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匯改良機

2015-02-02  NCW
 
 

 

□ 高占軍 文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

gaozhanjun.blog.caixin.com 盧布暴跌,瑞郎逆襲,歐央行超預期量寬,多國密集減息,新加坡意外下調匯率指引——一時間,全球外匯市場風生水起,熱點頻出。恰在此時,人民幣自1月中旬以來數次逼近“跌停” ,引人關注。

這是自然的。其實無獨有偶,回想起來,去年也在這個時候,確切地說是自2014年2月19日起,人民幣出現大跌,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由1美元兌6.02元貶至6.25元,跌去3.6%,將2013年一年的升值全部吃掉。同時,股票市場的關鍵技術支撐悉數被破掉,恐慌情緒蔓延。記得筆者當時還 寫了一篇“股債匯三角”的專欄,發表在本刊上。

有看法認為,2014年一季度人民幣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波動,不排除當局意圖主動伏擊熱錢,加大匯率雙向波動,為匯改創造條件。因為在當年3月15日,央行宣佈擴大人民幣日波幅,由1%放寬至2%。

這很難驗證,只是猜測。

但當今的情況不同。最近的人民幣貶值,可以證實主要是市場的自發行為。比較一下中間價與即期匯率就能得出結論 : 2014年11月 以 來, 人 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始終保持在6.13元左右,而即期利率從6.13元左右逐漸貶至6.25元,中間價並未曾試圖引導匯率貶值,甚至相反,意在穩定匯率。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2014 年 初 為6.099元, 年 底6.119 元,僅貶值200個基點,而即期人民幣年初6.0516元,年底6.2165元,貶值1649個基點;年初即期人民幣較中間價低0.78%,年底高1.59%。以上人民幣中間價穩定、而即期匯率波動較大的事實,說明當前人民幣的升貶更多憑借的是市場的力量。

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

(NDF)的走勢,也能為此提供佐證。比如,2014年的大部分時間里,NDF 顯示一年後人民幣都是貶值的,但幅度不大 ;而自12月初開始,首次突破3% 大 關, 並 在2015年1月28日達到3.6% 的新高,反映貶值勢頭很強。這也是真實的來自市場的預期。

2014年人民幣匯改的一個結果是,離岸人民幣與在岸人民幣的距離拉近了,境內外的聯動性加強。

若以上判斷成立,則當前擴大人民幣的浮動幅度,外部條件絕佳。 不必如2014年那樣,需要顧忌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大量的豪賭資金流入。如今,國際資本雙向流動,人民幣也雙向波動。進一步推斷,當前只要將人民幣匯率波幅由% 擴大到3%,則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就會有自然擴大的趨勢。由於匯率在向市場化的方向走,貶值也由市場決定,也不怕有誰說三道四。

在全球性通縮大潮下,人民幣貶值有防止物價走跌的效果。同時,因出口疲弱,競爭加劇,此舉也會提振外需。2014年,在美元指數上漲2.8% 的情況下,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僅貶值2.57%,而實際有效匯率是升值的。所以,人民幣的表現其實很強,程度僅次于美元。

曾聽人提議是否可能將人

民幣一次性貶值,來達到上述目的。這是要引來非議的,且難以權衡利弊,倒徒增壓力如上所述,加快推進匯率市場化本身,就能夠自然達成目標何樂而不為。

有人擔心資本會因此大量

流出。比如,資金流向監測機構 EPFR 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投資者已連續數周從該機構監測的中國基金撤資,且規模有擴大勢頭。其實不必過慮。我們在2014年3月時不那麼擔心匯率波動與資本外流如今就更沒有理由害怕。人民幣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中國經濟雖放緩但因結構調整更健康,同時 QFII、RQFII 及其他境外機構的資金在持續流入等都是穩定因素。

要適應人民幣波動率的提

高。全球主要貨幣的波動率近幾年都在上升 :英鎊由2012 年的6.17% 升至今年的8.08%,歐元由8.15% 升至11.01%,日元由7.25% 升至11.35%,美元指數由6.17% 升至8.99%。相比之下,人民幣波動率雖低,近年來增幅卻很大,離岸人民幣2012年波動率為1.62%,2014年升至2.27%,2015年至今更高達3.31%。

去年10月去美國路演,正值日本推出新一輪刺激政策,日本央行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宣佈將資產購買規模擴大三分之一,震驚全球,導致日本股市大漲8%,日元狂跌。當時 有不少敏感的投資者問,對於日元的貶值以及歐洲未來可能的量寬,中國如何應對?如今的形勢比那時更複雜,中國其實是很難無動於衷的。

形勢總在變化,政策的推出要當機立斷。一個變數是美國何時啓動加息。從1月28日結束的議息會看,美聯儲更看好美國經濟,認為大宗商品暴跌對物價的影響是暫時的 ;由此判斷,年內加息仍是大概率事件。中國的匯改,應選擇在美聯儲加息之前盡早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