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改委專家稱為政績過度生產糧食,當前儲備十年吃不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072.html

發改委專家稱為政績過度生產糧食,當前儲備十年吃不完

一財網 邵海鵬 2015-07-31 10:13:00

對於目前庫存多的說法,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提醒到,最擔心的就是盲目樂觀,因此減少農業投入,減少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減少對農業其他方面的投入。一旦減少,發現危機再來就晚了。農業的生產能力跟工業建設不一樣,不可能很快。

在中國當前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十一連增”後,中國的糧食安全程度不升反降,而且是不斷下降,越來越低。因為生產的越多,進口的越多。

針對這一現象,7月30日,在“2015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稱,當前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糧食供給最充分的階段。之所以出現賬面上的下降,在於對糧食口徑的統計,以及中國的糧食儲備制度。

糧食超儲所導致的自給率下降假象

馬曉河認為,對凈進口貢獻最大的是大豆,正因為把大豆混淆在糧食里才導致糧食自給率下降。如果將大豆剔除,那麽糧食自給率將保持在95%以上。再扣掉薯類會更高。

為什麽剔除大豆呢?他認為,嚴格意義上大豆不是糧食,世界上也很少有國家把大豆算為糧食的。正因為中國這樣做(把大豆納入糧食範疇),糧食自給率才超速下降,從2000年的100%,下降到2014年的89.4%。如果繼續這樣做,那麽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還要下降。

數據顯示,在整體糧食進口量中,大豆占比重超過70%。稻谷、小麥、玉米等三種主要糧食產品自給率相當高。馬曉河說,如果完全按照谷物自給率算,扣掉大豆、薯類,那麽2013年的糧食自給率是97.6%。

至於糧食超儲,馬曉河認為,“我們的儲備糧非常豐富,遠遠超過國際安全儲備線。我算過一個賬,當前的糧食儲備可以供城鄉居民吃十年也吃不完,不過沒等吃十年就爛掉了。”

他說,如果糧食儲備不超儲,讓大量的谷物從儲備退出到市場上,那麽自給率也要高。有意通過儲備把糧食收到倉庫里造成市場短缺,刺激生產,刺激進口,也造成了自給率下降。實際這是一種假象,如果從目前70%的儲備率降低到30%,那麽自給率完全超過100%。

不過,對於目前庫存多的說法,在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提醒到,最擔心的就是盲目樂觀,因此減少農業投入,減少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減少對農業其他方面的投入。一旦減少,發現危機再來就晚了。農業的生產能力跟工業建設不一樣,不可能很快。

政績導向下的過度生產

本屆政府對糧食安全格外重視。在經濟新常態下,農業也面臨新常態。

馬曉河說,社會對糧食的需求將會出現結構性變化,口糧會繼續減少,間接需求持續上升,對糧食的需求走向中高端化。還有,國家會繼續加大糧食生產將是新常態。“鋼鐵可以不搞,糧食生產是不能不搞的。”此外,吃糧的人越來越多,種糧的人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老齡化,這也是新常態。

此外,過度生產與超額儲備,耗費了大量公共資源。這使得糧食安全面臨新的不安全。

為什麽會過度生產呢?因為追求政績。馬曉河說,“誰在任當部長都不願意在自己任期內讓糧食減產。”要是減產,一是臉上不好看,二是沒法跟領導交代。所以最終結果是年年豐收。

他說,糧食豐收本來是波動的,市場有波動,自然環境也有波動。非得通過行政幹預讓產量只增不減,會永遠增產嗎?都知道這樣不行,但是誰也不願意讓它慢下來。

那麽,這樣一來,過度生產就必然導致浪費資源。這包括,土地、水源、公共財力。馬曉河反問,為什麽今天還要保持糧食多了不怕,爛在庫里也比沒有強的觀念呢?難道儲備產能在地里不更好嗎?

除此以外,土地、水等稀缺資源的減少,質量在變差,同樣威脅糧食安全。馬曉河說,耕地不斷減少,質量下降,是地方政府的一個最大錯誤。用好地蓋樓房,少報多占、未批多占、占好補差,這些都加速了耕地變少變差。還有就是為保障糧食增產,不斷打深井,何時才到頭呢?而且生產的糧食,市場又不需要,還要臨時儲備起來。

未來糧食安全如何設計?

在中國的糧食市場是扭曲的。一方面,通過大量的財政投入補貼而不斷提高政府收購價刺激生產,使糧食年年增產,打破了波動曲線,成了一種直線式上升。另一方面,在年年糧食豐收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又以高於市場價收購糧食,收的糧食又超出市場需求,於是將糧食儲存起來。結果造成國家儲備越來越多。

為了應對這種超額儲備,不但國家要投資大量建設糧倉,還要向國有企業投放越來越多的糧食補貼費用,造成財政補貼增加。同時,為了保持庫存糧食不過期,每年又不得不進行大量的糧食輪換,最終扭曲了糧食市場。

那麽如何設計未來的糧食安全呢?馬曉河說,今後一定要調整糧食安全目標,一定要改革現在的糧食統計口徑,跟國際接軌,就搞谷物標準,把糧食安全轉化成谷物安全,將谷物安全的目標定在95%,食品自給率定在80%。

他建議,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制定國家的目標儲備政策和目標價格政策。政府收購,保持儲備率(儲備量占到消費量)達到30%,每年在庫存中輪換。然後按照高於市場相應比例收購,將指標分配給農戶。

另外,今後糧食安全要向高標準農田轉換,向中低產田改造轉換,向優質良種、現代農機裝備、病蟲害防空、測土配方施肥、土地汙染治理等項目轉換。當前要適度壓縮種糧面積,鼓勵支持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高附加值產品,以增加農民收入。

有人擔憂要是下一季度減產了怎麽辦?馬曉河說,高標準農田就是針對糧食生產能力建的,在法律上可以規定,必須生產糧食,現在不需要可以種別的,但是一旦需要必須轉產。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