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8 21:44 編輯 車聯網創新井噴背後的機會:除了UBER還有誰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估值超過特斯拉、小米的車聯網創業公司 過去三年中國最火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是哪家?過去三年全球最火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又是哪家?大家可以先思考一分鐘再往下看。 如果從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看,左龍大叔的答案是:滴滴(合並快的後的滴滴)和UBER(優步)。滴滴就不說了,互聯網圈內沒有不知道這公司的,幾乎每天都能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滴滴的紅包,騰訊、阿里都是他的幹爹。至於UBER,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私家車搭乘服務提供商,你也可以叫他是美國的滴滴。但實際上,成立於2009年的UBER才是滴滴們的老師,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滴滴打車是中國的UBER。 UBER 目前已經覆蓋全球50個國家250個城市,2014年進入中國,目前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成都、香港8個城市,今年全球營收預計超過100億美元,扣除80%的司機收入分成後,公司凈營收約20億美元。UBER的快速成長讓大量私家車進入了出租車市場,對傳統的出租車司機照成了很大的沖擊(至今年3月底,Uber令美國市場傳統的士、機場巴士業務量從85%降到了52%),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全球1000萬出租車司機丟掉飯碗並非聳人聽聞。 正是因為擴張範圍廣泛,Uber在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困難,由於涉及當地法規、司機政策、安全問題,Uber一度麻煩纏身。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Uber接連陷入各種被爭議、被譴責、被禁用的風波之中,其廣州總部在6月就被查封。但即便如此,Uber仍然獲得極高的市場認可。從2011年開始,Uber的估值快速翻倍,直到2014年12月,新一輪融資中Uber的估值達到了400億美元(超過了特斯拉)。要知道,2011年它的估值為3.3億美元,2013年8月達到35億美元,2014年6月其估值達到182億美元。 車聯網領域的創新正在井噴 400億美金估值的UBER在中國可以和京東、小米處於同一個梯隊。而UBER還不是上市公司,業務增速也高於京東、小米,未來晉身千億美金俱樂部也只是時間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多出自汽車領域:UBER、滴滴、快的、神州租車、特斯拉、元征GOLO、貨車幫等。這種現象的出現並非偶然,左龍大叔在《重新定義車聯網的一只港A100指數成分股》一文中已有闡述,車聯網作為互聯網3.0時代的代表正在向我們走來,那麽互聯網3.0時代汽車領域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左龍大叔google了一下,發現這個話題討論的比較少,大叔經過一翻裝逼獨立思考後,決定拋個磚出來,大家一起挖掘車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你如果發現有好的標的,歡迎和大叔聯系。 1、車聯網——汽車硬件領域的投資機會 車聯網作為互聯網3.0的一個核心部分,發展路徑和PC互聯網、手機互聯網一樣,需要首先在硬件上取得突破(類似喬布斯推出了iphone)。最理想的狀況是推出互聯網汽車,也就是可以聯網的原廠汽車,這個事,蘋果、Google正在琢磨,樂視的賈老板也是磨刀霍霍和北汽集團正在勾兌之中,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也在今年3月12日發起成立10億元互聯網汽車基金,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生態圈。 ![]() 當然了,有馬雲的地方就有馬化騰,老馬出手了,小馬哥也不會閑著,今年3月23日(和阿里上汽合作相差10天) 騰訊和富士康科技集團及和諧汽車共同簽訂關於“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共同跨界探索“互聯網+汽車”。 ![]() 國外,除了蘋果和google之外,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也同樣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說,“我們把Model S設計成一款安裝在車輪上的計算機。” 想制造互聯網汽車的絕對不止這幾家巨頭,這是繼電動汽車後,汽車硬件的又一次重新洗牌機會,但,目前都還處於前期準備階段,大規模普及還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如果你是個超長線投資者,也可以考慮從中挑幾個買入並持有了:蘋果(AAPL:Nasdaq)、谷歌(GOOG:Nasdaq)、特斯拉(TSLA:Nasdaq)、樂視網(300104.SZ)、北京汽車(01958.HK)、阿里巴巴(BABA:NYSE)、上汽集團(600104.SH)、騰訊(00700.HK)、富智康(02038.HK)、和諧汽車(03836.HK) 以上這些土豪公司們都瞄準了前裝原廠汽車,也就是每年2000多萬臺的新車市場,至於什麽時候,能把每年2000萬臺新車都變成互聯網汽車,左龍大叔就說不準了。另外一個車聯網硬件方向是後裝市場,也就是針對1.5億臺存量汽車的市場,這個領域的左龍個人認為最佳投資標的目前是元征科技(02488.HK),理由左龍大叔在《重新定義車聯網的一只港A100指數成分股》一文中已經講得比較清楚了,元征GOLO6通過在汽車OBD接口裝個盒子(類似小米盒子和傳統電視機的關系)實現了汽車上網功能,還有語音控制,GOLO電臺等殺手應用。元征的GOLO6最近賣斷貨,光是和百度地圖合作推廣的GOLO百度版,一個月的預定量就超過6萬臺,今年賣100萬臺應該只是灑灑水而已。 2、車聯網——用車(生活)方式領域的投資機會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汽車+手機APP”如果結合完美的話,也可以算是車聯網的範疇,這個領域,主要集中在用車方式上,目前已上市公司中有:神州租車(00699.HK),元征科技(02488.HK)他們家也有APP的,榮之聯(002642.SZ)的樂乘盒子,金固股份(002488.SZ)的上海語境等,未上市的就多了,UBER、滴滴、快的、易到用車都是。 這些公司,都是通過APP和汽車的結合,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而且市值都不小,這批公司里面,左龍大叔最看好的元征科技反而是市值最小的公司,這讓大叔情何以堪阿! 3、車聯網——汽車金融領域的投資機會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和金融產品有天然的結合點,汽車金融也是世界主流汽車廠商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汽車金融是由消費者在購買汽車需要貸款時,可以直接向申請優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個性化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車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目前提供汽車金融服務的主要有銀行、保險、汽車金融公司。 自2004年8月18日,《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起,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已經走過近11個年頭。在此期間,我國汽車銷量增長超過300%,但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卻僅僅翻了一番,與國外70-80%的消費比重相去甚遠。 預計2015年,汽車消費金融市場金額將達6700億元。其中,通過商業銀行消費貸款的金額預計將達3250億元,占比49%;信用卡車貸分期余額將達1350億元,占比20%;汽車金融公司消費貸款金額將達1600億元,占比24%。其他500億,占比7%。 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汽車金融的總體滲透率不到20%(發達國家是70%+),而且主要集中在由銀行提供的個人消費信貸(汽車作為城市居民的消費品),而作為生產資料的商用車(貨車)信貸比例不到10%。左龍大叔發現:這里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商用車(貨車)信貸的巨大藍海市場 關於車聯網的投資機會,在汽車硬件和用車方式領域都有不少標的,不少研究員都有覆蓋,左龍大叔今天不作為重點來講,大叔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互聯網汽車金融這個藍海領域的投資機會。 汽車金融,目前80%以上在個人汽車消費貸款,這部分不能算藍海,銀行都在做這個業務。真正的藍海在商用車(以貨車、卡車為主)的汽車貸款。大家先看看下面這則新聞: ![]() 總理見證首家互聯網銀行第一筆貸款 李克強4日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該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櫃臺,更無需財產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這是今年1月份的一則舊聞,當時的宣傳重點放在了首家網絡銀行騰訊的微眾銀行。但左龍大叔的觀點和角度和大家有點不同,大叔看到的是“卡車司機徐軍拿到了3.5萬元貸款”!大叔繼續發揚八卦精神,這個卡車司機徐軍是“貨車幫”(一家車聯網的創業公司,騰訊已入股)的合作司機,也是個體戶,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想從傳統銀行貸款是非常難的,他們平時靠跑物流養活一個家庭,是家里的頂梁柱,一臺貨車+一個司機就是一個最小的創業單元,他們也是創業者,是一批非常難獲得信貸支持的小微創業者,但這也是符合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理念的一批創業者。這樣的貨車創業者,在全國超過1500萬人(2013年國家統計局網站私人擁有貨車的數據是1275萬),他們養活著1500萬個家庭。這大概就是中國第一筆網絡貸款會由總理親自發放給貨車司機徐軍的原因吧。 除了存量的2000多萬臺商用車,中國每年新銷售商用車超過300萬輛,其中60%是賣給了像貨車司機徐軍這樣的個體戶,他們中90%,在購買新貨車時是拿不到貸款的,因為是個體戶,同時,貨車屬於生產資料,不是消費品,所以也拿不到傳統的汽車消費貸款。 個體貨車司機拿不到貸款的核心原因是信用體系的缺少,貨車又是全國跑的,沒抵押、沒擔保的情況下,根本沒有銀行願意做這個貸款。那麽,有沒有一種互聯網手段,能解決這個藍海需求呢? 一則被市場忽略的新聞 你別說,還真給左龍大叔找到了這個解決方案!請看下面的新聞: ![]() 這是5月20號證券時報的一個新聞,元征科技(2488.HK)攜手汽車金融公司中聯廣通開拓商用車互聯網汽車金融。這則新聞出來後,市場反應不大,甚至可以說是被忽略了,原因可能是合作方中聯廣通的名氣不大,商用車領域又是大家不熟悉的。但對於左龍大叔這樣的研究型投資人,我是不會放過這種新聞的。經過百度+google多方搜索後,大叔發現,中聯廣通是一家專門做商用車金融業務的專業汽車金融公司,這次合作是中聯廣通主動找上元征科技的,看中的是元征科技3年前為濰才動力研發的一款產品——共軌行! 共軌行是濰柴動力(柴油發動機廠商)聯合元征科技,從2007年開始經過三年的研發,利用電控高壓共軌系統強大的控制功能,結合中國市場需求,推出的集車輛與發動機智能管理於一體的控制系統。這個系統包括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其中硬件部分就是由元征科技提供的(元征科技是全球汽車診斷設備硬件領域最大的提供商,見下圖) ![]() 這個共軌行的功能超級強大,包括以下七大牛逼功能: 分期管理 油耗管理 車速管理 定位管理 車輛防盜 異常提醒 遠程診斷 ![]() 這些功能看起來是不是和GOLO很像阿,其實是差不多的,這是元征作為深耕汽車診斷設備20多年的看家本領,區別在於,GOLO屬於後裝產品,而共軌行這是原廠前裝(直接裝在柴油發動機上,原廠出品) 這七大功能里,大叔挑兩點來講: ![]() 第一個功能是“定位管理”,這個很好理解,貨車(貨車絕大多數是用柴油發動機的)是跑物流用的,全國跑,有了這個定位管理功能,控制中心向“共軌行”發出查詢指令時,“共軌行”硬件會瞬時反饋車輛的實時行駛位置。 第二個重點功能是“車速管理”,控制中心可以遠程監控車輛平均車速,並且可以向“共軌行”發出指令,通過控制發動機運轉來調節車輛的最高行駛速度。是的,大家沒有看錯,就是可以遠程控制車輛的最高行駛速度,比如不超過60公里/小時。 定位管理+車速管理,這兩點聯系起來就厲害了,第一我知道你的貨車在哪里,第二我可以遠程控制你的車速,有了這兩個殺手鐧,貨車的貸款就可以做了。如果貨車司機按時還款,那麽車輛是不受任何影響的,如果第一個月逾期不還,放款人有權通過控制中心把你的最高車速降低到60公里/小時,降低車速,對於跑物流的司機來說意味著什麽,相信大家都懂的。如果第二個月逾期不還貸款,車速將被降低到40公里/小時(還讓不讓人活了?),如果第三個月不還款,不好意思,車速降到0,動不了啦! 大家聽了,是不是感覺在看科幻小說?但這麽牛的功能確確實實已經被元征科技開發出來了,濰柴動力聯合元征科技研發這個系統的本意之一也是做汽車金融,但是由於2009年,中國大部分柴油貨車還是用的國2、國3的排放標準。國2標準的車,大多數是沒有OBD接口的,國3標準的車,使用電控高壓共軌發動機的比例也不高,簡單的說,就是共軌行研發出來的時候,符合安裝條件的貨車太少了。但是,隨著國四排放標準在2015年1月1日的強制執行,可以使用共軌行技術的貨車比例將大幅提升,這真是一個歷史機遇,時間剛剛好!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中聯廣通找到了元征科技,雙方一拍即合,攜手拓展商用車金融市場,通過自有互聯網平臺,有意購買新貨車的司機,可以申請貸款,甚至是0首付、0擔保、0抵押的新車貸款,而另一方面,通過與各大柴油發動機廠商(汽油發動機我們技術不行,但是柴油發動機,中國還是可以的,大部分都是國產)合作,原廠安裝貨車版GOLO系統,由於提供貸款後,有利於新車銷售,對各大貨車廠商百利無一害,相信推進起來會比較順利。 商用車貸款這個藍海市場有多大? 全國每年新銷售商用車超過300萬輛,目前汽車貸款比例不到10%,原因,之前已經說過了,不是不想做,是不敢做。但有了元征的共軌行技術後,原先90%不敢做的市場,現在可以做了,按20%的覆蓋率算(發達國家這個比例是70%),那麽每年就是60萬輛,每輛10萬元,這就是600億的新增信貸市場。按3%的純利率算,則有18億凈利潤。至於估值,大家自己算吧。 由於元征科技這個技術並不是為了迎合市場熱點而研發的,他們從2007年開始研發,2009年研制成功,有多年的技術積累,這個壁壘,不是新進競爭對手可以在短期內超越的。左龍大叔預計,三年內元征科技在這個領域沒有強大對手,是真正的藍海市場!同時,這也是利國利民,符合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號召的創新模式,大叔期待能盡快推進,每一筆商用車貸款,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創業的開始,這點,比股價的沈浮重要很多。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文章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