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星聲東擊西搶佔OLED高地 兩岸液晶面板業急呼危機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3/0MMDAwMDI0MjQ0MQ.html

在三星電子蘇州7.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舉行開工儀式後一天,5月31日,三星移動顯示公司(三星電子與三星SDI的合資公司)宣佈其在韓國投資21億美元建設的5.5代OLED(有機電子發光)面板生產線已提前兩個月進入量產。

更令液晶面板界恐慌的是, 6月2日,三星移動顯示宣佈其第8代AM-OLED面板試驗線將於明年5月投入使用,可以切割46吋、55吋等大尺寸OLED面板,三星計劃將OLED面板的使用領域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延伸到電視等領域。

OLED 面板是液晶面板之後的第三代顯示技術,三星已經搶佔了此產業的至高點。今年一季度,三星在3.5吋以上AM-OLED面板的市場佔有率超過99%。在去年 推出42吋OLED電視樣品後,三星移動顯示又開始在高世代OLED面板佈局,試圖改寫液晶面板領域群雄並起的格局,並確定其在OLED一家獨大的優勢。

聲東擊西

三星電子在下一代顯示技術領域已經佔據了高地

與液晶、等離子等第二代顯示技術相比,OLED技術最大的優勢是超薄的尺寸,最薄可至0.005釐米,在柔韌性很好的基板上可摺疊捲曲,色彩等顯示效果要明顯高於液晶面板,三星、索尼等日韓消費電子巨頭均視其為替代液晶的新技術。

三星電子中國公司有關人士6月2日告訴本報記者,一旦三星移動顯示投資的8代試驗線在良品率、使用壽命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2013-2014年其實現產業化已經是三星的既定戰略。

市 場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則認為,三星在液晶和OLED兩種顯示技術的選擇中已經堅定地選擇了後者,該公司已經放棄了此 前計劃的10代、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將未來的投資方向轉向了高世代OLED面板,其未來3-4年在大尺寸OLED領域的投資總額有望超過千億元。

「三星電子的5.5代OLED面板生產線投產是確實的,但其8代OLED線能否產業化還是個未知數。」國內液晶面板企業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在接受電話採訪則表示,「但是我們比較清楚的就是,其原來提出的10代、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計劃純粹是忽悠人的。」

據悉,三星電子之所以之前宣佈跟進夏普的10代線計劃,其實是為了在其擁有絕對技術優勢的OLED大尺寸研發上贏得時間,也是為了讓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液晶面板生產商願意繼續投資高世代液晶面板,從目前來看,這一「聲東擊西」的戰略已經起到了效果。

謝勤益指出,目前在大尺寸AM-OLED面板領域,即便是LG電子也無法取得突破,而三星電子已成功將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投資轉移到中國蘇州等地,今年5月還大幅削減與索尼的液晶面板合資公司S-LCD的資本金,顯然三星電子在下一代顯示技術領域已經佔據了高地。

液晶面板業危機

台灣及其他面板商要想通過購買技術專利來進入這一高門檻領域非常艱難

目前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還有很多技術瓶頸——良品率的提升、基板製程過於昂貴、使用壽命還有待提高等。

「第八代OLED面板工廠只要能達到七成左右的良品率,OLED價格就可降到與液晶面板相抗衡。」 謝勤益告訴記者,目前OLED良品率還不到50%,三星預測最早2013-2014年可以實現良品率70%的目標。

隨著良品率提高,三星電子還計劃在試驗線中將昂貴的低溫多晶矽基板製程換成下一代製程,甚至計劃將已折舊完畢的八代液晶面板廠改裝生產OLED,將成本進一步降低至液晶面板的45%。

三星電子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與高世代液晶面板動輒4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相比,在現有8代線基礎上進行改造,每條8代OLED面板生產線的成本要減少到15億-20億美元。

台灣工研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旦三星的8代(基板尺寸為2.2×2.4米)OLED生產線投產,台灣的液晶面板行業將面臨滅頂之災,總產值上兆元、僱用數十萬名員工的產業將灰飛煙滅,耗資千億元的精密設備頓時形同廢鐵。加上數千億元的銀行貸款變為呆賬。」

同樣的危機也在影響著大陸的面板行業,因為國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完全投產都需等到2012年下半年,其資產折舊還需要6-7年時間,一旦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取得突破,國內面板行業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張宇表示,「三星剛剛在蘇州投資了7.5代線,大陸的液晶面板行業至少還有一個資產折舊週期的好日子,所以不要過度擔心OLED技術的衝擊,但是5代以下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可能在短期內就會受到衝擊。」

三星在大尺寸OLED領域的技術優勢非常明顯,台灣及其他面板商要想通過購買技術專利來進入這一高門檻領域非常艱難。

「雖然台灣和大陸很多企業都殺入了小尺寸OLED面板領域,但是在大尺寸領域要想突破依然很難。」友達全球執行副總彭雙浪說,不過下游的蘋果等平板電腦巨頭也不希望三星在OLED領域一家獨大,所以台灣企業還是有機會的。

中國大陸的彩虹集團、長虹集團、上海天馬等已經開始在OLED領域佈局,而京東方也計劃投資建設小尺寸的OLED面板生產線,但均為4代以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3

緬北高地槍聲再起 “和平,不過是長期戰亂的間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82

緬甸的Ho Hwayt村,摧毀罌粟田後,士兵和村民步行返回村落。 (路透社/圖)

“短暫的休戰期內,雙方咬著牙壯大自己,這種實力此消彼長之後又是戰爭;打得精疲力竭、兩敗俱傷,又會走到談判桌上。” 緬北局勢深陷這種周期性的怪圈。

“那邊又打起來了。”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一陣密集的槍炮聲傳來。藺濤眉頭一皺:“(生意)慘淡的日子又要來了。”

這幾天,通往緬北的幾座口岸“只進不出”。猴橋口岸一側的山坡上,藺濤夫妻經營著一家餐館。這里距離雲南騰沖縣城六十多公里,距離緬北重鎮密支那僅半小時的車程。現在,通往緬甸的道路暫時封閉,緬籍年輕男子是邊防部門重點盤查的對象,嚴防攜帶武器彈藥入境。

藺濤說,這幾天,騎著摩托車、帶著一家老小入境的緬甸人多了起來;人流之中,也不乏背著包袱的婦女老人,牽著孩童,徒步穿越幾十公里的邊境,他們在中國一側的親屬等候多時。“她們的男人多數在打仗。”一名邊防人員介紹。

究竟誰開了第一槍?

武器裝備的提升,並沒有促使雙方進一步恪守古老的戰爭倫理。

此時是緬北地區最好的時節:稻谷已收割入倉,油菜苗吐出的綠色剛剛覆蓋過紅土地。吳天禧坐在山間谷地的大石頭上,點上一根煙,悠閑地欣賞著水牛啃過野草根。遠處,燃燒的稭稈正化作肥料。

“打仗?吃飽了撐的。”吳天禧是克欽族一處名為曼耶(音譯)村寨的農民。他很不願意被稱為“克欽人”,他們自稱為“景頗”,克欽族與中國景頗族為同一民族。

早在12月初的一天夜里,密支那方向就傳來零星的槍響。

究竟誰開了第一槍?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各執一詞。外界公認的導火索事件是,12月10日,緬甸政府軍七名士兵遭武裝分子襲擊身亡。三天後,緬政府軍第115營又遭伏擊,營長及下屬四十余人遇難。

作為報複,12月13日上午11點,緬甸政府軍向克欽控制區發動了三十多輪重炮轟擊。克欽獨立軍也不甘示弱,聯合“德昂軍”、“撣邦軍”和“果敢同盟軍”三支民族武裝組成“同盟軍”,在北部撣邦的大孟穩鎮、貴概鎮等地,與緬政府軍第88師、99師、55師全面交戰。

這三支步兵師是緬甸政府軍的精銳,皆從南部平原征調而來,卻不適應緬北地區的層巒疊嶂:坦克、裝甲車、火炮等大型裝備運不進戰場,進山圍剿所需的裝備給養完全依靠人背馬馱,武器裝備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雙方的武器裝備皆在升級。

盡管緬甸政府軍擁有數目可觀的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但獨霸緬北地區的制空權依然受到挑戰。如今,“同盟軍”一方的裝備也不再局限於仿制的“AK-47”步槍,根據維基解密2009年的一份文件表明,“佤邦聯合軍”裝備有三十多枚美國造地對空導彈,還有美式榴彈發射器,以及俄羅斯制造的肩扛式地對空導彈。

“我恨緬甸政府軍,也不喜歡克欽獨立軍。”身為克欽人,漸近暮年,吳天禧的政治立場已不再狂熱——十五六歲時,他曾瞞著父母,悄悄地參加地方反抗武裝組織。後來,家人以兩頭水牛的代價,將吳天禧“贖”了出來。

逃離軍營,卻躲避不了戰火。2011年9月,一架戰鬥機掠過天空,吳天禧居住的村寨掉下一枚炸彈,炸死鄰居一家五口人,爆炸引起的大火,又燒毀了十幾戶人家的木屋。之前,最大規模的傷害,莫過於緬甸政府軍偶爾落到村寨里的迫擊炮彈。

緬北的和平,只不過是長期戰亂的間歇。1994年到2011年間,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軍簽署停火協議。18年的停火期里,緬北地區也是戰火不斷,克欽獨立軍內部也時常因為權力爭鬥而發生兵變。

2012年春天,克欽地區的幾家軍閥混戰爭地盤,一發迫擊炮彈在吳天禧家附近爆炸,一家人隨鄰居們躲到後山的山洞里。

匆忙逃命之間,七十多歲的老母親隨手帶走房檐下晾曬的幾顆玉米。此後七八天里,一家人依靠剝下來的玉米粒和野菜充饑。

按照緬北高地諸民族古老的戰爭傳統,平民百姓只要在避難的山洞口,倒掛上一些松柏樹枝,雙方輕易不會騷擾這些平民避難所。2012年春天的那次逃亡中,吳天禧和寨中人避難的山洞口,硬是被扔進一枚手雷,幸好無人受傷。

“山兵的傳統都丟失盡了。”吳天禧說,緬甸政府軍來了,他們要被迫充當人盾和搬運工,牲畜和財物經常被政府沒收;克欽獨立軍也會強征丁抓夫,境內的其他少數民族更是在夾縫中生存。

“花錢可以免兵役”

古老的山兵制度,卻難逃緬北社會商業化的侵蝕。如今,“全民皆兵”已淪落為由金錢主導的雇傭兵制度。

石頭堆砌的巷子里,一些富裕人家不時傳來笑聲,他們用手搖式發電機驅動電視機,忽明忽暗。甘拜地與中國猴橋口岸遙相呼應,雖是緬甸國家級的開放口岸,卻為電力短缺所困擾。

長期的經濟低迷,導致甘拜地街頭不乏遊蕩的年輕人:燭光下,他們或圍著破舊的臺球桌,或推著自行車賣銀魚,或背著木箱子兜售光盤。

無需太多動員,這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都是最積極的兵源。二戰時期,身兼人類學家和英國軍官兩職的利奇親歷緬北田野一線。當時緬北克欽地區一直處於土司、山官和頭人統治,利奇在《緬甸高地諸政治體系》一書中,勾勒出克欽人獨特的“山兵制度”:男子從13歲起就必須當兵,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後脫離軍隊,也只能算“休假”,一有戰事,必須馬上歸隊。

“當年,我是被長官開除的。”2014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記者在猴橋口岸遇見敏銀時,他正騎著一輛日本產“雅馬哈”越野摩托車,趕往騰沖縣城辦理“邊民證”延期手續。

自14歲參軍起,直到33歲才離開軍營,按照聯合國相關條約的規定,敏銀未滿18歲入伍,算得上“童兵”。他的妻子說,敏銀經常夢到被抓回軍營。

初入軍營,少年敏銀既是戰士,又是廉價勞動力。白天,他要接受刺殺、射擊、負重越野等科目的訓練,稍有過錯就會挨打。夜晚,則成了勤務兵,要幫長官搓澡、打洗腳水。即便周末難得的休閑時光,敏銀還要到田間勞作,撿柴禾。平時,禁止與家人聯系,染上瘧疾等疾病時,倒可以由家人帶回家診治。

1990年夏天的一次戰鬥中,敏銀拒絕殺死一名十幾歲的戰俘。挨了一頓暴揍之後,以“叛徒”、“懦夫”的名義,被開除離開克欽獨立武裝組織。

緬甸政府軍中,亦被懷疑有童兵。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04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緬甸是全球兒童兵現象最嚴重的國家,約有7.5萬名童兵。2012年6月,緬甸政府簽署相關公約,停止征招童兵,先後展開四次清查行動,遣散近兩百名童兵。

童兵是軍營中的弱勢群體。美國《新聞周刊》2014年1月報道說,15歲那年,吳登圖被繼父狠狠打了一頓,緬甸政府軍征兵的人向他承諾,只要報名參軍,就能領到10美元的“簽字費”和100美元的薪水。

吳登圖毫不猶豫地報名,征兵者的承諾卻沒有全部兌現——10美元的“簽字費”領到了,可薪水縮減到15美元,而且很快就被以“軍裝費”、“交通費”等名目收了回去。

耽誤了最好的校園時光,一旦離開軍營,雙方陣營中的童兵都很難再適應社會,沒讀過書,也沒接受過職業培訓,只能蹬三輪車、搬運貨物,做些體力活。

“好男不當兵”,正因如此,多數緬甸家庭都不願子女從軍,但“克欽政府”卻有著硬性的規定,“二抽一,三抽二”,每戶人家如果有五名子女,就必須派出三人參軍,三或四名子女者必須有兩人參軍,兩名子女者必須一人參軍,倘若沒有男丁就招女兵。

承繼這種古老的制度,緬北諸家地方武裝組織中,克欽獨立軍的實力並不算最強,其潛力卻不可小覷。二戰期間,克欽人就與同盟軍並肩作戰,將日本侵略軍趕出緬甸。如今,克欽獨立軍的常備軍超過6000人,分為5個步兵旅和1個機動旅,還有8000多人的民兵後備力量。

“現在,花錢也可以免兵役。”上世紀70年代,緬籍華人李瑞慶隨家人遷入密支那。如今,這里已經易手,由緬甸政府軍掌控,李家已繁衍出頗大的家族,但無一人從軍。

有統計說,緬北地區的華人約占當地人口的三分之一,他們勤勞持家,淡薄政治,寧願花錢買平安,也不願卷入紛爭。通常,減免一名兵役需要付出一臺摩托車或者三四頭水牛的代價,這只有當地富商才擔負得起。何況,相比於兵源,各家武裝組織更缺少軍餉。

在拉賈養緬軍據點起亞的前哨,藏在樹叢里的克欽族地方武裝人員。 (思明供圖/圖)

鴉片、玉石和木材

從山民中募集而來的一點稅銀,已不足以支付緬北各家武裝的花費。毒品、玉石和木材正成為軍餉的主要來源。當然,部分軍閥在中緬邊境也經營有妓院和賭場。

課稅之外,鴉片、木材和玉石,正是緬北各武裝組織軍餉的三大來源。

“種植鴉片的農民不是壞人。”相比種植水稻、玉米,鴉片能帶來更多的收益,農民吳天禧說,他也曾種植過鴉片。炎熱、潮濕的緬北高原,很適合罌粟等一些特殊的植物生長。

聯合國的毒品和犯罪調查辦公室統計,僅在緬甸開始禁毒的2011年,該國就生產有大約610噸罌粟,僅次於阿富汗。

2011年,緬甸政府展現出不尋常的開放態度,開始大規模地清除鴉片種植基地,派出警察使用棍子和鐮刀同村民一道鏟除罌粟。其間,為緩和同鴉片種植戶的沖突,緬政府還組織起一個聯合禁毒機構,領導這輪鏟毒運動。

禁毒可謂一石二鳥之舉,既可以提高緬甸政府稀缺的國際聲譽,又可摧毀緬北一些地方武裝的財政來源。畢竟,緬甸政府軍掌握著龐大的經濟體,能夠募集到足夠的軍餉。

早在1991年,克欽獨立軍就在轄區內以雷霆手段禁毒,凡販毒和吸毒者一律處死。何以自斷財路?克欽獨立軍高層意識到,其制毒販毒的形象臭名昭著,毒品還把剽悍的山兵淪為“雙槍兵”,戰鬥力急劇下降。何況,他們早已尋覓到更為穩定的軍餉來源——玉石。

密支那的街頭,充斥著各種翡翠飾品,堅硬、剔透、紋理清晰,它們出產於附近的山谷之中。通往玉石礦的道路泥濘,這甚至催生了新的行業,很多當地人的營生就是出租水牛或大象,拉出泥沼中的汽車。

“這些石頭比得上黃金,”服役於克欽獨立軍期間,敏銀曾做過密支那一家玉礦的監工。那時,他腰挎手槍,手執藤條,監視著螞蟻般的礦工,不允許他們偷懶,或偷走哪怕一塊紐扣大小的玉坯。

“這些玉礦,很少對外人開放。今年夏天,還打死一名化裝成礦工的緬甸記者。”騰沖一名鄧姓玉石商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玉坯運到這里進行深加工。店鋪的後院就是加工車間,兩名嘴里叼著煙卷的“老緬”,正在砂輪上打磨著玉石。

這家玉器商行只是整個產業鏈條的末端。緬北地區的玉石礦大多采取租賃制,有實力的租賃者只能是前軍官和大商人,緬甸政府或“克欽政府”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租金和利潤。鄧姓玉石商人說,他的緬甸合夥人控制著當地最好的玉礦,因此,他能提供最優質的玉石。

玉石產業鏈條只是這套盤剝體系的第一環。收工之後,精疲力竭的礦工們酒飽飯足,又奔向賭場、妓院,或者找個角落吸食起“海洛因”。毫無防護的性生活,幾百人共享一支毒品註射器,這又導致艾滋病等盛行。毒品、賭場和妓院的幕後控制者,依舊是緬甸政府或克欽等武裝組織。

他們把付給工人的那點工資又撈了回來。緬北的沖突,又被戲稱“玉石戰爭”——以玉石為軍餉,又為此而戰。

“短暫的休戰期內,雙方都默默咬著牙壯大自己,這種實力此消彼長之後便是戰爭;打得精疲力竭、兩敗俱傷,雙方又會走到談判桌上。”克欽獨立軍中層軍官坤龍(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緬北局勢已陷入這種周期性的怪圈。

克欽邦資源豐富,盛產玉石和黃金等礦產,森林、水力資源也很豐富。始於2011年6月的新一輪沖突,導火索正是爭奪太平江水電站項目所在區域的控制權。

讓克欽等緬北少數民族氣憤的是,這些項目的收益都被緬甸政府拿走了,他們反而深受自然環境惡化之苦。這十幾年間,緬甸政府一邊和平談判,一邊派兵控制住了該地區的礦產、石油管線、水電站,以及通往中國的幾座口岸。

“我們一定要戰鬥到把緬甸政府軍趕出克欽邦,直到收回這些利益為止。”坤龍說,尤其要收複1994年之後失去的玉石開采與交易權。

緬北沖突大事記 (何籽/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95

中關村:284家上市公司聚集的創新創業高地

昔日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矽谷的創新創業公司聚集地。

日前,中關村管委會委員劉航在科技部舉行的高新區集體采訪會上表示,截至今年3月29日,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84家,其中境內182家,境外102家,市值超千億元的企業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4.8萬億元。“獨角獸”(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公司)企業超過40家,在全球創新區域中,數量僅次於美國矽谷。

創新創業要素的聚集地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下稱“中關村”)起源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此後經歷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88年-1999年)、中關村科技園區(1999年-2009年)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09年至今)三個階段。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已聚集了以聯想、京東、小米、京東方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2015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0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總收入約是2010年的2.6倍。

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40多所,各類科研院所206個。

這里聚集了大量高端領軍人才,截至2015年底,中關村聚集“千人計劃”人才1091人,占全市82%,占全國21%;“海聚工程”424人,占北京地區70%。

中關村是全國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全國80%的天使投資人活躍在中關村,披露的創業投資案例和金額占全國40%以上。政府資金引導出資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了16支天使投資基金和52支創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超330億元。

中關村也是是全國創業最活躍的地區,共有各類雙創服務平臺200多家,中關村創業大街入駐創業服務機構40余家,已孵化創業項目600個,日均孵化4.9家企業,每家平均融資500萬元。2014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1.3萬家,2015年,這一數字增加到2.4萬家。

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中關村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健康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多個領域催生一批自主創新成果。

劉航介紹說,中關村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超過50項,承接的“863項目”占全國的四分之一,“973項目”占全國的三分之一。

截止到2015年底,中關村企業共創制發布標準5576項,其中國際標準207項、國家標準3111項、行業標準2078項、地方標準180項。2015年,專利申請量突破6萬件,獲專利授權34946件,同比增長52.2%。2015年,中關村技術交易額超3000億元,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八成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

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中關村企業正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格局中占據重要位置。比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的智能識別;地平線、馭勢科技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百濟神州的抗癌新藥;科信美德的糖尿病新療法;清華大學施一公團隊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京東方、利亞德的高端顯示技術。

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 鏈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

2014年以來,中關村積極推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同時,聚焦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張承生態經濟區等重點合作區域,堅持以協同創新引領協同發展,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合作,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截至2015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多家,在天津設立分公司和子公司1100多家。

中關村加快整合利用全球高端創新要素,支持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在引進來方面,中關村吸引英特爾、微軟、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在中關村設立分支機構200多家;吸引中意技術轉移中心、葡萄牙仕博創新管理咨詢公司等52家國際化創新服務機構以及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國際垃圾處理產業發展聯盟等國際型產業聯盟在中關村落戶。

據不完全統計,中關村現有外籍和留學歸國人才2萬多人,並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研發合作。

在走出去方面,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的分支機構多達562家,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不斷提高。中關村在境外建立創新平臺和孵化載體,中關村企業在海外上市、並購和投資,中關村共有海外上市公司102家。聯想集團先後收購IBM個人PC業務和x86服務器,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成為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的全球第一;清華紫光收購了芯片龍頭企業展訊通信,快速躋身於國內芯片設計領域的巨頭行列。

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關村圍繞擴大開放式創新、新業態監管模式創新、央地融合創新等重點改革領域,推動70余項改革舉措,當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田。

劉航介紹了中關村重要改革舉措,包括: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指導下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股權激勵試點、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政策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兩年來已有104家科研單位參與股權激勵試點。

在中組部指導下為領軍人才搭建事業平臺,聚集了大批全球創新創業精英。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在今年3月1日正式實施。國家工商總局在中關村率先開展19項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工商登記流程,支持設立創業孵化集聚區,為創業者提供便利。

國家食藥總局實施支持中關村食品藥品監管及產業發展的12條政策,設立國家食藥總局中關村審評分中心綠色通道,開展國際臨床多中心評價互認、上市藥品許可持有人制度等改革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中關村設立中國人民銀行中關村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支局),開展企業境外並購外匯管理改革、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改革等試點,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改革試點一年,已累計為10余家企業節約財務成本約9000余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53

中美競減稅負,搶占制造業投資高地

“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跟美國比的話,比它高35%。”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的表態引發廣泛關註。曹德旺此前還透露,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生產汽車玻璃。

一時間,“中美經營成本之爭”刷屏。

曹德旺

事實上,無論是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均將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作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不僅延續了奧巴馬的“制造業回流”計劃,更準備通過大幅降稅等措施,吸引更多制造業企業在美國投資。

換句話說,對於未來經濟的振興,中美雙方都選擇押寶制造業,“經營成本之爭”的實質是“中美制造業之爭”。

對於未來中國在振興實體經濟方面的政策措施,一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減稅措施是兼並四檔增值稅稅率,從而降低制造業17%的增值稅稅率;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也將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此外還需繼續大力清理各類不合理收費,適度降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征繳費率,減輕低收入群體和用工企業的社保負擔;企業用能及物流成本也有待進一步降低。

曹德旺之言籠罩制造業

曹德旺所言非虛,中國制造業綜合成本高不高,企業體會最深。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14日在一個論壇上也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太難、投資成本高,國家應繼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降低企業稅費,“一個國家沒有實體經濟,國家想要富強,我想不可能。”

伊利董事長潘剛也撰文表示,當前實體經濟企業的經營難度不小,原材料、勞動力等企業綜合經營成本大幅上升。

除了著名企業家的表態,不少在本土成長起來的制造業企業也早已付諸行動。以全球最大的精密銅管制造商——金龍銅管為例,早在2013年,該集團就在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43號高速公路邊投資建設了第一家美國工廠。

“之所以要去美國建廠,主要是美國對我們反傾銷裁決的推動。”金龍集團董事長李長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當時在美國建廠選址的過程中,公司最看重的是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政策。

在奧巴馬政府“制造業回歸”的導引下,美國各州政府前兩年開始就在為增加就業,推出各種吸引外資的政策優惠與創新。金龍在美國建廠,就獲得了免費的土地、優惠的能源及稅收。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金龍銅管從亞拉巴馬州各級政府處爭取到的優惠政策,總價值高達2億美元,除了2000萬美元的現金優惠,還包括相關稅收、土地成本的免除和勞工培訓補貼等。

李長傑同時表示,在美國建廠需要投資約1.1億美元,可能在國內只需要6000萬美元,但在工廠建成投運後,很多成本要素甚至比國內還要便宜。

比如金龍生產所需的最大成本是銅等原料,而位於南美洲的智利擁有世界最大的銅礦,從南美進口銅原料到美國,相比進口到中國,運費要便宜不少;再比如金龍生產所需的另一大成本電力等燃料費用,美國當地的電費每度也比國內便宜一半左右。

不過,李長傑也坦陳,在美國建廠,當地的人工成本要比國內高得多,比如普通工人在國內每月工資2500~3000元人民幣的話,但在美國則需要2000~2500美元。而且在工廠投產後,當地工會的介入,更是讓公司經歷了不少在中國沒有遇到過的“麻煩”,比如工人要求保護自己權益,增加加班費,勞動保險等。

與金龍集團不同,上海高端醫療設備初創公司聯影想在美國辦廠的原因更直接:特朗普已表示要把美國制造業的稅率從35%降到15%。

“美國的原材料也更便宜,比如液氮和液氦的采購價格要比中國低三分之一左右。此外,如果在美國生產,輻射到南美和中東、歐洲等地更便宜。”聯影美國方面的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項目將於明年啟動。核心部件研發成功後,我們完全是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走向全球的。”

上述聯影工作人員還透露,之所以在美國設立公司,並把總部安排在休斯敦,因為該市所在的得克薩斯議州的稅收比較便宜,接近於零,拿地也比較便宜,“除了研發以外,我們也開始希望把工廠建在美國,這樣醫療設備很多大的部件就可以運過去,進行組裝測試。海運出口、物流成本也相對較低。”

30%~40%的“死亡稅率”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圍繞企業稅負輕重還有一些爭議,但是企業家的感受最為真實,現在企業稅負仍然較重。

今年上半年,李煒光率領課題組對民營企業家稅費負擔進行了調研,其間與100多位企業家座談。調研初步結果顯示,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很高,達到87%,這反映出我國總體稅費負擔水平可能已經拖累了企業經營。

李煒光表示,目前30%~40%宏觀稅負對企業來說過高,甚至可以稱作“死亡稅率”。因為我國大部分企業利潤率不到10%,30%~40%的稅費負擔會導致大多數東部沿海加工業企業處於困境之中,甚至虧損倒閉,這也是目前實體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政府早已意識到企業被稅費所累,降成本也早已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任務之一,今年也是本屆政府減稅降費力度最大的一年。

為減少重複征稅,國務院5月1日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營改增累計減稅達3267億元。四大行業26個細分行業實現了稅負只減不增。財政部預計營改增全年能夠達到5000億元的減稅目標。

為降低企業社保費用負擔,同樣在5月1日,國務院降低了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初步測算,這些措施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000多億元。

另外,政府還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擴大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範圍,兩次下調電價來降低企業成本負擔。

這些減稅降費改革舉措也讓一批企業受惠,不少企業切實收到了營改增減稅大紅包。

一位日用消費品企業稅務總監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記者,受惠於營改增全面推開,公司進項抵扣增多,今年減稅規模達1億元。不過,這位總監也坦承,盡管減稅規模達到1億元,但是相比巨額納稅仍屬杯水車薪。

巨額的減稅數據為何依然沒獲得企業家們的認同?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今年6月在國新辦就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有關情況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企業認為稅費負擔仍然較重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企業認為當前稅費規則體系比較複雜,制度履行成本比較高;二是行政性收費需要進一步清理,稅收政策需要進一步落地;三是一些優惠政策的可達性不是很高,有些政策不能直接讓企業有比較好的獲得感,還需要對政策做一些調整;四是“營改增”等改革確實對國家、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求比較高,有些企業因為自身管理沒有跟上,抵扣鏈條又不完整,這種情況下企業操作比較困難。

中國也要降制造業稅率

面對特朗普針對制造業的“張良計”,中國也有“過墻梯”。

今年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提出“降低宏觀稅負”,有別於此前穩定宏觀稅負的表述。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這是財稅戰略的重大調整。

上周五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2017年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李克強總理近期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7年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李克強在會上表示,從當下看,減稅無疑會帶來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但要讓企業過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從長遠看,這項改革不光對企業有利,對國家財政也有利。

通過增值稅稅率簡並,來降低制造業17%的增值稅稅率,是2017年降成本可期待的舉措。

目前增值稅稅率有17%、13%、11%和6%4檔,稅率檔次過多,實際操作中企業類似業務適用不同稅率,不利於公平競爭。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要完善增值稅改革,現有的4檔增值稅率需要簡並。17%制造業增值稅稅率雖然高,但同時進項抵扣也較多,因此並不意味著稅負一定高,未來是否降低還需要統籌研究。

目前學界對簡化增值稅稅率有不同聲音。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認為可以設定10%的增值稅基本稅率和5%的低稅率兩檔。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鄭新業表示,增值稅稅率可以由17%降至9%。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曾對本報分析,現階段減稅空間有限,最大的減稅招數營改增已經全面推開,未來降低企業成本應該把降費作為主要抓手,這包括政府繁多的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社會保險費用。

對於2017年減稅降費,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近期一份調研報告給出三點建議。

一是,針對關鍵環節完善稅收制度,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二是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這有助於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市場活力,培育新產業和新增長點;三是嚴格落實降低社保費率政策。在現行已經適度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和生育保險費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適度降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征繳費率,減輕低收入群體和用工企業的社保負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72

副省級城市 成都僅次深圳成創新高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30/1066307.html

回首2016,成都建設中國西部科技中心和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是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使命。僅2016年內,成都新增科技型企業1200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8286億元,技術交易額突破440億元,均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五;全市專利申請量突破8.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3.4萬件,均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三……“雙創”品牌效應初步顯現,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日益良好。

12月30日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市科技局承辦的2016創業天府菁蓉年匯雙創嘉年華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舉行,在活動現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電子科技大學周濤教授,發布並解讀“成都‘雙創”熱力地圖”。

發明申請量 成都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

現場發布的“成都‘雙創’熱力地圖”依據為今年1至9月相關數據,周濤表示,2016年前三個季度,成都的新增科技企業超過了11000家,專利申請數突破了三萬件,發明申請量在所有副省級城市里面,成為了僅次於深圳的創新高地。

成都市打造“菁蓉匯”系列活動以來,截至目前,已舉辦“菁蓉匯”主體活動31場,“菁蓉訓練營”55場,“菁蓉創享會”181場,近500家創投機構、12000余家企業及團隊參與。在“菁蓉匯”品牌帶動下,2016年成都市各類創新創業機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2000余場,服務了52000多家企業及團隊,吸引了10萬余名創業者參與。

前三季度 高新技術產值達5472.8億元

熱力地圖也顯示了成都高新產業在2016年的傲人成績,2016年前三個季度,成都的高新產業相比去年同期有了長足增長,其中高新技術產值達到5472.8億元,主要分布在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用設備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三個方面,高技術的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了845.5億元,主要分布在專業技術服務、電信、廣電和衛星傳輸服務,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三個方面。

特別值得一提的,成都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在內的22個區市縣,在成都市委市政府雙創精神和雙創政策的指導下,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根據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統計數據,用數據來說。

成都市新增科技企業十強區市縣,依次是:高新區、金牛區、青羊區、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區、新都區和溫江區。

成都市研發經費投入的十強區市縣分別是:高新區、青羊區、金牛區、郫縣、武侯區、新都區,以及雙流區和錦江區(並列第七)。同時,成華區、龍泉驛區和溫江區(並列第九)。

建成世界矚目創新高地 成千年歷史創造者

2016年,成都成為副省級城市唯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雙示範城市,四川大學、郫縣、中國電信(成都基地)獲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成都創新創業熱度位居全國第三,創新創業獲得國務院表彰。

最後周濤寄語說道:“成都是一個承載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它也是一個聆聽過我們歡笑和哭泣的城市,它更是一個浸潤了我們幸福和痛苦的城市,這個城市曾經無數次讓我們驕傲,如今,我們再一次蓄力而為,要將成都建設成為世界矚目的創新高地,希望我們這一代成都人,既是千年歷史的傳承者,又是千年歷史的創造者。”

每經記者 張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18

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 國務院批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

2月3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批複了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以共建共保潔凈海灣為前提,以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為重點,以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為基礎,發展美麗經濟,建設宜居城市和藍色海灣城市群,充分發揮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和對沿海沿邊開放互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獨特支撐作用。

批複全文:

國務院關於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複

國函〔2017〕6號

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報送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送審稿)的請示》(發改規劃〔2016〕2633號)收悉。現批複如下:

一、原則同意《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以共建共保潔凈海灣為前提,以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為重點,以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為基礎,發展美麗經濟,建設宜居城市和藍色海灣城市群,充分發揮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和對沿海沿邊開放互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獨特支撐作用。

三、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實施方案,做好與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北部灣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在有關規劃編制、體制創新、重大項目建設、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做好協調指導,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督查評估,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2017年1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59

華夏幸福首次進軍廣東 這個城市要成為珠三角產業高地

在經濟進入到新常態後,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新興城鎮化的步伐也隨之加快。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貼近國家戰略進行轉型升級成為許多企業和地區發展的選擇。

打造珠西產業高地

作為一家國內領先的、以產業新城開發運營為主業的大型上市公司,華夏幸福提供以創新驅動為內核的“區域經濟發展整體解決方案”,日益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睞。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該公司在國家級高新區江門高新區打造的江門高新產業新城,即將啟動首開區域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去年10月12日,華夏幸福與江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江門市江海區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整體合作開發建設經營江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海區約定區域的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

這也是華夏幸福這家作為以產業新城開發運營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首次進入廣東區域。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制造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東莞更是有“世界工廠”之稱。隨著土地、勞動力等各種成本的上升,珠三角地區的制造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緊迫性。

此次華夏幸福選擇落子江門,也是看中了江門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由於地處珠江西岸,距離香港和深圳較遠,長期以來,江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差不多是珠三角的最末位。不過,這也正是江門的潛力所在。

江門市一位官員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其他地市如佛山、東莞、中山等地先行一步,開發強度已經超過了40%,發展空間幾乎飽和,可用土地已經很少,用地成本也遠遠高於江門,而江門土地總面積9504平方公里,開發強度僅有10%多一點,所以未來整個珠三角的發展空間會往江門傾斜,珠三角制造業發展的最大空間就是在江門。

另一方面,過去制約江門經濟發展的最大不利因素——區位和交通也得到了極大改變。隨著珠三角軌道交通發展提速,江門不僅融入深圳、廣州、珠海等珠江口重要城市一小時圈內,更為重要是在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承擔對接深港澳龍頭經濟輻射的重要功能。江門也由此成為珠三角及港澳地區與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連接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大型企業布點華南市場的重要戰略據點。

按照規劃,江門高新產業新城從產業和城市建設兩方面齊頭並進,對接深圳,瞄準前瞻行業、支撐地區升級,將成為珠西創新升級新引擎。其中在產業方面,將以瞄準前瞻行業、同步對接深圳、支撐地區升級和立足本地基礎為原則,聚焦智能制造、電子信息、大健康、新能源四大領域。

3月20日,江門高新產業新城還將在深圳舉辦“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深圳產業對接會”。華夏幸福有關人士表示,借助深圳夥伴集團、產業發展招商團隊等招商資源,公司建立投資項目庫,組織眾多項目到現場考察選址,目前已吸引無人機、機器人、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產業入場。。

產城融合新模式

從大的背景上看,產業新城恰好符合國家新型城鎮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國家發展方向,將成為驅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創新升級的重要載體。

2月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新形勢,必須進一步發揮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

根據意見,在開發區定位方面,開發區要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成為本地區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平臺,成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開發區要科學規劃功能布局,突出生產功能,統籌生活區、商務區、辦公區等城市功能建設,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將生產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機統籌起來,達到產城融合,這也是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產城融合也更有利於開發區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廣州市某經濟發展部門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過去我國城市發展中,太強調功能的劃分,由此帶來了生產和生活、工作和居住區的完全割裂,造成了很多成本的增加,現在國家就更註重要把生產和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

“這正是華夏幸福的一大著重點所在。”華夏幸福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秉持“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發展理念,運用市場化PPP模式,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產業發展和集群打造為抓手,開發建設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

以河北固安為例,位於天安門正南5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雖自古擁有“天子腳下,京南第一城”的雅號,但在十多年前,它只是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小縣。十多年來,通過與華夏幸福合作打造工業園區。不僅實現了經濟上的大步發展,更將曾經的“經濟孤島”打造成備受關註的產業新城。

數據顯示,2002年固安全縣財政收入僅1.1億元,在河北省相對落後,到2015年全縣財政收入55.9億元,躍居河北省第二,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發展潛力百強縣第10位,躋身全國縣域競爭力百強縣。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這樣的產業新城正面臨著很大的發展機遇。前述《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探索多元化的開發區運營模式。鼓勵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開發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在現有的開發區中投資建設、運營特色產業園,積極探索合作辦園區的發展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19

創新高地嚴禁炒房淘金,雄安開發定調“七嚴”

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6日在北京召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進度條”正式從戰略提出進入到了戰略細化的階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會上明確,雄安新區的建設方向是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在合理把握開發節奏方面要堅決做到七個“嚴”: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嚴禁違規建設,嚴控周邊規劃,嚴控入區產業,嚴控周邊人口,嚴控周邊房價,嚴加防範炒地炒房投機行為。

航拍下的白洋澱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鄔賀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能否通過雄安探索出一條在發展房地產的同時,控制房地產價格,保障民眾住房需求的路,“也是雄安新區的一個任務。”

除了摒棄舊的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打造創新驅動增長的新引擎。

對於雄安新區在其中的重要任務,上述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日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要著力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增長新動能。

“雄安新區如何建一個好巢,讓鳳凰飛來才是重點。”清華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建築與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吳唯佳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

創新高地嚴禁炒房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誌日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解答了雄安新區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的定位和職能: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其次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城市;再次是體制機制創新的高地和高端高新產業集聚地,不是大搞房地產開發,更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4日晚間,針對雄安新區設立後一些媒體關於炒房人員到新區聚集、房價上漲等報道情況,雄安新區發布消息說,嚴格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精神,安新、容城、雄縣三縣已經依法對土地、建設、房地產交易等進行管控。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已經查處房地產建築領域違法違規行為765起,刑事拘留違法犯罪嫌疑人7人。

除雄安新區外,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雄安新區周邊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的市縣已增至8個,形成了“限購圈”。

最早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的是河北的涿州和淶水,除限購外,措施均涉及首付款比例的提高。

隨後,河北的保定和廊坊也發布了限購通知,兩市都規定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

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後,河北霸州市、任丘市和廊坊文安縣也加入了限購大軍,均明確外地戶籍限購1套住房且首付不低於50%,對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地戶籍居民家庭,暫停辦理新建商品房和二手住房購買手續。

趙克誌在提出推進新區規劃建設五方面重點工作時也表示,要加強規劃、土地和房地產管控,繼續實施新區“五項”凍結,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嚴肅查處房地產黑中介、炒房團、投機開發商活動,整頓房地產市場和中介機構,切實管住新區及周邊地區房價地價。

對於雄安試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鄔賀銓談到了新加坡模式,即政府直接管理部分土地,建成廉租房,房價很便宜,“我們希望雄安能吸引創新創業者,希望年輕人、有抱負的人去,他們一下子拿不出這麽多錢買房,政府有大量的公租房來支撐。”

很多專家也在媒體上表示支持這一模式。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以政府提供保障房為主的新加坡模式在雄安新區可能行得通,因為雄安只是一個行政區域,範圍有限,有推行的空間。此外,其房地產市場與成熟地區相比,仍未固定,創新可行。

“希望雄安吸引的是投資家而不是投機者。”鄔賀銓說,雄安有一個新的機會,很多人認為這個地方原來房價很低,正好是出手的機會,但是我們已經吃了過去房價失控過快上漲的虧,不能讓新區重蹈覆轍。

築好“鳳凰巢”

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的背後,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增長新動能。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對於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意義重大。正如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所言,發展雄安新區有利於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有利於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對於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才能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

張軍擴認為,京津冀區域具有非常好的創新增長條件。這里有北京豐富的科研資源,有天津較強的先進制造能力,有河北雄厚的工業基礎,也是全國人才資源和資金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但也有短板,那就是河北與北京、天津在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方面的落差過大,從而使得北京和天津的科技資源和創新成果難以充分被河北吸收利用,難以成為促進河北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力量。

 

“要有效促進京津冀協同打造創新驅動增長新引擎,需要通過搭建一定的平臺,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的作用,營造相對有利的吸引創新資源和創業投資的環境,逐步吸引科技成果和創新主體進入這些區域,在促進新區自身發展的同時,通過示範和帶動作用,促進河北整個區域產業的升級和創新發展。”張軍擴說。

在談到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下一步的工作考慮時,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同樣強調了創新驅動的重要性。他表示,把創新驅動作為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引導創新要素向新區集聚。支持新區從創新載體、運行機制、發展環境等方面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努力打造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吳唯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吸引新增的部分,還要看雄安的布局如何設計,還需要做很多創新性研究。從人才、制度、機構建設方面,新區如何能夠擺脫這個區域固有的頑疾,如何能夠建立起吸引創新人才,創建持續性社會示範效應,這是難題。不是有了巢就有鳳凰飛來,還需要築一個好巢才行。雄安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張高麗在上述推進會議上強調,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精心策劃、科學有序、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茬接著一茬幹,經得起歷史檢驗,向黨中央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32

中國站上全球能源革命高地 可燃冰有望減少中國石油依賴

據新華社消息,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一號”鉆井平臺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發來賀電,賀電中指出,這一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大規模開采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在央視新聞中表示,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成功,優先搶占了領跑和技術高地,實現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上的領跑。它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後的,由我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可燃冰儲量巨大,據估計可燃冰中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對進口石油依賴度高。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升至近92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遠超預期。這一數據已經超越美國,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深挖可燃冰這樣的清潔能源的潛力,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可燃冰是一種“未來的能源”,它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能夠解決一系列長期的問題。例如解決霧霾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要調整能源結構。歐美解決汙染問題靠核電和天然氣,而天然氣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要減少汙染,實現清潔發展,根本的問題是要獲得更多清潔的天然氣。

“天然氣需求量大,因為它不僅是一種能源,還是一種化工原料。如果大規模開發可燃冰,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韓曉平說。

李金發在接受央視采訪中說道,從目前我們試采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離商業性開采距離不遠了。他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韓曉平認為,目前距離大規模開發利用可燃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全球能源供應較充足,價格低廉,而開采可燃冰的成本高昂,如果進行大規模開發,成本方面可能缺乏競爭力。開采成功表示克服了技術難關,但不意味著可燃冰馬上就能夠成為替代能源。陸上還有很多優質能源,現階段由於油氣改革不到位導致資源沒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可燃冰開采技術領跑世界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在今年2月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查明我國可燃冰的資源潛力,今年,我國將開展海上可燃冰的試開采。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今日表示,從5月10日正式出氣試點火成功,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開采八天,日產超過一萬方以上,最高日產達到了3.5萬方,這種連續穩定的出氣,達到了原來預定的目標。

因絕大部分可燃冰埋藏於海底,所以可燃冰開采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采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采成功,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李金發說,每日試采的取氣量要達到一萬方以上,連續產氣一周,所有的指標都超過了預定目標,所以我國是世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成功的第一個國家。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穩定的壓力降低,從而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後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表示,這次運用了地層流體抽取法,從單純考慮降壓變成了關註流體的抽取,通過保證流體的抽取來實現穩定的降壓。降壓方案充分體現了優越性,也是保證我們這次試采成功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在國際上從理論到技術方法的一個創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70

江蘇: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人才集聚高地

首屆江蘇發展大會20日在南京開幕,截至目前,官方還沒有公布招商引資方面的合作簽約及合作意向的數字。因為,這類數字只是江蘇發展大會的“花絮”。此次江蘇發展大會的“重點”在人,或者說是人才。

在江蘇發展大會開幕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組織方就已經明確表示,這次發展大會不是招商引資的大會。記者註意到,雖然工商界人士在受邀嘉賓中是人數最多的,但在介紹受邀嘉賓界別“排序”中並不在第一位。

在發展大會開幕式上,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主旨演講中這樣講道:“江蘇人是江蘇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新一輪技術產業改革,都需要人來完成,人才是最大的發展變量、競爭焦點。所以要放開胸懷、廣納天下英才。江蘇發展大會的初衷就是要搭建一個平臺,與過去沒有聯系、聯系不多的人重新建立聯系,把原本一對一聯系的匯聚到一個朋友圈,共同匯力聚力。

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委副秘書長楊根平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也面臨很大壓力,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缺乏,人才是發展的最大優勢、創新最可靠的依托,江蘇要在新起點上有新作為,需要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凝聚人才、資金等各種要素。

江蘇省的人才資源並不缺,甚至是排在全國前列的。

數據表明,江蘇的大學數量居全國之首,有166所。截至目前,江蘇各行業入選國家千人計劃696人,占全國31%。1955年至今,江蘇籍院士有450人,居全國第一。

發展大會組織方介紹,此次參加江蘇發展大會的“江蘇人”有1213人,其中海外414人,省外370人,省內429人,涵蓋了工商界、科技界、教育界、醫衛界、文體界、新聞傳媒界、金融界、海外社團及僑界等各個領域。這其中院士有78人,千人計劃入選者51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7人,長江學者2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1人,社科名家6人,國醫大師或科教文衛帶頭人18人,知名企業家或高管457人,知名高校負責人64人。

“我們邀請嘉賓,不是說你要為江蘇帶來什麽項目,帶來多大投資,而是請他來感受鄉情鄉音,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探求多渠道合作的途徑。”楊根平說。

本次發展大會主題為“約在江蘇,共築夢想”。由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辦,每兩至三年舉辦一次,旨在增進與海內外江蘇籍和在江蘇學習、工作過的各領域知名人士的聯系、交流和合作。大會立足江蘇人文資源優勢,搭建起一個聯絡感情、對話交流、共謀發展的平臺。

由重資到資才並重,甚至才更重要,其實反映出江蘇作為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二位的經濟大省對將來發展潛力所在作出的重要選擇。

李強說,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要求,為江蘇省勾畫了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去年11月,江蘇省召開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了“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要實現這些目標,人才是關鍵。李強說,江蘇的發展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比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江蘇省將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人才集聚高地,讓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江蘇發展中來,施展才華、成就事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