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想像:上班前到早餐店消費,拿出手機輸入金額,一鍵即完成交易;搭乘大眾運輸,不必拿出錢包裡的悠遊卡,放在包包裡的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就能自動感應扣款,上述的情境不再只是口號,預計今年底前即可成真。 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上路兩個月,在市場上,使用率雖未普及,但檯面下,這群「非銀行」電子支付業者,早已悄悄成立地面部隊,將戰線從網路拉到實體通路,試圖用新科技,取代你我錢包裡的現金和信用卡。 根據多方業者估計,台灣實體通路的現金交易一年逾新台幣七兆元,相較於資策會預估電子商務(即線上交易)今年產值將破一兆元,實體市場在電子支付業者眼裡,商機更大。 這也是原來為加強電子商務交易安全而訂立的專法,如今卻讓參與的業者,不再固守城池,將戰局從網購平台,延燒到實體通路。參與的玩家,從遊戲到電商業,這群過去擅長在「雲端」做生意的業者,也開始「落地」找合作夥伴。 比誰速度快歐付寶已和兩超商搭上線 「看誰速度最快,」成立支付公司歐付寶、歐買尬遊戲董事長林一泓坦言,目前已向金管會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在等待發照之前,歐付寶早已在實體通路找尋合作對象,從連鎖超商全家、萊爾富,到小型商家如早餐店、夜市攤販等,都是他布局的範圍。 「在線下這部分,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為智冠遊戲旗下智付寶建置系統的大偉科技總經理王建民表示,即使部分合作商家營收不大,但若規模建立起來,將威脅傳統銀行。 身為電商龍頭的PChome,旗下拍付國際則特別成立一組團隊,進行地面考察。「同仁就去早餐店、水餃店觀察,」拍付國際營運長韓昆舉說,過去不論連鎖通 路或小型商家,皆以現金或信用卡完成收款,如今要取代他們早已習慣的交易方式,必須推出更好用的工具才行,「我們正努力試著努力找出無痛的方式(取代現金 交易)。」 當商家和使用者尚未習慣新形態的支付方式,這群業者瞄準線下的七兆商機,比的不只是技術好用,還比誰的速度快。 然而,當科技咖跨足金流,表面上,傳統銀行業務看似被取代,但實際上,銀行業者只要透過合作,就能嘗到這七兆市場的甜頭。 「我們就是銀行的業務,我們談到什麼樣的通路,那就是它(銀行)的(商機),」韓昆舉說,非銀行支付業者若能打進未提供信用卡交易的小型商家,反而能為背後的收單銀行擴展新業務。 比誰盟友多夠麻吉和1,200家小餐廳合作 以台灣團購龍頭網站夠麻吉(GOMAJI)為例,去年底推出行動支付App,即指定中國信託為收單銀行,如今經過半年,合作餐廳超過一千二百家,其中包含不收信用卡的小型餐廳,夠麻吉行銷處副總經理陳麗蓉估計,交易額「一天(可達)二十萬元。」 「小型餐廳過去不收信用卡,規模不大,(我們)一家一家去談沒有效益,」中國信託信用卡暨支付事業處副總經理李章偉表示,取得科技業者指定收單合作對象,不失為銀行在這波電子支付大戰之下,可行的出路之一。 過去,電子支付平台背後收單銀行多為一至兩家,如今,隨著市場越趨競爭,銀行則主動找科技業者合作,成為背後收單系統,搶賺手續費財。 相較之下,銀行業者跳出來第一線做支付平台,反而沒有賺頭。 攤開目前銀行業者推出的支付工具,永豐的豐掌櫃、玉山的支付通、中信的Pockii、一銀的第e支付、華南的e指收等。「如果我是商家,我就被你一家銀行 綁住啦!」林一泓分析,銀行礙於同業競爭,只能使用自家的帳戶系統,進行付款和收款,這對使用者而言,並不便利。這也是為什麼,沒有銀行的競業包袱,科技 咖挾著多方合作的優勢,備受看好。 比誰懂得賺交易變金礦,關鍵是大數據 不過,每筆交易背後,卻只有一%不到的毛利率,不禁令人好奇,支付市場的誘因在哪? 「大數據是其中一環,」王建民認為,當使用者的交易筆數達到一定規模,這些資料將成為金礦。如同中國市占第一的支付寶,透過分析用戶十年來的交易資料,發展出基金、保險等投資商品,還進一步開設銀行。 如今,悠遊卡、iCash等電子票券業者,也挾著過去實體商家的合作優勢,進軍此戰場。李章偉說:「市場上會一陣子春秋戰國時代,關鍵在於它(業者)裡面 掌握的客戶、商店到底有多少。」雖然目前使用率尚未普及,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支付戰局已經開打,而競爭也將越演越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