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啟示一》新局 ── 現代與傳統的攜手並進丹麥豬 締造北歐綠色奇蹟 台灣應該學習的五堂課

2013-05-27  TWM
 
 

 

一個以現代工業設計著稱的國家,為何養豬業也能稱霸世界?

這個數度被評選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如何面對高汙染的畜牧業? 人民又如何在養豬中,體驗牧歌般的幸福與自傲?

《今周刊》飛越萬哩,來到這個北歐國度,為你揭開「丹麥能,為何台灣不能」的答案。

撰文‧劉俞青

這一天,我們來到距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約莫一小時車程的養豬場,接待我們的三十多歲年輕人,俏皮地脫帽一鞠躬,活脫就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牧場工人,一手還插在牛仔褲的口袋裡,臉上帶著微笑,雙頰露出陽光的顏色。

「哈囉!你們好,我是包爾森養豬場(Poulsen Pig Farm)第十四代傳人!」一開口就讓我們印象深刻,因為很難想像,會有養豬業者用「傳人」來形容自己。「第十四代傳人」意味著土生土長,也代表根深柢固;另外,還有一種更深的涵義,就是「以此為榮」。

從接待處往外看,則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這裡,別說豬,連人都心曠神怡,難怪能養出全世界最好的豬。包爾森養豬場擁有一千二百頭生育用母豬、五萬頭肉豬與小豬,規模和台灣的超大型養豬場接近。但在台灣,這樣的養豬場最大不會超過五甲地,也就是約一萬五千坪;而包爾森養豬場足足占地二百六十公頃,也就是近七十八萬坪,接近台灣養豬場的五十二倍,約莫等於一百三十座台北小巨蛋體育館的大小。

第一堂課:「人豬比」居冠豬隻存活率高 相當一人可養五頭豬眼前這位以家業為榮的年輕人,除了介紹自己是第十四代傳人之外,還開始暢談他如何將農場經營成一個愉悅、有趣的工作環境。聽到台灣養豬場都是二十四小時有人輪班管理,拉牧司.包爾森(Rasmus Poulsen)笑著說,「這世界上有很多事用數字算不出來,農場的經營是科學,但也是藝術。雖然夜間有人駐守,可以因應母豬生產等緊急事件,但我相信讓每位員工正常上下班,充分享有家庭生活,可以讓整個農場導入正向的工作氛圍。」但可別以為快樂至上的經營理念就影響了績效,根據包爾森對自己養豬場的統計,這裡比起丹麥全國平均的養豬成績還要略勝一籌。每年該農場一頭生育用母豬可以生產的小豬高達三十二.四頭,比丹麥全國平均三十一.四頭還要高,比起台灣的二十頭,更是超前許多。

這個數字命名為「離乳頭數」,也就是一頭生育用的母豬生產之後,可以真正離乳、存活下來的小豬頭數;越高者就代表這家養豬場的養殖技術越好,是代表一家養豬場養殖能力好壞的「魔術數字」。

在包爾森養豬場,母豬每胎的離乳頭數為十四.一頭,平均每頭母豬一年可以生產二.三胎,換算下來每年的離乳頭數就是三十二.四頭。這個數字,看在台灣豬農眼裡,簡直是天文數字。據了解,農委會的紀錄雖是二十頭左右,但許多豬農私下說,農委會的官方資料不夠精準,真正的數字可能還要更低。

其實,丹麥養豬業的成就,並不只是「離乳頭數」居世界之冠而已,事實上,丹麥正是全世界最會養豬的國家。

丹麥人口只有五五○萬人,是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每年養了二千九百萬頭豬,平均一個人養豬超過五頭,是台灣的四.五倍,「人豬比」居全世界之冠。

第二堂課:豬農懂財報

沒拿到畢業證書 就不能經營養豬場此外,丹麥的豬幾乎賣至全世界,一一年,丹麥向全世界超過一三○個國家出口活豬,豬肉貿易額占全球三成。其中,丹麥還擁有一項祕密武器,就是傾國家資源挹注的丹育(Danbred)種豬公司。

丹育公司所培育出來的種豬品質,幾乎是全世界公認最佳的種豬,每頭種豬的單價至少一萬美元起跳,好的品種甚至一頭超過三萬美元。台灣過去許多豬農都曾向丹育進口種豬飼養,而丹麥也藉由丹育種豬的外銷,成功樹立在全世界的領導地位。

此外,丹麥領土有六二%都是農地,這些農地多半種玉米、大麥等豬的主要飼料,因此飼料成本便宜許多;加上養殖過程多採用自動化,人工人數少,因此和台灣相較,每頭一百公斤的豬,養殖成本至少比台灣便宜二到三成,這也是遠在北歐小國──丹麥的豬,競爭力竟能獨步全球的原因之一。

儘管丹麥養豬業靠著近四千六百家像包爾森這樣的養豬戶努力撐起,但背後丹麥政府扮演推手的角色,才是真正成功的關鍵。

例如,為了讓養豬場有好的經營管理,財務健全,才能永續經營,丹麥政府要求要成為養豬場主人(經營者)前,必須接受四年半的專職學校教育。在這四年半的養成教育,除了要學習養豬的實務經驗,和養殖技術的專業外,其中有一半的時間更是實地在養豬場裡實習;另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學習財務管理、經營管理等課程。包爾森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學來的。」事實上,包爾森四年前才在政府貸款二%低利貸款的支持下,共花了三千多萬克朗(相當於新台幣二億元),和爸爸、叔叔一起蓋了這座設備新穎的養豬場。

這裡除了從員工管理,到豬隻養殖都符合人道精神之外,不久前包爾森才剛剛啟用了最新的沼氣轉換熱能機,用豬糞便所產生的熱能,轉換後去溫暖豬舍,讓小豬可以在不多花成本的前提下,快樂度過哥本哈根寒冷的冬天。

而這套熱能轉換的設備,除了政府一樣提供低利貸款外,還有三成補助;因此,當我們問起養豬場的投資報酬率時,包爾森楞了一下,又笑開了,他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其實丹麥的養豬場都不太擔心這個,因為我們每年都賺錢,不用太擔心。」丹麥政府的用意,是希望所有的養豬場主人都是「知識型農民」,學生畢業之後會取得「綠色畢業證書」,拿著這張證書,才具備正式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在丹麥,政府非常重視農業養成計畫,這樣的農業技職學校大約有三十多所;並且根據丹麥的法令規定,養豬場的經營不能繼承,必須要具備這些執照的人才能繼續經營,因此包爾森一再強調,這個養豬場是由他和他的父親、叔叔共同經營,三個人是「合夥關係(partner)」,也就是代表三個人都具備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第三堂課:上下游配套

屠宰也須受專業訓練 連日本也去取經豬肉的生產鏈中,上游是飼料商、豬農,下游則是拍賣市場、屠宰場;丹麥政府對畜牧專業人才的養成,不僅僅是上游的農場負責人而已,還包含下游的屠宰場與拍賣、肉體分拆工廠。這些在台灣肉品產業中,往往被當作沒有太多技術與社經地位的工作,在丹麥,不僅同樣也成立專責學校培訓人才,而且畢業之後還很搶手。

這家學校的名字叫作「丹麥肉品交易學校(The Danish Meat Trade College)」,丹麥全國只有兩座屠宰場,學生只要經過這所學校的屠宰訓練,採用符合人道精神的二氧化碳屠宰法,讓豬在沒有恐懼、沒有哀嚎聲中,平靜死去,以及無菌的分拆設備訓練,學生畢業後進入屠宰場工作,每月起薪約新台幣十二.五萬元到十五萬元,比丹麥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水準還要好。

「日本沒有這樣的學校訓練。」一位遠從日本來這所學校做短期學習的學生告訴我們。這位伊藤目洋同學來不及與我們多談,因為下一堂的「肉品肌理」課已經開始了,他眼神發亮地和我們道別,我相信在這裡,他一定收穫良多。

丹麥的農業養成人才獨步全球,不僅造就畜牧大國的美譽,也吸引各地區的人前來觀摩,當然,也包括我們。

丹麥政府雖然對養豬場的經營資格嚴格規範,卻也給予「愛的教育」,對於養豬場的進步設備,給予適度的補助。當我們驅車來到另一座安德森養豬場(Peder Andersen Pig Firm)時,這個養豬場養了四千五百頭生育用母豬,不僅如此,安德森養豬場還自行完備地蓋了沼氣發電廠(沼氣發電廠是比汙水處理更為高階的環保處理方式),處理豬糞等高汙染的廢棄物。

豬糞便的高汙染問題,一直是台灣養豬產業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但光是蓋一座汙水處理廠,動輒上千萬元,還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不斷修改的環保標準。這個龐大的投資金額,一般中小型豬農根本無力負擔,結局就是,豬農不斷被地方環保局開罰單,豬糞便還是繼續排放到河流裡汙染,倒楣的是全體國民,而問題仍是無法解決。

第四堂課:豬場很乾淨

政府補助沼氣發電設備 沒臭味又能賺錢但在丹麥,政府用高額的補助,協助豬農建立最先進的沼氣發電廠。以安德森養豬場為例,安德森一開始投資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多萬元的初期設備,建立沼氣發電相關設施,其中政府就補助將近四分之一的經費。

所以當我們一腳踏進這座養豬場時,幾乎聞不到一絲豬糞便的氣味,這在目前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養豬場附近的居民,甚至捏著鼻子大老遠就繞道而行。

安德森這筆投資,足以完善處理四千五百頭母豬生產的糞便,根據法令,再把發電量轉賣給當地的電力公司。每度的電價經過補助後,換算相當於新台幣五元的收購價,也比目前台灣經濟部能源局訂定的《沼氣發電系統推廣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沼氣發電每度電僅以二.八元收購,高出甚多。

換句話說,丹麥政府不介入養豬場的經營,也不採直接經營補助;卻以有形無形的方法,從人才的養成,到技術的轉換,協助這個產業「進步」,與刺激「產業升級」。

也難怪,這裡的養豬場主人可以快樂地養豬,我們親眼看到,一頭頭可愛的豬寶寶在偌大的空間裡散步。養豬場裡乾淨、光線明亮,反映豬隻白裡透粉紅的皮膚,和台灣養豬場裡潮溼陰暗的空間,有如天壤之別。

相較之下,豬在丹麥,彷彿都比台灣的豬要快樂。而丹麥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第五堂課:根除口蹄疫

僅用半年就脫離疫區 搶回流失訂單其實,一九八三年丹麥爆發口蹄疫時,日本宣布禁止丹麥豬肉進口,台灣還從丹麥手中奪下日本市場,並從此造就台灣養豬產業十餘年的黃金歲月。鼎盛時期,台灣豬肉還曾占日本進口豬肉五成以上,每年養豬產業賺的外匯近五百億元,顯示台灣養豬業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但成敗皆是口蹄疫,台灣曾因丹麥的口蹄疫而大舉進軍日本;十四年後,卻也因口蹄疫而兵敗日本,從此再難爬起。但反觀丹麥,口蹄疫期間,政府採「標靶撲殺」方式,只要有農場發現口蹄疫,方圓三公里內豬隻全面撲殺;一旦又發現,再撲殺,沒多久就除去「疫區」標籤。○九年日本也採相同模式,同樣半年不到,也順利除疫。只有台灣在民粹壓力下,採溫吞的「注射疫苗」方式,反而讓豬隻體內長期存有抗體,也達不到政策目的。從此之後,丹麥養豬業一路領先,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頭。

三十年前,台灣豬農可以從爆發口蹄疫的丹麥手中,風光搶走日本這個大客戶;三十年後,台灣只能淪為到丹麥取經的「後進」,是誰造成這個結果?是不爭氣的豬農,還是台灣的中央主管機關缺乏高度與長期永續的政策?

無論答案是什麼,犧牲的,是全體台灣國民的健康與幸福。根據衛生署統計,豬肉是國人目前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經濟食物,但三十年來,台灣養豬技術沒有太多進步,甚至自從一九九七年爆發口蹄疫疫情以來,至今無法脫離疫區。日前台灣農委會甚至取消豬隻施打口蹄疫疫苗補助,政府長期的養豬政策在哪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似乎欠全體國民一個清楚的說明。

如今面對美豬的強力叩關,台灣豬肉的競爭力在哪裡?我們越是領會丹麥政府的積極態度,與引領豬農的明確方向,心中的嘆息聲也越來越擴大。

台灣該如何做?

重振往日風光 從口蹄疫除疫做起事實上,台灣不是完全沒有努力,仍有不斷追求進步的豬農,長期下來,養殖技術直逼丹麥的水準。例如位在雲林縣林內鄉的三源畜牧場,畜牧場主人陳永雄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獸醫博士,二十多年前的雲林鄉下,「博士養豬」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例子,但陳永雄用讀博士的精神投入養豬,如今三源的離乳頭數可以高達二十三、四頭,幾乎是全台灣之冠。

陳永雄、林淑玲夫婦多年來不斷嘗試新養殖方法,例如向台紐乳品進口高級奶粉,自行製作優格,自己吃也餵豬;堅持豬隻不打瘦肉精,甚至還想辦法,將豬隻糞便發展沼氣轉成熱能。為了充分運用熱能,陳永雄將熱能用來養魚,幾年前開始養殖筍殼魚,筍殼魚的養殖技術有高度進入門檻,因此經濟價值很高。如果順利,不久之後陳永雄可能成為國內最大的筍殼魚養殖業者。

陳永雄養出來的豬肉在台中拍賣市場頗具名聲,只要是陳永雄的豬,就有固定的大飯店業者指名收購,每公斤要價硬是比拍賣市場價格多出二到四元。但陳永雄仍不禁嘆道,非常羨慕丹麥的環境,台灣的豬農產業實在需要政府更多關愛的眼神,扶持產業升級與進步。

我們走在哥本哈根的街上,許多餐廳門口都懸掛著「乾淨食物」的標章,強調所有食物都是來自乾淨、不受汙染的牧場,與政府認證的生產製造過程。在這裡,彷彿就像天賦人權一般,如此理所當然,在政府政策領導下,每個人都有享受乾淨食物的權利。

此刻,丹麥、台灣的養豬環境,不斷在我們的腦中交替,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七年,丹麥、台灣豬農產業兩度因為口蹄疫而黃金交叉,造就兩國今日的懸殊落差,台灣能不能重振往日風光?或許,就該從口蹄疫的除疫做起。

這一天,我們來到距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約莫一小時車程的養豬場,接待我們的三十多歲年輕人,俏皮地脫帽一鞠躬,活脫就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牧場工人,一手還插在牛仔褲的口袋裡,臉上帶著微笑,雙頰露出陽光的顏色。

「哈囉!你們好,我是包爾森養豬場(Poulsen Pig Farm)第十四代傳人!」一開口就讓我們印象深刻,因為很難想像,會有養豬業者用「傳人」來形容自己。「第十四代傳人」意味著土生土長,也代表根深柢固;另外,還有一種更深的涵義,就是「以此為榮」。

從接待處往外看,則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這裡,別說豬,連人都心曠神怡,難怪能養出全世界最好的豬。包爾森養豬場擁有一千二百頭生育用母豬、五萬頭肉豬與小豬,規模和台灣的超大型養豬場接近。但在台灣,這樣的養豬場最大不會超過五甲地,也就是約一萬五千坪;而包爾森養豬場足足占地二百六十公頃,也就是近七十八萬坪,接近台灣養豬場的五十二倍,約莫等於一百三十座台北小巨蛋體育館的大小。

第一堂課:「人豬比」居冠豬隻存活率高 相當一人可養五頭豬眼前這位以家業為榮的年輕人,除了介紹自己是第十四代傳人之外,還開始暢談他如何將農場經營成一個愉悅、有趣的工作環境。聽到台灣養豬場都是二十四小時有人輪班管理,拉牧司.包爾森(Rasmus Poulsen)笑著說,「這世界上有很多事用數字算不出來,農場的經營是科學,但也是藝術。雖然夜間有人駐守,可以因應母豬生產等緊急事件,但我相信讓每位員工正常上下班,充分享有家庭生活,可以讓整個農場導入正向的工作氛圍。」但可別以為快樂至上的經營理念就影響了績效,根據包爾森對自己養豬場的統計,這裡比起丹麥全國平均的養豬成績還要略勝一籌。每年該農場一頭生育用母豬可以生產的小豬高達三十二.四頭,比丹麥全國平均三十一.四頭還要高,比起台灣的二十頭,更是超前許多。

這個數字命名為「離乳頭數」,也就是一頭生育用的母豬生產之後,可以真正離乳、存活下來的小豬頭數;越高者就代表這家養豬場的養殖技術越好,是代表一家養豬場養殖能力好壞的「魔術數字」。

在包爾森養豬場,母豬每胎的離乳頭數為十四.一頭,平均每頭母豬一年可以生產二.三胎,換算下來每年的離乳頭數就是三十二.四頭。這個數字,看在台灣豬農眼裡,簡直是天文數字。據了解,農委會的紀錄雖是二十頭左右,但許多豬農私下說,農委會的官方資料不夠精準,真正的數字可能還要更低。

其實,丹麥養豬業的成就,並不只是「離乳頭數」居世界之冠而已,事實上,丹麥正是全世界最會養豬的國家。

丹麥人口只有五五○萬人,是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每年養了二千九百萬頭豬,平均一個人養豬超過五頭,是台灣的四.五倍,「人豬比」居全世界之冠。

第二堂課:豬農懂財報

沒拿到畢業證書 就不能經營養豬場此外,丹麥的豬幾乎賣至全世界,一一年,丹麥向全世界超過一三○個國家出口活豬,豬肉貿易額占全球三成。其中,丹麥還擁有一項祕密武器,就是傾國家資源挹注的丹育(Danbred)種豬公司。

丹育公司所培育出來的種豬品質,幾乎是全世界公認最佳的種豬,每頭種豬的單價至少一萬美元起跳,好的品種甚至一頭超過三萬美元。台灣過去許多豬農都曾向丹育進口種豬飼養,而丹麥也藉由丹育種豬的外銷,成功樹立在全世界的領導地位。

此外,丹麥領土有六二%都是農地,這些農地多半種玉米、大麥等豬的主要飼料,因此飼料成本便宜許多;加上養殖過程多採用自動化,人工人數少,因此和台灣相較,每頭一百公斤的豬,養殖成本至少比台灣便宜二到三成,這也是遠在北歐小國──丹麥的豬,競爭力竟能獨步全球的原因之一。

儘管丹麥養豬業靠著近四千六百家像包爾森這樣的養豬戶努力撐起,但背後丹麥政府扮演推手的角色,才是真正成功的關鍵。

例如,為了讓養豬場有好的經營管理,財務健全,才能永續經營,丹麥政府要求要成為養豬場主人(經營者)前,必須接受四年半的專職學校教育。在這四年半的養成教育,除了要學習養豬的實務經驗,和養殖技術的專業外,其中有一半的時間更是實地在養豬場裡實習;另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學習財務管理、經營管理等課程。包爾森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學來的。」事實上,包爾森四年前才在政府貸款二%低利貸款的支持下,共花了三千多萬克朗(相當於新台幣二億元),和爸爸、叔叔一起蓋了這座設備新穎的養豬場。

這裡除了從員工管理,到豬隻養殖都符合人道精神之外,不久前包爾森才剛剛啟用了最新的沼氣轉換熱能機,用豬糞便所產生的熱能,轉換後去溫暖豬舍,讓小豬可以在不多花成本的前提下,快樂度過哥本哈根寒冷的冬天。

而這套熱能轉換的設備,除了政府一樣提供低利貸款外,還有三成補助;因此,當我們問起養豬場的投資報酬率時,包爾森楞了一下,又笑開了,他指著牆壁上的報表說,「其實丹麥的養豬場都不太擔心這個,因為我們每年都賺錢,不用太擔心。」丹麥政府的用意,是希望所有的養豬場主人都是「知識型農民」,學生畢業之後會取得「綠色畢業證書」,拿著這張證書,才具備正式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在丹麥,政府非常重視農業養成計畫,這樣的農業技職學校大約有三十多所;並且根據丹麥的法令規定,養豬場的經營不能繼承,必須要具備這些執照的人才能繼續經營,因此包爾森一再強調,這個養豬場是由他和他的父親、叔叔共同經營,三個人是「合夥關係(partner)」,也就是代表三個人都具備經營養豬場的資格。

第三堂課:上下游配套

屠宰也須受專業訓練 連日本也去取經豬肉的生產鏈中,上游是飼料商、豬農,下游則是拍賣市場、屠宰場;丹麥政府對畜牧專業人才的養成,不僅僅是上游的農場負責人而已,還包含下游的屠宰場與拍賣、肉體分拆工廠。這些在台灣肉品產業中,往往被當作沒有太多技術與社經地位的工作,在丹麥,不僅同樣也成立專責學校培訓人才,而且畢業之後還很搶手。

這家學校的名字叫作「丹麥肉品交易學校(The Danish Meat Trade College)」,丹麥全國只有兩座屠宰場,學生只要經過這所學校的屠宰訓練,採用符合人道精神的二氧化碳屠宰法,讓豬在沒有恐懼、沒有哀嚎聲中,平靜死去,以及無菌的分拆設備訓練,學生畢業後進入屠宰場工作,每月起薪約新台幣十二.五萬元到十五萬元,比丹麥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水準還要好。

「日本沒有這樣的學校訓練。」一位遠從日本來這所學校做短期學習的學生告訴我們。這位伊藤目洋同學來不及與我們多談,因為下一堂的「肉品肌理」課已經開始了,他眼神發亮地和我們道別,我相信在這裡,他一定收穫良多。

丹麥的農業養成人才獨步全球,不僅造就畜牧大國的美譽,也吸引各地區的人前來觀摩,當然,也包括我們。

丹麥政府雖然對養豬場的經營資格嚴格規範,卻也給予「愛的教育」,對於養豬場的進步設備,給予適度的補助。當我們驅車來到另一座安德森養豬場(Peder Andersen Pig Firm)時,這個養豬場養了四千五百頭生育用母豬,不僅如此,安德森養豬場還自行完備地蓋了沼氣發電廠(沼氣發電廠是比汙水處理更為高階的環保處理方式),處理豬糞等高汙染的廢棄物。

豬糞便的高汙染問題,一直是台灣養豬產業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但光是蓋一座汙水處理廠,動輒上千萬元,還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不斷修改的環保標準。這個龐大的投資金額,一般中小型豬農根本無力負擔,結局就是,豬農不斷被地方環保局開罰單,豬糞便還是繼續排放到河流裡汙染,倒楣的是全體國民,而問題仍是無法解決。

第四堂課:豬場很乾淨

政府補助沼氣發電設備 沒臭味又能賺錢但在丹麥,政府用高額的補助,協助豬農建立最先進的沼氣發電廠。以安德森養豬場為例,安德森一開始投資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多萬元的初期設備,建立沼氣發電相關設施,其中政府就補助將近四分之一的經費。

所以當我們一腳踏進這座養豬場時,幾乎聞不到一絲豬糞便的氣味,這在目前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養豬場附近的居民,甚至捏著鼻子大老遠就繞道而行。

安德森這筆投資,足以完善處理四千五百頭母豬生產的糞便,根據法令,再把發電量轉賣給當地的電力公司。每度的電價經過補助後,換算相當於新台幣五元的收購價,也比目前台灣經濟部能源局訂定的《沼氣發電系統推廣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沼氣發電每度電僅以二.八元收購,高出甚多。

換句話說,丹麥政府不介入養豬場的經營,也不採直接經營補助;卻以有形無形的方法,從人才的養成,到技術的轉換,協助這個產業「進步」,與刺激「產業升級」。

也難怪,這裡的養豬場主人可以快樂地養豬,我們親眼看到,一頭頭可愛的豬寶寶在偌大的空間裡散步。養豬場裡乾淨、光線明亮,反映豬隻白裡透粉紅的皮膚,和台灣養豬場裡潮溼陰暗的空間,有如天壤之別。

相較之下,豬在丹麥,彷彿都比台灣的豬要快樂。而丹麥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第五堂課:根除口蹄疫

僅用半年就脫離疫區 搶回流失訂單其實,一九八三年丹麥爆發口蹄疫時,日本宣布禁止丹麥豬肉進口,台灣還從丹麥手中奪下日本市場,並從此造就台灣養豬產業十餘年的黃金歲月。鼎盛時期,台灣豬肉還曾占日本進口豬肉五成以上,每年養豬產業賺的外匯近五百億元,顯示台灣養豬業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但成敗皆是口蹄疫,台灣曾因丹麥的口蹄疫而大舉進軍日本;十四年後,卻也因口蹄疫而兵敗日本,從此再難爬起。但反觀丹麥,口蹄疫期間,政府採「標靶撲殺」方式,只要有農場發現口蹄疫,方圓三公里內豬隻全面撲殺;一旦又發現,再撲殺,沒多久就除去「疫區」標籤。○九年日本也採相同模式,同樣半年不到,也順利除疫。只有台灣在民粹壓力下,採溫吞的「注射疫苗」方式,反而讓豬隻體內長期存有抗體,也達不到政策目的。從此之後,丹麥養豬業一路領先,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頭。

三十年前,台灣豬農可以從爆發口蹄疫的丹麥手中,風光搶走日本這個大客戶;三十年後,台灣只能淪為到丹麥取經的「後進」,是誰造成這個結果?是不爭氣的豬農,還是台灣的中央主管機關缺乏高度與長期永續的政策?

無論答案是什麼,犧牲的,是全體台灣國民的健康與幸福。根據衛生署統計,豬肉是國人目前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經濟食物,但三十年來,台灣養豬技術沒有太多進步,甚至自從一九九七年爆發口蹄疫疫情以來,至今無法脫離疫區。日前台灣農委會甚至取消豬隻施打口蹄疫疫苗補助,政府長期的養豬政策在哪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似乎欠全體國民一個清楚的說明。

如今面對美豬的強力叩關,台灣豬肉的競爭力在哪裡?我們越是領會丹麥政府的積極態度,與引領豬農的明確方向,心中的嘆息聲也越來越擴大。

台灣該如何做?

重振往日風光 從口蹄疫除疫做起事實上,台灣不是完全沒有努力,仍有不斷追求進步的豬農,長期下來,養殖技術直逼丹麥的水準。例如位在雲林縣林內鄉的三源畜牧場,畜牧場主人陳永雄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獸醫博士,二十多年前的雲林鄉下,「博士養豬」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例子,但陳永雄用讀博士的精神投入養豬,如今三源的離乳頭數可以高達二十三、四頭,幾乎是全台灣之冠。

陳永雄、林淑玲夫婦多年來不斷嘗試新養殖方法,例如向台紐乳品進口高級奶粉,自行製作優格,自己吃也餵豬;堅持豬隻不打瘦肉精,甚至還想辦法,將豬隻糞便發展沼氣轉成熱能。為了充分運用熱能,陳永雄將熱能用來養魚,幾年前開始養殖筍殼魚,筍殼魚的養殖技術有高度進入門檻,因此經濟價值很高。如果順利,不久之後陳永雄可能成為國內最大的筍殼魚養殖業者。

陳永雄養出來的豬肉在台中拍賣市場頗具名聲,只要是陳永雄的豬,就有固定的大飯店業者指名收購,每公斤要價硬是比拍賣市場價格多出二到四元。但陳永雄仍不禁嘆道,非常羨慕丹麥的環境,台灣的豬農產業實在需要政府更多關愛的眼神,扶持產業升級與進步。

我們走在哥本哈根的街上,許多餐廳門口都懸掛著「乾淨食物」的標章,強調所有食物都是來自乾淨、不受汙染的牧場,與政府認證的生產製造過程。在這裡,彷彿就像天賦人權一般,如此理所當然,在政府政策領導下,每個人都有享受乾淨食物的權利。

此刻,丹麥、台灣的養豬環境,不斷在我們的腦中交替,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七年,丹麥、台灣豬農產業兩度因為口蹄疫而黃金交叉,造就兩國今日的懸殊落差,台灣能不能重振往日風光?或許,就該從口蹄疫的除疫做起。

丹麥養豬業獨步全球關鍵

政策效率高

6個月從口蹄疫疫區除疫

1983年2月丹麥曾爆發口蹄疫,但政府採「標靶撲殺」方式奏效,只要發現口蹄疫,方圓3公里內豬隻全面撲殺,不到半年就除去「疫區」標籤;09年日本也採相同模式,同樣半年不到也順利除疫。只有台灣17年來,在政策無效下,始終難以脫離疫區。

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豬這樣養丹麥設計活動式柵欄,藉由放慢母豬躺下的速度,來降低小豬被壓死的機率,以提高育成率。

丹麥的種豬品質獨步全球,施作人工授精時,現場還放音樂讓豬放鬆。

台灣養豬場常見蒼蠅滿天飛,這裡一隻都沒有;丹麥除了維持環境衛生外,善用食物鏈原理,養殖一種專吃蒼蠅的小蟲,消滅害蟲。

和台灣養豬場擠得水洩不通相比,丹麥的小豬還有偌大的空間可以散步。

產業技術領先

一頭母豬年產小豬32.4 頭養豬產業最關鍵的數字之一,就是一頭專責生育的母豬,一年可以生產多少頭小豬。這個數字在丹麥是32.4,遙遙領先台灣的20頭。

專業教育培養

4.5年的專職學校教育

丹麥為培育專業畜牧人才,規定養豬場主人必須接受4年半的專職學校訓練,才能取得經營資格。在台灣,大多數的養豬場都是土法煉鋼,累積經驗緩慢。

社會看重產業發展

起薪每月 12.5萬元

為全面發展畜牧產業,丹麥教育部成立「丹麥肉品學校」,該校畢業生幾乎人人都有一個以上的工作機會,平均月薪12.5萬至15萬元,比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10萬元還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5

新冷戰逼近:北歐與波羅的海諸國做最壞準備 美駐烏大使稱“烏局勢存失控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99

iEFlCEA74Ku4

(挪威國防部長)

面對俄羅斯的侵犯威脅,北歐和波羅的海諸國正在做最壞的準備,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稱“烏局勢存失控風險”。

挪威國防部長Ine Eriksen Soereide周四在奧斯陸的一個會議上發表講話稱:

我們正在做的正是一個軍事和政治聯盟所希望我們做的:我們正在準備應對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我們正在準備應對最壞的情況。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阻止某些事情發生的重要一步。

會上,包括英國國防部長Michael Fallon在內的部長們都贊同,作為區域性聯盟共同抵禦外來入侵的一部分,應該進行跨進軍事演練來防範任何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在Fallon看來,俄羅斯總統普京反複嘲弄國際領空規則,是帶有“挑釁性”的行為。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Samantha Power周四也表示,因歐盟領導人就是否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上產生分歧,烏克蘭危機正面臨著失控的風險。

據彭博社,Power昨日告訴眾記者,俄羅斯必須停止破壞烏克蘭與反對派9月5日在明斯克簽署的停火協議。Power稱,俄羅斯不斷向烏克蘭東部的反對派輸送軍事裝備,而頓涅茨克的機場卻在戰火中日益傾頹。

在北約警告俄羅斯在向反對派輸送武器之後,烏外長稱烏克蘭已準備好保衛自己的國家。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否認俄羅斯有參與。

Power還說,“烏克蘭的局勢有失控的風險麽?是的,存在這樣的風險”,這是“一個季度令人擔憂的時期”。

英國智庫“歐洲領導力網絡”(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在11月10日的報告中指出, 俄羅斯正在向北約和北歐國家推行“危險的邊緣政策”,自今年3月以來,俄羅斯對該地區的侵犯事件和“親密接觸”多達近40次。

普京十五年來最狠的講話

不過,普京稱美國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推手。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末介紹過,普京發表了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是俄羅斯十五年來對美最強硬的表態。

普京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警告稱如果不努力建設一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那麽全球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他還表示,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不過他又稱,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抵禦這些(制裁措施),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普京堅稱,(美國指責)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表明俄羅斯在試圖重建蘇聯帝國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無意侵犯鄰國主權。

非但如此,普京還譴責美國,稱正是由於對方在今年2月支持對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武裝政變,才致使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出來,並導致數千人喪生。他稱:

我們沒有挑起這一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6

泰國仿造北歐傢俬 三年蝕變賺

2015-06-04 NM後生仔,沒有富爸爸,月儲三千元,幾十年後終於可以上樓了!不過買的是三百呎單位,放不下豪華傢俬。這時周建輝(Tommy)與妻子徐丹靜(Amy)製作的傢具,便大派用場。三年前開始,兩公婆親自到泰國,找師傅製作仿北歐50年代style的大傢俬,並通通變成「迷你版」,製成品「的骰」得來有型格。起初每日拍烏蠅,到今日月賺八萬,有五千呎工廈總店,加上七百多呎分店。說到由初期的艱辛到今天的成績,兩公婆笑瞇瞇說:「公司開始上軌道,開始時的緊張感覺,無晒!」步入火炭的Style 50s,就聽到用黑膠唱盤播着六十年代的英文流行曲,看到要撥輪的電話、打字機、舊式髮廊的座椅,充滿香港五十年代的格調。Tommy看到市場有懷舊服裝、玩具、裝飾,就是沒有懷舊傢俬,覺得大有市場。三年前花了幾十萬元,從泰國、土耳其等地買入北歐風格的傢俬,原先只想一買一賣賺差價。不過如意算盤打不響,頭幾個客人都不約而同要求修改闊度或顏色。這時Tommy和Amy才發現這盤生意不易做。文化差異要磨合Tommy「我哋發現客人鍾意訂造,就開始找工廠轉型。泰國柚木質素高,泰國人手工亦較精細,有些椅子的腳磨圓會較平穩、美觀,中國手工是做不到的,所以最終選擇泰國。中國人貿然到泰國與當地人做生意,是不可能的,可能佢哋試過同強國人合作不愉快。有強國人訂完貨卻最後唔要,有啲扮做生意,其實是偷了他們的設計。「我搵到而家嘅泰國工場,多少靠彩數。以前賣日本時裝,有一個泰國人來攞貨。佢比較懶,不想坐八個小時飛機到日本,所以經我買。有時我只收成本價,又帶他遊香港。合作了十年,他知我轉做傢俬,就介紹我一間家庭式工場。所以做生意有來有往,強國人就唔識。而泰國人做生意,習慣先收足錢,當時都很吃力。租金、裝修已經用了近三十萬,還要付足十多萬的貨錢,一個貨櫃船運來港又要三萬。當時頭幾個月都沒有生意,而師傅的人工連木料價錢,佔了貨價三成。若不是已付了幾十萬貨錢及租金,我已經放棄這盤生意了。」Amy「男人較衝動o架啦,而且Tommy英文麻麻,所以主要是我與泰國師傅溝通,有時難免指手畫腳。與泰國人做生意不用講價,因為他們老實,不會開天索價。但有時卻要硬食。試過溝通有問題,張櫈座位與椅背成直角,根本坐不到人。為繼續合作唯有硬食,仲要笑住叫佢哋下次小心。講個貼士你聽,通常佢哋要錯幾次才會做對,還要很有耐性,他們學得較慢。例如將傢俬運送要先包一層叫PEP的軟膠,再包上氣泡膠紙,最後才加紙皮,並在角位和手柄要包厚些。聽起上來很簡單,但他們都要教十多次才學會,開頭邊位經常磨損,Tommy要燒溶不同顏色嘅蠟筆補色,又或做吓批盪。合作了三年,現已經很少出錯,我還入股了那間廠,確保合作不會中斷。」設計問題多Tommy「有些傢俬的細節如斜度、弧度,不容易交代,最好辦法是買一個樣辦運去讓工人參考。當初我們在北歐買入傢俬貨辦,使幾千蚊送到泰國,再由師傅將原辦縮細三成製作,及將沙發的斜度調低,配合香港家居面積。呢啲貨辦亦係新創作嘅好題材,有時將啲不同嘅手柄、櫈腳組合,又是一款新傢俬。而傢具不單闊度要縮,原來比例都要改。開頭無設計經驗,跟足外國的椅造,但香港人無外國人咁高大,唔啱比例,一坐就知道出事,小腿被椅頂着,好快就不舒服。唉,那幾張椅到今日都賣不出!」Amy「老公負責椅的設計,我就負責布的用料。開業時我剛生了BB,未坐完月就要留意不同地方的布疋。台灣織布顏色多,亦能織出不同的圖案,英國絲絨顏色鮮艷,意大利假皮清潔簡單,各地出產都有不同優點,不能單買一個地方的布。「不要以為柚木與人工最貴,其實布都好貴!無得慳,用平價貨好快殘,對長遠口碑影響大,所以逼住用貴價布疋,做一張沙發要八碼布,一碼三至四百元,單計布的來貨價就要近三千元。所以一張一萬元的沙發其實賺得好少,只有大概四成毛利,成本高亦是這盤生意難做的地方。」宣傳要落足力Tommy「開業初期貪平租工廈,與其他樓上鋪一樣在facebook開專頁宣傳,不過只有親戚朋友like。頭三個月沒有生意,我把心一橫再花多三萬宣傳。當年還未有洗樓王,我用郵寄方法把宣傳單張派送到高級住宅如跑馬地,每月都要花六千元。設計師唔會得閒睇facebook,唯有在《Jet》、《摩登Home》這兩本設計雜誌落廣告,一頁紙的廣告就要花近一萬元,還要簽一年約,好肉痛呀!但鋪頭仍然無生意,我於是聯絡認識的副刊記者做訪問。開頭只有《蘋果》報導,刊登後其他媒體都覺得吸引而追訪。加上香港人近年喜歡懷舊,facebook like數目增加很多,現有四萬多,生意才有起色。其實我一早知自己設計無問題,只是差在宣傳!」Amy「那些雜誌廣告,過了一年開始收效,設計師為餐廳、家居布置時,都會考慮我們,現時facebook香港office及一些米芝蓮餐廳都幫襯我哋。所以收支平衡後就立即在鴨脷洲新海怡開分店。當時有考慮過沙田新城市廣場,他offer千幾二千呎鋪位,開的價錢不高,聽起來吸引,不過新鴻基喎!續租時一定會話你做得不錯,之後勁加你租啦。「現時海怡鋪面積七百呎,就算加租影響都較小。我布置得懷舊,吸引人進內。因為定明價錢,覺得價錢合宜都留下來看。我請的女sales很用心,客人要改色、改尺寸,有些資料問完又問,她都從不黑面。一般人看傢俬不會只看一次,那個sales會建議有興趣的客人,可以到火炭五千呎的總店再挑,我們會給她5%分紅。我哋希望將來接更多設計師的大單,我亦會在設計上再加入新元素,例如試用衣服的布料造沙發。現在生意穩定了,亦有一系列產品供客人選擇,當初的沉重壓力,無晒了!」營業資料(5/15)&開業資料(11/12)一點意見Aluminium與Style 50s在新海怡工貿中心是「鄰居」,所以Aluminium老闆David都認識Tommy,故深知Style 50s應如何發展。已經開業十六年的Aluminium,在中環、灣仔、銅鑼灣都有分店,老闆David認為Style 50s有幾方面可以改進。「我其中一間分店喺佢哋隔籬,知道Tommy好sell得,好多客因為信佢而幫襯,不過始終Style 50s不是一個知名品牌,要吸引設計師大批購買,可以引入相同風格的知名日本品牌,咁樣推薦俾客戶都會容易一點。」「另外,現時Tommy主要散賣五十年代的傢俬,但其實為客人訂造全屋傢俬,客人的預算會大很多,利潤都高一點。亦都不要被店名局限了設計,其實六、七十年代的懷舊傢俬都很美,若只做五十年代,客人今次買了,下次就可能不想買同類的設計。還有一點,單靠一間廠造傢俬有個問題,一間廠的設計不多,亦會局限了款式的變化。至於宣傳方面,Tommy可以主動找傳媒,希望做到一提Style 50s就想起Tommy,就好像提G.O.D.就想起楊志超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70

萬達旗下AMC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集團

1月23日消息,第一財經獲悉,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這是AMC繼並購歐洲最大院線歐典院線(Odeon & UCI)之後,再次在歐洲並購大型院線,使得萬達在歐洲電影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影院遍布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在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挪威、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並購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000塊屏幕,其作為全球最大單一院線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萬達集團作為世界電影史上首個跨國院線集團,除中國萬達院線外,已在全球並購了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北歐院線集團,目前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隨著北歐院線的加盟,萬達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2012年,王健林掌管的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MC。此前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卡邁克電影院公司股東以12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臺(AMC)出售該企業及債務,這使得AMC這家中國所有的院線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院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50

北歐的創新力量

最近諾基亞手機的複出和Spotify今年下半年將IPO的消息再度引起人們對北歐公司的關註。中國資本正在越來越青睞北歐市場。

北歐的創新傳統由來已久,從18世紀發明的溫度計到2003年問世的網絡語音聊天工具Skype,從活動扳手到世界上第一臺心臟起搏器,北歐長期以來都是孕育創新的地方。

瑞典的驕傲

根據彭博社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經濟體創新指數,全球最創新的50個國家中的前15位由北方國家主導。其中東北亞國家韓國穩居榜首,北歐的瑞典躍升至第二,德國位居第三,瑞士排名第四,同為北歐的芬蘭和丹麥分列第五和第八。日本、美國和以色列排在第七、第九和第十位。中國排名第21位。

彭博的全球創新指數是綜合研發強度、制造附加值、生產力、高新行業密集程度、創新效率、人才集中度以及專利活躍度等各個維度加權得出的。以排名第二的瑞典為例,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制造附加值指標的上升;而排名第五的芬蘭則是因為高科技公司的數量上升獲得了較好的名次。

瑞典的創新能力提升也是多年努力的結果。事實上,瑞典新政府對企業並不是非常友好,而且課以相當重的勞動稅,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響投資。但是瑞典人崇尚自由創新的精神,這讓他們發揮了個體的創新優勢。斯德哥爾摩的私人基金工業經濟研究所(RIIE)所長Magnus Henreks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創新是瑞典民族的精髓,每個瑞典人都在通過自身努力營造這種創新的氛圍,這和其他歐洲國家強調集體主義的理念有所不同,也是推動瑞典創新的根本因素。”

Henrekson還表示:“瑞典人非常個人主義,人們去追求自己感興趣的想法,很多時候不是為了財富,只是因為好奇心。他們能夠得到創新的激勵措施,稅收體系也鼓勵創新。”

傳統上來講瑞典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國家的工業主要由跨國公司主導,但是近期政府的政策傾向有了變化。瑞典在中國的創業者Rasmus Rasmuss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瑞典,政府花很大財力資助小型的創業公司。如果你是創業公司,就能享受稅收等方面的大幅優惠。”

瑞典尤其重視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大企業更是如此。比如瑞典制造企業沃爾沃就在研發方面花大力氣。以沃爾沃旗下沃爾沃建築為例,就在全球發起CCC項目(建築、氣候和挑戰),資助研究機構在建築產業鏈的創新。沃爾沃公關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沃爾沃非常重視研發創新,並且在流程和運營上不斷改善,提升創新效率。”去年,瑞典總部還推出自動駕駛概念原機型以及智能設備。

瑞典在研發實力分項上的排名位居第五,事實上強勁的研發實力也幫助瑞典度過了過去幾年歐洲經濟後危機時代的低迷期。另一方面,在寬松貨幣政策下,瑞典克朗走低,這也幫助瑞典出口在過去一年表現良好,雖然匯率方面的優勢無法長期持續。

根據瑞典最大經濟類媒體之一《每日工業》去年8月的報道,西門子總裁Joe Kaeser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西門子將在瑞典大力投資,可望對初創公司以及創新企業投入幾十億瑞典克朗。西門子公司已經成立獨立業務部門“Next47”,致力於投資初創企業,及培育有創新想法的企業以加速新技術的發展。

Joe Kaeser表示:“瑞典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因此瑞典也將成為西門子最先考慮投資的市場之一。人工智能、自動機器人以及航空電氣化行業將是西門子新部門Next47的投資熱門行業。在未來的五年中,Next47將在全球投資約100億瑞典克朗(約合78億元人民幣),瑞典將成為投資優先考慮地區,不僅是在首都斯德哥爾摩,也包括瑞典全國。”

瑞典隆德大學創新中心教授Asa Lindholm Dahlastran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瑞典的工資水平很高,貧富差距很小,這樣的社會構成有利於全民創新的氛圍。”瑞典只有區區970萬人口,人均月薪3000歐元左右。瑞典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經濟體量來看,都是北歐國家中最大的。

一般來說,工資水平越高,人民的創造力也越容易被激發。北歐國家正在積極進行社會收入體系改革,試行基本收入制度。以芬蘭為例,從今年起,芬蘭將向每位公民發放560歐元月工資的“全民基本收入”,並有望在未來提高到每月800歐元的額度。這項計劃的目標是用可持續的方式簡化複雜的福利制度,取消失業金、補助金,取消國外的最低工資。雖然這項“全民基本收入”引發廣泛爭論,但芬蘭希望成為實踐這一構想的首個歐洲國家。

創新文化的土壤

北歐不僅有“童話王國”和“聖誕老人”。這片土地上也孕育出了傑出的科學家——比如著名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直到現在,每年的諾貝爾獎仍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進行評審和頒獎。

不僅如此,斯德哥爾摩所擁有的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的數量按人均來算僅次於矽谷,位居全球第二。作為鼓勵創新的舉措,斯德哥爾摩政府每年都會舉辦一個評審會,從上千個項目中篩選出六類創新尖端項目,其中包括科技、清潔技術、創意產業、日常用品、旅遊和生命科學。前6名優勝者將能獲得總共63萬瑞典克朗(約5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不過由於瑞典甚至整個北歐的市場規模都較小,因此創業企業往往選擇在本地孵化成功後,進入更大的市場,比如中國。空氣凈化器Bluair是一個最典型的成功案例。眾所周知,北歐的空氣非常潔凈,因此空氣凈化器在當地並沒有多大的市場。不過瑞典憑借先進的制造經驗、人才和技術優勢以及超前的理念創立了Bluair的品牌,並成功預測到它在中國的需求,把市場拓展到中國。

事實上,很多公司都借鑒了Bluair的商業模式,相信公司要發展,就必須“走出去”。瑞典人Rasmusson幾年前在中國創立了一家叫Varm的公司,做智能烤箱。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Varm在瑞典語里面就是Warm,溫暖的意思。我希望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讓人們吃到熱氣騰騰的食物。”

Rasmusson告訴記者,他想把瑞典的創新理念帶到中國。盡管Varm目前還沒有量產產品出現,但是Rasmusson表示已經和深圳一家工廠談好,將進行首批小批量測試產品的生產,這意味著這個烤箱雖然是擁有瑞典品牌,但它將會是中國制造的。

不過Rasmusson並不介意產品在中國制造,因為他相信,真正能夠代表這款烤箱的技術含量的並不在於烤箱本身,而是在於它的軟件系統,這套系統是在Rasmusson的主導下,和合作夥伴一起開發的,代表了真正的“未來技術”。

Rasmusson說:“這種‘未來技術’是基於物聯網和傳感器。我們的設想是以後人們想吃什麽,就只要告訴烤箱,它會自動選擇合適的模式和溫度等進行烹飪。我們會用最科學的烹飪手法,讓用戶吃到食材本該有的營養和味道。”

具體而言,烹飪食物只是烤箱的功能之一,Rasmusson看重的是這個智能烤箱所收集的用戶數據。“最賺錢的永遠都不是賣產品本身,我們會建立起一個生態系統,我們有自己的食品供應鏈。”Rasmusson介紹道,“因為有了用戶烹飪食物的數據,我們會為他們推薦食品,並根據他們所攝入的食物成分給他們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議。”

他還告訴記者,在瑞典物聯網同樣受到極大的關註,很多初創企業都在智能家居方面動腦筋。在Rasmusson看來,智能家居的未來是屬於初創公司的。他說:“初創公司規模小,成本相對容易控制。因為智能家居說到底是要方便實用,很多大公司因為成本考量或者坐以待斃,或者花大代價生產出完全不適用於現狀的超前產品用於展示。這些都沒有從用戶的角度出發。”

“以人為本”一直都貫穿於北歐企業的文化中,無論是已經轉型的芬蘭公司諾基亞,還是啟蒙瑞典人家居設計的宜家。上世紀50年代時候的瑞典人還不知道應該如何設計他們的房子,直到宜家出現,把室內設計印在了宣傳冊上,人們才知道“家”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普華永道中國TMT合夥人李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文化特質在創新領域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比如芬蘭人最早發明了桑拿浴並樂此不疲,在熱氣騰騰的桑拿房里,階層之間的隔膜悄然消融。這種桑拿效應早已經潛移默化地滲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企業文化,每個人的好點子都一樣受到尊重,無論是CEO還是實習生,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培植出鼓勵創新的土壤。”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會看到像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手遊公司Supercell這樣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在瑞典和芬蘭崛起的原因。北歐國家地方小、人口少,“精兵作戰”一貫被創業企業奉為“黃金準則”。Supercell創始人、CEO Ilkka Paananen在去年11月芬蘭的Slush大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會把公司的規模盡可能控制在小範圍,即使融資後也不想擴張。”他認為只有用盡少的人,才能激發創意。去年Supercell總共只招了6個人,其中80%以上都來自國外。Supercell最成功的遊戲Clash Royal的團隊只有14個人,是公司最大的團隊;最小的團隊只有2人。

Spotify創始人、CEO DanielEk在二十出頭時就創立了這家如今歐洲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Ek也在Slush的主題分享時表示:“公司仍然在不斷地進行創新,並繼續進行全球推廣,今年有望進入中國、俄羅斯和韓國等市場。”Spotify在短短六年的時間里就獲得了上百億的估值,擁有超過5000萬的用戶,其中1250萬用戶都是付費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792

聯通2016年盈利同比下降94%;萬達買下北歐最大院線;蘋果在華起訴高通,索賠逾10億元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26/161013.shtml

聯通2016年盈利同比下降94%;萬達買下北歐最大院線;蘋果在華起訴高通,索賠逾10億元 | 黑馬早報
i黑馬i黑馬

聯通2016年盈利同比下降94%;萬達買下北歐最大院線;蘋果在華起訴高通,索賠逾10億元 | 黑馬早報

基礎建設打好了,明年會好的。

1、中國聯通發布盈利預警:2016年盈利同比下降94%

1月25日消息,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2016年盈利預計較2015年下降約94%。中國聯通表示,2016年聯通盈利下降主要由於2016年預計沒有鐵塔出售收益,2016年鐵塔使用費用增加及能源、物業租金等成本投入加大,導致網絡、營運及支撐成本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此外,2016年銷售費用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

@禾多8778: 基礎建設打好了,明年會好的。

2、關於蘋果的兩則消息

蘋果在華起訴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索賠逾10億元

根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微信公眾號“知產北京”消息,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蘋果公司起訴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兩案。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中,蘋果公司索賠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兩案中還各主張合理支出250萬元人民幣。今日淩晨,高通在官網上發布公告稱,高通目前只從公眾號“知產北京”上看到了蘋果起訴的消息,高通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唐·羅森伯格(Don Rosenberg)表示,蘋果不過是希望少交專利費。

@修煉愛情: 因為蘋果很不高興高通把835首發獨家給三星,這不利於蘋果,中國廠商是蘋果的隊友,至少在懟三星上

庫克近期拋蘋果股票,兩周入賬720萬美元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近日再次拋售36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SEC文件顯示,庫克分別於1月20、23日和24日各拋售了3萬股蘋果股票,其中1萬股的拋售價格為120.41美元,而剩余2萬股的拋售價格為120美元。

@Jason獼猴桃: 浙江溫州,浙江溫州

@而不之間: 蘋果目前市值6035.98億美元,據庫克和蘋果的協議,2021年庫克有700萬股。拋售股票或許只是春節要發紅包的零花錢喲~

3、任正非新年演講:決勝不在千里在心里 所有人都要走向前線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近日在2017年市場工作大會上做了演講,他分享了華為在市場運營和組織效率方面的核心法則。任正非演講中說:“未來是什麽?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流的利潤,去除幹部身上的浮躁,轉變到踏踏實實為客戶服務。我們要不斷簡化流程,提升效率。”

這位華為創始人為此從方法論和人才選拔方面談到看法。方法論方面:1)面對客戶要說真話;面對上級不說假話;面對同誌要襟懷坦白,善於磋商。2)業務越大,監管難以無縫,還是要靠幹部、員工的自律。3)敢於去擁抱快速變化的時代,也要敢於去擁抱全球化。人才選拔方面,1)在實踐奮鬥中選拔人才;2)敢於破格提拔任用;3)決勝不在千里而在心里,所有人都要走向前線。

@小廚食通天: 任總要人前僕後繼為華為工作,是否首先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呢?如薪金,家庭生活和健康保障等.....

4、萬達旗下AMC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

近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後者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並購後,萬達集團在國外擁有的院線公司包括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北歐院線集團,目前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日前在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萬達在全球電影市場的市占率為12%,萬達整個電影產業在2020年將獲利100億人民幣,並達到全球發行電影能力。經過這輪的並購,萬達在全球電影市場的市場占有率正在向20%邁進。

@川西壩子一閑人: 收購的越來越多,可是股價為什麽每天都在跌?

5、為備戰5G,Verizon將投資175億美元建設網絡

1月25日,美國運營商Verizon宣布,2017年預計投資175億美元。投資將主要用於包括小基站在內的全國4G網絡建設和準備未來的5G服務。

Verizon對於網絡的投資將不斷持續。一方面,Verizon需要不斷夯實4G網絡建設,增加4G網絡的覆蓋和密度。另一方面,光纖的投資對於Verizon來說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因為4G,更是因為Verizon要在2018年之前成為首個提供固定5G無線服務的運營商,這需要大量的光纖資源。

6、暴風集團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凈利潤同比下降60%-90%

1月25日晚間消息,暴風集團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預計營收15.7-17.3億元,同比增長140%-165%;凈利潤為1735- 6932萬元,同比下降60%-90%。在凈利潤預減方面,暴風集團表示,主要是由於:1、電視行業的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暴風統帥的產品成本大幅增加,並且營銷推廣費用不斷增加;2、2016年度投資收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較2015年度大幅降低;3、股權激勵費用大幅增加。

@echo: 每天各種廣告推廣,無數垃圾消息,後臺運行,基本沒有什麽版權,給我一個理由讓我用暴風

7、虛實經濟爭論後,宗慶後馬雲首次同場握手

1月25日,浙商座談會在杭州舉行。經過關於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此消彼長的“宗馬之爭”後,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首次同場握手寒暄。據相關人士透露,宗馬兩人的握手可以說是浙江省省長車俊“撮合”的,座談會結束後,車俊把宗慶後和馬雲叫在了一起,這才有了兩人握手致意、車俊笑著註視的場景。

@諾式媒女: 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本就不是矛盾關系

8、外媒表示小米手環2無法正確識別黑人心率

據thenextweb報道,日前有黑色皮膚用戶在網絡上稱,其所佩戴的小米手環2存在心率檢測的障礙,設備傳感器無法正確監測到心率,除非將其放到皮膚顏色較淺的位置(例如手掌)或者是在手環傳感器與皮膚之間墊上一張白紙才能夠檢測到,目前有不少的黑色皮膚運動愛好者在運動論壇抱怨此事,這種問題在2016年十月之前推出的小米手環2上尤為明顯。

@上市文人: 這要是在美國可是大事,涉嫌種族歧視。小米要攤上事兒了?!

@杜宇80後: 從技術上來講,測試不到位

9、央行:對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現場檢查將繼續進行

日前,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與北京市金融局、市工商局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交易平臺開展現場檢查。根據前期初步檢查情況和發現的問題,檢查組決定將繼續圍繞支付結算、反洗錢、外匯管理、信息及資金安全等方面情況開展進一步檢查。檢查組提示投資者應當關註比特幣平臺交易的法律合規、市場波動、資金安全等風險,審慎參與比特幣投資活動。

10、智能手機業務不給力,LG電子6年來首次遭遇季度營業虧損

據韓聯社報道,LG電子昨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出現赤字,虧損35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5%,達14.7777萬億韓元。這是LG電子6年來首次遭遇季度營業虧損。

@科技小兵-: #手機江湖#中國市場的丟失,是lg電子虧損的重大原因之一

今日思想

在與外資合作時,本土企業不要把自己當成羊,而是要當成一只並不強壯的“狼”。因為以羊的心態去迎合狼,狼的心理就變成如何吃掉你而不是如何合作。 

——宗慶後

黑馬早報黑馬早報神點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71

春節將近萬達還在買買買!王健林再出手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4/1072708.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白蕓

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新年將至,“首富”王健林又開始買買買了,這次依然是在海外“攻城略地”。

王健林(萬達集團官網)

萬達集團官網顯示,1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約合63.71億元人民幣)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影院遍布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並購完成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000塊屏幕。
  
這是繼收購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之後,萬達再次重金入手海外院線。

至此,萬達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王健林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的預期又近了一步,這是王健林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的小目標。

超700億海外影視並購,萬達買不停
  
近年來,萬達集團在海外影視投資方面頻頻出手,樁樁都是少見的巨額交易。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自此踏上了“買買買”的海外豪購之路。

2015年,萬達院線斥資22億元,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赫伊斯;2016年,萬達集團更是“光速”吞下數家海外影視公司:1月收購美國傳奇影業,3月並購美國院線卡麥克,7月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歐典,10月收購美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DCP。加上此次收購北歐院線集團的9.3億美元,萬達投入海外影視的總金額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5年前,萬達收購AMC被很多人視為驚人之舉。王健林在年會也提到:“當初萬達並購美國AMC時,有一個知名教授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的文章,論證萬達必然失敗”。
  
不過目前看來,這筆買賣實在劃算。繼去年並購了卡麥克、歐典兩大院線後,AMC又將北歐院線集團收入囊中。在不久前的年會上,AMC的CEO埃德蒙還受到王健林的“專門點名表揚”。王健林表示,這些海外並購的院線盈利情況相當好,“新並購的澳洲赫伊斯院線收入大幅度增加,凈利潤超過目標30%,特別是AMC,我們買來五年,年年業績增長”。

王健林:2020年占有全球20%的市場份額
  
據萬達集團公布的2016年工作報告,文化產業去年收入占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已經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其中,電影產業收入391.9億元,完成計劃的105.8%,同比增長31.4%。而在王健林的小目標中,2017年文化集團收入699.3億元,其中影視產業收入589億元。



萬達集團官網《萬達集團2016年工作報告》截圖

在報告中,王健林也提到,2017年要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2020年全球20%的市場份額這一偉大目標”。截至目前,萬達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總銀幕數超過15000塊,隨著萬達這次的再出手,距離王健林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的預期又近了一步。
  
此外,王健林還放出豪言,試圖“探索全球電影發行的可能”,而目前具有全球發行能力的公司只有好萊塢六大,其野心可見一斑。
  
資深電影人高軍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近幾年明顯看到,萬達把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這塊,作為發展的主要引擎,這次並購北歐院線,是萬達在國際電影市場布局的一個具體舉措,還是很有戰略意義的”。
  
同時,高軍也對記者談到,此次萬達旗下AMC收購北歐院線,也許是在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做鋪墊。“北歐的院線在國際上排名是第四、第五位。亞洲市場也是蠻大的,比如日本和韓國,北歐相對西歐不是特別搶眼的,但是發達國家較多,文化產業也較多,這次應該是西歐布局的一個先導”。
  
知名文化投資人曹海濤則認為,萬達在海外做院線,是一種“反向”的思路。“萬達在國內做院線,從來不是單獨做院線,它從院線切入,其實是做商業的生態,從住宅房地產向商業房地產市場轉變,做購、吃、玩一體的商業中心,但是國外政策和國內不一樣,萬達做的是反向的,通過海外並購,來拓張商業地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39

萬達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集團 全球市場份額逼近2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4/1072659.html

1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這是AMC繼並購歐洲最大院線歐典院線(Odeon&UCI)之後,再次在歐洲並購大型院線,使得萬達在歐洲電影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影院遍布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在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挪威、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此次並購並購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000塊屏幕,其作為全球最大單一院線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目前,萬達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院線商,除中國萬達院線外,已在全球並購了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北歐院線集團,目前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隨著北歐院線的加盟,萬達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王健林在2016年年會上表示,文化產業在2016年的收入占萬達集團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已經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

電影產業目前在文化產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王健林稱,目前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屏幕14347塊,約占全球12%的票房市場份額。

王健林一直對於萬達集團成為世界電影史上首個跨國院線集團引以為豪。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使萬達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營運商。並購後,AMC短時間內扭虧、上市等表現,也使得萬達一年半內投資收益翻番。

他在萬達集團2016年年會上稱,“當初萬達並購美國AMC時,有一個知名教授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的文章,論證萬達必然失敗,他說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跨國電影院線,萬達一個地產商憑什麽可以成功?我就想,如果從來沒有過就等於不可能有,那人類就不可能有汽車,也不可能有飛機,也不會有五星級酒店了!所以有人把有些專家叫’磚家’,磚頭的’磚’。”

2015年11月,萬達院線又豪擲22億元,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

2016年1月12日,萬達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樁文化並購案。

3月3日,萬達集團旗下AMC並購美國另一家電影院線卡麥克。

7月12日,AMC又以9.21億英鎊(約合80.94億元人民幣)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這也是萬達首次在歐洲的電影院線投資。這次並購完成後,萬達將控制15%的全球票房收入。

9月22日,萬達集團與索尼影視娛樂旗下MotionPictureGroup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內容包括,索尼影視今後將對萬達開放索尼制作影片的股權投資,並努力讓參投影片展現中國元素。

王健林也一直表示想要買下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的其中之一,的確他也這麽做了。此前有消息稱,萬達正積極推進收購派拉蒙的相關交易,意圖獲得49%的派拉蒙股權。但隨著維亞康姆前總裁菲利普·多曼出局,這一交易擱淺。

而目前的好萊塢六大均不肯出售,所以王健林目前只能考慮曲線入股。

王健林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我想收購六大中的一個,但是能不能收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還不確定。我也許會從任何可能的地方開始,比如投資全部六家公司。”

從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電影市場來看,萬達已經在北美、中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完成了布局。但從覆蓋區域來看,未來不排除萬達繼續並購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等其它國家或地區院線的可能。

(藝恩網根據澎湃新聞、DoNews相關報道整理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40

北歐人在大慶:沃爾沃高層和他的小目標

在與領導來來回回溝通了數次之後,David終於如願以償:前往中國黑龍江的大慶工作。

施戴維,是David的中文名。他如今是大慶沃爾沃制造工廠的廠長,對外的頭銜是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副總裁。剛剛上任不到兩周的David,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他告訴記者,他喜歡沃爾沃的這份工作,喜歡大慶。他也準備好了迎接中西兩種文化的碰撞。

“我要去大慶”

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落下帷幕。

收購完成後,遠在沃爾沃馬來西亞工廠工作的David下定決心,有朝一日前往中國工作。

領導最初沒有答應David前往中國的請求,他於2013年被調回瑞典工作。此後的每一年,David都會向領導表達前往中國工作的願望。

“我要去大慶工廠。”David的訴求在今年得到領導的同意。

大慶工廠雖然成立的時間並不長、量產的時間較晚,發展程度也沒有成都工廠成熟,但David仍然十分驕傲能來大慶。把大慶工廠打造成一個最具核心競爭力及最富有魅力的工廠,是David的一個小目標。

在他看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打造以人為尊的領導力、達到高效工作的狀態、結合並強化中國文化。這三點是大慶沃爾沃工廠想要脫穎而出的必經之路。

“需要我們大慶沃爾沃產品質量、整體效率等各方面都獲得綜合的保證,以嚴謹地執行全球沃爾沃的統一標準。”沃爾沃汽車是全球第一家在中國生產整車並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出口的豪華車品牌。

David介紹,如今大慶工廠的產品品質完全達到了全球標準,平時會收到各個國家顧客的反饋,“他們對我們這里生產的S90車系非常滿意”。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當它具有一定的標準和成熟的體系之後,硬件設施的升級已經是其次,更大的挑戰出現在軟件和管理環節。比如,人才的引進和運輸戰線的縮短。

David希望有一個合適的條件,將大慶及周邊的白領人才引進到這里,並借此帶動大慶當地的產業發展。

“由於沃爾沃是個國際化的集團,我們不僅有中國的工作人員,也有很多外籍專家,所以需要融合與平衡,希望未來能更好地利用這種差異。”

大慶與哥德堡

當問到David來到大慶的第一印象時,他哈哈大笑,“雖然這是我第一次來大慶度過夏天,但我之前來大慶就有六七次。我對大慶並不陌生,感情也比較深。”

他表示,相比起成都和路橋(沃爾沃的另外兩個工廠),對大慶印象更好完全是由於這個城市的氣候與瑞典比較相似。

David出生於沃爾沃總部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他也曾在5個國家居住生活過。他表示,作為同樣高緯度的兩個城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瑞典與大慶有著奇妙的聯系。“不過,由於哥德堡是沿海城市,它會非常潮濕;相比下來大慶就比較幹燥。我個人喜歡後者多一些。”

哥德堡的人口數量遠遠小於大慶,只有50萬人,所以對於努力想要吸引居民長期居住在當地的哥德堡政府而言,會從一些包括德國、比利時在內的周邊國家尋找引進人才,整體而言非常困難。

“瑞典的各個層級的工作人員與領導的溝通更加自由,他們會尋求這樣的交流,有時候甚至還會抱怨;而在大慶,這樣的事情很少發生,他們更加尊重領導的決定,這也是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特質。”

David有兩個兒子,一個10歲一個13歲,他們將同David的妻子在今年7月一起搬到北京。這樣,他們一家人就可以共度周末了。“我會在周六周日去北京。”David說。

David希望兩個孩子可以在國際的環境中成長,感受並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他們會在國際學校學習漢語,我相信他們會學得很快。”這也符合David的理念——文化差異的融合。他也期待將來能把中國的專家和人才輸送到歐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59

北歐航空「套餐價」抗廉航

1 : GS(14)@2015-07-06 16:18: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6/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廉航捷星香港牌照雖然未能如願獲批,但一眾廉航近年攻港,轟轟烈烈掀起「廉價機票熱」,成功搶奪客源,令傳統的全服務航空公司被迫「另闢蹊徑」應對。其中9月起將開通香港至瑞典的直航的北歐航空(SAS),也向廉航學習「慳成本」妙計,經濟艙乘客除一份正餐和餐內飲品,其他小食和酒水都需另外付費,但票價表面可大減約四成。

總部位於瑞典的北歐航空,9月11日起將正式開通從香港至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航線,每星期提供5班航機。為推廣新航線,現時至7月底期間,預訂從9月11日至12月19日出發的機票,經濟艙來回含稅票價從5830元起。該票價水平比起現時從香港飛到巴黎、法蘭克福等熱門歐洲目的地的直航航班(見表),票價低近四成。而服務上亦向廉航「靠攏」,若購買北歐航空經濟客艙的乘客,乘搭香港至斯德哥爾摩這條長途航線,可獲免費正餐,以及在餐內獲得非酒精飲品。但在非正餐時間,飲品和小食均需要付費,而酒精飲品則在任何時段都收費。

額外餐點酒類需收費

北歐航空大中華區總經理兼首席代表拉賽恩(Lars-OveFilipson)表示,廉航的興起,令市場競爭程度和競爭內容都愈來愈多,導致整個航空業面臨「巨大的票價壓力」。儘管他強調北歐航空並非早前一些內地媒體報道的「廉航」或者「半廉航」,但卻在傳統做法基礎上作出一定的調整,以減省成本。

而香港國泰(0293),自2012年起推出Fanfares低價機票,應對票價壓力。甚至在一些運力過剩的航線,如香港至新加坡,國泰正常票價已經低至1200元,拍得上亞航、捷星等廉航。

香港至歐洲線是近年票價回落較快的區域,儘管長途航線已不屬於受廉航衝擊的「重災區」,但隨堪稱「土豪」的中東航空公司強勢進入,令票價急速受壓。總部在阿布扎比的阿提哈德航空(Etihad)於今年6月正式開通香港至阿布扎比航線,過去數月不斷推出優惠,如今年3月曾推出商務艙機票買一送一,上周再推購票優惠,來回香港至阿布扎比的連稅機票3403元起,到巴黎、米蘭、威尼斯等歐洲目的地(在阿布扎比中轉)的票價均低於5000元。
2 : GS(14)@2015-07-06 16:18: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6/news/ea_eab2.htm
低價策略奏效 滬航線將增至每日1班
2015年7月6日

【明報專訊】乘搭全服務航空公司的航班,小食和酒水均需要付費享用,北歐航空大中華區總經理兼首席代表拉賽恩坦言,部分中國乘客不適應這種服務模式。但他表示,購買經濟客艙的大部分客戶仍是價格敏感的,低價策略令北歐航空在中國航線取得不俗成績,自10月底起上海至哥本哈根的航班將增至每日一班。

拉賽恩表示,以往並沒有全服務航空公司在中國採用付費買食物的模式,廉航亦沒有在中國普及,對於很多乘客來講,提供飛機餐和飲品是「理所當然」。

開始接受餐飲付費

不過,他稱儘管推行較低廉票價,但仍保持全服務航空的優勢,包括發達的航點網絡,例如從香港飛至斯德哥爾摩之後,可轉機到14個國內航點及超過60個主要位於歐洲和美國的國際航點,令原本對餐飲付費「頗有微言」的中國乘客亦開始習慣這種模式。

目前北歐航空在中國市場有兩條航線,分別是北京、上海直飛哥本哈根。為應對中國遊客的增長,從今年10月底起上海飛哥本哈根的航班將由每周5班增至每日1班,加上從香港出發、每周5班航班,在大中華區每周共19個航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