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Mohamed A. El-Erian:全球投資者在賭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77

u=3869782330,2841190422&fm=21&gp=0

(本文作者為PIMCO前CEO 和聯席首席投資官、安聯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A. El-Erian,文章原載於project-syndicate,華爾街見聞整理編譯)

當考慮全球經濟和市場前景時,我對全世界投資者集體性下註這三大基礎性事件感到震驚:世界經濟實現更快更具包容性的增長,主要央行避免了錯誤的貨幣政策,沒有大的市場意外發生。這樣三個結果無疑是投資者想要看到的,然而現實是,它們的不確定性都很大。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基於它們進行下註卻不進行對沖可能會導致投資者過度承擔風險。 

賭註的第一組成部分——世界經濟實現更具包容性的增長, 該部分假設了美國經濟會持續複蘇,在工資強勁增長的刺激下,美國今年GDP會實現3%的增長。賭註還假設了中國經濟增速會穩定在6.5-7%,從而使其影子銀行系統過度使用杠桿的風險得以逐漸消除,哪怕是在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繼續由出口和政府投資轉向國內消費和私人投資的背景下。

另一個更具不確定性的假設是,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得以脫離低增長的泥潭,並且避免陷入通縮,因為通縮將使家庭和企業延遲消費計劃,從而拖累本就疲軟的經濟。最後,它還假設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尤其是俄羅斯等產油國能抵擋得住原油暴跌給其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

這些均是大膽的假設,因為實現這些需要相當大規模的經濟再創造,遠超總需求再平衡和縮減過重債務的範疇。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是大幅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但這些經濟體卻需要找到實現經濟增長的全新引擎,尤其是在苦苦掙紮的歐元區諸國、日本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此外,歐元區一體化需進一步深化。

但歐元區的改革之路十分艱難——區域內政治分裂加劇、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走向更高、更具包容性的增長遠遠不能得到保證。

賭註的第二組成部分——央行避免了錯誤的貨幣政策,同樣希望渺茫。這部分的基本假設是,全球主要央行,尤其是發達國家央行,為抑制金融市場波動性和保持經濟穩定所采取的未經測試的、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可以為政府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去制定和推行一個更加可持續和全面的應對之策。

央行這種試驗性的貨幣政策導致金融資產價格脫離了它們的基本面。此舉背後的期待是借市場估值更加快速的上漲刺激消費(通過“財富效應”,住戶感到財富增加從而傾向於增加開支)和投資(通過“動物精神”,刺激企業家投資新廠房、設備和增加雇傭的意願)。

問題在於,當前發達國家的經濟和貨幣政策結構表現出不尋常的“分化”。如果貨幣政策無法隨著基本面變化進行調整,美元將成為避險資金的去處。但是歷史數據顯示,一國貨幣如此急劇的上漲本身就會造成經濟和金融的不穩定。 

賭註的最後一部分根植於這樣一個信念——市場不會過度承擔風險。但是,在全球央行長期實施抑制波動性的貨幣政策的情況下,投資者相信自己是安全的。這一信念導致了部分金融行業過度承擔風險。 

由於中介機構變得不願意持有在金融動蕩時期不受歡迎的證券,市場調整可能會來的既突然又劇烈,擾亂金融系統的有序運作。到目前為止,各國央行都願意並且尚能確保這樣的時期是暫時的和可逆的。但他們繼續這樣做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當市場對貨幣政策產生了過度的信心從而加大杠桿之時。  

實際上,央行們自己也沒有快速、可持續和能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貨幣政策工具可供實施。最好的做法也只能是延長時間;它們還需其他經濟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目的地。一條沒有終點的路所能做的僅是,在崩潰之前,能延伸多遠就延伸多遠。 

近年來,金融風險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演變和遷移;以前那些因銀行不負責任以及支付和結算系統面臨威脅而產生的問題已經被非銀行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所取代。在監管體系不進行相應的轉變的情況下,一些宏觀審慎政策的潛在效果也被削弱了。 

以上一切都不是為了說明市場和全球經濟的前景必然是可怕的; 相反,其中也蘊含著可轉變為相當可觀和持久的收益機會。但全球投資者的集體性押註確實凸顯了更加負責任和全面兼顧的政策的必要性。否則,經濟產出將會像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2010年說的那樣,持續表現為“高度不確定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