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太、秦發虧損 銀行縮緊煤炭進口商貸款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8/0NNDE3XzUzMjM0Ng.html

作為經營越南煤近20年的老將,廣西萬通國際物流公司(以下簡稱萬通物流)國貿部總經理林惠江現在已經不碰越南煤,全面轉攻內貿煤市場。

「甚至其它的進口煤現在都很少做,不僅僅因為價格因素,來自金融部門的管控壓力也越來越大。」9月27日,林惠江告訴記者,由於從去年12月開始至9月初,國內煤價直跌1/4左右,銀行部門對於煤炭貿易放貸盤子已然收緊,其中以進口煤商為最。

在過去的8個月中,在煤炭價格迅速下跌及進口煤的衝擊之下,煤企開始結束十年黃金期而走入寒冬。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中昊國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昊能源)副總經理王功成對此感慨,4月煤炭進口商認為國際價格進入谷底,合同簽訂量激增。但接下來兩個月煤價慘跌,亞太、秦發等大型進口商虧損嚴重,負債率增速明顯信用下降,銀行至今對煤商進口持反對態度。

銀行評級下調

中昊能源的業務包括俄羅斯和朝鮮,繼而對接國內客戶,但上半年的業務量及利潤較之2011年均有下滑。

「貿易商現在很艱難。」王功成說,國內煤價的數月下跌,迅速填補外貿煤與內貿煤的巨大價差鴻溝,使得外貿煤優勢不再。其舉例,5500大卡的煤發往相同的目的地,如2011年從秦皇島出發為850元左右,俄羅斯煤僅為830元,但現在已無此價差。

在王功成看來,進口煤商在2010-2011年都獲益匪淺,但數月來均面臨較大虧損,雖然有前期利潤可以將此缺口填平,但銀行也有自己的規則,「賺錢的時候放貸信用額度會增大,虧錢的時候信用額度就會相應下調」。

5-6月份,國內環渤海煤炭價格大幅下跌了160元/噸,甚至神華集團煤炭運銷公司曾經有一天將煤炭降價40元/噸。在國內煤價的大幅下降之下,7月初國內煤和進口煤的價差被填平。

林惠江說,彼時貿易商爭相賠錢出貨,甚至不要訂金也要將先前與國外煤企簽訂的合同撕毀,7、8月份眾多煤企的進口煤業務已然暫停,等到最近外煤價格下調,「大家才小心重啟」。

據記者瞭解, 7-8月,廣東大型的煤炭貿易商如秦發、亞太能源、藍粵、大優、飛馬等進口業務基本暫停。

「我現在還是主要做內貿煤,將貴州煤拉至廣西。」林惠江舉例,5000卡的貴州煤運至南寧六景電廠僅需590元/噸,尚有10元/噸的利潤空間,發熱量為4800大卡、規格11A的越南煤到電廠則需730元/噸,電廠選擇,高下立判。

林 惠江同時表示,由於煤炭利潤空間收窄,未來煤市尚存不確定性,銀行對國內煤炭貿易商的貸款都很小心。以萬通物流為例,原先銀行只需要拿煤炭作抵押就能貸 款,但現今需要審查收貨方資金情況,「給柳鋼和柳化這樣的大企業,銀行就會給,因為它認為國企給付款項問題不大,與之則相反」。

王功成對此表示認同。他透露,國內一家每年貸款數億的進口煤商,去年的貸款信用額度兌現率在7%左右,現今則滑到3%-4%。「像4-6月份,進口煤賣不出去,做成庫存,銀行當然不滿意;如果是轉至大客戶如電廠的應收賬款,銀行更容易接受」。

進口煤進退

1-8月份累計進口1.85億噸,同比增長46.83%。落實到煤價方面,今年前7個月中國共花費150億美元進口1.33億噸煤炭,進口平均價111美元。

與此同時,8月份我國進口煤炭總量繼續回落。當月進口量為2044萬噸,同比下降0.82%,環比7月回落15.78%。

「進口量在9-12月份還會繼續下降。」煤炭專家黃騰對記者預測,前兩個月國際煤價降得較多,但世界經濟仍沒有明顯轉好跡象,國外煤炭仍會降價向中國傾銷,9月和第四季度的煤炭總進口量或約為6000萬噸。

在進口煤總量下跌的同時,國內煤炭減產的力度繼續加大。8月全國煤炭產量3.22億噸,同比下降4.70%,環比7月下降5.29%,環比連降2個月。

在煤炭進口和國內產量雙雙下降的推力下,渤海動力煤價格連續五週上漲:9月5日628元/噸,9月12日630元/噸,9月19日633元/噸,9月26日635元/噸。

剛從防城港碼頭回來的林惠江告訴記者,9月初該碼頭存煤約600萬噸,但由於電廠開始儲煤,加之少有新增進口煤炭,目前已大部分消化完畢,「價格甚至上漲10-20元/噸」。

黃騰說,因為國內消費市場乏力,7月份公海仍有近百萬噸的煤船,但現今貨源已被消化完畢,「或是減價賣到國內,或是賣到印度等市場」。由於沿海已習慣用外煤,故此煤炭進口仍維持每月1500萬噸的高位。

「但 外煤不會在價格問題上遷就中國市場。」王功成解釋,今南非6000卡的煤種FOB最低的81.6美元/噸,現在是84-85美元/噸左右。目前的煤價已趨 於穩定,如主焦煤方面澳大利亞已和日本、韓國簽訂合約,「如果按照中國市場的價格,日本和韓國這些簽約方都不會同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13

悉尼有望成離岸人民幣中心 澳進口商可節省7%的交易成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90

澳大利亞進口商有望迎來“意外之財”,因市場預期習近平主席本周訪澳期間,悉尼有望成為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

據匯豐銀行,如果澳元直接兌換人民幣,而不是先兌換成美元再兌換成人民幣的話,可為澳洲公司節省至多7%的交易費用。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預計,如果人民幣交易中心伴隨著自貿區協議而達成,到2020年,中國對澳投資可能會增長7倍至3000億美元。

西太平洋銀行貨幣和商品策略部主管Robert Rennie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我們預計,澳元-人民幣交易將會大幅上升,並且資本流動的增加將進一步深化本已密切的貿易關系。

2013年,中國央行授權西太平洋銀行和澳新銀行為人民幣和澳元直接交易的做市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中國為澳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澳大利亞2560億美元的進口中,20%來自中國,澳對中國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35%。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上周中國央行及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先後發布聲明稱,加拿大將建立北美首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確定多倫多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今年早些時候,盧森堡、法蘭克福、倫敦先後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新加坡則已展開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爭奪。據國際支付供應商Swift的數據,過去一年歐洲與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人民幣交易規模翻了一倍。

據彭博社,人民幣去年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最廣泛使用的貿易融資貨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26

商務部辟謠 汽車進口商零關稅夢破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599.html

商務部辟謠 汽車進口商零關稅夢破滅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6-19 16:14:00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18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對絕大部分進口產品的降稅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已經執行到位,到2010年1月1日,所有產品的降稅承諾已經履行完畢。

廣州汽車進口商周華(化名)一直期待今年7月起將可以享受進口汽車零關稅,業內最近也不斷流出這樣傳言,令生意慘淡的他心存一絲希望。不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18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對絕大部分進口產品的降稅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已經執行到位,到2010年1月1日,所有產品的降稅承諾已經履行完畢。

這意味中國成為WTO成員的15年保護期到2015年6月30日到期之後,進口汽車將不會出現大幅降稅的情況。如同許多汽車進口商一樣,周華的進口汽車零關稅夢想宣告破滅。

“近一兩年來,進口汽車生意越來越難做,主要受國產汽車快速崛起、車市放緩以及反腐等多重因素影響,尤其是今年,銷量下滑了30%左右,為了降價促銷,利潤下滑也很厲害。最近,業內傳進口汽車將可能從今年7月1日起可享受零關稅,雖然我認為這可能性不大,但由於車市不景氣,還是心存一絲幻想。不過,由於傳言四起,近段,我們的進口汽車銷量反而進一步下滑,許多準備購車客人都在等著降價。”周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例如一輛100萬元的進口汽車,按25%的進口關稅算,僅進口關稅環節進口成本將增加25萬元,此外還要繳納消費稅和增值稅。一旦零關稅,意味著可以騰挪出25萬元的利潤空間。

今年來,持續10年高速增長的中國進口車市場出現拐點,迎來了供需雙降。據海關總署最新的數據,今年1~5月,中國進口汽車及汽車底盤數量為44萬輛,進口金額為1130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與進口額分別大幅下降23.8%以及25.5%;汽車零部件今年前5個進口額為689億人民幣,同比下滑10.5%。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19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進口汽車零關稅此說法純粹屬於胡說八道,中國加入WTO的所有承諾,早在2010年就已全部兌現,基本上不存在汽車進口關稅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除非在自由貿易區中雙方或多方可就汽車進口關稅調整進行商討。

“即使在自貿區,目前汽車進口關稅下調的可能性都不大,前不久中韓自貿區協定簽署後,據我所獲悉的消息,暫時也不涉及到下調汽車進口關稅這一項內容。”周世儉說,甚至連自貿區都暫時做不到,更別談全面實施免征汽車進口關稅,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都設置關稅門檻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因此,中國在已全部兌現降稅承諾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進一步下調進口汽車的關稅。

從2006年7月1日,中國將小轎車、越野車、小客車整車的進口稅率由入市前的70%降至25%,車身、底盤、中低排量汽油發動機等汽車零部件的進口稅率降至10%。至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汽車及其零部件降稅承諾履行完畢。進口汽車的非關稅壁壘也全部予以取消。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5年關稅實施方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降稅承諾於2010年全部履行完畢。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92

進口葡萄酒進入洗牌期 專家指八成進口商面臨消亡

雖然遭遇了2013年酒行業調整,但近年來進口葡萄酒整體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記者了解到,目前進口葡萄酒除了在海關進口數字上增長迅速之外,已在商超、電商等渠道已經占據大半市場份額。但隨著數字的增長,進口葡萄酒行業正逐步進入洗牌期,據專家預測,目前國內有超過5000家葡萄酒進口商,預計未來80%的進口商將消亡,取而代之的則是大型的進口平臺商。

進口葡萄酒和5000進口商

根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數字,從2007年開始,國內葡萄酒進口就進入快速發展期,2007年同比增速高達140%,在2013年-2014年,由於限制三公消費等一系列規定的出臺,導致進口葡萄酒的貿易量有所下滑,但在2016年依然保持著16%的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7%。而如果按照整體計算,2016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的總量已是2010年的4.4倍。

行業的高速增長帶動了大量的進入者,市場集中度分散。根據協會公布的數字,2007年進口葡萄酒的進口商為1172家,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5329家,事實上每年都會有較高比例的進口酒商被淘汰,但依然有大量的進口商湧入其中。

中國食品土畜產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雖然有部分企業可能存在通過多個公司報關的情況,但在統計時發現,瓶裝酒進口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有306家,占市場總量的73%,但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就只有21家,總額8.3億元美金,只占總市場的38%。

雖然行業集中度分散,但並不影響進口葡萄酒正在占領國內的市場。

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進口葡萄酒的增速驚人,此前多數被國產酒占據的商超等渠道也逐步被進口葡萄酒侵蝕。2016年,進口葡萄酒已占據了國內大賣場49%的市場空間,而在電商渠道,進口葡萄酒的占比高達84%。而在進口酒的高速增長帶動之下,盡管不能透露具體的銷售額,但2014年-2016年,中糧名莊薈的三年業務增速分別為305%、110%和160%。

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瓶裝葡萄酒在2016年1-12月的進口量為4.8億升,同比2015年增長22%,進口金額為22億美元,同比2015年增長17.20%。

不過對於葡萄酒行業的海關數據增速和真實的消費情況業內一直有質疑,進口葡萄酒雖然進口數字較大,但由於經銷商進貨模式多屬於壓貨模式,其實部分庫存“趴”在渠道中,數字很難統計。

一位山東的酒商李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各葡萄酒貿易商在國內的分銷模式上都類似,要成為其代理商,一般要承諾一定價值的進貨,雖然這兩年起點會更低,但多數市級經銷商的壓貨金額也在20萬左右。

21日晚,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張裕 000869.SZ)總經理周洪江在經銷商會議上也表示,雖然很關心銷售額,但更關心經銷商的庫存是不是賣的動。

價格戰後的下半場

周洪江的關心並非沒有道理。

整體而言,2016年進口葡萄酒增長跑贏了大市。但2016年進口葡萄酒的增長趨勢呈現前高後低,年初30%的增幅讓很多進口商感到驚喜,而6月份之後,市場又出現了回調,在經濟疲軟的局勢下,進口葡萄酒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

葡萄酒商業觀察總編輯楊征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進口葡萄酒的調整已經見底,但此輪增長並非普惠式,大部分企業未必感受得到複蘇。

事實上也有多位酒商向記者透露,雖然2016年的銷售量有所上升,但是營業額並沒有太大的增長,而這與2016年進行的價格戰有關。

國內葡萄酒行業發展經歷了三個周期,在2000年前後,國內葡萄酒行業迎來了一輪買斷終端和開發專用酒標的發展模式;在2007年到2011年,政商消費的興起讓大量貿易商則轉入名莊酒的資源爭奪以及開拓團購渠道的發展模式;而到2012年到2015年,由於團購為核心的傳統經銷模式風光不再,經銷商往往采取半品牌半貿易的模式,轉入日常消費市場。但由於國內對葡萄酒的認知不足和消費習慣,低價酒成為市場的主流,經銷商大量進口廉價的歐洲餐酒,進而出現了一輪歐餐酒的價格大戰。

餐酒屬於葡萄酒體系下低水平的酒,進口的國內的很多都沒有品牌缺少差異化,品質也層次不齊,集中進口又帶來產品過剩,價格競爭就成為脫穎而出的唯一手段。

楊征建表示,歐餐酒是國內葡萄酒的初級階段,有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就像是90年代中國汽車市場中的“面的”,如果要做“桑塔納”市場的空間就會小得多。此前歐餐酒的價格競爭非常激烈,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低於10元的餐酒品牌,部分知名品牌也推出18元的餐酒來爭奪市場。

在今年糖酒會上,餐酒的競爭更加激烈,在糖酒會葡萄酒酒店展場地之一的凱賓斯基酒店門口,各種貿易公司的傳單派發員“沿路歡迎”幾十米之長,傳單中甚至打出貼牌餐酒7元一瓶的廣告。

在楊征建看來,2017年隨著法國原酒漲價、海運費漲價、國內包裝漲價,讓微利經營的餐酒貿易商如履薄冰,2017年會有更多的貿易商瘋狂甩貨,而這也將成為歐餐酒大戰的尾聲。在目前的局面下,進口商和經銷商都需要更高的利潤來維持生意,因此中等價格的酒將迎來機會,80-100元價位會有更多空間,2017年或也將成為中價位酒的元年。

在行業里看來,隨著葡萄酒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下一個階段酒商也將迎來一次洗牌和分化,以往國內進口葡萄酒商多靠低價、甚至虧損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的模式,將被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模式所取代。中小酒商在規模和成本上失去優勢,將被淘汰或者轉走小而美路線,而大酒商將在平臺和品牌上尋求突破。

目前國內幾大進口葡萄酒企業比如張裕、中糧名莊薈、1919都已經在構建平臺加速擴張。

張裕旗下負責進口酒業務的先鋒國際已將此前收購的西班牙愛歐公爵酒莊、法國蜜合花酒莊,以及澳洲、意大利和智利品牌整合。1919酒類直供也在去年年底宣布斥資20億元布局進口酒采購業務。

據李士祎介紹,中糧名莊薈目前已充分布局進口葡萄酒、啤酒、烈酒三大品類,擁有21個產酒國,138個品牌,1000多個單品。2017年將啟動“新消費、新零售、新爆品”戰略,預計2018年名莊薈連鎖門店達到1000家,2017年開發全國合作經銷商數超過1000家。

對此,楊征建表示,未來80%的進口商將消失,分化成多個大的進口平臺,形成供應+平臺+貿易商的生態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96

德銀:進口商誇大貨額 走資3280億美元

1 : GS(14)@2016-03-02 14:27:16

【明報專訊】自人民幣在去年8月貶值以來,市場不斷猜測中國資本外流的情?,德銀最新發表報告作驚人估算,該行對比官方的進口貨值及銀行的支付進口品的金額,發現兩者不相稱,銀行的支付金額往往高於海關公布的進口貨值,估計自去年8月至今年1月,中國已有3280億美元經此渠道流出,解釋了同期78%的外匯儲備跌幅。



等同外儲跌幅

德銀指出,自去年8月以來暫未有任何證據證實中國資本大量流出,但該行發現最常使用的渠道的誇大出口數字,根據銀行業的數據,中國的進口商去年為進口貨物支付了2.2萬億美元,但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去年只有1.7萬億美元的進口貨值。

料中國官方未來收緊限制

事實上,以此方法讓資本流出,從2008年開始,在2009年金融危機穩定後已經減少,但在2011年底內地放寬貿易外匯支付的文件要求後,加上市場開始預期人民幣貶值,資金再度流走。當去年8月人民幣匯價大跌,當月銀行支付額較官方進口貨值多出570億美元,差額遠多於7月的250億美元。

德銀認為,過往中國官方尚未發現此途徑,但如今開始將有所警惕,並估計會在未來數月有所收緊,中國外匯儲備的降幅,或會慢慢減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2/news/ea_ea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