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9 10:40 編輯 2014年CPI增長2%漲幅為4年來新低 機構解讀匯總 官方解讀:原油價格下跌影響大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4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5%;PPI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進行了解讀。 一、 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有所上漲,同比漲幅略有擴大 ![]() 從環比數據看,1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食品中,受全國部分地區降溫雨雪天氣影響,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由11月份環比下降轉為環比上漲,漲幅分別為11.3%、1.9%和1.0%,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40個百分點;非食品中,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走低,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3%和5.5%,兩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 從同比數據看,12月份CPI同比上漲1.5%,比11月份擴大了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9%,比11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七大類非食品價格五漲二降。食品中,蛋、鮮果和牛肉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14.0%、10.4%和3.0%,鮮菜由11月份的下降5.2%轉為上漲7.2%;非食品中,家庭服務、學前教育、衣著清洗和理發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8.4%、5.4%、5.4%和4.5%。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擴大 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6%,環比降幅比11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3.3%,同比降幅比11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 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大幅度下跌的影響。從影響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制品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0.1、0.1個百分點,三者合計影響約0.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7%左右。 在30個主要工業行業中,7個行業產品價格環比上漲,4個行業持平,19個行業下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水的生產和供應、煙草制品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上漲;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下降。(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機構解讀】 中信證券:預計一季度再次降息 2015年經濟下行格局沒有改變,CPI漲幅將步入“1”時代,PPI持續為負,通縮風險加劇。考慮國內經濟及美聯儲加息預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貨幣寬松的較好時間窗口,預計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民生宏觀:全年通脹仍有下行壓力 CPI同比1.5%,總需求疲弱,油價下行,物價環比上漲主要是冬季的季節性因素,貨幣有寬松空間,但寬松的力度可能受制於資本外流的壓力。PPI同比-3.3%,房地產下行,基建穩而不強,產能過剩依舊嚴峻。考慮到國內經濟下行和國際輸入性通縮壓力並存,全年通脹還有下行壓力。 浦發銀行曹陽:2015年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 考慮到2014年寬貨幣政策效果不佳,銀行在經濟下行周期中並不傾向信貸擴張,同時股票市場的加杠桿、人民幣貶值風險對貨幣政策形成制約,我們預計年前再度降息、降準概率不大。 但2015年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預計赤字率達到2.4%,中央政府主導的投資將是緩沖經濟失速風險的主要力量,如前期批準的7萬億基建投資需要加快落實。 華泰證券宏觀團隊:央行短期內推行全面寬松政策概率增加 12月份CPI符合預期,但12月份工業產出數據可能並不樂觀。全年來看CPI同比增長2%,創5年新低,PPI連續近三年的持續下跌使得通縮正構成顯著威脅,短期內降準等全面寬松政策出臺可能性大幅增加。 以下為全文: 12月份CPI同比增長1.5%,符合我們的預期,增速延續低迷,PPI同比下跌3.3%,跌幅較11月份繼續擴大,除煤炭外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延續下跌,料12月份工業產出數據並不樂觀。全年來看CPI同比增長2%,創5年新低,距離14年3.5%的政策上限相距甚遠,PPI連續近三年的持續下跌使得通縮正構成顯著威脅,短期內降準等全面寬松政策出臺可能性大幅增加。 CPI持續的低位走勢中有兩個因素在邊際上壓制了物價上漲。其一是豬肉價格的走低壓制了食品價格,近幾個月豬肉價格未體現出往年的季節性效應而上漲,這其中一方面是因為消費需求比較低迷,我們看到5月份以來從食品到非食品價格、消費品到服務品價格都形成獨立下跌的通道,說明物價的下跌不是結構性的,是增長預期下行導致的需求全面的疲軟,另一方面原因是機構化養殖後供給端對於議價權的爭奪傾向更強了,所以壓欄惜售的情況時有發生,而又因為上半年豬肉收儲已經發生,下半年政策操作空間不大,所以導致一些時點上供需出現結構性的失衡,壓低了肉價; 其二是原油價格的下跌對非食品價格形成壓制,過去的6個月中原油價格暴跌57%,這其中需求疲軟和地緣政治因素的都有一定的影響,國內油價12連跌,發改委不可能每次都通過上調消費稅去對沖,這樣做也很沒道理。從石油開采成本方面去考慮,可能目前的油價離成本也不是太遠了,中國頁巖氣產量預期下降、OPEC成員國或減產、美國鉆井數下滑這些因素可能對油價逐漸形成支撐,但大宗商品易跌難漲的屬性可能決定了即使反彈也不好有什麽力度。 PPI方面油價的下跌還是對生產資料價格構成了顯著的打壓,季節性效應可能加劇了生產性需求的萎縮,上遊原材料價格多數繼續下跌,從原材料庫存及產成品庫存周期來看目前國內企業尚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需求依然疲軟。 在低迷的物價數據下我們認為央行短期內推行降準等全面寬松政策的概率在增加,在沒有失業數據的條件下央行會緊盯目前面對的通縮風險,這也是目前時點上更好的選擇。若短期內降準等政策如預期出現將顯著利好房地產和金融等板塊及債券市場,同時一行三會將繼續引導資本市場暴漲局面和防控資本外流的風險,例如近期有加速跡象的IPO發行和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引導可能都是一些鋪墊;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排除央行繼續收斂寬松政策而主要還是通過對信貸的引導來支持實體經濟,但從目前的經濟數據趨勢和一些高頻數據來看,經濟短期內自發改善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那麽我們很快將要面對的必然是比較誇張的低迷經濟數據,寬松預期的落空和後續經濟數據的超預期下行可能給資本市場帶來比較顯著的負面影響。(俞平康團隊) 持續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