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內創業潮,復甦反轉跡象越來越明確。 根據Google關鍵字搜索的排名資料,「創業」在台灣搜尋量高峰,約出現在十年前,之後逐年下降;二○○九年金融風暴後短暫回升,但到二○一四年則有再次回升趨勢。其中,「創新創業」、「創業課程」、「微型創業」等關鍵字詞搜尋量,更呈現數倍暴增。 網路書店「博客來」統計也發現,這波創業風潮興起,影響年輕人的購書取向,近一年來關於募資平台、創業投資、社會企業的相關書籍,高居網路世代關注的財經議題榜首。 不過,開店創業成功的比率,卻是遠低於失敗的。 經濟部統計,二○一三年全台中小企業家數逾一百三十三萬家,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國內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的新設家數逾二萬九千家,但同期間內歇業的同業家數亦高達二萬四千家。也就是,平均每新開十家店,同時間內就有八家被市場淘汰;尤其,景氣波動特別大的金融海嘯前後,歇業家數更是超過新設家數。 他們共同做對的事:開店第一天,建立自我風格 開店成功並非易事,但是卻也有越來越多人通過這條路,不只賺到錢,更成功實現自我,甚至帶動社會的力量。 六十八年次的何培鈞,十年前退伍後,大膽向銀行借款,一磚一瓦整修海拔八百公尺上的竹山百年老宅,打造「天空的院子」民宿,贏得中台灣最美民宿稱號。還完貸款站穩腳步,四年前,他又在竹山鎮上創立「小鎮文創」公司,替小鎮帶進觀光人口,帶動青年返鄉熱潮,更成為中國杭州文創產業官員來台取經對象。 二○○七年,本名楊明晃的「蛙大」,因一趟自行車環島,決心告別科技業,在台北市中心靜巷,開出一家結合設計文創商品的單車咖啡店,開店第三個月就獲利。如今,他的咖啡香飄至八里自行車道,與充滿懷舊氣息的大稻埕,從一家單店店長,成為擁有近二十位員工的企業主,他更朝著幫助國外觀光客,體驗台灣之美的目標推進。 二○○九年從八卦山上起家的微熱山丘,更是一個開店傳奇,創辦人許銘仁人生下半場,從六百萬元資金起步的鳳梨酥生意,如今已走到台北、新加坡、東京、上海、香港等亞洲城市,高雄駁二店年底開幕後,英國倫敦將是下一個進軍的城市。 何培鈞、蛙大、許銘仁,在職場不同階段,因為開店創業,分別開展出人生的新局,過程中不乏摸索跌撞,但他們同樣做對了一件事,就是在開店第一天,便清楚定位並標識自我風格,因而能成就一家兼顧現實、會賺錢的夢想店。 開店前盤點三問題:初衷、賣點、堅持,缺一不可 歸結站上創業潮浪頭贏家們的成功心法,想成功開出具自我風格的一家店,創業者須先誠實回答以下三道問題: 問題一:開店創業的初衷是什麼? 「想清楚你創業的初衷是什麼?」許銘仁認為,這個動念決定了你願意為這件事的用心程度有多深,如果開店創業,只是為了逃避上班的壓力,那這個事業,必然也會和你在職場的起伏一樣,也撐不了多久。 許銘仁說,之所以會創辦微熱山丘,初衷只是想幫家鄉務農的弟弟和附近農民,做些宅配糕點的轉型生意,許家三代都是鳳梨農,家族成員情感緊密,因大家有相同信念,前兩年除提供烘焙技術的叔叔支薪,其他人都靠原來的工作養活自己,一個月不過三萬元的極低人事成本,度過產品還沒打開知名度的創業初期。做下去後發現,如果能像紐西蘭行銷奇異果,擴大在地農企業的規模,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台灣農業的生態。 「如果當初我自私,沒有那樣的心意,我也幫不了自己走到今天,看不到今天微熱山丘的種種可能,」他回想。 問題二:賣的是產品,還是商業模式? 導入中國創業網聚平台「WorkFace」,年初以來,在台北發起近十場創業社群講座的旭榮集團執董黃冠華則觀察,過去創業模式,重視「產品」的產生,相對需較大的資本投入,製造出有形商品;然而,這波創業潮,因受惠網際網路應用的蓬勃發展,重視商業模式的勝出,新農業、文化創意、社群經營、互聯網思維,是創業思維的關鍵字。 何培鈞在小鎮創業,便是以風格體驗為賣點的商業模式。他的「小鎮文創」和大學合作,鎖定年輕人最喜歡的「換工」方式,借助年輕人創意,用竹山的竹子編成QR code,以低成本的方式幫助在地老店數位化,大大行銷地方特色。不只如此,他還舉辦當地青年論壇,討論小鎮未來;善用竹山資源,為跨國連鎖品牌星巴克代工伴手禮,目標是復育人口外流嚴重的小鎮,成為宜居的好所在。 問題三:害怕風險,還是不夠堅持? 「創業的成功率不到一○%,」楊明晃坦言,創業過程很辛苦,但創業卻像是會上癮一樣,讓他的單車咖啡店,一家開過一家,回首來時,卻因擁有支持他信念的鐵桿粉絲,和願共赴熱情的志同道合夥伴,深深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不會後悔的路。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成功企業家和不成功企業家之間,差別有一半原因在於是否「堅持」。科技業背景出身的許銘仁深有同感,他說,創業往往需要一股傻勁,太過精於算計的人,容易因眼前一時得失,放棄長遠目標,「懷抱良善初衷,堅持到底」,是他最想分享給開店創業者的一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