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流行,移動遊戲成了一個一夜暴富的行業。過去幾年,Ucloud創始人兼COO華琨親身經歷了這個市場的迅速膨脹。“很多遊戲開發團隊一開始20多人擠在一間狹小的出租屋里工作,不過兩年時間內,公司年收入就超過了億元,員工人數擴張到幾千人。”
Ucloud創始人兼COO華琨
華琨自己的公司也在快速成長。3年前,他和兩個朋友共同成立了Ucloud雲計算公司,主要為各種初創公司提供基礎雲服務。和其他雲計算公司不同,Ucloud保持了對移動遊戲這個垂直領域的專註。如今,Ucloud的客戶中有3000多家遊戲公司,除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80%的移動遊戲發行商都在使用Ucloud的雲計算服務。
華琨稱,公司目前擁有2萬企業用戶,年收入達到幾億元。今年4月,Ucloud獲得了由君聯資本領投的上億美元C輪融資,這是國內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領域的單筆最大融資金額。
借助高速發展的移動遊戲行業,Ucloud成為成長最快的雲計算初創公司之一,但這家公司並不是一開始就找到了這個正確的方向。
創業之前,華琨在騰訊開放平臺負責運營服務。Ucloud的另外兩名聯合創始人季昕華(CEO)和莫顯峰(CTO)都是他在騰訊的前同事。創業的想法最初是季昕華的主意,他希望創立一家服務於初創團隊的雲計算公司,讓有能力寫代碼的技術人員合法賺錢。
季昕華(CEO)
從盛大離職之後,季昕華找到了華琨和莫顯峰。3個人商量之後,決定辭職出來共同創立一家雲計算公司。他們從騰訊公司和盛大公司分別說服了一些技術人員加入核心團隊。團隊努力開發了大半年之後,第一款產品終於上線。
盡管在2012年,亞馬遜的雲計算平臺AWS的營收已經超過了20億美元(約合124億元人民幣),但在當時的中國市場上,很少有人了解和明確看好雲計算。“中國的雲計算跟國外起碼有3到4年的差距。”華琨說。
不僅是投資人不看好,願意嘗試基礎雲服務的公司也很少。華琨他們就找了20多個認識的創業團隊試用Ucloud的雲計算服務。這批早期的種子用戶來自不同的行業,電商、遊戲、移動App都在其中。
更大的機會似乎出現了。2012年下半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中國開始熱門起來。概念設想的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架設公有雲服務平臺,將各類應用都放在平臺上供民眾使用,比如智慧政府、智慧交通等。Ucloud接觸了一些運營商和地方政府,雙方在商量合作上談得很好,可真正實施起來卻出了很多問題。
“它們的想法很好,但是從想法到落地有很多環節,是很難的。它們不像互聯網創業公司,是以用戶為驅動力,動力非常大。”華琨說。在“智慧城市”上嘗試了3個月之後,Ucloud決定調整方向—需求不明確的客戶不做,只服務需求明確的公司。
華琨在這一年的年底前往成都,參加第一屆GMGC大會。他意外地感受到,中國的移動遊戲市場將要馬上迎來爆發階段。他曾經在騰訊負責開發平臺,跟第三方遊戲開發者有過很多接觸。因此他很清楚移動遊戲行業的特點:這是一個需要快速進入的市場,對後臺計算網絡的需求巨大。遊戲團隊想要成功,勢必需要借力,而這正是Ucloud的機會。
“我們很清楚我們必須專註,重點支持移動遊戲產業,做好垂直細分。”華琨說。
移動遊戲對於雲服務的服務器數量和處理速度有著很高的要求。移動遊戲《刀塔傳奇》是Ucloud的客戶之一。它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移動遊戲,總註冊人數接近4000萬,日活躍用戶超過300萬。單是這一個遊戲,就需要數千臺服務器集群提供服務。
遊戲中經常會有多個玩家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景。玩家進行交互,要求後臺不斷同步數據,原來的數據通訊是點到點,現在變成了N×N的複雜情況,使得遊戲需要處理的數據包數量一下龐大了很多。在雲服務的環境下,很難達到幾萬PPS(網絡吞吐率單位,數據包/秒)的處理能力。Ucloud為此推出了高包量專區,使這種遊戲體驗不只存在於電腦端,在移動端上也可以實現。
移動遊戲類型的快速進化,也給雲服務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早期移動遊戲停留在簡單的卡片階段,戰鬥都是已經設計好的自動畫面,與後臺的交互很少,對後臺計算網絡的要求不高。到了2013年,出現了多人交互、實時對戰等更豐富的操作體驗。這對後端雲計算的要求更加複雜,計算能力要一下提升10倍以上。
Ucloud通過技術提升實現了這一切。今年他們還研發了高性能的IO(輸入輸出)加速模塊,使IO能力在原本的基礎上再提升10倍。這意味著相比起2012年公司剛成立的時候,Ucloud的技術能力已經提升了近百倍。
在雲計算行業中,建立技術門檻是維持競爭力最關鍵的因素。而這個行業的技術更新日新月異,每一家公司最多只能在技術上領先半年到一年的時間。Ucloud每年在美國矽谷招聘大量的華人工程師,讓自己的技術始終保持在全球較為前沿的水平。
技術提升還給他們帶來了另一項好處—在降價上更為主動。2015年4月,Ucloud將自己的公有雲產品價格整體下調,降幅最高超過了30%。華琨不認為這是一種價格戰。“如果開始價格戰,會是完全免費的。”他說。
每年下調產品價格,已經成為了雲計算行業的慣例。2014年,亞馬遜、Google和微軟在公有雲產品上大幅降價,一些產品的價格降幅甚至超過65%。從2006年成立以來,AWS價格累計下調了45次之多。
除了通過低價吸引客戶,這些公司更多是為了以此彰顯自己的技術實力。只有技術取得突破,才能讓雲計算產品成本大幅降低,從而承受低價策略。因此每家公司都不得不共同降價,否則就相當於向用戶承認自己的技術落後於別人。這種行為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如果沒有做好相應的技術積累,被動跟隨降價會讓產品售價遠低於成本,使公司面臨糟糕的資金問題。
“你要主動降價,這是一個企業的經營目標。”華琨說。Ucloud每年都會制定主動降價的計劃。降價的參考標準有兩個:一個是根據中國雲計算市場上的定位和節奏,看看整體可能降到怎樣的水平。另外,他們會重點分析亞馬遜AWS在全球市場上的策略,作為自己降價策略的參照。“AWS畢竟是全球雲計算的領軍企業。我們會瞄準最大的,對它時刻保持關註。”
AWS在2014年年初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Ucloud對此並不過分擔心,他們很清楚,大型外企如果要響應本土化需求,策略審批的時間是以年為單位計算。Ucloud在貼近用戶和提供服務方面有自信。
移動遊戲進軍全球市場比其他移動App要更容易。比如Flappy Bird,就曾在123個國家登上排行榜冠軍寶座。但中國的移動遊戲團隊開拓海外市場往往會遇到麻煩,工程師跟海外運營商溝通不暢,產品使用也不習慣。於是Ucloud將幫助國內遊戲團隊進入海外市場發展做為一項重點業務。
Ucloud 2013年在香港建立了亞太數據中心。香港鋪設廣泛的海底光纜,能夠縮短網絡響應時間,將網絡覆蓋到中國臺灣、日韓和東南亞地區。一年之後,它在美國洛杉磯建立了北美地區數據中心,能夠覆蓋整個美國,輻射南美洲及歐洲大陸。除了給遊戲團隊提供海外數據中心,Ucloud也幫助它們跟海外的運營商溝通協商。Ucloud還會使用監測軟件,為它們提供全球各區域用戶的詳細訪問數據。“這些事情如果讓單個遊戲團隊自己去做,是一個比較困難和痛苦的過程。”華琨說。
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Ucloud制定了90秒之內響應用戶要求的標準,客服7天24小時在線服務。這成為了《悍將三國》出品方展程科技最終選擇Ucloud作為長期雲計算服務商的原因。
“90秒的響應時間雖然很短,但其實還是被動服務。用戶問題出現之後,我們才響應,用戶體驗已經受到了傷害。我們希望往前走,將被動服務變成主動服務。比如在遊戲上線之前,幫助團隊做大型的測試,將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解決掉。”華琨說。
在國內,華琨最看重的對手是阿里雲。“阿里的體量很大,技術上也不錯。”在他看來,Ucloud和阿里雲相比的優勢,就在於自己對細分領域的專註。
去年,Ucloud的收入達數億元,同比增長10倍,不過公司沒有盈利。比盈利更重要的是,Ucloud如何更快地將自己的業務向其他垂直領域拓展。
互聯網金融是Ucloud下一個重點開拓的領域。這是一個對雲計算安全性有很高要求的行業,監控、防禦和數據加密都需要足夠的技術實力支撐。“我們會開始多元化拓展,但還是要將細分領域做深做透。”華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