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故事:崔建平资金路线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805/1641516984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

电动客车即将井喷?贾秉成大玩资本路线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30/yNMDAwMDE4NDMyNw.html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让处于生存边缘的民营汽车企业看到了一线生机。近日号称全国最大的电动车充电站落户山东临沂,同时临沂当地的山东沂星电 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沂星汽车)宣称,在电池、电机、电控三方面知识产权已经通过了工信部产品公告,并计划通过与临沂、三亚等政府合作实现电动客车产 业化。

纯电动客车市场将会井喷么?在客车专家们看来有些失去理智的命题,却让贾秉成深信不已。

贾秉成的身份是新美景汽车制造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美景集团)主席,现在他每天都在为集团旗下的沂星汽车忙碌,因为他相信纯电动客车时代为之不远,而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靠 “电动车即将井喷”这一信念而支撑。

现在贾秉成每天都在围绕电动客车,接触着不同身份的人。他要与北京科技大学的电控专家谈技术合作,与临 沂地方政府谈产品采购,与来自香港的经销商谈产品的代理销售,与银行有关人员谈产品的金融租赁业务……

在沂星汽车的会议室内,贾秉成与富士 康董事长郭台铭的合影被悬挂在显著位置。贾秉成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他与郭台铭是多年好友,双方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谋划合作可能。

近日新能 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已经让贾秉成觉得自己忙碌即将得到回报——民营汽车企业借助电动汽车融入主流甚至引领主流,沂星汽车借助新能源的“春风”在A股借壳 上市。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最初的“电动客车即将井喷”的假设上。

不是秘密的“秘密武器”

“现在,国内最优秀的电动汽车 技术研发人员都在与沂星合作。”贾秉成对记者说,在动力电池方面,沂星与河南新乡环宇集团联手,解决了与政策性能相匹配的大容量动力电池的成分设计、加工 工艺等问题,使得电动客车的电池寿命能保证8年,同时成本更低、性能更稳定;在整车控制技术方面,沂星与北京科技大学时光科技公司合作,自主开发电动系 统;在电机方面,沂星正在与号称世界最先进的电机生产企业——日本新日铁进行合作洽谈。

贾秉成向记者介绍,沂星与英国亚历山大客车厂亚裔专 家唐盛朗合作,在车身轻量化技术上获得突破。这种应用于飞机制造的铝合金材料全承载车身制造技术,被贾秉成视为沂星的“秘密武器”。

“这一 技术一方面能减轻车身重量,大大提高电动大巴的载客人数,可以接近传统客车的载客数量;另一方面由于铝合金材料的车身寿命可达25年,所以在整车8年报废 时,可以实现以旧换新。”贾秉成对记者说,由于掌握了这一技术,沂星电动大巴售价可以低至130万元一辆,1次充电续驶里程可以超过300公里,而目前国 内纯电动客车的售价基本在200万元以上。

手握这个所谓的“秘密武器”,贾秉成表示不怕与宇通、金龙等客车领军企业竞争。“虽然在传统客车 的造车经验和规模优势上,我们与他们没有可比性,但是铝合金全承载的车身轻量化技术,至少能让我们在电动客车领域领先3-5年。而在这3-5年的时间里, 沂星完全有可能通过提升电动车技术,做大规模,成为电动客车领域的领军企业。”

那么这一“秘密武器”到底有没有让沂星引领电动客车的魔力? 国内客车领域资深专家、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王健不以为然。“铝合金是一种材料方式,全承载是一种制造方式,目前国内几大客车企业已经在车身轻量化上采用了这 一技术,我并不认为,沂星汽车在这一方面有何创新之处。”

一位客车业内资深人士也对记者说,铝合金全承载车身轻量化技术已经被宇通、金龙等 国内客车领军企业所掌握,但是目前这一技术只是应用在样车上,由于高昂的成本费用阻碍了其产业化步伐。他对采用该技术、价格仍维持在130万的沂星电动客 车持怀疑态度。

“铝合金材质的差异很大,就像一般客车采用的钢材一样,不同材质的钢材,性能差异很大,价格上也会有所不同。”王健对记者 说。

据了解,今年4月沂星汽车已经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电动车生产准入资质审查,而目前全国获得这一生产准入资格的客车企业只有三家。

政 府也疯狂

不管国内客车专家看不看好沂星电动客车前景,这个品牌的纯电动客车已有20辆交付临沂公交公司,并正式投入 运营。按照临沂市政府的规划,今年年底将有300辆纯电动公交上路运营,其中绝大部分为沂星牌。

据临沂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现在购买一辆纯电动客车,山东省政府会补贴60万元,临沂市政府还会补贴20万元,而公交公司又属于国有企 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纯电动客车的真正买家就是政府。”

政府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贾秉成眼中属于正常现象。“电动客车的发展靠 走常规发展路径根本行不通,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健康发展。”

而临沂自从入选山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示范城市以来,其在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支持力度上就不遗余力。6月23日,一个号称国内最大规模的充电站——临沂焦庄充电站正式启动。同一天,临沂市政府和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还签订 了关于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充电站由山东电力集团建设,但主要资金由临沂市政府投资,总投资1亿多元。

临沂当地充电站 的大规模兴建,更让贾秉成相信纯电动客车市场距离“井喷”的时刻不远了。为了打开产品的知名度,贾秉成在与临沂市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之外,还将产品远销广 州,并一举拿下海南三亚市一公交公司的400辆订单。

然而,政府的采购力度与沂星汽车前期数亿元的投入相比仍是杯水车薪。如何收回成本,在 电动车领域谋求利润回报?头脑灵活的贾秉成盯上了资本市场。

烧钱的电动车离不开资本游戏

今年沂 星汽车将分别在A股和H股“借壳”上市,将手中的纯电动资源打包融资。目前贾秉成的名片上,除了新美景集团主席的头衔之外,他还兼任广州穗景客车制造有限 公司、安徽安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和沂星汽车等多家企业主席职务,而这些企业都是贾秉成在资本市场上收购而得。在资本运作领域,贾秉成可谓是一个高手。

2009 年,财务吃紧的沂星汽车100%国有产权以6.89万元底价挂牌转让。当时沂星汽车已具有电动车年生产能力4000辆,并成功研制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新能 源客车。具备很好的电动车概念的沂星汽车,在转让时提出的条件是:受让方需要拥有全套电动车生产技术,具有铝合金全承载车身制造技术。同时企业改制后,受 让方要在购买标的企业一年内实现在临沂对外销售不低于500辆新能源大客车;第二年度内,在临沂对外销售不低于1000辆新能源大客车。

以 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投资为主的新美景汽车集团接受了沂星汽车的要求,并承诺分两期对沂星汽车进行电动汽车投资。一期工程主要投资电动大客车项目,计划投资 2.1亿元,形成年产1万辆电动大客车的生产能力;二期工程主要投资电动乘用车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

在电动客车领域已逐步兑现承诺的贾 秉成,现在开始准备在资本市场上有所行动,从而将融得的资金用于二期工程的电动乘用车项目。“现在我们已经在A股市场上找到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壳,希望将沂 星电动汽车的资源装入这一‘壳’中上市,募得发展资金。”

现在沂星汽车正在山东临沂、河南襄城两地加紧建设生产基地,既为电动车产业化大潮 来临提前做好准备,更为A股上市准备更多的资本。

“电动汽车5年内很可能会形成井喷之势,产业化大潮随之而来,我们现在做的是一项利国利民 的伟大事业。”贾秉成说。

不过沂星汽车员工对电动客车前景,显然没有贾秉成乐观。一名员工对记者说:“它就像一个烧钱的工程,没有人知道什 么时候成本能够收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16

[战略]复星:地中海收购路线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09/138114.html


  虽然步伐坚定,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之路却并不平坦。几年前大型国有企业曾在全球展开疯狂收购,无论是中 铝收购力拓还是上汽并购双龙,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以流动性过剩为诱因的国内资本海外扩张冲动始终存在,继国企在能源和资源领域里大肆讨伐后,以民营企业为 代表的新型资本正试图以更聪明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复星集团正是其中先驱者之一。

  6月17日,复星与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正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从第三方手中收购后者7.1%股份,并约定在短期内将持股比例提升至与其前两大股东相同的10%,成为该企业最大的战略投 资者之一。

  地中海俱乐部并非复星投资的首个海外项目,且投资金额并不大—按照收购前地中海俱乐部股价计算,约合2300多万英镑—但对 于复星而言意义非同一般:这不仅是中国上市企业首次收购法国上市公司股权,更是复星进军全球市场的实质性进展。“这标志着复星国际化战略的大幕正式拉 开。”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表示。

  自2009年底启动国际化战略后,复星今年初聘请美国前财长约翰·斯诺(John Snow)担任董事会顾问,并同凯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目标直指全球性投资平台。此后,复星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投资机会的速度明显加快,地中海 俱乐部正是其从全球不下十个投资项目中筛选出来的。

  不久前的全球经济衰退及眼下的欧债危机无疑是中国企业投资国际的绝佳窗口期,但复杂 的海外投资环境是无法忽视的风险,在大胆出击的同时保持谨慎行事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复兴投资地中海俱乐部的决策效率颇为惊人:从中介机构A Capital Asia向复星发起邀约,到复星与地中海俱乐部达成投资协议,仅用时80天左右。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亲自到马尔代夫 体验过地中海俱乐部的度假村后,很快决定投资这家法国旅游度假企业。“当时地中海俱乐部希望在中国找一个合适的价值投资者。一方面我们在中国积累的产业基 础和经验可与之互补;另一方面,复星正在战略转型,服务业、‘轻’资产是我们未来投资的重点。地中海俱乐部的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非常有吸引力,所以我们 双方一拍即合。”梁信军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复星投资地中海俱乐部无疑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提供了新的案例:通过投资此类国外优质资 产,既能布局海内海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又能将中国内需市场的爆发与国外品牌和商业模式巧妙嫁接,加快配置轻型化资产,消除中国企业过于 依赖周期性资源的投资隐患。

  投资哲学

  “中国概念”一直是复星国际化战略强调的投 资方向,其中一是被低估的海外上市中国资产,如复星投资的分众;二是受益于中国成长的海外资产,如此次入股的地中海俱乐部。地中海俱乐部下属的度假设施预 计今年将接待三万名以上中国消费者,五年内中国将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地中海俱乐部在东北亚布力的滑雪度假村也将于今年底开始营业,此外,其在中国还有 建设数座度假村的计划。

  在“共同挖掘中国市场潜力”这样显而易见的表面原因下,复星此时投资地中海俱乐部的理由同样不难分析。首先,欧 洲债务危机使资本市场处于相对低位,地中海俱乐部的股票价格较低;其次,地中海俱乐部的资产分布在全球各地,风险比较分散;再次,地中海俱乐部股价已低于 其账面价值,即比净资产还低;最后,复星看好地中海俱乐部目前的管理团队—曾在达能任高管的地中海俱乐部董事会主席兼CEO亨利?德斯坦(Henri Giscard d’Estaing)掌舵以来,采取措施清理资产、降低成本,实施客户升级战略,不仅在近两三年内成功增加了公司运营利润,且在2010年第一季度成功扭 亏为盈。

  “与其先买下一家公司再靠协同效应增值,不如靠这样的战略投资。”复星国际总裁汪群斌对本刊指出。同时,复星投资地中海俱乐部 经过精确计算,首先考虑的就是发现其价值所在。“资产安全边际历来都是我们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是以价值投资理念著称的沃伦·巴菲特和通用电气。

  除了这些基于资产价值的投资理念,复星同样依靠过去十多年累积起来的经验助力自己的国际化。持续融资、 持续发现投资机会、持续优化管理是其成功的“三大价值链”,而“这三大价值链正是复星国际化战略的基础”,梁信军指出。

  围绕这三大价值 链,复星2010年已展开一系列布局。今年6月,复星成功从香港银团借出1.4亿美元三年期定期贷款,优质资本对复星的追捧意味着其获得现金的成本更低, 从而投资能力更强。今年2月复星与凯雷结盟成立合资公司并展开一系列合作,以及在公司内部引入海外投行的高级管理人才,都提升了复星的国际化视野。而此次 与地中海俱乐部的合作,不仅是复星在“持续发现投资机会”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其“持续管理优化”的一次跨国实践。

  接触复星之前,地 中海俱乐部已与多家潜在收购者展开谈判。复星之所以能后来者居上,除了超快速的决策效率外,最为关键的是,复星提供的全球业务协同能力令地中海俱乐部感到 满意。

  复星入股后,其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公司与地中海俱乐部达成一系列合作备忘录,调动各种资源支持后者的业务发展,包括通过新建开 发或收购现有的高端度假村,寻找开设新度假村的机会,以及利用复星在中国的不同渠道,帮助地中海俱乐部推动在中国的营销和业务拓展等。据乐观预期,到 2015年,地中海俱乐部旗下的度假村将吸引中国潜在观光者中的5%到10%,每年服务的中国消费者在20万人以上。“引入复星的战略投资,符合我们在中 国的长远战略。”亨利·德斯坦称。

  对于复星而言,这笔投资的无形价值远甚于有形价值。地中海俱乐部6月初匿名公告有中国战略投资者意向 收购股权后,股票开始大幅度上涨;复星正式公告宣布收购后,其股价再度大涨,短短三天累计涨幅就达20%以上。这表明欧洲投资者对复星所代表的中国经济持 非常乐观的预期。入股地中海俱乐部还大幅提升了复星在欧洲的知名度,甚至有意大利投资者向复星发来电邮,专门要求了解这家此前在欧洲不甚知名的公司,以购 买复星的股票。更重要的是,如果与地中海俱乐部磨合成功,复星今后的国际化投资将有样本可循,从而加快其全球资产投资的速度。

  种种机遇 和诱惑下,复星依然保持着头脑的清醒。“我们不设置所谓的国际化投资时间表,也不设置投资金额指标。任何一个价值投资者都不会给自己设限。”汪群斌说。换 言之,复星不会为了完成任务和指标而草率下注国际化。








年产6800万台电脑基地落户武汉 富士康内迁路线图初具雏形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806/2010080602340426.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8月5日,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河南郑州举行盛大招聘会。据当地媒体报道,设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051、052号展位的富士康招聘现场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而就在同一天,位于湖北武汉的富士康科技园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组装一台台电脑。据武汉东湖高新区有关人士透露,富士康近日已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协议,承诺将年产台式电脑6800万台(件)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移至武汉。

        武汉只是富士康内迁的科技园区之一。目前,集团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布局已全线展开:昆山、郑州、烟台、天津、重庆等多个城市,均成为富士康棋盘中的重要棋子。

富士康“落子”10余城市

        2007 年4月,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正式奠基。仅过3年,在2010年上半年,武汉富士康出口就达到7.73亿美元,占到武汉市出口总额的将近1/5,富士康已 在武汉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在富士康武汉园的展示厅内,有一张富士康全球布局图。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2009年出口创 汇508亿元。其代工客户全都是大名鼎鼎的IT业巨头,如戴尔、惠普、索尼、诺基亚、苹果、西门子等。

        庞大的武汉科技 园,连同昆山、郑州、烟台、天津、重庆、西安、太原、廊坊等多个城市,在富士康棋局中遥相呼应,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富士康集团人士粗略介绍,全国布局 战略中,郑州主要生产苹果手机,武汉生产台式电脑,PCB厂将移到河北秦皇岛,光电落在山西晋城,游戏机落在山东烟台,手机在河北廊坊,笔记本电脑重心选 在重庆落户,深圳则主打研发和技术要求更高的苹果组装线——庞大的富士康可谓全面转移、“多点开花”。

        富士康相关负责人早前在深圳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富士康龙华工厂最终将只保留10万人的规模。而以深圳共40多万的员工总数来计算,北迁人数将占3/4。

        毫 无疑问,随着富士康的内迁布局雏形初现,落户城市和富士康之间,都将在对方未来的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仅以武汉为例,在此轮布局中承担了富士康台式 电脑主生产基地的角色。富士康武汉园区每年台式电脑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将达到6800万台(件),武汉光谷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最终,全 园区年产值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人员规模将达到10万人左右。

内迁将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

        随着新项目 的迁移,富士康一大批配套企业也将内迁。每一座城市的富士康工厂周边,预计都将有几十家生产产品结构件的配套企业落户,今后甚至还将达到100多家配套企 业聚集。这也被一位业内人士称作为  “母鸡带小鸡”的模式。“首先是惠普、戴尔等巨头内迁,形成了第一级厂区,进而影响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第二级阶梯的代 工工厂跟随其后,第三级阶梯则由那些作为富士康配套的企业组成。三级阶梯形成的产业集群,足以使得内地城市‘拱手相迎’。”上述业内人士分析。

        而 在新落户城市快速形成新产业集群的同时,将是富士康深圳龙华基地的急剧萎缩,甚至逐步变为空壳。目前,经深圳龙华出关的电子消费品数以亿计,涉及的产品包 括手机、电脑、显示器和游戏机。而这些整装待发的难以计数的集装箱,绝大部分均通过深圳盐田港和赤湾港出海,运往全球各地。

        据湘财证券研究报告称,如果形成大规模的代工产业转移,由此形成的物流业也将随之移位,珠三角港口尤其是深圳港集装箱生成量势必明显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富士康工厂外迁对珠三角代工经济具有深远意义,可以推断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在深圳的加薪行动以及在多个城市的全面布局,将吸引大批用工内移,并在深层次上将提升工人对于薪资以及办公条件上的隐形要求,从而迫使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而实际上,目前在珠三角,用工荒现象已经有所显现。

        富士康一名内部人士表示,郭台铭真切希望他的加薪和内迁策略能搅动中国代工业。如果郭台铭成功了,他也有望重画世界“代工版图”。从目前的情况看,郭台铭正一步一步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

心理素质成招工考核指标

        不可否认,富士康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仍是其员工关怀和安全问题,这也正是富士康方面所重视的。

        富士康武汉人力资源处经理张中良日前便对媒体公开表示,招聘工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智成熟”,富士康已将员工的心理素质纳入了重要的考核指标行列。面试时将有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应聘者进行面谈,以了解其心智是否成熟健康,从而决定是否录用。

        富士康方面介绍,目前,富士康武汉公司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为950元每月,10月份还将进行一次调薪。此外,每天超出8小时的工作属于加班,平时加班可拿1.5倍工资,周末加班可拿2倍工资。

        2010 年上半年,令富士康焦头烂额的莫过于发生在深圳龙华的系列跳楼事件,从1月到5月,富士康员工曾连续发生“十二跳”恶性事件。这也被不少人认为是富士康内 迁的直接原因之一。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跳楼事件加速了富士康内迁,从而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但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成本原因以及富士康所服务的企业 内迁连带所致。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员工问题在富士康内部正从敏感转为开放。据集团内部人士介绍,日前富士康方面一改往日的封闭与隔绝,主动带领记者等外来人员参观多个园区。




国美电器“失控”路线图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3/0NMDAwMDE5MzQ0Nw.html

2004年至2009年,通过出售国美电器股权,黄光裕累计套现93.26亿港元。但其在国美电器的持股比例,亦由75%下降至34%,失去了对国美电器的绝对控股权。

2004年7月,国美电器65%股权借壳上市之后。黄光裕持股74.9%

2004年12月,黄光裕向华平等机构出售股份,套现13.75亿港元。黄光裕持股比例下降至65.5%

2006年2月,华平9.8亿港元入股,获得国美电器8.44%股权。黄光裕持股比例被摊薄至60.46%

2006年3月,黄光裕将所持国美电器剩余35%股权注入上市公司。黄光裕持股比例上升至75.67%

2006年4月,黄光裕向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配售股份,套现12.46亿港元。黄光裕持股比例下降至68.26%

2006年7月,国美电器换股收购永乐。黄光裕持股比例被摊薄至51.18%

2007年5月,国美电器增发,黄光裕持股比例被摊薄至48.06%

2007年9月,黄光裕出售股份,套现23.36亿港元。黄光裕持股比例下降至42.84%

2008年1-2月,国美电器回购黄光裕所持股份,黄光裕套现22.37亿。黄光裕持股比例下降至39.48%

2008年4月,黄光裕出售股份,套现21.32亿港元。黄光裕持股比例下降至35.55%

2009年6月,黄光裕部分减持并参与国美电器增发。黄光裕持股比例摊薄至33.98%

2009年6月,贝恩出资18亿港元,购入国美电器“可转债”。2016年之前,若贝恩所持“可转债”转股,黄光裕持股比例将被摊薄至30.67% (资料整理:徐艺)



百视通借壳上市路线图 三网融合下的估值之争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2NMDAwMDIxNTY2Nw.html

上海文广的新媒体旗舰百视通借壳广电信息(600637.SH)上市的资产重组预案于1月11日公布。

这份预案显示,在 将原有的主营业务公司转让给同样由仪电集团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广电电子(600602.SH)以及上海仪电集团后,广电信息将以现金12.23亿元及向东 方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东方传媒持有的百视通技术公司51.78%股权、文广科技100%股权、广电制作100%股权、信投股份21.33%股份,而 东方传媒将以7.67元/股的价格收购广电信息36.6%股份,总交易价格合计19.9亿元。

与此同时,广电信息向除东方传媒外的同方股份、恒盛嘉业等九家百视通其他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百视通合计48.22%的股权,而这些投资者将成为广电信息的股东。

这次重组后,广电信息的主营业务将由电子仪器设备的制造和服务,变更为新媒体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及媒体的信息技术服务及装备工程经营业务,而东方传媒将通过本次收购,在直接持有并运营上市公司广电信息的基础上,实施新媒体业务上市。

“这次重组现在还处于预案阶段,是由台里(上海广播电视台)来具体操作的,百视通只是交易资产,并没有参与其中。”百视通行政总监张建1月11日向本报记者表示。

复杂的三方交易

这次重组是上海市国资委牵头的。

由于上广电5代线巨亏,其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作为5代线的股东也出现了连续巨亏,2009年6月在上海国资委的主导下,上海仪电集团以21.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广电电子30.07%及广电信息42.24%股权,成为其大股东。

2010年初,上海国资委将上广电集团整体划归到仪电集团旗下,这样仪电集团除了将上广电集团部分盈利业务继续保留外,还准备将广电信息作为“壳”公司来寻求资产重组的机会以套现,在上海市国资委的牵头下,他们找到了正在筹备旗下子公司上市的上海文广。

上海文广过去几年一直在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其中就有东方传媒控股的百视通网络和百视通传媒,以百视通为龙头的新媒体业务的上市从2009年起便提上了日程。

“百视通一直希望在中小板或创业板IPO上市,但是在上海市国资委介入后,从2010年4月开始,重组广电信息成为其上市的唯一道路。” 广电专家包冉告诉记者。

消息人士透露,上海国资委也希望盈利情况较好的上海文广来帮助上海仪电集团清理上广电集团的遗产,上海文广接受了这一任务,“当然百视通也可以借机上市。”

东 方传媒从2003年开始积极探索新媒体业务,先后开办了东方宽频互联网视频、东方龙手机电视、百视通IPTV等新媒体业务。2010年8月31日国家广电 总局同意东方传媒集团新媒体板块拟在国内A股市场借壳上市的计划,2010年10月,东方传媒旗下的欢腾宽频、东方龙、东方宽频等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入百视 通。

这一切都为借壳广电信息上市扫清了障碍。

谁是最大赢家?

东方传媒要让百视通上市,就必须先让仪电集团置换出此前亏损或微利的业务,比如广电电子按照预案将要收购的广联电子等三家公司,2010年前8个月的整体盈利只有1000多万元。广电信息其他的亏损业务,则主要由仪电集团来接收。

根据广电信息的公告,广电信息将向仪电集团及其关联方出售全部主业相关经营性资产和部分非主业资产,向仪电集团非关联第三方出售公司或者公司的下属公司部分非主业相关资产,全部出售资产将以现金为支付对价。

据悉,这些拟向不特定非关联第三方挂牌出售的资产包括上海广电股份浦东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上海广电锦和创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39.38%股权,东方传媒承诺作为意向受让方参与进场摘牌。

百视通有关人士告诉本报,上述三项交易共同构成本次资产重组不可分割的整体,三项交易中的任何一项未获批准,则其他两项交易均不生效。

显 然,百视通要想完成借壳上市,还需要仪电集团来掏钱买下这些亏损的业务。为了让仪电满意,东方传媒将以7.67元/股的价格收购广电信息36.6%股份 (即2.59亿股广电信息A股股票),总交易价格合计19.9亿元,这对仪电集团来说应该是比较满意的,因为2009年6月仪电收购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两 家公司股权只用了21.9亿元,而要收购广电信息剩余业务其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很高。

在清理完原来的资产后,广电信息将以现金和定向增发的方式来从东方传媒手中收购一些质量较好的资产,即百视通51.78%股权、文广科技100%股权、广电制作100%股权、信投股份21.33%股份。

而为了百视通的上市,东方传媒与其他股东进行了多次资产重组,特别是原来的大股东同方股份在去年两次减持,股权逐步稀释,使得东方传媒控股比例提高到了51.78%。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重组中,东方传媒还将除百视通外的其他一些与新媒体业务有关的内容和设备制造企业放入了广电信息,即文广科技100%股权、广电制作100%股权、信投股份21.33%股份。

对于其他的股东来说,在2010年的几次减持前,同方股份通过百视通的分红等已经获得了超过亿元的收益,在去年的两次减持后又套现超过4亿元,而在这次重组后其持有的百视通股份将转化为广电信息的股权,在12个月锁定期后依然可以套现。

这次交易资产总的评估价值达到了43亿元,在上市后随着股价上升,这一数字有望继续提升,对于同方股份,以及无锡TCL创动投资等其他9家股东来说,百视通的上市都将是一场资本盛宴,1月11日广电信息的无量涨停仅仅是个开始,其中田溯宁、李东生等投资大佬都将获益匪浅。

虚高的评估值?

尽管如此,对于东方传媒的百视通等公司最终选择借壳广电信息上市的方式,一些主要的投资者还是颇有微辞,包括同方股份在上市前夕选择减持,也与此有关。

“广电要求新媒体业务上市必须要达到广电国有资金控股超过51%的比例,这是同方股份选择放弃部分股权的主要原因。” 同方股份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同方股份投资的另一些公司回报可能更大。

此外,对于百视通和其他几家相关公司资产评估总值达到43亿元,外界也存在质疑。

百 视通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获得的IPTV业务分成收入。同时,作为IPTV技术和运营服务提供商,百视通技术为IPTV产业链的相关企业 提供技术服务并收取相关服务费用。2009年,百视通技术的IPTV业务收入为2.57亿元,约占百视通技术2009年营业收入的73%。

三网融合已从2010年6月开始试点,国内IPTV业务也已经开始在12个试点城市推广,第二批试点城市也将很快推出,而此前百视通在国内600多万IPTV用户占比超过65%。显然,IPTV和相关的广告业务是百视通未来主要的盈利希望所在。

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将其中8个城市IPTV播控平台建设权交给央视旗下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一些专业人士对百视通未来在IPTV业务上的成长空间并不看好。

“其实,即便在上海、哈尔滨等百视通开展业务的城市CNTV也可以参与,所以百视通在上市后能够保持此前的盈利水平和发展速度让人怀疑。”包冉说。

百视通接下来面临的最关键挑战,是如何在IPTV领域应对杭州华数、CNTV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也是百视通抢占机会争取上市融资的动力所在。目前为止它的这一进度走在了新媒体的最前面。



下注國美擴張邏輯 三洋走獨家經銷路線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5/4MMDAwMDIzMjg4Mg.html

繼國美電器(0493.HK)提出堅持擴張邏輯之後,國美電器的「店商合作」逐步走向深入。

4月14日,國美電器聯合日本知名家電品牌三洋彩電宣佈簽訂五年深度合作協議,雙方在消費者需求信息共享、產品研發、營銷推廣、銷售管理、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合 作雙方透露,五年合作規劃的核心內容為,國美為三洋全國渠道獨家經銷商;5年規劃期內,實現810萬台彩電的銷售規模;國美與三洋的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分 工側重略有不同,國美專注三洋產品在終端的推廣,每年投入品牌推廣費用5000萬元;而三洋專注產品研發和生產,研發費用投入為7%等。

三 洋電子(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西條淳夫告訴本報記者,「國美是中國最大的家電渠道商,擁有中國最大的零售渠道網絡,掌握著龐大的終端消費需求信息,因此我 們雙方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定製研發新產品。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雙方深度合作關係,整合彼此優勢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實惠的產品。」 

國美集團副總裁李俊濤透露,國美、三洋從2010年初就已經開始獨家性全面深度合作,雙方共同探索高度協同的創新合作模式,在消費者需求信息共享、產品研發、營銷推廣、銷售管理、售後服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在過去一年的合作中,三洋彩電在中國市場實現快速增長,產品銷售突破40萬台,憑藉自身優勢,中國彩電高端市場形成了以夏普、三洋、索尼、三星為主的「4S」品牌四足鼎立格局。

迫使三洋將國美電器作為獨家渠道經銷商的原因是,國美電器的擴張邏輯。2011年3月28日,國美電器2010年度年報會上,國美電器宣佈2011年將新增480家門店。

李俊濤預計,到2015年國美電器集團銷售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伴隨著國美的發展規劃和步伐,未來5年,國美計劃三洋彩電累計實現810萬台的銷售規模,2011年,三洋彩電將突破70萬台。

帕 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國美與三洋展開聯合研發、銷售的深度合作意味著以國美為代表的中國家電零售企業正在積極引導產業鏈供應與需求的無縫對接,從而 真正實現按需生產。零售商、製造商和配套商按照準確需求定製的產品具備銷售速度快、流通成本低等特點,實現了整個供需鏈條的福利最大化。


中移動4G進展落後路線圖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23/100341787_all.html

  11月下旬,中國移動召集各大通信設備商在中國移動研究院開了一次特別的總結大會,總結早已結束的第四代移動通訊(4G)TD-LTE的規模測試。

 

  會議對外秘而不宣,更特別的是,會議的總結形式並非各廠商坐在一起討論測試結果,而是中國移動一對一的單獨「會見」。

  據參加此次規模測試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移動主管人員分了幾個小組,與廠商一對一談話,或詢問測試指標,或對測試細節提出質疑,「各家廠商像小學生回答老師提問一般匯報了各自的測試情況」。

  「最後中國移動把所有的測試結果都拿過去了,他們肯定會有一個排名,但我們不知道。」上述知情人士坦言,「這次會議更像是審核會,而不是總結會。」

  作為包含大量中國專利的4G國際標準,在中國移動的推動下,TD-LTE從概念論證到技術試驗,已有兩年。2010年12月,國家工信部正式批 覆中國移動提交的《TD-LTE規模技術試驗總體方案》。隨後,TD-LTE規模測試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六大城市悄然展開。只有完成這 一輪規模測試,才有可能開始展開試商用。

  9月底,各大廠商已先後結束了第一期規模測試,但至今也不知曉自己的真實成績。截至記者發稿,測試總結報告仍未公佈。

  據財新《新世紀》多方採訪瞭解,最終測試總結報告之所以至今難產,關鍵在於跟預期有明顯差距,而那些沒有通過測試的廠商如何處理,相關產業政策如何釐清,也讓從工信部到中國移動上下對4G的戰略部署存在分歧。

與預期差距明顯

  儘管TD-LTE規模測試詳情尚未公佈,從工信部和中國移動公開的資料統計,共有七家系統廠商和三家芯片廠商完成了第一階段規模測試,建成基站850個。

  對於這個結果,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符合預期」。但實際上,中國移動的預期並不僅這些。

  東方證券發佈的一份通信行業報告顯示,早在2010年四季度,中國移動已明確了預商用網部署規模,擬在杭州、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廈門六大 城市共建3060個TD-LTE基站,每座城市約為500個。在工信部2010年12月批覆的《TD-LTE規模技術試驗總體方案》中,北京也被加了進 來,計劃建設規模較小的演示網絡。

  按照計劃,TD-LTE規模測試將分兩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規模測試中,在京建網再也沒有被提起。最後的計劃變成由11家廠商共同完成全國六城的規模測試,每家廠商承建110個基站。

  令中國移動始料未及的是,有些設備廠商遲遲未通過工信部的准入測試。8月9日,中國移動官網公佈的第一階段規模測試進展中,措辭是「擬建基站規模超過1000個」。

  愛立信大中華區市場與戰略規劃部總監常剛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七大廠商肯定沒問題,但有些廠商是後面才進場的,有的7月才開始選站、建站,由於遲到了三四個月,可能沒建完基站。」

  常剛所指的七大廠商是華為、中興、大唐、諾基亞西門子(諾西)、阿爾卡特朗訊(阿朗)、摩托羅拉和愛立信。3月24日,華為、中興、大唐、諾西、阿朗五家廠商獲得工信部首批入場券,開始規模建網。三天之後,摩托羅拉、愛立信也跑入賽道。

  財新《新世紀》記者得到的一份材料顯示,6月2日,七大廠商建網完畢,幾乎同時啟動了正式的網絡測試。而新郵通、烽火、普天在5月26日才通過 工信部的准入測試,開始建設規模試驗網。由此,11家系統廠商在各城市的佈局漸漸清晰:華為和愛立信在深圳,中興和烽火在廣州,大唐和普天在南京,諾西和 新郵通在杭州,阿朗在上海,摩托羅拉在廈門,中國移動預先劃定的11家系統廠商中,惟獨三星始終語焉不詳。

信號未明朗

  部分廠商未按計劃建完基站,從技術上來說,其實並不影響中國移動進一步實施4G商用計劃。

  野村證券分析師黃樂平介紹,從全球運營商的經驗來說,能夠建試驗網的廠商並不一定能夠最終建網。建試驗網是一個考核的過程,比如說運營商選四家廠商建試驗網,最終可能只會選兩家達標的廠商建正式的商用網。

  大唐TD-LTE產品線總工程師蔡月民也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並不是所有廠家必須達到完全一致的成熟度才能繼續向前走。按照工信部的原則,只要兩家以上廠商達到測試目標就具備了開始下一階段的條件。

  在《中國移動「十二五」網絡發展規劃》中,中國移動曾為TD-LTE制定了明確的規劃時間表:2010年下半年在部分大城市開展規模試驗,逐步進入商用階段;2012年-2013年在密集城區規模商用;2014年-2015年覆蓋普通城市和室內區域。

  按這份規劃,規模試驗應該在2011年完成。顯然這已然不可能實現,部分廠商還在快馬加鞭的建試驗網,而第二階段規模測試尚需等到2012年。

  「中國移動TD-LTE商用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各種說法都有,有人說是2012年下半年,有人說是2014年甚至以後。」常剛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展開商用的另一個障礙是中國尚未明確TD-LTE的商用頻譜。一旦頻譜發生變化,終端廠商將不得不修改手機的設計,耗費很大。

  中國曾在2.3GHz頻段劃出了100M的TDD頻譜。一直以來,在國際上的通用說法也是中國主推2.3GHz作為TD-LTE使用頻段。「但 是現在,2.3GHz、2.6GHz頻段都面臨選擇。最終TD-LTE會使用哪個頻譜,可能還有更多的選擇。」常剛對此略顯無奈,「我覺得應該第一時間把 頻譜明確下來,給大家一個信號。」

  目前,產業鏈上的許多廠商們蓄勢滿滿,只待中國TD-LTE的產業信號。這個情形類似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啟動LTE商用的前夕。 2010年12月5日,Verizon無線宣佈在美國38個主要城市提供LTE商用服務,隨即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各大廠商展示的LTE終端整 整多出一倍。

  「具有領導地位的消費者對整個產業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但是相對來說,中國市場的信號還不是那麼明顯。」常剛認為,抓住的時間點匹配了市場 需求目標,這樣才能推動產業鏈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如果一直沒有明確的信號、政策永遠是模糊化的,到了一定的階段,這個雪球可能推起來就很難」。

4G商用時機爭議

  中國移動需要考慮得還更多。

  黃樂平認為,現在的中國移動之所以遲遲不公佈規模測試結果報告,關鍵是需要考慮,是等待所有人考核都通過了再往前走,還是已通過考核的人往前走?「因為報告一出來,就知道誰通過誰沒通過了,這牽涉到利益分配問題,還有工信部的整體考慮。」

  工信部的整體考慮主要指的是中國巨大的3G投入如何處置。瑞銀年初發佈的報告顯示,三大電信運營商三張3G網絡的平均利用率都不到15%。然 而,三大運營商3G布網卻耗資不菲。工信部科技司高技術處處長葉林曾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3G網絡支出超過1450億元,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則 分別投資798億元、673億元。相比之下,根據野村證券的市場報告,如若中國移動在2012年下半年或2013年上半年啟動TD-LTE商用服務,將給 TD-LTE產業鏈上的各大廠商帶來550億元的市場。

  儘管在3G上投入最大,但中國移動投奔4G的心情也最為急切。據東方證券預測,若中國移動遲至2014年才開始商用TD-LTE,屆時聯通將積 累2.26億的3G用戶,佔中國3G市場份額的33.6%,收入份額也將佔到運營商整體收入的25.93%,對中移動形成強勁挑戰。

  「聯通、電信的3G網絡更加成熟,顯然希望3G向4G過渡的時間拉長一些。這樣不僅可以補償建網投入,還能延續現存的市場優勢。」和君諮詢合夥人許寧分析,「當然,一旦中國移動4G開始商用,聯通、電信也會相應進行戰略調整。」

  對中國移動來講,另一個為難之處在於產業鏈上的障礙。「系統設備基本上已經具備商用的能力,當然這也需要進一步的驗證。但是系統設備製造能力,基本上不用太擔心。」中興TDD產品副總經理姚磊坦言,「我們關鍵需要考慮終端這個產業鏈怎麼來成熟,芯片怎麼來成熟。」

  在芯片方面, 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7家廠商在研發TD-LTE芯片,但能提供TDD/FDD融合芯片的只有高通、海思、Altair。

  「真正進行商用的只有高通。當然,也有很多廠商做出來了,海思也能提供多模芯片,但要達到實際商用的標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黃樂平認為,「尤其在中國,芯片必須支持3G制式的TD-SCDMA,這還有一定難度。」

  即便高通的TD-LTE芯片可以商用,但手機廠商是否會採用高通的芯片也是個問題。據知情人士介紹,全球尚不存在商用的TD-LTE手機,大部分的手機廠商譬如諾基亞只是宣佈「即將」推出,但這個「即將」並沒有確定的時間表。

  不過,黃樂平認為對TD-LTE的未來應持樂觀。通信業作為少數幾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可以「走出去」的產業,國家對TD-LTE在世界範圍內 擴大技術影響力一直持支持態度,《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也即將出台,「這應該是一個優先於內部利益調整的大方向」。他提醒說,TD- LTE成為全球4G主流技術的時間窗口就在這一兩年,如果等到2014年才開始商用,那個時候WCDMA和CCDMA2000的4G版本FDD已經全球鋪 開,TD-LTE就會陷入類似TD-SCDMA的境遇。


電商轉戰技術路線

http://news.imeigu.com/a/1328863740203.html

經歷了2011年的「血戰」之後,中國電商的競爭焦點正在逐漸下沉,從前台市場驅動走向後端技術驅動。

春節剛剛過去不久,京東商城就宣佈了一項重大調整設立CTO職位,原甲骨文全球副總裁王亞卿就任京東首任CTO。京東商城宣稱,CTO職位的設立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關鍵步驟,王亞卿將從整體上改善公司的技術體系,以支撐公司業務的高速發展。

加上此前凡客誠品副總裁吳聲的加盟,宏高管藍燁認領京東CMO的傳聞,王亞卿就任CTO已是京東商城近期的第三項高管調整。雖然業界有人認為這是在 完善高管體系,為IPO做準備,但不可否認的是,京東也在某種意義上表明,在「電商資本寒冬」,單純的價格營銷「血拼」已經不可持續,以技術為驅動力的基 礎服務、體驗和管理正在成為全新的核心競爭點。

基礎服務「一地雞毛」

2011年11月11日,京東商城在「光棍節」期間訂單量超過了40萬單,同比增長超過290%。但在風光背後,也出現了服務器不堪重負、運行緩 慢、瀕臨崩潰的狀況。雖然在此前11月1日促銷遭遇服務器宕機後,京東CEO劉強東宣稱將增加3倍服務器予以應對,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論壇和微博上充 斥著各種「活動一開始就打不開頁面了」、「好不容易擠進去,購物車又廢了」的抱怨。

京東的「宕機事件」絕非偶然,11月25日當晚,京東再次出現了點擊產品頁面無法打開的情況。作為一家年銷售額數百億元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京東商城在基礎平台層面的技術「短板」已經無法迴避。

事實上,對於服務器硬件以及系統架構方面存在鬆懈的絕不只是京東商城一家,電商界資格更加老道的淘寶也曾在促銷期間出現過宕機,業界人士認為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許多電商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推廣、支付、物流等能吸引眼球的環節,而對於並不前沿的基礎服務則採取了能省則省、能不管就不管的態度。」某在線購物系 統開發公司的副總裁在接受《計算機世界》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曾在實地拜訪時發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有的電商花很多錢打廣告,卻把網站託管給虛擬主機服務 商;還有企業網站倒是自己開發,服務器卻大多是二手的,用了將近10年。

除去硬件層面,Web應用程序平台開發、系統架構設計等問題也同樣困擾著電商企業。「流量大了,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器會受到很大的並發壓力。而一些功 能比如購物車、支付、訂單管理涉及龐大的數據交換,對代碼的質量要求非常高。代碼多了,又需要合理的架構設計來保證可靠性和效率。」該副總裁認為,電子商 務的技術含量其實非常高,國內企業需要從決策和管理上重視這一點。「比如京東,最大的問題是系統架構設計不行,但技術部門權限受到企業快速擴張戰略的限 制,放不開手腳。這次請來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王亞卿當CTO,應該是下決心做了。」

技術驅動轉型

對於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可靠性是保證網站正常運作的基本前提,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商業平台,只憑藉良好的基礎服務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在於如何運 用技術改善用戶體驗和管理供應鏈,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決定未來10年互聯網零售企業命運的將不再只是渠道的優劣、價格的高低和服務的好壞,除 了底層技術的穩定性之外,對新技術的研發、吸收和利用將構成京東商城新的成長動力和競爭力。」王亞卿在就任京東CTO時這樣說。

「線上零售特有的基因是自由、海量信息、互動、評價體系等,這決定了電商企業比傳統零售企業需要有更快速、準確的決策力,必須要有強大的IT後台系 統支持。」派代網首席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物流、倉儲、供應商管理、庫存周轉率、現金流等供應鏈環節的運作,需要仰仗大量的數據挖掘作為支 撐。在後台系統中,消費者的購買數據、成千上萬種商品品類的交易記錄都是實時進行抓取和分析,同時協調後方的倉庫周轉以及財務結算。可靠的後台系統意味著 供應商和消費者都能有很好的體驗,增加了忠誠度和流量,而精細化的決策也能幫助電商更好地控制成本,維持低價戰略。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與在零售業內深耕更久的傳統企業相比,電商企業在成本控制的核心貨源採購方面,仍舊處於較大劣勢。沃爾瑪的全球採購,以及國美、 蘇寧對於3C品類的貨源控制,都給堅持低價戰略的電商企業造成了極大壓力,再加上內部惡性的價格戰,造成了去年電商企業整體的入不敷出。

「後台IT系統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最終會達到一個瓶頸再怎麼優化,貨源沒有優勢,成本也會固定下來,企業也就很難依靠單純的零售賺取更多利潤 了。」李成東分析,零售電商未來的運營模式會類似現在的騰訊主業務的良好體驗只是起到集聚用戶的作用,本身並無多大利潤。電商企業真正的盈利模式將會轉 型,利潤更多來自於其他衍生產品,比如廣告、信息甚至平台服務等。「京東和噹噹已經開始賣廣告,競爭的緯度開始多樣化,真正有資金、技術實力的電商才會脫 穎而出。」

鏈接

亞馬遜:IT驅動零售巨頭轉型

近兩年來,雖然亞馬遜依舊被稱做「在線零售商」,但這個定位正變得越來越牽強。在很多場合中,亞馬遜已不再談論沃爾瑪,而是直指蘋果和谷歌,並把它 們當做自己的競爭對手。例如,在云計算這樣的尖端領域,亞馬遜就比谷歌和微軟行動得更快;去年推出的Kindle Fire更被業界稱為「蘋果iPad最大的考驗」。曾有人根據亞馬遜云計算服務的價格和其投入的成本算過一筆賬,結論是亞馬遜AWS云計算服務一年的利潤 率在45%左右,遠遠高於零售業務的毛利。亞馬遜的實踐表明,下一代電子商務企業的本質是IT企業,技術將成為商業優化和創新的強大引擎。

(責任編輯:於潞)


煤炭大王發跡史 張新明掘金運輸、轉戰焦煤及退出煤礦業路線圖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4/3NNDE3XzQyNzc3NQ.html

張新明,曾有「山西首富」之稱的煤炭大王,正在成為其曾經的合作夥伴們的敵人。這些人裡有和他合作經營煤礦的企業家、有在他投資企業工作過的管理者、有賭場上的對手以及相識40多年的老朋友。

多 方恩恩怨怨已經持續多年,利益糾葛盤根錯節。在與張新明對抗的人當中,包括沁和能源集團董事長呂中樓,其與張新明在金海煤礦、蘆清王公司等項目的合作上結 怨。山西煤運公司因金海煤礦股權轉讓糾紛與張新明對簿公堂,呂中樓的同學裘曉紅作為蘆清王公司的實際管理者受這場恩怨波及已經被判11年有期徒刑,正在準 備申訴。此外,張新明在澳門賭場與朱亮因9000萬港元的債務糾結,北京新興醫院由此捲入這場紛爭,而在澳門經營「洗碼」生意的武全旺則在被張新明數次舉 報詐騙案後,與張新明的關係已經劍拔弩張。

\

運輸發家

2005年,「胡潤能源富豪榜」(「胡潤百富榜」子榜單)發佈,榜上有8位山西煤老闆,張新明排第一,「山西首富」的名頭就此流傳。

張新明,1963年出生在山西古交縣吾兒峁村一個普通的家庭。其發跡之初並無背景。據一位接近張新明的人士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張新明曾到山西繁峙縣一座金礦工作。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回到古交的張新明看到了當時煤炭運輸車皮緊張、煤炭運不出山西的商機,開始做起了煤礦運輸生意,這是張新明事業的第一個轉折點。

山西省產權事務中心出具的《關於山西華北黃金實業集團公司產權界定意見書》顯示,張新明在1994年2月與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在北京簽訂協議,雙方決定聯辦華北黃金實業(集團)公司(下稱「華北金業」),張新明作為該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上述資料稱,張新明通過多方籌備,向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提供了價值1510萬的固定資產清單,其中包括一座200萬的洗煤廠、價值500萬的自備車48節、一座300萬的煤礦,還有一些汽車等資產,另外再加上近300萬流動資金。

材 料中同時顯示,在張新明提供了1500萬註冊資金之後,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為華北金業出具了「三證」:軍辦企業設立批准書、軍辦企業法定代表人 審批書、企業財務主管人員合格證書。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為華北金業提供15副武警汽車牌照,後實際提供10副,但需向華北金業收取軍車牌管理 費:1994年40萬元、1995年100萬元、1996年以後每年150萬元。

工商資料顯示,1994年5月華北金業在山西工商局註冊登記,主營業務投資開發黃金及其它有色金屬,興辦土石方工程、煤焦加工與銷售等相關企業。這一年,華北金業付給了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40萬元。

由於稅費上的各種優惠政策,憑藉這10張軍車牌照,張新明可以降低煤炭運輸上的成本。

對古交縣熟悉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當時古交縣的煤炭開採很不規範,非常多的非法、違法開採現象,在當地被稱為「撕黑口子」。

1995 年7月,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後勤部參與到華北金業與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的合作當中,三方簽訂協議,華北金業與武警黃金指揮部生產經營管理部脫離 隸屬關係,改為隸屬於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後勤部。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指派一名後勤領導負責華北金業的黨務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共發放給華北金業58付軍車 牌,而華北金業需上繳一定金額的管理費。

1998年國家決定,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一律不再從事經商活動,所辦的經營性企業一律與軍 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徹底脫鉤。在這一年的11月16日,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辦理了註銷登記,與華北金業脫鉤。上述材料稱,三年間,華北金業付給武警內 蒙古森林總隊290萬元,華北金業的所有者權益歸張新明的哥哥張新躍所有。

轉戰焦煤

此後,華北金業迅速轉型,在1998年12月註冊成立山西金業物貿有限公司(下稱「金業物貿」),批發零售煤製品、焦炭等多種產品,包括鐵路和公路運輸註冊資本800萬元。

此時金業物貿的董事長是張新躍,但公司的大股東是山西華北金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星亮,此人是張新明的弟弟。

「煤炭大王」發跡史

張星亮出資450萬元,佔金業物貿56.25%。張新躍出資250萬元,另一名股東為孫有義,出資100萬。

張新明在焦煤的第一次大筆投入是在2001年。山西發展計劃委員會下達的項目核准書顯示,2001年1月7日,金業物貿60萬噸大型機焦爐的項目獲得核准,投資近3億元。

兩 個多月後,金業物貿註冊資本增至8000萬元,張新明再次走到幕前。此次註冊資本當中張新躍出資5718萬,張新明以232萬資產及1250萬的貨幣出 資。張新明成為金業物貿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這樣金業物貿的股東結構變為張新躍佔股74.6%、張新明佔18.525%、金業房地產佔股 6.625%、孫有義佔股1.25%。

2001年3月,金業物貿更名為山西金業煤焦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業集團」),金業集團經營範圍增加了焦炭生產。張新明正式進入焦炭行業,開啟了資產迅速擴張的階段。

此後,山西經貿委批覆金業集團領取《煤炭經營資格證書》,批准張新明通過鐵路經營出省銷售原煤、精煤,需按要求繳納煤炭專項基金和費用,金業集團還獲得了進出口經營權。

貸款是張新明的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由此牽扯出了山西省太原市商業銀行行長吳元受賄案。

山西省原平市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5)原刑初字第148號顯示,在1999年-2003年吳元曾先後收受張新明港幣10萬元、人民幣10萬元。再加上其它受賄所得,吳元被判17年有期徒刑。

山 西太元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晉泰元審【2006】0021號」審計報告顯示,金業集團的長期債務中,包括太原市商業銀行的長期借款4億元,短期借款 1.4795億元,應付票據4.8億元。直到2009年,金業集團仍有7.8115億元貸款未歸還,佔該行核心資本的約1/4。

金業集團 在2001年之後迅速壯大。金業集團2004年財報顯示,到了2004年金業集團除焦化外,還投資了山西三和慶物貿有限公司、古交市三新煤焦實業有限公 司、古交市鑫源礦業設備有限公司、古交市三新汽運有限公司、古交市躍進糧油經銷有限公司。金業集團淨資產達到51.3639億元,但利潤不足2519萬 元。

2005年2月,張新明通過一系列的股權轉讓,再次變更金業集團的股權結構。張新明由此成為金業集團最大股東,佔股50%,張新躍與張星亮各佔股20%,倪燕萍佔股10%。孫有義和山西華北金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退出了金業集團。

這 一年,金業集團的產業版圖進一步集中到焦煤行業,其旗下企業有金業古交有限公司、金業焦化有限公司、古交三新煤焦公司、古交新盛洗煤廠、金業紅崖頭煤礦、 古交掃石煤礦、金業房地產開發公司、古交三新運輸公司,此外還有金業礦產公司車隊和古交鐵路專線。金業集團的淨利潤在2005年達到了近5194.6萬 元。

轉手煤礦產業

根據澳門賭場的「沓碼仔」武全旺介紹,張新明在2005年左右開始到澳門賭博。

此 後張新明開始運作通過金業集團上市融資。從2007年開始,金業集團先後欲通過*ST威達(000603)、*ST泰格(000409)、大通燃氣 (000593)借殼上市,但都以失敗告終。2005年-2008年,是金業集團效益最好。2007年,金業集團淨利潤達到了3.919億元。在2008 年金融風暴爆發之年,金業集團淨利潤仍實現同比翻番,達到了約7.27億元。但事實上,金融危機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金業集團2008年的財報顯示,金業 集團在12月份虧損了0.249億元。

山西的焦煤企業決定抱團取暖。2008年11月,金業集團還出資500萬,參與組建了山西聯合煤焦股份有限公司,佔股4.54%,該公司主營煤炭、焦炭的銷售運輸。

2009 年成為金業集團的分水嶺,當年利潤只有0.71億元。從金業集團的報表來看,金業的銷售收入在2009年同比下降了67%,從54億元跌到了不到18億 元。恰逢山西省在2008年開始煤炭資源整合,張新明手中煤礦面臨被整合命運。2009年6月,有報導稱,太原方面曾決定由同煤集團出面對金業集團進行重 組,併購價格約為80億元。此後重組擱淺。

山西省亦開始「焦煤反腐」,張新明受到這場反腐活動的波及,此外,張新明也被調查「涉黑」問題。經濟觀察網報導稱,2011年1月金業集團對外表示,2010年年中,針對舉報,山

西省公安廳聯合太原市公安局專門成立了專案組,深入調查張新明是否有違法犯罪事實,在經過約2-3個月的調查後,專案組得出了「調查結果與舉報內容不符,無涉黑行為等事實」。

2010 年2月9日,張新明開啟了與華潤集團的股權轉讓,謀求將手中的煤炭資產變現。《股權出質登記審核表》顯示,張新明將其金業集團的全部股權質押給華潤集團旗 下山西華潤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潤聯盛」),20億元。根據金業集團2009年的年檢資料,此時金業集團所有者權益約40億。

同 一天,金業集團與華潤聯盛簽訂了《企業重組合作協議》,華潤聯盛、中信信託、金業集團各佔股49%、31%、20%,成立太原華潤煤業有限公司(下稱「太 原華潤」),張新明旗下10家企業以實物投資形式,注入太原華潤。分協議顯示金業集團贏利能力最強的一焦廠被以7億元價格賣給了太原華潤,金業集團煤矸石 電廠則賣掉了2.3億元。坊間傳言,張新明通過資產股權轉讓變現100億元,但煤炭業內人士則稱,絕對不會有這麼多。

此外,金業集團的辦公樓還無償提供給太原華潤煤業長期使用。

2010 年4月30日,太原華潤正式成立,註冊資本金40億元:華潤聯盛出資19億,金業集團以原相煤礦作價8億出資,評估價超過8億元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金的方 式完成出資。根據太原華潤成立時出具的驗資報告,原相煤礦帳面資產32.67億元,煤礦部分資產評估值54.49億元。作為金業集團的出資,太原華潤認可 該礦評估價值為12.72億元,其餘4.72億計入資本公積金。除了這些資產,金業集團手中還握有兩個焦化項目,兩項目共計年生產能力280萬噸的焦爐、 年入洗能力580萬噸洗煤設置、以及一座4×6MW電廠和一座古交鐵路發運站。在太原華潤成立後,這些項目也轉到太原華潤手中。

至此,張 新明在山西主要的煤炭資產幾乎全部脫手。告別了煤炭行業的張新明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TCL集團創投對資源類項目感興趣,在2010年8月,張與TCL集 團旗下的惠州市TCL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各出資2000萬成立了山西TCL匯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張新明任公司董事長。2011年, 該公司的董事長更換為袁冰,袁冰曾為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握有太原華潤20%股份的金業集團在2011年3月2日再次將全部股權質押給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而華潤深國投向張新明提供貸款,本報記者未查到具體貸款金額的記錄。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