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關於銀行二三事 姬姬熊

http://xueqiu.com/4207564213/36692379
昨天和許多朋友討論了關於銀行的話題,發現目前許多球友對銀行的認識是有偏差的,今天沒啥事,就繼續和大家聊聊銀行:

1、核心資本問題

我發現每家銀行都有粉絲,通過各種數據對比、財報分析、戰略研究等,都能找出自己所粉的銀行的閃光點。但是90%的人都忽略了銀行經驗最關鍵的----核心資本。

核心資本說白了,就是銀行打開門做生意的本錢,是銀行可以自己支配的資金,是銀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巴塞爾協議對核心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4%

核心資本充足率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 核心資本/風險加權資產 高於4%。

當銀行不良率攀升,風險加權資產數字變大,銀行的本錢就會不夠用。

所以目前銀行不良持續攀升的環境裡,銀粉應該先算核心資本充足率,而非簡單的看收入、撥備計提、利潤等數據。

那麼核心資本從哪裡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股東投錢,也就是定向增發。

前段時間安邦買民生的事很熱,但這裡大家一定要瞭解,二級市場增持,對於民生的資本是沒有幫助的,民生做生意的本錢還是那些,只是其中有一部分本錢的主人換了。至於安邦是財務投資者還是有更大的野心,那就要看後面安邦這個財主會不會 增加民生的本錢了。

所以大家看銀行,不要忘記查查這家銀行的本錢是誰出的,出了多少錢,夠不夠花?如果本錢不夠,有沒有財主繼續投錢?

2、金融牌照問題

目前中國一共七張金融牌照,分別為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

其中全牌照的集團只有平安、中信、光大、明天系這四家土豪集團;有6張牌照的有方正、國電(英大)、華能、中航這四家,巧的是這4家都是唯獨缺少銀行牌照;另外交通、長城、華融、信達、招商、五礦、安邦、萬向、復星有是有5張牌照的;其餘有3、4張的就不說了,數量很多。

可見,目前中國金融集團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銀行牌照也是稀缺的。

再次,有銀行牌照的銀行,也不是所有業務都能做的。比如微眾銀行、阿里銀行、以及其他新批准的民營銀行等等,其營業範圍均被限制在很小的市場裡。

像微眾銀行的定位是:以普惠金融為目標,致力於服務工薪階層、自由職業者、進城務工人員等普羅大眾,以及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和創業企業。為什麼這麼定位,難道微眾銀行不想做其他業務嗎?  因為微眾銀行不是全牌照銀行,只能做小額業務,不得不把自己的定位放在吊絲群體上。 不過好在通過互聯網,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長尾營銷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16家銀行的財報,算算個人金融的業務與利潤佔比,就可以知道微眾銀行或阿里銀行的目標客戶是多麼的「狹窄」了。大家千萬不要被互聯網、普惠等字眼給忽悠了。

再來看看商業銀行,以中行為例,中行旗下也有了基金、保險、信託、租賃等多家公司,儼然也是一家金融集團。再如農行、工行、建行等,除了券商牌照外,其他金融牌照分分鐘可以搞定。 像寧波銀行,旗下也有了基金和租賃。
所以,不要「看不起」傳統的商業銀行!

另:插一條關於中航資本的,中航資本是個人認為幾大金融集團裡2015年股價表現會最好的,因為不但享受金融改革發展的收益,而且參與軍工資產證券化的推進。

3、再來談談互聯網金融

我的觀點:互聯網金融一定會席捲全球,這是趨勢,無法改變。但是,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只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金融,而且未來一定不是以當前的形式。至於未來到底是什麼形式,說實話,我不知道,上個月在北京與監管、同業及其他朋友聊過,他們也不知道!

不知道的原因有:

(1)關於普惠

所有人都知道,成本決定價格。

前年餘額寶火了,人們都說銀行得改變,各種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段子、文章、研報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聲討銀行的聲音十分響亮,尤其是銀行理財5萬元的門檻,被噴子們修理了好幾輪!

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所有人可以無門檻的享受4%或5%的理財收益率時,這時候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就被抬升了。 資金的價格就被動的升到了4%-5%。 當資金的成本貴了,那麼資金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目前p2p的投資端定價在6%以上,那麼融資端的費率必然就在15%左右了,這是普惠嗎? 說實話,最多實現了一個「普」,惠是不可能實現的。

(2)關於利差

美國富國銀行的息差是4%;中國目前是2.5%左右;美國的存量利率幾乎是0,中國的存量利率是3.3%。

美國資金成本都便宜了吧,為什麼利差反而比中國要高呢? 這就是所謂的數據分析、風險建模啥的,不同的客戶的貸款利率是差異化的,根據信用評分0到750分,不同的分值區間,對應不同的費率。目前中國的銀行業其實也是如此。

對於吊絲來說,在理財投資方面可能可以拿到」惠「,貸款想要」惠「,是不可能的。

既然」惠「實現不了,那麼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形態應該如何發展?

(3)關於客群

還是以個人為例:

我們的收入大多來自於單位發放的工資,錢通過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劃轉至個人賬戶,這些錢,一般都會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若干天。 就是銀行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之一!

來看看微眾銀行,因為其互聯網銀行的特點與經營範圍限制,讓其很難獲得這些類似的結算資金,只能靠較高的成本去」購買「,或者通過互聯網希望客戶把工資卡里的錢轉過去~

那什麼人會把錢轉過去呢? 答案是:吊絲會轉。看看餘額寶就知道了,餘額寶巔峰時期規模5000億,8000萬客戶,人均6000元,典型的小存小貸類客戶。這裡體現出了互聯網金融目前的最強之處:低運營成本、低管理費用!!!!

 但是5000億多嗎?銀行會感覺痛嗎?答案:少的一塌糊塗,一點也不痛。要知道阿里巴巴是全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只能從70多萬億的個人存款中挖5000億!(目前餘額寶規模為5800億元,整體貨幣基金數額約20000億元)。

可以這麼說,小存小貸客戶,送上門來的話,銀行願意接受,但是你讓銀行批量去營銷這些人,還真沒人願意幹這活!(信用卡業務除外,以後具體分析)

(4)銀行系的互聯網金融

目前銀行也加入了P2P大軍,為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是表外業務,可以越過很多監管,稍微利用利用行內客戶資源就可以發展業務。

 轉@mosesxie 的一篇 http://xueqiu.com/1831827479/36690547  沒在銀行總分支行做過的, 根本不會瞭解銀行到底是怎麼運轉的,僅憑公開的數據、個人印象和一些報導,只能片面的瞭解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