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苦熬5年股價追上鴻海 童子賢做對什麼?

2015-04-09  TCW  
 

 

二○一五年,蘋果供應鏈訂單重新洗牌,和碩聯合科技無疑是最大贏家!

二月二十四日,羊年開紅盤的第一個交易日,和碩股價創下八十八元新高,有史以來第一次超越鴻海,成為代工股王。雖然這個股王寶座只坐了一天就下來,但已足以證明鴻海獨霸的時代將不再。和碩正是台灣蘋果供應鏈訂單洗牌的最佳案例。

據巴克萊證券報告指出,二○一五年蘋果訂單對和碩的營收占比將達四五%,比鴻海的三八%更高,每股稅後純益(EPS)預估可達八.六二元,也比鴻海的七.七三元高。

對設計有Sense懂美學、懂材料,讓蘋果訂單越下越大

就連號稱全台灣最懂鴻海的外資分析師楊應超,也在去年五月琵琶別抱,一路喊進和碩。他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和碩在蘋果iPhone產品組裝地位提高,獲利能見度更佳,目標價上看一百元;相對的,鴻海雖擁經濟規模優勢,但今年看不到明顯營運催化劑,目標價降至八十五元,投資評等為「中立」。

向來溫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與鴻海的競爭是「體育與操行不同(科目)」,呼籲外界不要一直比較。但對和碩來說,這一天,是苦蹲五年馬步才換來的成果。

這家規模比鴻海小四倍的公司,憑什麼短時間內就挑戰全球代工霸主?

關鍵,就在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身上。

在電子代工五哥中,童子賢可以說是最獨特的一個。二十九歲創辦華碩,四十歲催生華碩工業設計部門,童子賢在打造華碩筆記型電腦品牌事業時,就曾以蘋果為標竿,渾身上下散發文藝青年氣息,與黑手出身的鐵血硬漢郭台銘截然不同。

因為懂設計,對產品美學的掌握比其他代工廠更精準。他曾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指著記者的手機說:「我的眼睛像X光,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裡面有多少晶體,裡面哪個重?哪個輕?哪個薄?會造成你手感不好。」

這讓和碩在搶進蘋果供應鏈時,有著跟其他代工廠完全不同的思考。

一位跟著童子賢多年的和碩主管說,童子賢雖然是學電子出身,但這幾年對材料、金屬特別學有專精。「他很敏銳,不像傳統的工程師,對美觀、外觀很有興趣,對基本的東西、材料看得很細。」

這扎實的基本功,讓和碩的學習曲線硬是比別人短。旗下轉投資的金屬機殼廠鎧勝就是一個例子。

四年前,這是一家只有三百台CNC機器的小公司,金屬也非主流材質,但童子賢卻獨具慧眼投資,增加產能至一萬台,先是在去年的第四季,拿下iPad與MacBook的機殼訂單,今年極有可能切入iPhone供應鏈,直接挑戰擁有二十幾年基礎的鴻準、可成。

為了掌握對產品的代工能力,童子賢甚至去日騰學金屬加工,「可以說是為了要吃豬肉,去看豬走路。」該位和碩主管說。

早期受限於體質,規模衝不大,當邏輯摸熟,做順手了之後,不只能因應蘋果的嚴苛要求,甚至還能舉一反三提出見解,讓蘋果折服。以一體成型的金屬機殼為例,蘋果的要求是將整個鋁殼挖空後從背後鑲嵌,在經過拋光、覆面、噴砂、鍍鉻等繁複工序,過程只要有刮到一絲傷痕,整塊製程的板子就要丟棄。

一開始,和碩的良率只能做到五○%,耗了一年,丟掉了十幾億元的材料。雖然大部分都由蘋果吸收,但和碩內部一票做設計出身的高手,卻在反覆研發的過程中,找到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又更便宜的新製程,才能讓蘋果下的訂單越來越多。

一位台灣電子代工老闆級的人物指出,在國際大客戶中,蘋果是家說話算話的公司,如果代工廠有什麼材料製造損失,蘋果會願意埋單,但其他廠商,如戴爾(Dell)就不是這樣了。

因此,童子賢的這個設計背景,對應上要求工業設計極強的蘋果,正好成了和碩的競爭優勢,如果和碩今天面對的是強調「成本導向」的戴爾,恐怕就打不過具備產能與低價優勢的鴻海。

對擴廠有警惕連虧兩季教訓,學會用談判力守底線

尤其與蘋果談判訂單,最難的是面對擴廠增產的要求。

蘋果的供應鏈策略,是希望做到最大的產能準備,但並不保證採購數量。鴻海能夠取得蘋果最大的訂單比重,就是因為郭台銘在中國的工廠布局,規模夠大,人數夠多,光是一個河南鄭州的iPhone組裝廠,一口氣就畫出六十萬人力的規模,台灣其他對手根本無人能及,蘋果自然也沒有其他選擇。

但蘋果也不希望被鴻海一家獨大,因此每次訂單重新洗牌談判時,都會要求代工廠擴大產能規模。

一位與蘋果交手多次的代工廠高層表示,蘋果來談的時候口氣都很大,拿著幾千萬的forecast(預測出貨量),一下子就要求要擴廠十幾萬人,稍有猶豫,就搬出競爭對手來刺激,「你要是被誘惑,真的投下去,產能分配失調,馬上就趴在那邊。」

和碩要拿蘋果訂單,也得面對這個考驗。

二○一○年十月,分家後的和碩首次接到蘋果訂單,CDMA版的iPhone 4。原本預估出貨量一千萬支,為此,和碩卯足全力,大舉擴張廠房、人力與機器設備,沒想到最後竟連四百萬支都不到,這讓和碩在隔年連兩季出現虧損,產能利用率跌到五成以下,毛利率創下新低,被外資嘲笑說是吃到「毒蘋果」。

當年和碩就是欠缺這個經驗,重重跌了一跤。然而童子賢調整得很快,之後接iPhone 4S、iPad mini等單時,就不再急功躁進,貿然投入,而是一面發揮設計端的談判能力,一面鎖緊擴廠底線。

隨著和碩的生產線良率上軌道,蘋果新一代iPhone6需求大爆發,練功多年的童子賢,終於獲得肯定,成為蘋果供應鏈的最佳男配角,在二○一四年從蘋果手上拿下二○%的四.七吋iPhone 6訂單,今年訂單比率可望成長到三○%。

巴克萊證券認為,和碩具股本小、基期低優勢,只要蘋果訂單穩健成長,後市相當看好。相較下,身軀龐大的鴻海,短期內似乎難找到刺激股價上揚的動力,郭台銘要如何再出招保持霸主地位,這將是未來台灣科技代工業最值得關注的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