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巴菲特作的投資比喻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06.html
巴菲特對美國一些大學的工商管理同學演講, 對投資作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

「現在假設大家可以投資於班中其中一位同學的前途, 投資的方法是跟這位受投資的同學簽一個合約, 他在大學中的學費及生活費全由你支付, 他會把他日後工作的收入中的一半每月入進你的戶口, 你會怎樣選擇這位同學呢? 能力? 讀書成績? 操行? 態度? 人際關係?...可能有更多的考慮, 但一定不會是一個草率的決定, 其實這和我選公司時的考慮差不多。」

買樓、買車甚至買家用電器, 大家可能都會十分精打細算, 這才是精明的消費者, 可是對於投資股票, 只要一個什麼出名的股評人出口, 很多股民會用盡畢生積蓄賠下去, 一見風吹草動就一窩蜂沽售,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如果每次投資都認真對待, 好像買樓、買車、買家用電器或好像巴菲特那投資一位同學的比喻的話, 投資的成功應該會大大提高的。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3-6
 
後記
現在投資股票時, 甚至有可能在未來投資物業時, 都會考慮十年、二十年後的景況, 當十年、二十年後, 我在職場忙碌到接近退休時, 這個投資項目會變成怎樣呢?

很多時會觀察到身邊朋友的投資目標、看法、概念不同時, 大家都在合理分析的情況下, 得出的結果會完全不同。50歲人仕買樓及股票所考慮的都不像一個30出頭的人仕, 所以不一定某個投資方法是王道, 但萬變不離其中, 都是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7

速度和加速度的比喻 堅信價值

http://xueqiu.com/4206051491/22028363
以初中物理的語言:
淨資產回報率(ROE)是速度。
利潤增長(g)是加速度。
估值P/E的變化就已經是加速度的加速度了。

很多人把加速度當成了速度,以為利潤增長慢的就沒有成長。其實,加速度要長期保持15%以上很難。芒格說那些認為15%的增長太慢了的都是從新加坡來的[哈哈]

一個企業就算是增長速度到零了,它的速度(ROE)還是在那裡,有的還很高。每年賺的錢都是實在的給你的財富增值。喜詩糖果就是典型的例子,加速度很低,速度是180邁[哈哈]

我覺得很多人關心的估值變化並不是最重要的,而且要搞懂加速度的加速度也太難了。

個人局的,搞懂速度(ROE)是比加速度(行業整體增長)更重要的。要搞懂資產回報,就要搞懂一個行業的競爭強度(越弱越好)。你的行業無論有多高發展前景,如果是競爭永遠都是超激烈的,那資產回報一般都不會很好。

然後加速度(增長)又是比加速度的加速度(估值)要更重要。估值再低,如果這個行業或企業未來的加速度可能是負的,那估值再低也會慢慢變高。很多人對加速度可能為負數這點沒有足夠注意。

所以,我的認識是,理解一個行業和企業的長期競爭力,理解它未來的ROE(速度)是最首要的。沒有把速度看準,其他的長遠看都是浮云。

以銀行也為例,你要是把未來競爭環境看懂了(當然了,這不是那麼容易的),未來的ROE你就能看清楚,那其他的(增長和估值)都是相對次要的煙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57

買入香港電視的比喻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6.html#more
早前止凡出了文章談論有關香港電視 (1137), 再加上一篇討論其投資風險。但一些朋友的著眼點還是在發牌與否, 他們一般不太懂看公司年報中的財務數字, 所以習以為常地看一個投資只站在新聞、事件、概念、邏輯分析。

曾多次提過, 從日常生活發現身邊有值得投資的公司, 是可行的, 但這只是第一步, 不可以有個概念就衝過去投資, 最終只會頭破血流。例如自己日日到超市買東西, 不是百佳就是惠康, 這兩家公司佔去全港超市八九成, 即刻要投資嗎?

百佳是李嘉誠的, 就算百佳盈利可觀, 長實的一年盈利中百佳佔了多少呢? 你付出的本金有多少是買賣百佳的盈利能力呢? 惠康一樣, 母公司Jardine又是一間龐然大物, 業務種類繁多, 為惠康買入Jardine基本說不通。

還有很多例子, 某某飲料、便利店、交通、名牌時裝公司、金飾珠寶品牌等, 太多股民聽一點, 看一點, 明一點, 就說自己有分析過, 說自己是學Peter Lynch的方法, 從日常生活發掘投資項目, 是價值投資。靠日常生活及報章上的「認知」就作出投資決定, 其實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在買什麼。

今天香港電視又是一個例子, 全城都知道這家公司正在等待發牌。概念上, 是發牌成功就贏, 越遲發牌就越蝕, 投資時只著眼點在成功發牌的機會率。香港電視財務的數字我不打算再重複, 之前兩篇文章都大概分析了。

只想提出一個有趣比喻, 今天買入香港電視 (股價升至$2.5), 就好像買入一間店舖, 店舖內有一個裝有100萬元現金的夾萬, 但整個店舖只賣80萬元。為何一間店舖, 所有生財工具齊全, 再加送100萬現金, 但竟可以用80萬買回來呢? 原因就是這家店舖還未有做生意的牌照, 你覺得這個價格有趣嗎?

還是那句話, 個人認為發牌是遲早的事情, 我想不到政府有什麼原因阻止 (一般都是中央暗暗阻止, 但香港電視又不是走生果報的路線), 而且投資的重點並不是賭它發不發牌, 而是看見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4

SENSE隨筆131219道德比喻:大象與騎師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19/sense%E9%9A%A8%E7%AD%86131219%E9%81%93%E5%BE%B7%E6%AF%94%E5%96%BB%EF%BC%9A%E5%A4%A7%E8%B1%A1%E8%88%87%E9%A8%8E%E5%B8%AB/

SENSE隨筆131219
道德比喻:大象與騎師
執筆人:蟬

延續上篇《SENSE隨筆131213兒童的困惑》結尾的 “道德小故事”:
「小明飼養多年的小狗在屋外遊玩時被汽車撞死,他發現後非常傷心,但覺得這樣把小狗的屍體埋葬掉似乎有點浪費,於是便把它帶回家裡烹調食用。」
一般人直覺上會認為小明喪心病狂。 但請細想一下,這樣做究竟有甚麼不對呢?
到底小明的行為那方面令人反感呢? 而這種反感又有沒有理由足以支持呢?

紐約大學教授Jonathan Haidt和他的學生以類似上述的 “道德難題” 進行訪問,訪問員請受訪者判斷故事中主角的行為是否有錯,並詢問其理由。 訪問員會以平和的語氣和充份的理據去否定受訪者提出的理由,並再次詢問有否其他理由。

實驗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在連番追問之下,常會無法提出適切的理由,但依舊堅持自己原先的看法。*** 如果道德判斷是依據規則和推理作出的,為何會出現這種 “有理說不清” 的情況呢?

Th. 「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的目的並非為了獲得真正的依據,而是為了找出讓別人支持自己的最佳說法。****

是騎師,還是大象?

Haidt提出一個精妙的比喻:道德判斷就像 “騎師與大象”。
大象體能遠比騎師強大,但是只憑直覺行走。 象背上的騎師貌似操控大象,實際上身不由己,被牽著鼻子走,只能盡力配合牠的步伐。****
大象比喻人類的 “道德直覺intuition”, 而騎師就是“後續推理post hoc reasoning”,俗語所謂「馬後炮」。

正如Kahneman提出的 “系統1與系統2” 理論,道德判斷似乎植基於直覺而非推理,由系統1而非系統2主導。
Haidt讓受試者一邊處理佔用系統2的工作(如計數學題),一邊為道德難題作出判斷,發現判斷能力並無窒礙。 似乎人類在進行道德決策的過程中,並未動用到推理能力。**** (延伸閱讀《SENSE隨筆130918大腦內的兩個小人》

精神科學家Antonio Damasio於1995出版《Descartes’ Error》,指出腦部前額葉皮層特定部位(學名為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受創傷的病人會失去“感情”。 他們對於表達豐富情感的圖像沒有任何感覺feeling, 但智商和對錯的概念卻不受影響。 這些病人失去日常生活行事的決策能力,他們能夠將選項的特性列出,卻對之毫無感覺,因而無法作出取捨。
Damasio認為直覺intuitions是理性思考的必要條件。***

冷血精神病患者與嬰兒
“冷血精神病psychopath” 研究者Robert Hare指出該類病人擁有兩種特質:反社會行為與缺乏道德情感。 他們一般沒有 罪疚、羞恥和同情。 與剛提到的腦部受創病人不同, 冷血病患擁有自身的情感如興奮等,缺乏的只是關於別人的情感。***

Hare指出冷血病是一種遺傳病,那是由於大腦缺乏對其他人的情感所致。 情形就像大象失去了憑直覺決定行走方向的能力, 而純由騎師以推理去判斷行止一樣。 這種 “失靈大象與騎師” 的組合是相當危險的。

與冷血病患剛好相反的是幼兒。 經驗主義者或許認為知識是後天習得的,這當中包括道德。然而實驗卻發現並非如此。
實驗中六個月大的幼兒注視著一個正在爬上斜坡的爬山手布偶,爬到半路,邪惡手布偶出場,把爬山手布偶踢落斜坡。 爬山手布偶再次爬上斜坡,這次遇上正義手布偶,他沒有把爬山手布偶踢下去,反而幫助他登上頂峰。

受試的幼兒看罷這場境,才讓他們從正義及邪惡手布偶之間揀選一個為玩伴,大多數的幼兒選擇正義手布偶。 幼兒未懂語言,無從學懂善惡的觀念,但在面對此等複雜社交行為的時候,仍擁有某種判斷能力,分辨出所謂的“善”與“惡”。 暗示即使缺乏騎師的推理功夫,人類本能上也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道德抉擇。***

說一套做一套
芝加哥大學公共行政教授Margolis提出「判斷judgment」和「證明justification是兩種分離的過程。***

當人們做「判斷」時, Margolis把過程稱為“看到的seeing-that”, 大腦面臨處理一種 “模式配對pattern matching” 工作:把從感官接收到的信息配以對應的行為。這工作需時極短,幾乎是自動且不花費氣力的。
情形就好像看到著名的 “Muller-Lyer錯覺” 圖,即時會認為叉型線比箭型線長,而兩條線其實是等長的。

而「證明」則是一種較後發展的能力,Margolis把它稱為“理解的reasoning-why”。證明的目的是為了描述決策的過程,使其他人可以理解並獲得同樣的結論。**** 「證明」只有在擁有語言,並需要解釋自身行為的生物身上才會出現。****

參考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2012, Jonathan Haid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64

由一則關於趙薇與範冰冰的比喻聊開的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it1.html

    今天,一位朋友轉來一篇文章《學趙薇者生,學範冰冰者死:如何從產品思維到資本思維?》(李光鬥,2016-12-25)。該文說到:“從產品思維升級到資本思維是當下企業轉型財富暴增的秘笈。什麽是產品思維?什麽是資本思維?形象一點說,範冰冰就是產品思維,把產品做到萬人迷:膚白貌美勾魂眼,拍個廣告上千萬;但就算一年接二十個廣告代言,範冰冰充其量不過賺二個億;趙薇則是資本思維,通過參與上市公司文化中國重組改為阿里影業的資本運作,2015一年趙薇就賺了40個億。”
    “你怎看?”朋友問。

    趙薇式資本運作確實是一種高超的獲取暴利的方法,但把它說成是“資本思維”,“是當下企業轉型財富暴增的秘笈”,這我恐怕不敢茍同。試問:那為什麽中國實業的五大網紅(任正非、董明珠、曹德旺、宗慶後、陶碧華)堅決不做金融?難道他們都是傻瓜,不懂企業轉型,不要財富增長,不想賺大錢?

    滿腦子“資本思維”,玩所謂的資本運作就一定比做產品實業的更強?我們就拿這篇文章本身所說的趙薇如何在阿里影業上套利的精彩事例來作辨析。文章介紹說:“趙薇成了馬雲進軍電影業的領路人。2014年阿里巴巴投入62.44億元,通過認購增發新股的形式,以每股0.6港元的低價獲取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60%的股權。隨後趙薇夫婦以每股1.60港元的價格,斥資31億港元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同時阿里將娛樂寶和淘寶電影票兩塊優質資產註入,文化中國此時已更名為阿里影業,擡升股價的意圖明顯。而資本市場也給予熱烈回應,2015年4月29日和4月30日趙薇夫婦在主力‘掩護’下,在3.9港元的高位迅速減持阿里影業1.92億股和6400萬股,套現10億港元落袋為安。不到半年時間,趙薇夫婦‘貍貓換太子’,通過阿里影業一支股票,就狂賺40個億。這就是資本思維的魔力,如果讓範冰冰以產品思維拍戲拍廣告來賺錢,這得等到哪個猴年馬月呵?!”

    趙薇的“資本思維”及資本運作確實很有“魔力”!但我們暫且撇開範冰冰不談,這里,馬雲不正相當於是一個做產品的人嗎?他很好地發揮與利用了趙薇的從影能力,成功地締造了阿里影業。雖然趙薇搭上馬雲的順風車,並在3.9港元/股大撈一把走了,但阿里影業還在,馬雲還在,難道馬雲是個大傻瓜?要知道,馬雲的成本只有0.6港元/股,而趙薇的成本是1.6港元/股;還有,如果以後阿里影業的股價繼續上漲,馬雲還可繼續大賺,而趙薇呢?這樣的話,你說,更有魔力的是做產品實業的,還是單單搞資本運作的?這不是明擺著資本是為實體“縫嫁衣”的嗎?

    哈哈!我有點“強詞奪理”之嫌吧?其實啊,我的本意是,切不可把企業轉型理解為只是資本運作或轉向投機。金融和實業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做實業,還是做投資,都應努力向巴菲特學習,老巴曾說:“我是一個好的投資家,因為我是一個好的企業家;我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因為我是一個好的投資家。”

    對於如何轉型,“鯉魚跳龍門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從產品思維升級到資本思維:要學就學趙薇。學趙薇者生,學範冰冰者死。”這個說法似乎有失之偏頗或投機之嫌吧?

    好了,關於企業或個人如何轉型以及如何更能賺錢的問題,就簡單地談這些。

    接下來,我想借這個“趙薇與範冰冰”的話題,聊一下怎樣看待人的價值的問題。似乎這篇文章以及有許多人都以為,誰賺錢多,誰就更有價值。比如,趙薇遠比範冰冰能賺錢且賺錢多,所以更有價值。竊以為,這是偏頗之見。範冰冰演電影,拍廣告,是個非常成功和出色的演藝人員,她的價值主要就體現在這些方面;而如果趙薇如今單單是個投資/投機者,那她這方面的價值就由投資/投機的業績來反映。然而,有趣的是,如今人們覺得真正具有價值的趙薇並非是這個現在很有錢的趙薇,而是那個在《還珠格格》中極其出色地扮演了小燕子和成功導演了獲得金馬獎電影《致青春》的趙薇!可見得,盡管如今的趙薇非常善於賺錢,也非常有錢,但在人們的心目當中,還是覺得作為演員及導演的趙薇的價值大於作為商人的趙薇。是不是?

    再舉一個劉曉慶的例子。眾所周知,劉曉慶是演藝界的大姐大。當年,一部電影《小花》和自傳《我的路》讓她一舉成名,之後,長盛不衰。她曾毫不謙虛地稱自己是國內最好的女演員。實事求是地說,劉曉慶確實是個頂級演員。可她後來寫了一本書《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雖然這本書不乏很有意義的內容,但讓人們覺得,似乎劉曉慶以為,成為億萬富姐更了不起,更有價值。而事實上,至今人們還是覺得,更有價值的是一個作為天才演員的劉曉慶,而不是後來更有錢的富姐劉曉慶。還有,劉曉慶一度因為“逃稅門”入獄,後來出獄,而從某種角度上看,幸虧有個明星演員的劉曉慶,才搭救了後來遇難的“億萬富姐”的劉曉慶。是不是?

    所以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是由錢來衡量與體現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91

校園講獨不如講嫖妓?屈穎妍比喻真犀利

1 : GS(14)@2016-08-13 14:55:17

專欄作家屈穎妍在《晴報》專欄中批評有中學生組織自發,在校園內成立本土關注組,是堂而皇之地把觸犯《基本法》的港獨行為帶入校園,「要搞組織推翻中國政權」。主張港獨的中學生組織「學生動源」,早前在社交網站facebook呼籲,中學生在校園內自發成立本土關注組,目前至少有15間中學響應。屈穎妍稱,雖然學民思潮已停止運作,但形容「邪教滅亡,總會有另一派異端崛起」。她點名批評「學生動源」在校園搞港獨,憤斥當年國民教育被妖魔化成洗腦行動,現港獨行為竟可堂而皇之進入校園。屈穎妍又在文中反駁中學副校長、兼通識科教師的教協副會長張銳輝的言論。張銳輝早前在電台節目回應指,學校應尊重學生自主,不應設禁區拒絕學生在參選學生會時,把港獨議題帶入校園,表達對社會的看法。屈穎妍認為,學子不是要討論港獨,而是要搞組織推翻中國政權,如果按照其說法,「如果你們的說法成立,那麼,基於孩子的言論自由和認識時事的需要,我認為學校也應增設恐怖主義關注組、嫖妓關注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3/197349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03

《美女與野獸》的深層意義野獸比喻愛滋病患者

1 : GS(14)@2017-03-23 06:27:29

■僕人來富的同性戀設定是向《美女與野獸》作詞人Howard致敬。



《美女與野獸》中來富被導演比爾干頓(Bill Condon)設定為同性戀,其實是向1991年原版《美女與野獸》作詞人Howard Ashman致敬。男同志Howard是位愛滋病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後獲迪士尼邀請為《美女與野獸》作詞。



Howard

Howard要求迪士尼將野獸的戲份加重,原因是他認為野獸與愛滋病患者都是被詛咒的人。Howard於1991年3月14日因愛滋病併發症逝世,終年40歲。撰文:泰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2/199663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05

眼腫腫稱水腫 以車比喻男友唐詩詠要安全感

1 : GS(14)@2017-05-21 00:59:12

■唐詩詠昨日穿tube dress出席新車活動,對有否跟盧啟邦聯絡拒作回應。



唐詩詠和洪永城拍拖兩年半日前宣佈分手,有傳是唐詩詠暗交澳門猛人周焯華(洗米華)愛將盧啟邦個多月,但事後唐詩詠爆喊否認。昨日唐詩詠出席尖沙嘴Volkswagen新車發佈會時表示心情已平復,記者問她眼腫腫是否喊過?唐詩詠解釋是水腫所致。對於洪永城在社交網發文力撐,唐詩詠說:「我有睇到,呢幾日都feel到好多好溫暖。」會否覺得感動而跟對方坐低再傾傾?她說:「暫時唔講呢啲嘢住,但係我都好多謝佢,知道佢都承受咗好多壓力,我哋都會互相支持大家,在心中。」說時她有點眼濕濕。



■唐詩詠活動上跟司儀陳智燊有講有笑,心情看來已平復。

■出席活動前唐詩詠先到中環整頭髮。

■洪永城在社交網發文力撐,唐詩詠表示有看到。資料圖片

「向新目標出發」

有傳蔡思貝介入而分手,唐詩詠說:「我哋都知道會有唔同報道出現,亦都分別喺網上講咗我哋要講嘅嘢,所以對於呢啲傳聞我唔會再講。」唐詩詠介紹新車時以車比喻揀男友要有安全感,是否之前的男友欠缺安全感?她說:「我梗係唔答你呢個問題啦!」安全感是否重要?她說:「呢個對每一個女人嚟講都好重要,但唔希望大家會代入喺呢件事入面,希望可以向新嘅目標出發啦。」唐詩詠為今次事件牽涉到好多人而表示抱歉,記者問盧啟邦有否追求及報道出現後有否跟她聯絡?她均表示不回答。採訪:盧妹攝影:陳順禎、羅德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0/200268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