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淡馬錫巨虧,還值得中國國資改革學習嗎?

2016財年,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凈值較上年減少240億新元(約合1191億人民幣),這是2009年以來淡馬錫凈值首次下降。

淡馬錫近日發布2016年度報告(下稱“報告”),相比以往黯淡得多的業績,“淡馬錫模式”再次引發熱議。中國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淡馬錫模式”還值得學習嗎?

對中國投資仍占四分之一

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2420億新元,比上一財年減少240億新元,按新元計算的1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為-9.02%,相比上年的19%大幅下滑。但從期限較長的10年期和20年期來看,淡馬錫股東總回報率均為6%,自1974年成立以來的股東總回報率超過15%。

報告還顯示,這一財年淡馬錫凈利潤為80億新元,低於上一財年的140億新元。報告稱,這主要是在經濟減速和油價走低的背景下,淡馬錫持有的上市股份市值下跌所致。

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占其整體的25%,規模僅次於對新加坡本土的投資(29%)。淡馬錫曾經十分重視投資中國的銀行股,但今後將加快拓展美國企業和中國消費相關企業等新投資對象。報告稱,對美國市場的投資占據了其過去一個財年新增投資的最大份額,其次是中國。

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雖然持續增加,但資產占比卻在下降。報告顯示,集團價值2420億新元的投資組合當中,新加坡資產所占比重最大,從一年前的28%上升至29%。中國資產仍然排在第二,但占比從27%下跌至25%。美國資產排名第三,占10%。

過去一個財年,淡馬錫也在調整投資組合,比如增加了對不少互聯網企業的投資。其中,包括中國國內幾個火熱的平臺:電子商務物流平臺菜鳥、滴滴出行、美團—點評。此外還有全球旅遊住宿網絡平臺Airbnb。今年6月,淡馬錫繼續對阿里巴巴增投5億美元。

“淡馬錫模式”不適合現階段的中國

近年來,國內關於學習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的呼聲不斷高漲,甚至有些人把“淡馬錫模式”當作中國國企改革的“靈丹妙藥”。

新加坡財政部對淡馬錫擁有100%的股權。它自1974年成立以來的股東總回報率達16%,創造了“全球國有企業贏利神話”。

“淡馬錫模式”的特點是政企分開、市場化運營和董事會制度。政府控制國有資本,但不直接管理企業,完全市場化,不搞特殊化,在微觀運作中尊重市場規律。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淡馬錫模式”是一種市場精神,政企分離是該模式的核心。政企分離也是中國國企改革的目標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淡馬錫模式”在中國行得通。

李錦認為,新加坡的國情與中國非常不同。新加坡面積小,市場單一,而中國國有資產規模龐大,國情複雜。在中國國企中,經營權和所有權尚未分開,一股獨大、一權獨大的局面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缺乏“淡馬錫模式”得以實施的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也表示,“淡馬錫模式”不適合中國的發展階段和國情,目前無法照搬或采用。新加坡的國情、地理條件、市場化程度、政府管理的理念與體制、企業治理結構與運行環境等很多方面與中國存在很大的差異。

項安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中國在能力和體制方面都不具備采用“淡馬錫模式”的條件。國企“管資本”的能力還比較弱,缺乏高素質而行之有效的管理隊伍,政府和企業無法完全分開,國企的市場化程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學習借鑒“管資本”經驗

李錦表示,“淡馬錫模式”中也有一些值得中國參考和借鑒的經驗。本輪國企改革中,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一直是被反複強調的重點,從“管資產”到“管資本”是最有可能給國有企業帶來真正變化的改革方式,也是“淡馬錫模式”的基礎。

項安波認為,“淡馬錫模式”中,良性的政企關系、規範的董事會制度、國際化的經營團隊和全球性的業務戰略,都是值得中國學習的。

“淡馬錫模式”是一種實用的國資國企改革方式,基礎是政企分開。其核心經驗是較好理順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服務與引導作用。

新加坡政府對淡馬錫做到了完全的放管結合,以出資人的角色確保其為國家戰略服務,但又不把它變成政府的附屬物。淡馬錫在投資運營中不享受任何的優待或者保護,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上,都與其他性質的企業平等競爭。

在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上,淡馬錫建立了以董事會為核心的管理體制和高度市場化的人才選聘機制。董事會的建立劃清了政府與淡馬錫、淡馬錫與被投資企業之間的邊界,雖然新加坡政府對淡馬錫100%控股,但其董事會制度有效阻斷了政府幹預。

項安波表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也應該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防火墻”的作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隔離層實現政企分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董事會作為防火墻實現政資分開,行政委托關系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止,以下就是完全市場化的委托代理關系。

此外,項安波還認為,要提高國有資本的流動性和公共屬性,使資本有進有退,更頻繁地流動起來。國有資本也應向民生領域傾斜,國有資本的收益應讓老百姓更有感知和獲得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