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共犯 現今社會的異鄉人 白戶則道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07/%E5%85%B1%E7%8A%AF-%E7%8F%BE%E4%BB%8A%E7%A4%BE%E6%9C%83%E7%9A%84%E7%95%B0%E9%84%89%E4%BA%BA/

從電影名字到宣傳片,《共犯》似是走日本年青人犯罪路線電影,觀眾看畢本片後,或會以懸疑推理片的口吻評戲。但若是如此,恐怕浪費了導演張榮吉的心思。

unnamed (2) (1)

本人看罷《共》的第一刻觀覺,就是本片保留了張導在《逆光飛翔》的精髓,那種追求唯美的拍攝手法。其餘的因素,像是集百家之大成。例如故事起初,談到遇害少女的生平軼事,其剪接手法近似中島哲也的《告白》;本片起用了多位新晉年輕男女當主角,他們的稚氣演繹,跟易智言在《代號行動:孫中山》選角安排相似。

1404500675-30643

青春唯美哲學片

唯談及本片的懸疑和推理度,明顯較同類型片子弱,有些情節更顯得牽強。例如故事中後段,某女孩的家人剛遭逢不幸,但不久便收拾了心情,並向生儀對象表白愛意等,這一點難以令人觀眾接受。

但《共》始終有其魔力,本片由始至終以一流的拍攝手法和配樂包裝。故大家無須被電影宣傳海報「見紅」嚇倒,因戲內縱使出現受害人的遇害情節,也是拍得非常漂亮。聽這番話,大家或會感到本人變態,但事實卻是如此! 這亦令本人在評本片前,樂得花大量時間去思索《共》的細節,後來卻意外發現了有趣的線索。

相信觀眾也不難察覺這道線索。在戲內中後段起,多次提及了法國哲學家卡繆 (Camus) ,他於1942年的成名的小說作品《異鄉人》(L’Étranger”)。雖然本人未看過這本書,但參考網上博客「任夢葉」對該書的讀後感,卻發現《異》實為《共》的主要創作靈感來源。

1410886346-1677416486_n

道出社會矛盾和荒謬

某程度上,《共》是《異》的革新版,前者引入了現代元素,例如社交網絡欺淩等。它們之間有多個共同點,包括故事情節充滿矛盾和荒謬。例如同學們在目擊不幸事件,被學校安排心理輔導,但作為心理輔導的老師,只向他們冷冷地說「你們知道人死後會怎樣嗎?不會怎樣,就死了而已。人死了,離開了,活著人就心情沮喪,就這樣。反只要活得有意義就好。」作為老師,一些關懷,富同情心的話也沒說過,表現得有點冷血。悲劇發生後,同學們更成為了好友。後來更有人提出潛入受害者的家,以了解她的過去。在《異》中,故事的發展也是如此荒謬及無常地發展。

本片有幾句對白,則跟《異》有強烈的連帶關係,例如「反正只要大家相信,那就會變成真的」。《共》和《異》帶出的信息是「在現實上,是非對錯並非建基於實情,而是大眾對人和事的主觀看法」。

回說卡繆有一嗜好,就是煙不離手。在《共》中當同學們發現受害人家中,存放型型式式的煙包,起初大家只能理解她是吸煙的人,看畢全片才明白這是暗示她是卡繆的追隨者,她或如卡繆一樣,看透了世間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關係。在她身處的現實社會中,某些人的存在價值,更只建基於社交網的人氣度及網友的評價,這種虛無價值之上。

嚴格來說,《共》並非走日本青春犯罪路線、推理或懸疑電影,而是以青少年人包裝的社會哲學片。環顧近年亞洲電影,以此為題材的電影屬罕見,而且拍攝得好看,給人留下好的觀感者,更是少至又少。對於愛美、喜歡另類題材的觀眾,值得抽空一看。

資料參考:
「任夢葉」 卡繆,荒謬的《異鄉人

 

白戶則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