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蒙牛乳業:與自己較勁,八年成長483倍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080

中國企業界眾星閃爍,來自內蒙古的蒙牛乳業,無疑是其中一頭「猛牛」,是豪邁大地上產生的豪邁企業

先來看它成長的速度。
1999年創業,同年底營業額4400萬人民幣,排名乳品業的第1116名。 2000年,營業額2.94億元人民幣,排名上升到第11位。短短一年時間,便超越1100多個對手。 2007年,以213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榮膺中國乳業亞軍,從1999年到2007年,成長了483倍。
From:遠見雜誌電子報

「它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乳業前董事長牛根生這麼形容。


去年內地發生震撼海內外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蒙牛受到波及,但卻能緊急化危機為轉機,讓企業再次躍升。

事實上,不管從獲利、技術、還是經營手法,無論從什麼角度看,蒙牛都是不斷跳級的資優生。

由中國《當代經理人》雜誌主辦的「中國成長企業100強」,自2003年起,蒙牛連續四年贏得冠軍。

一手創建蒙牛的牛根生,今年滿55歲的他,更曾被數以萬計的媒體報導和書籍,寫成了傳奇。他本人已在今年8月從董事長轉任董事。
深入研究後,歸納蒙牛得以造就奇蹟的關鍵,就是「與自己較勁」。在蒙牛,從包裝工人,上至總裁,都會不約而同地把「與自己較勁」琅琅上口。


鼓勵創新,改善管理制度

其實從一開始,蒙牛就在執行這個道理。
1999年蒙牛成立時,資金僅1300萬元人民幣,草原上早已矗立著伊利集團、光明乳業等「老大哥」,他們經營乳製品已有十幾年歷史,市場占有率很高。


面對強敵,蒙牛不正面挑戰,而是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先從老大哥們還未進入的邊緣城市做起,譬如雲南省,蒙牛業務員當時就拿著牛奶走進社區裡,免費請人品嚐。

牛根生深信「與別人較勁,不如與自己較勁,」當年幼小的蒙牛,以謙卑的態度,化解了不少競爭對手的打壓,讓自己壯大。

與自己較勁的意涵豐富,基本教義是,當工作上遇到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起。但也可以引伸成不斷地精益求精,要比進步,是現在的自己跟過去的自己比,未來的自己要比現在更好。因此,創新已經內化成為每一位蒙牛人的追求。

「我們有一系列的制度鼓勵創新,並發獎金,」蒙牛乳業副總裁姚海濤,在內蒙古總部內接受《遠見》專訪時說,哪怕員工只是提出一個管理制度上的改善,甚至是包材的新方法,公司都可能採用。

牧場全球最大,創新養牛技術

蒙牛的創新大本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的經營總部,這裡堪稱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乳牛牧場基地:澳亞國際牧場,8848畝的面積上,一共養了2萬多頭乳牛,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

這個由蒙牛、澳洲的澳亞公司和印尼的三林集團三方共同投資、設計和興建的牧場,被外界美譽為「聯合國牧場」。澳亞國際牧場除了大,還很創新。

全世界最先進的「機器人擠奶」設備,讓牛24小時願意什麼時候擠奶就什麼時候擠,願意擠幾次就擠幾次,機器人手臂還會幫牛耐心擦拭乳房、按摩乳房。

在乳牛擠奶的時候,還有音樂伴奏,「聽的是內蒙古的流行歌曲《天堂草原》,」蒙牛乳業副總裁姚海濤半開玩笑說,這雖是名副其實的「對牛彈琴」,卻能讓牛在快樂的心境下泌奶,提升出奶量。

創新在這裡,處處可見,連牧場上每天「出產」的上千噸牛糞,也沒當成排泄物丟棄,而是被充分利用,拿去用做沼氣發電,發電量高達3萬千瓦,堪稱世界最大的沼氣發電廠。

從生產到運送,維持牛乳品質

生產線上,蒙牛許多瘋狂的點子,後來都引發了驚人的發明。這些發明包括:中國第一個採用精子分離術培育母牛、幾乎無須人工的自動裝箱技術、與歐洲最大的香料公司合作的品嚐室、價值百萬元人民幣的電子鼻等。

牛根生更首創了中國第一間運奶車桑拿浴。運奶車從奶站收集完牛奶,送到工廠後,每送完一次奶,都在高壓噴淋設備下,酸洗洗一遍,再鹼洗一遍,再用蒸汽消毒,最後以清水洗淨。

「運奶車洗三溫暖!」牛根生的這個創意,可以杜絕舊奶殘留而污染新奶的可能。

運奶車上還安裝了GPS導航系統,與總部連線,隨時監控運奶車是否在不該停車的地方停車。

參觀完蒙牛的生產線,所得到的驚人事實是,一滴白色的牛奶,從乳牛的乳頭擠出來,在蒙牛漫長的生產流水線上,始終處於全封閉狀態,目的無他,為的是將人為污染降到最低。

領先中國乳業的「閃蒸」工藝,也是蒙牛首創,能去除牛奶中多餘的水分和腥味,這項技術後來廣為內蒙古的乳品企業使用。

從調奶到配方,車間看不到任何員工,因為電腦早已自動完成操作。自動裝箱生產線上,幾千盒牛奶傾洩而下,形成壯觀的「奶瀑布」。這裡偶爾會看到一、兩位穿著藍色制服的蒙牛員工,但僅負責現場監控,幾乎只動眼不動手。

「蒙牛成功的祕訣之一,仍然是在產品質量上做了很多工作,」姚海濤說。

口號文化多,老闆員工像家人

蒙牛還有很多相當獨特的企業文化,都和前任領導人牛根生有關。比方說,牛根生不許集團內當面稱呼職務:「因為這是一種精神賄賂,好像是要吹捧我,」基於牛根生的個人癖好,所以員工都親熱地喊他「老牛」。

曾被中央電視台獲選為「最佳雇主」的老牛,照顧員工的熱情,聞名全中國。

舉個例子。蒙牛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5歲,很多人未婚,2001年,公司為員工舉行集體婚禮,牛根生親自為新郎開禮車迎娶。還贈送一桌酒席,用公司的交通車接送新人親屬赴宴。

在用人上,老牛首推人品,他甚至公開說,乳品質量的好壞,由員工的人品來決定。

「這是一種理念,要讓員工要打從內心重視質量、用心生產,」姚海濤說,無論是設備的清洗,還是環境的清潔,都會影響牛奶的生產,如果人品好,就能讓每一處細節都到位。

當《遠見》記者在蒙牛總部參觀時,會發現每個角落都立著各種標牌。在乳品研發中心,立的是「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財務部的標語是「現金為王」,在工業旅遊的參觀動線上,寫的是「市民健康三杯奶,農民致富三家人。」

這就是蒙牛獨創的「口號文化」,透過處處可見的標牌,讓員工潛移默化,提升自己。

就是這般不斷地與自己較勁,蒙牛的成長有了火箭的速度。設在北京的通州工廠,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優酪乳工廠,安徽的馬鞍山工廠,則是亞洲最大的冰品工廠。

企業家支援,度過毒奶事件

然而,這頭擁有火箭般動力的「猛牛」,向前衝了將近十年後,卻在2008年9月突然被迫熄火,遇到了生死存亡的挑戰。

2008年9月,內地發生了「三聚氰胺事件」,蒙牛也被驗出部分奶粉中含有,導致蒙牛產品銷售和股價雙雙急跌,外資可能藉機取得蒙牛控制權的傳說,甚囂塵上。

蒙牛緊急進行危機處理:有問題奶粉全數下架;針對奶站進行監管或直接管理;為照顧60萬奶農生計,儘管產品賣不出去,蒙牛仍繼續收奶。另外,若有人確實喝了蒙牛奶粉而造成身體傷害,蒙牛負責到底。「但目前,(健康受損的)一例也沒有,」姚海濤說。

受累於毒奶,蒙牛在2008年第一次虧損9.24億元人民幣,但姚海濤表示,經過緊急處理,2009年前半年營業額,已恢復到之前的水準。

營業額回來,顯示消費者的信心已經恢復,但也是剛剛恢復而已,即使由於管理奶站而增加的成本,蒙牛也不敢讓產品漲價。

引進強而有力的新股東,穩住現金流,避免外資「整碗捧去」,則是蒙牛強化體質的一步新棋。

今年7月7日,中糧集團及厚樸投資以每股17.6港元的價格,總投資61億港元,收購蒙牛乳業20.3%的股權,成第一大股東。實力派官方股東無疑增強了蒙牛的融資能力。而牛根生也在8月底轉任董事。

經過三聚氰胺的洗禮,蒙牛看到了以前沒注意到的問題:奶源監控和融資能力雙雙不足。

付出慘痛的代價,卻上了一堂寶貴的課。未來的路,蒙牛仍將秉持與自己較勁的精神,奮勇前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