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直擊《復仇者聯盟》創意基地

2015-05-04  TCW
 
 

 

《復仇者聯盟2》將挑戰影史最賣座電影嗎?這是今年來,好萊塢電影產業最熱門的話題。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上映此電影的國家,因為這個人口位居世界第五十一名的小島,被迪士尼視為全球「漫畫英雄電影票房」最具指標性的市場。在四月二十六日的上映首週,台灣票房已破第一集紀錄,同時成為該週票房冠軍。

為了揭開台灣人特有的「漫畫英雄電影」情結,《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在四月二十日,來到加州洛杉磯高級住宅區聚集處的比佛利山莊、南聖莫尼卡大道九四四○號,就藏著《復仇者聯盟》席捲全球的秘密。

這裡,是好萊塢漫畫英雄電影票房,超過新台幣五千億元的創意秘密基地,你想得到的鋼鐵人、雷神索爾,或奧斯卡金獎導演李安拍攝過的綠巨人浩克,這些人物的創造者,就在這裡。

當我們到達現場,推開辦公室的門,一幅掛在牆上的漫畫映入眼簾,「復仇者聯盟」中的超級英雄們各個俯首稱臣,朝拜一位戴著褐色眼鏡的白髮老先生。

畫裡左上角唯一的對白寫著:「孩子們記住,是我把你們帶進這個世界,而『我』也可以讓你們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這個人,就是「美國漫畫英雄之父」史丹.李(Stan Lee),好萊塢漫畫英雄電影的創意多源自於他。

一見到《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九十三歲的史丹.李親切主動打招呼,還說這是他首次接受中文雜誌專訪。

對於採訪過程的拍照需求,他有求必應,當我們要求他拿下招牌深色眼鏡,旁邊的經紀人嚴詞說「不」,但他卻親切的說:「沒關係。」一把拿了下來;要他擺出有力的姿勢,他還真的握緊拳頭,保持微笑,用盡全力到身體都在顫抖,只為了滿足攝影記者的需求。

他,正是這些超級英雄的父親、發明者,他創造了你所想像得到的好萊塢漫畫英雄電影人物的角色、個性與超能力。眼尖的影迷,更可以在二十部他所創造的漫威(Marvel)英雄電影裡,看到他客串演出,在片尾的工作人員字幕上名列執行製作人,連李安執導的《綠巨人浩克》也不例外。

「沒有文本創造,也不會有電影的存在,」全美電影學院排名第一、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製作影視學程系主任特曼(Lawrence Turman)強調。

他的卑微出身:求學時靠寫訃文為生,一度不願承認是漫畫家

全美第一大的藝人經紀公司WME執行董事巴頓(Phillip Button)對史丹.李的評價是:「他在漫威地位,像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一樣,如同創意靈魂人物般。」也就是說,就跟華特.迪士尼的畫筆讓米老鼠風靡全世界、繼而成為百年娛樂王國一樣,在好萊塢漫畫英雄電影風潮裡,史丹.李則是賦予角色靈魂的重要創意源頭。

今日被讚譽為「美國漫畫之父」的他,一開始,卻認為漫畫是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工作。原本父母親給他的名字,其實是「史丹利.馬丁.李伯」(Stanley Martin Lieber),但在他十九歲發表第一個作品時,卻選擇用筆名「史丹.李」(Stan Lee)。

他坦言:「它其實是隨便瞎起的,因為我不想把我的真名,跟那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傻漫畫扯上關係,我要把它留給一部真正偉大的作品,一個濃縮我全部人生經歷的小說。」當時的他,每每碰到別人問起工作時,他的回答是:作家,而非漫畫家。

出生於羅馬尼亞移民紐約的家庭,成長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史丹.李的童年,注定歷經磨難。他小時候一家四口擠在僅有一間房間的公寓,他和弟弟睡房裡,父母則睡在客廳的折疊床。

即使生命看不見光點,但年少的他卻沒有就此放棄生存本能。從小成績很好的他常跳級升學,未滿十七歲,利用課餘時間到處打工掙學費,他曾經送過三明治外賣、替美國國家結核病中心寫過新聞稿,甚至還成為美聯社訃聞撰寫者等,累積十多個打工經驗。

他最喜歡的一項工作,就是為美聯社寫訃聞。談起這項他最愛的打工經驗,知道我們來自亞洲的台灣,他仔細的解釋說:「當年的訃聞都是預寫好的,當某個重要的人真的去世了,就會拿出來登,我所做的事,就是了解這些重要人的人生經歷,再把這些事情濃縮成一篇小小的訃聞。」

「訃聞是一個人一生閱歷,是一生最後的紀錄。」立志從事寫作的史丹.李,從一個撰寫訃聞的窮小子,觀察美國紐約社會的人生百態,也開啟他看待和理解社會多元價值的眼光。

史丹.李就是在寫訃聞過程中,體會到真實人生,充滿人性缺陷,憑著這點,翻轉為美國漫畫之父。

在他小小不到十坪大辦公室,掛滿他與卡特、雷根、布希到柯林頓的合照。現在,他從昔日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漫畫工作者,變成美國總統的座上賓,因為他改變了美國漫畫英雄的定義,把漫畫變成社會主流文化,更把一開始瞎取的筆名「史丹.李」,改變成人生真正的名字。

他的與眾不同:討厭虛假的超人,動筆改寫英雄面貌

第一個登上好萊塢大銀幕的漫畫英雄是誰?

答案,不是X戰警、蜘蛛人,或鋼鐵人,而是由美國另一家漫畫公司DC所推出的「超人」。

「超人」才是美國漫畫英雄的先驅,他擁有俊美的外型、壯碩的身材與無所不能的超能力,而大受美國社會歡迎,成為美國漫畫英雄的代名詞,更讓DC成為美國最大的漫畫出版商。

一開始根本不願承認自己是漫畫家的史丹.李,能成為美國漫畫英雄教父,關鍵在於他改寫了「美國社會的超人定義」。

「為什麼你不喜歡超人?」記者問。

「他只要一拿下眼鏡就立刻變成超人,他只要一戴上眼鏡,居然身邊所有人都認不出來他是誰,這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嗎?你會認不出我來嗎?」「這太不合理、太不真實了!」我們一提起這問題,史丹.李連珠炮似的回答。

「就像蝙蝠俠住在高譚市,是個虛擬的城市,沒有意義!可是復仇者聯盟的角色都像一般人一樣,都是住在紐約,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彼此還可以碰面。」

講究「人性的真實」,一直潛藏在史丹.李的心裡,但,創作了近二十年舊風格漫畫的他,三十八歲時面臨人生職涯瓶頸,不想再這樣不真實的創作下去。

當時,競爭對手DC準備推出超級英雄組合題材,史丹.李的老闆要求他跟進,推出相對應的作品。當競爭對手依舊承襲過去理想型英雄模式,原本打算離職的他決定放手一搏,他大膽將心中秉持的「真實人性面」落實到新英雄創作上,他回答我們:「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

這就是《復仇者聯盟》創意的起源,也是他能推翻超人定義的原因:他所有的英雄人物角色,都是活在美國社會裡,復仇者聯盟裡的英雄們都住在紐約市,所以他們可以相遇、可以對話,可以把紐約發生的社會大事,一五一十的寫進漫畫腳本裡。

東尼.史塔克,這個多金、風流、靠製造武器為生的企業家,是史丹.李為「鋼鐵人」塑造的個性。他發現,六○年代美國年輕人普遍看不起企業家因為販售軍火而獲取暴利,為抓住年輕人而順勢創作出這個角色。他以美國大亨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 Jr.)為藍本,刻畫出擁有許多人夢想條件的東尼?史塔克,卻因為意外而瀕臨死亡,不得不靠人工心臟才能活下去。

「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會變成什麼,但是我只知道一件事,當我生氣時,你千萬不要惹我!」這是浩克的名言。

史丹.李讓浩克角色,反映美國社會反抗權威、對核能的恐懼,雖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但由於從小被父親拋棄,因此只要一有人提起這段往事,就會情緒失控,成了他人生最致命的缺點。

雷神索爾,是史丹.李筆下第一個「非人類」的英雄,居住在外星球的他,因個性太過殘酷、好戰,以至於從王子身分失去王位,被驅逐到地球,生活在紐約,從而理解了人性,與其他居住在紐約的超級英雄結成好友。

他的洞悉人性:有缺陷的英雄,才能引起共鳴

他創造的漫畫英雄角色,強調的是人物面具底下的人性,而非英雄形象本身。他筆下的英雄像普通人一樣,會生氣、有虛榮心,會爭吵,甚至因為付不出帳單而發愁,每個英雄就像生存在你我周邊的親人、同事,或者就是自己本身。

因此,當DC固守城池,只以超人、蝙蝠俠等兩個已稱霸市場的產品線為核心時,史丹.李主導的漫威,開始大量創作期,創造出近八千個角色,呼應美國社會各種不同面向的「英雄元素」。

市民感的語言加上扣緊時代感,史丹.李一舉改寫了漫威疲弱不振的業績,他靠著有常人煩惱的英雄,在七○年代,一舉超越市場老大DC的神話英雄,同時也吸引美國年輕人重新回頭看漫畫。

「這些弱點,反而靠近人性,真實性才引起共鳴,」《哈佛商業評論》作者拉佛爾(Nicholas Lovell)在〈Case Studies: the Marvel of comics〉(個案研究:漫威漫畫)一文中分析。正因為史丹.李願意嘗試,將潛藏二十年之久洞悉人性和社會議題符映的信念落實於創作,才讓他的職涯邁向高峰。

史丹.李在創作超級英雄期間,他幾乎拜訪了全美超過四百家大學,他最喜歡演講結束後的問答時間,可以探聽年輕人的意見,並擷取好的建議放入未來的作品之中。

史丹.李走入人群,也走入漫威讀者的心。三十年前,不同於其他漫畫雜誌,一打開只是交代工作人員名單,在每期第一頁,他設計一個類似「總編的話」小專欄,和讀者們閒話家常,這是跟讀者溝通的很好工具。

有次他就老實的寫出:「我必須承認這一期的內容是截稿之前才倉卒完成的,但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交出很棒的作品,所以這一次請大家多多包容。」就是因為「真實」的與讀者對話,這本倉卒完成的漫畫竟成為當月最暢銷的一本,還有讀者寫信安慰他沒有那麼糟。

他的奮力一搏:勇闖好萊塢,讓超級英雄從平面躍上大銀幕

他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幀由美國陸軍在二○一一年頒給他的獎狀,上面寫著:「因為您漫畫中的英雄角色,安慰、鼓舞了許多年輕人。」史丹.李走入人群傾聽讀者心聲,再融入創作情節,讓他「重塑」英雄角色,也成為美國政府「認證」的英雄製造者。

即使史丹.李成功塑造了美國社會年輕人的英雄形象,但他自己卻敵不過企業經營的現實。現實生活中,他也曾經是個「魯蛇」(輸家),在八○年代面臨漫畫產業走下坡,進軍好萊塢發展不如預期的事實。

當時,身為漫威發行人的他,做了一個重大改變:選擇去好萊塢找活路,當起漫威新事業電影部門的執行導演,想把漫威英雄推上大銀幕。

但還沒看到成績,就面臨公司內部的拉鋸,資方不願大量投入資源發展電影,漫威在一九九四年宣布破產,「原本的老闆擔心消費者改看電影不看漫畫,會影響漫畫的銷售。」史丹.李回憶,結果漫威只有走向倒閉一途。

在電腦特效還不發達的時期,流行的是真人電影,《第一滴血》系列捧紅席維斯?史特龍,《魔鬼終結者》系列捧紅阿諾?史瓦辛格,而史丹.李的超級英雄們,沒辦法在電影上展現飛天遁地的能耐,終究敗陣下來。

他八○年代進軍好萊塢雖然失敗,但卻把漫威英雄電影的「火種」留在好萊塢。今日這些英雄才能在漫畫失去吸引力下,靠著日漸成熟的電腦特效與電影平台再度復活,進而席捲全世界。

即使漫威曾四度易主,他仍是漫威影業榮譽主席,現在的他已經九十三歲,當一般人在頤養天年的歲數,他卻始終如一日的在工作,創立了Pow!娛樂公司,開發電影、電視劇和電腦遊戲。

至今,史丹.李仍持續創作,在他辦公室桌上堆著正在審核的畫作。他曾與日本骨塊公司(Bones)創作第一部日本漫畫《英雄人》;三年前,九十歲的他還新創了三個漫畫人物,甚至對我們透露說,目前正在籌畫一個東方英雄角色。

他的傳奇色彩:自認像蜘蛛人,相信「魯蛇」也能變英雄

在史丹.李的工作室裡,角落邊站著一尊約一百五十公分高的蜘蛛人偶,桌上、書櫃上跟蜘蛛人相關的商品、書籍,不下十個。

他坦言,蜘蛛人是他創造過近八千個英雄中,「最像他自己的人。」史丹.李為蜘蛛人彼得.帕克設定的真實身分,是一個瘦小、在學校遭受霸凌,想討女朋友歡心,但又害羞、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前途在哪裡的人。

「是選擇造就了我們,而我們永遠能選擇做對的事。」這是史丹.李為蜘蛛人設計的經典名句,他特地讓這個比「超人」年輕三十歲的新英雄戴上面具,因為他希望打破美國社會裡「英雄永遠是白人」的形象,他希望所有膚色的人種,黑皮膚、黃皮膚、紅皮膚,人人都可以是英雄。雖然蜘蛛人創作成獨立角色,時間遠比鋼鐵人、浩克、雷神索爾都還要晚,但蜘蛛人卻因此成為史丹.李筆下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

他更在蜘蛛人漫畫裡,透過主角的嬸嬸對蜘蛛人說了一段經典名句:「我相信人人都是英雄,有誠實的一面、堅強的性格、也有高貴的個性,最後可以死於榮耀,儘管有時候我們必須沉著以對,放棄我們最想要的東西。甚至是我們的夢想。」

史丹.李為蜘蛛人帕克設定的角色,是一個普通年輕人,一旦戴上面具,就從害羞且缺乏自信,變成勇敢的蜘蛛人;史丹.李也曾經是個不知前途何在的年輕人,但他只要拿了一枝筆,就像戴上了蜘蛛人面具,隨即變成一個擁有超凡創作力的人。九十三歲的史丹.李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不論出身、不論年紀,只要願意改變,人人都可以是英雄。

【延伸閱讀】漫畫之父筆下的超級英雄,創造5,000億票房收入

2000年後由漫威改編的英雄電影,票房累計達1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不包括周邊熱賣產品的收入,也未加計《復仇者聯盟2》僅上映5天,就創造新台幣60億元的票房。

■ 2000年X戰警》飾演金鋼狼的休‧傑克曼,憑此角色躍升一線男星

■ 2002年刀鋒戰士2蜘蛛人》將主角陶比‧麥奎爾捧成好萊塢一線男星

■ 2003年夜魔俠》男女主角班‧艾佛列克與珍妮佛‧嘉納因戲相戀結婚X戰警2綠巨人浩克》李安首部執導的漫畫英雄電影

■ 2004年制裁者蜘蛛人2》漫威最受歡迎的英雄蜘蛛人,成為索尼最重要的吸票機刀鋒戰士3

■ 2005年幻影殺手》漫威改編票房最差的好萊塢英雄電影驚奇四超人

■ 2006年X戰警3:最後戰役

■ 2007年惡靈戰警蜘蛛人3》三集蜘蛛人電影為索尼創造近25億美元的驚人票房收入驚奇四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

■ 2008年鋼鐵人》將演藝事業低迷的小勞勃.道尼推向事業顛峰無敵浩克制裁者2:戰爭特區

■ 2009年X戰警:金鋼狼》二十世紀福斯成功從X戰警,延伸出新的金鋼狼產品線

■ 2010年鋼鐵人2》性感女星史嘉莉‧喬韓森,成為女性英雄代表

■ 2011年雷神索爾》捧紅沒沒無名的克里斯‧漢沃斯及湯姆‧希德勒斯頓X戰警:第一戰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擔綱男主角,從此成名暴紅

■ 2012年惡靈戰警2:復仇時刻復仇者聯盟》迪士尼購併漫威後首部發行的電影,影史票房第三高蜘蛛人:驚奇再起》由年輕演員安德魯‧加菲爾德出演新任蜘蛛人鋼鐵人3》此片成為該年迪士尼影業的票房收入第一名

■ 2013年金鋼狼:武士之戰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

■ 2014年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蜘蛛人:驚奇再起2星際異攻隊X戰警:未來昔日》二十世紀福斯投資金額第二高電影,僅次《阿凡達》

■ 2015年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上映五天票房已達新台幣60億,挑戰影史最高票房紀錄

資料來源:Box Office Mojo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角色背後》因為不完美,才讓這些英雄打動人心——史丹?李筆下的英雄角色

蜘蛛人時代意義:1970年代初期,反映史丹?李自己童年時期,被評論為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平民英雄致命缺陷:沒有自信、害羞,交女朋友碰壁,也常繳不起帳單;掙扎在擁有超能力的英雄VS.平民身分*是選擇造就了我們,而我們永遠能選擇做對的事。

鋼鐵人時代意義:1960年代中期,當時美國年輕人看不起企業家因為販售軍火而獲取暴利,為抓住年輕人口味順勢創作出的角色致命缺陷:一個多金、風流,靠生產武器的企業家,看似人生勝利組,但卻因一次受傷,即使「高富帥」,只能戴著人工心臟維生*你要飽食終日,還是死得其所?

浩克時代意義:浩克與軍隊站在對立面,反映美國1960年代對權威的質疑,以及當時人們對核能威脅的恐懼致命缺陷:情緒容易失控,成了浩克最致命的缺點。只要一生氣,溫雅的科學家就變成大塊頭的綠色怪物*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會變成什麼,但是我只知道一件事,當我生氣時,你千萬不要惹我。

美國隊長時代意義:1940年代二戰時期,反映當時對抗德國納粹的一個士兵角色致命缺陷:常被鋼鐵人笑是一個老士兵思維的人,擁有超高道德標準,常因此陷入固執面*弱小的人才會懂得擁有力量的可貴。

雷神索爾時代意義:是史丹?李筆下第一個「非凡人」角色致命缺陷:個性太過殘酷、好戰,以至於失去王位,被驅逐到地球*一個明智的國王從不挑釁,但他必須隨時備戰。

註:「美國隊長」角色非史丹?李創造,他僅參與漫畫對白部分。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