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來移民搶飯碗 新加坡人比伊拉克不快樂

2015-03-30  TCW  
 

 

李光耀去世後,未來的新加坡是否會劇變?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不會。」

但有一個問題,卻是未來這個城市國家的最大變數:新加坡人越來越不快樂。不快樂的源頭又在於:外來人口正在分食工作機會。

民調機構蓋洛普在二○一二年底,公布對全球一百四十八個國家的調查結果,新加坡人的幸福感排名墊底。在被問到「每天感到很快樂」、「受到尊重對待」、「有充分休息」、「笑口常開」,以及「學到或做了什麼有趣的事」五個問題,新加坡人回答「是」而表現出正面情緒者,只有四六%,比深陷戰亂的伊拉克還低(台灣為七五%,排名第三十九)。

當台灣還在為服貿協定辯論不休,擔心中國員工來搶我們工作同時,新加坡人早就遭遇外來人口成天跟自己搶工作的衝突。

根據新加坡人力資源部統計,至去年底為止,新加坡的外來工作者人數已突破一百三十五萬,五年內增加三十萬人,已經占總人口四分之一。

出生率太低,須引進外籍人口代價:房價飛漲、社會矛盾增加

在李光耀第一年當總理的一九五九年,新加坡每年有超過六萬名嬰兒出生;如今新加坡一年嬰兒出生數不到四萬,平均生育率也從二%降到一%出頭(人口替代水準應為二‧一%)。

人口壓力下,李光耀判斷,若不引進外來工作者,新加坡中小型企業,成本立刻就要上升,他們不是倒閉就是外移。目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占新加坡就業市場七成,若這些中小企業出走或倒閉,「我們會流失超過一半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李光耀說。

然而,外來工作者解決了一部分新加坡的經濟問題,但代價卻是在當地造成社會矛盾。新加坡人認為,這些外人、外勞不但推高房價,造成公共交通擁擠不堪,還搶了新加坡當地人飯碗,拖累薪資成長。這些外來移民當中,有超過七成月薪低於一千四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四萬二千元)。

不只新加坡人對外勞不滿,外勞也對新加坡當地不滿。大部分外勞往往是在較艱苦環境下工作,像新加坡建築業或港口貨櫃運輸的體力工作,多由外勞擔任。來自南亞的外勞,大多要舉債付高昂仲介費,才得以來新加坡「淘金」。他們須先努力工作還債,若工作出意外或死或傷,常碰到雇主逃避責任,甚至被找藉口遣返。

二○一三年底,新加坡發生四十多年來首次街頭暴亂。事發地點在南亞裔印度外勞假日休閒的小印度區。當時一名外勞遭巴士輾斃,不少人藉酒意發洩,他們推翻警車、毆打救護員,當局估計有四百人參與,後來有二十七人被捕。

目前的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大量穆斯林人口移入後,都逐漸和當地社會有了摩擦,這個問題遲早也將發生在新加坡。李光耀曾說:「如果要我說,哪個問題對新加坡的生存威脅最大,我會說是人口問題。」

平息眾怒,接班人端出政策措施:提高移民門檻、緊縮外勞

為了平息民怨,新加坡也開始緊縮外勞政策。二○○九年第四季,新加坡將外籍人士申請永久居留權的審核門檻提高,對領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也不再寄發永久居民邀請函。

二○一○年,新加坡當局又宣布將取締外勞從事非法「散工」工作。二○一二年,新加坡推出一項新政策:月收入超過四千新加坡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元)的外籍工作者,才能攜帶配偶與孩子到新加坡居留。

但這限縮外來移民的政策,對新加坡經濟而言是不利的。李光耀曾說,現任新加坡政府之所以緊縮外勞,是因為新加坡人對外勞人數太多而感到不自在。這麼做可不是為了經濟,「若從經濟角度看,我們是應該繼續引進外勞的。」

除了限縮外勞,新加坡也開始走「均貧富」的社會福利路線。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在今年二月公布新一年年度預算案,將提高年收入超過三十二萬新元(約合新台幣七百萬元)者的稅率,用這些稅來照顧老人與窮人。

李光耀去世後,《經濟學人》指「『新加坡模式』將被證明可能行不通」,因出生率降低加上人口老化,使新加坡政府推出社會福利的壓力越來越大。

事實上,新加坡人已經在為社會福利付代價了。李光耀引以為傲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本質就是一種社會福利。負責提供住屋的建屋發展局,最新財政年度的赤字接近二十億新元,比前一財年增加近三倍。該局表示,為新加坡人提供住屋,建屋發展局每個財年都會出現赤字,這些全由納稅人繳稅承擔。

缺乏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唯一的財富是人,只有讓人們努力工作才能繁榮,李光耀過去曾不斷強調這一點。然而在人口壓力下,新加坡須引進外勞,引發民怨後又開始搞社會福利,這和過去該國賴以成功的「新加坡模式」是背道而馳的。

不引進外勞,經濟將遭打擊;引進外勞,又造成當地人不滿,同時還須搞社會福利來平息民怨。現任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獨立四十五週年的國慶演說中,用四分之一的篇幅闡述移民問題。他是否能化解其父李光耀也無法解決的兩難問題?這將是未來新加坡能否持續繁榮的最大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