,臺灣很早就已經這樣做了,只不過在從前,用戶的各種信息存儲在老板的大腦里,現在他需要一套系統。老周還說在臺灣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便利店,臺灣的便利店幾乎是無所不能的。

依然是令狐沖,他不僅可以在臺灣的便利店買到所有的生活日用,還可以複印劍譜、郵寄戰書、水電煤繳費、收發快遞、處理交通罰款、購買高鐵票、轉賬取錢。便當、現磨咖啡、鮮切水果、常規藥品、報刊雜誌、手機號卡也都可以在便利店買到。

如果任盈盈不在家,令狐沖的一日三餐都可以在便利店解決,便利店出售的便當口味和衛生都是有保障的。

如果令狐沖在外面忙著打打殺殺不能接小孩放學的,小令狐可以在便利店里看電視、寫作業等令狐大俠下班回家。

如果令狐沖跟任大小姐吵了架被趕出家門,他完全可以在家門口的便利店里窩上一夜,一邊充著電,一邊連著免費WiFi看一夜球賽,便利店提供24小時熱水和幹凈的洗手間。

如果令狐沖忽然想要騎馬環島旅行,他只要沿著有便利店的路線騎行,基本不用帶行李、幹糧,甚至不用住旅店,只需帶上帳篷和睡袋就好。

如果令狐沖要自建門派,占不了山頭也租不起辦公室的話,他可以帶著小團隊窩進任何一家便利店辦公,不用擔心有人會把他們趕出去。令狐大俠會看到有人在便利店里聚會,有人在便利店加班,有人在便利店幫女神修電腦。

這就是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的臺灣便利店文化,24小時全年無休,商品囊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百米之內必有一店。這就是身在南京的臺灣人老周心心念念的7-ELEVEN、全家、Hi-Life。

為什麽便利店的東西比超市貴,但生意依舊紅火?老周一語道破天機:因為便利啊!

“便利”是便利店的核心,也是O2O的核心,捫心自問,當我們在討論電商,討論便利店O2O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是把便利帶給用戶嗎?還是我們更關心投資人喜好?或者糾結於各種高大上的模式?

80%的便利店O2O都是一樣的玩法:線上建站圈流量,線下地推便利店,自己一個端,商家一個端。用戶線上下單,平臺甩單給用戶附近的商家,商家配貨完成下線配送。然後,該刷單的刷單,該補貼的補貼,把投資人哄開心了,才有底氣燒錢。

這麽玩的平臺具體有誰誰誰,我就不點名道姓了。這種To C的玩法,目標是把線上流量引到線下,模式最輕,問題也最多,簡單的問題被複雜化了。

1、送貨速度保證不了

便利店O2O賣的是日用百貨,客單價低,消費頻次高,且對物流速度要求極高。訂單來了誰去送?平臺?商家?第三方物流?看來看去,還是得商家自己送,速度也最快,餓了麽讓餐廳自己送不是做得挺好嗎?問題是便利店的業態跟餐廳不一樣,物流的複雜程度遠超外賣O2O。餐廳常有專門的送餐員,且訂單集中發生在用餐時間,一個送餐員一趟出去可以配送多單。便利店可沒有專門的送貨員,且訂單零散,物流成本高,想讓老板關了店門去送貨?沒門。即便是送了,速度也沒法保障。

2、商品品質保證不了

對便利店O2O一直都有質疑的聲音,商家會不會把線上訂單作為處理臨期、殘次商品的渠道?事實情況是會的,且已經有了不少這樣的例子。商家為什麽會這樣做?因為用戶買的是平臺的商品,減去抽傭,同樣商品他的收入是少的,既然如此,商家幹嘛像伺候大爺一樣伺候著你的用戶?你說你給商家帶來了訂單,事實上,你想的是用補貼圈用戶,對商家利益的考量是排在後面的。

3、把便利店只當做倉庫和配送站

便利店O2O在布局階段,各個區域內都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商家來做解耦的工作,量級不夠就起不到解耦的作用,模式就跑不通。用便利店解耦其實是便利店當成一個囤貨的倉庫和配送站,這不符合便利店的本質屬性。之前我們說過,便利店O2O的核心是便利,便利體現在服務功能上,僅僅賣貨的便利店不是真正的“便利”店。未來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便利店的功能將越來越多,服務品類一定不限於簡單的商品售賣。

上述便利店O2O模式還有其他問題,前段時間億歐網楊永平總結了6條,雖然我並不是都贊同,但他有他的道理,大家可以找來看看,我這里就不多說了,我們重點來看解決方案。

我認為,便利店O2O的方向應該是去To B,幫助便利店互聯網化,平臺的用戶應該是便利店,是小B用戶,而C用戶是各個小B的用戶。是怎麽個To B法?又怎麽幫助便利店互聯網化?

首先,平臺要能夠讓便利店的服務能力增殖增殖再增殖。我們身邊的便利店,要麽掛著連鎖超市的招牌自己經營,要麽賣點油鹽醬醋、煙酒糖茶,還是原始階段,便利店的服務能力太弱了。

平臺要用互聯網的方式改造便利店,幫他們提高便民服務能力,具體要幫他們增殖哪些服務,票務、水電煤、交通罰款、充值繳費……參考臺灣的便利店。平臺要做的事情是整合資源,讓自己的平臺對接好各種服務,比如,水電煤繳費,你對接好了API接口,便利店拿來就能用。這個過程比較細碎,如果所有的接口都要一個一個去談再去做對接,工作量很大,建議通過找第三方服務商實現,比如千米網就有現成的便民電商解決方案。至於載體,你可以搞個一體機,看著牛逼,也可以直接裝在便利店的電腦里,甚至老板的手機里,我家門口便利店的電腦除了看監控,其他時間基本都在鬥地主。

第二步,便利店的第一屬性畢竟是零售,想要顛覆這個行業就必須要考慮供應鏈的問題,改變便利店落後的供應關系。我們為什麽要去超市買東西而不去便利店?兩個原因,一是超市品類全,二是超市更便宜。平臺要讓便利店的商品品類更豐富,並具有價格優勢,就必須去碰貨源,整合上遊貨源,幹掉廠家到商家的中間環節,幹掉各種代理商、批發商,自己去做那個最大的分銷商。

為了讓傳統的便利店快速進化,平臺可以考慮挖一點連鎖超市的人,讓他們去教便利店老板們怎樣管理商品庫存,怎樣搭理貨架,怎樣陳列商品,在這方面,連鎖超市有成熟的經驗。

第三步,解決配送和服務問題。前面說便利店O2O存在體驗問題的本質是原因是便利店認為他所服務的客戶是平臺的用戶,跟自己沒有密切的關系。那麽,我們就改變這種情況,讓C端的用戶成為便利店自己的用戶。

給便利店一個開店工具,在PC端、微信端自己去開一個店,讓他自己去To C。這時,用戶訂單不是平臺甩來的,而是他自己接的,自己的網站,自己的微店,只要他想把這個生意做好,服務體驗的問題自然會解決,包括推廣,他自己也會上心去做。需要註意的是,便利店老板們沒有任何技術能力,要給他一個現成的店,還好,便利店賣的大多數商品都是標品,一鍵複制一個店鋪問題不大。支持一鍵開店,一鍵複制的移動分銷工具有很多,各位自行百度。

這時,有人會擔心:這種把C用戶散養在小B手里的模式是否可控?二爺認為,不用擔心。

1、商家的貨是你的,你能掌握商家的銷售和運營情況,商家是可控的;

2、用戶的店鋪是你建的,C用戶的數據其實都捏在你手里,終端用戶是可控的;

3、流水從平臺上走,商家的錢在你手里,商家更加可控。

這種模式下,資金沈澱有很多方式,抽傭屬於這種急功近利的辦法,比如從供應鏈入手,先期不建議抽傭,因為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讓便利店都能來跟你一起玩,先別想著從他們身上掙錢。同樣,這也是平臺為什麽要幫便利店增殖服務能力的原因。

一種To B的便利店O2O模式,許多更加洋氣,更加便利,功能更多,職能豐富的新型便利店,得出的是一個“貨源-供應鏈-便利店-消費者”的O2O生態鏈條。如果你非要問令狐沖和To B的便利店O2O有什麽關系,我只能告訴你,是標題黨的關系。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溫二爺,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9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