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觀念:破壞不了就繼續深挖 週年洋

來源: http://xueqiu.com/6691655012/34698505

投資觀念:破壞不了就繼續深挖

——2014年的投資思路總結

如果說伯克希爾取得了不錯的發展,那是因為沃倫和我非常善於破壞我們自己最愛的觀念。哪年你沒有破壞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麽你這年就白過了。——查理.芒格(《窮查理寶典》第56頁)

文  周年洋

       無法做到像投資大師們一樣每年“破壞一個你最愛的觀念”,但在核心觀念基礎上,聚集新要素,最大化核心觀念的威力,這是我一直追求的。

       投資人都在年底總結自己賺了多少錢,收益率是多少,這很有必要。但我作為個人投資者,沒有替人理財,也沒有做這類業務的打算,對於這種數字化總結,沒有外在壓力,也沒有內在沖動,關鍵是,這麽多年來,我很滿意我的投資收益。於我來說,投資不僅是尋求財務自由的手段,也是我的一位老師所說的,“投資中的研究和思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修煉和修行。”如此,我的年終投資總結就集中在投資思想上的進步。

        我很早就不喜歡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不喜歡某些投資人言必稱巴某某格某某,我認為做投資跟做學問一樣,廣泛吸收該領域的精華,本著自己的個性、知識結構和思考能力,最終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才是正道。

       我認同投資大家的共識:股票投資就是分享公司的價值,不同的是,我采用定位理論去尋找有價值的公司。到全球股海中尋找有價值的公司,每個人有自己的方法,不外乎定性和定量兩種。定位是一種定性的方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寫過我的理解和應用方式。

       我在這里要分享的是我今年的進展,這些進展讓定位的威力更強大。

       一、免於數字化顛覆

       我很關心新技術的發展,對於前沿的技術手段都會去理解甚至試用,但我的這種關心不是要去投資新技術公司,我是想知道我所關註的投資標的會不會被數字化顛覆。眼前的例子是微信對QQ的顛覆,如果微信不是騰訊開發的,那麽騰訊一夜之間就會變零了。遠一點的是手機業的老大諾基亞幾乎被新一代智能手機徹底滅掉,再遠一點的是柯達所在的膠卷行業完全被數字化顛覆。如果從定位角度來看,這些被顛覆的品牌無一不是有強大的定位的。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世界就變成了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數字化世界)的競爭,雖然原子世界依然占據主要地位,但是比特世界對其侵占的速度越來越快,只要某一塊原子世界找到了數字化的可能,那麽原子世界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如果某個公司的業務發生了原子變比特的變化,那麽再怎麽強大的定位最後都會歸零。以3D打印為基礎的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到來,未來原子世界會更大面積地被侵占,處在舊世界的公司會被打得落花流水。像我這類以長期持有為主的投資者,如果不能避免投資標的被數字化顛覆的命運,那麽失敗就是註定的。“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什麽地方,那我就不去那個地方了。”這是簡單的智慧。關註新技術的發展,只投資那些永遠也不會被數字化顛覆的行業,當然,這類行業會越來越少,但這有一個好處,你會被迫聚焦,對很少的事情知道得越來越多,再按照定位理論去這些行業里尋寶時,你就能找到真正的皇冠上的明珠。

     也許有人會說,那你為什麽不學習在新技術領域尋找有價值的公司呢?第一、我有一個特殊的家庭成員,我要讓我的投資組合在我離開這個世界後依然給他賺錢,我的投資眼光至少看到半個世紀之後,如果處在一個變動不居的新技術領域,我很清醒地知道我沒有這個能力;第二、隨著歲月流逝,年齡越來越大,即使開始能追上潮流,到老年時還是要被潮流落下,那時再改弦更張就太遲了。

       哪些行業會免於被數字化顛覆呢?人類生活必需品,生老病死和原子的搬運業務。也許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具體分析一些公司。

二、人口學預測三分之二事情

我接觸過許多學科,但一直忽視了關於我們自身的這門人口學。但有兩件事讓我開始註重這個學科。一是我讀到思想大師德魯克的一篇文章,他在1989年從人口學的角度預測到了蘇聯的解體,他的切入點就是人口組成的變遷。人口學是觀察“已經發生的未來”的重要窗口,抑或說它就是“已經發生的未來”的重要部分。二是美國嬰兒潮一代進入大批退休的年齡,大量的圖書在談論這一人口現象。人口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你很容易忽視它,一旦你開始熟悉它,應用它,就會發現它威力強大。

David K.Foot在Boom,Bust&Echo一書中說:“人口學可以解釋三分之二的事情。它可以告訴你5年後哪些產品會暢銷;能預先精準預測學校的註冊人數;能讓我們知道10年後哪些藥物會流行;也能告知我們哪類犯罪會上升;有助於我們判斷何時房價會上漲何時會下跌。”(page2)而年齡是預測人類行為的一個最強有力的手段,如果知道某個年齡段的人數,就可以準確預測零售、娛樂和其他活動的趨勢。因為不同年齡段的人肯定會做不同的事情,而同年齡段的人基本上會做同樣的事情,30多歲的人比20多歲的人更有可能結婚,一個40歲的人,其收入肯定比其30歲時要高。

       美國嬰兒潮一代是人口學上最有名的現象,已經有許多研究著作,他們結婚成家時擡高了房價,他們有錢投資時造就了2000年前後的美國最大的股市泡沫,當他們大面積進入老年退休時,很多跟養老有關的醫療、藥品、公寓等都被看好。

        在中國,也有一個重要的人口結構,那就是1966年到1973年出生的3億人口(引自萬科毛大慶的數據)。如此巨大的人口體量,會帶來商業上的巨大機會。中國人的置業偏好,加上這批人正處於成家婚育階段,已經產生了1998年以來長達15年的超級房產牛市。當前,這批人正處於財富最多的階段,投資、旅遊和保健的需求將變成下一波潮流,再過15年左右,這批人開始退休進入老年,其對醫療、藥品和照料的需求將爆發,這一批巨量人口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力跟美國嬰兒潮一代有得一比。

        一個有強大定位的產品,如果又處於某一個特殊年齡段人口的消費期,那會導致公司業務暴漲,業績飛升,如果在做投資研究時忽視了這個因素,就會錯失極佳的投資機會。

三、現代金字塔式財富結構

       在人的一生中,40歲以後是財富較多的階段,在財富不同的年齡段,人的消費需求會有一定的改變。財富少的時候,希望價廉物美,財富多的時候會追求品質。當特殊的巨量人口進入其財富較多的年齡段,就會帶來一些物品銷量的暴升。

        同樣,社會的財富結構可以決定某些行業的興衰,財富結構本身就可以幫助我們準確預測一些行業的未來。現在全球尤其歐美這些發達國家,財富越來越向小比例人群集中,如那些大型企業的傳承家族,沃爾瑪家族之類可謂典型,創業成功的新興企業家,谷歌,臉書創始人之類。還有就是從工作中獲得豐厚薪水的人員,如大型企業高管、高級技術研發人員和科學家等。加拿大作家Chrystia Freeland在其plutocrats(巨富)一書中寫道:“20世紀70年代,前1%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全美總收入的10%。35年後,他們的收入已占總收入的1/3。“書中引述花旗集團的一份策略報告:“世界正分化為兩個陣營——頂級富豪和其他人。在頂級富豪圈,.....只有富裕的消費者,他們人數稀少,在收入和消費上卻是與人數極不相稱的巨無霸。令人驚訝的是,其余那些數不盡的非富裕人群只分到總收入的一小杯羹而已。“現代全球社會是一種金字塔式的財富結構。

       發達國家的多數工作都是服務性的,如超市,餐館,醫院護理和政府服務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一般,除了維持正常水平的生活,基本沒有余錢去做投資。因此,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家庭大大減少,而更多的是中低層收入家庭。處於尖頂的是巨富的少數,處於塔基的是龐大的中低收入階層,中間是數量不大的中產階級。這種財富結構帶來了有趣的經濟現象。巨富的少數,雖然比例較小,但絕對數量,從全球來看,也有數百萬之多。這些人消費的時候是根本不計較花費的,他們只需要頂級的服務和絕對的奢侈。如此那些從事奢侈品行業的公司,在任何時候,不管經濟繁榮還是蕭條,生意照舊紅火,背後的原因就是有一批不計較花費的巨富存在。明白這個趨勢,就有必要把奢侈品行業列入有確定性投資機會的行業。這些巨富們自己也意識到了奢侈品行業的豐厚利潤,把一些為巨富服務的公司收入囊中。典型的如蓋茨和阿瓦利爾德王子(Alwaleed)聯合收購奢華頂級的加拿大四季酒店,並私有化退市,不再給外面投資者分享公司豐厚利潤的機會。

大量的中低收入階層,基數巨大,他們為了獲得日常生活必需品,只能去廉價商店比如一元店購買。越來越多的人群變成中低收入階層,如果經濟不景,工作機會大量減少,那麽更多人群湧入一元店購買廉價的日用品。今日的一元店,也不再是單打獨鬥,已經采用連鎖經營模式,基於中國制造的大量廉價商品,進口到美國加拿大這樣的國家,一美元或者一加元的商品,毛利率會超過40%甚至50%。利用連鎖獲得規模效應,經營利潤非常可觀。加拿大有一個叫Dollarama的一元連鎖店,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成功,上市後5年股價上升最高時達到了400%。而美國同類的公司family dollar stores,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 corporation等同期漲幅也可觀。

對於這種財富結構,花旗集團設計了一種金融產品,其理論基礎是,“由於社會分化成富豪及其他人,一個聰明的投資方式就是買入超級奢侈品制造商(它們賣東西給頂級富豪)和折扣店商家(它們賣東西給普通大眾)的股票。“這一指數基金從最初發布的2009年12月10日到2011年9月1日期間增長了56.5%,而同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僅上漲了11%。

      花旗的案例證實了我對社會財富結構的重視是有投資價值的,了解整體社會的財富分布,識別不同財富人群的消費習慣,依據定位理論,就能找到發展穩健、利潤豐厚的高確定性投資標的。

四、聰明地利用ETF組合

       很長時間里,我只投資股票,我相信自己的投資系統,可以找到持續穩定的優秀公司,我不相信集體決策的各類共同基金,也不認同跟大盤收益同步的指數基金。如果只在中國A股市場,這個策略應該一直有效。但當我把投資重心轉向北美時,我發現,如果讓自己的資產不離開北美,但又想分享我熟悉的區域(比如中國大陸),或者有強大定位的國家或地區(德國和瑞士等),我發現這種策略局限性很大。

      經過一段時間探索美國股市,發現美國金融市場確實發達,只要你會利用其金融產品,投資美國股市,你就可以投資全世界,這里有ADR,更有各類跟國家和地區相關的ETF,當然還有數量龐大的共同基金。經過比較,根據我的需要,我把ETF納入我的組合。它可以完成我的三個目標:

       一是選擇我熟悉的國家和地區ETF,因為生活在中國40年,有足夠理解中國的經驗,同時中文是我閱讀速度快,理解也透徹的文字,加之對中國股市特點和投資者熟悉,把CAF和ASHR之類的ETF納入觀察範圍,這兩只以中國A股為主的ETF,基本上能跟中國A股大盤漲幅同步,在牛市確立之時買入能獲得一定的漲幅。

       二是買入那些具有強大定位的國家ETF,像德國的精密機械制造是領先全球的,瑞士則是頂級鐘表和傳統銀行業的象征,各自都有其強大定位。但我無法找到和理解其中的優秀公司,語言有障礙,缺乏相應的經驗,很難真正理解一個公司。而這些ETF納入其中的公司基本上代表這兩個國家的整體,買入這兩個國家的ETF就能分享這兩個國家強大定位帶來的利潤。

       三是一些明顯能帶來豐厚利潤的行業比如生物制藥行業,以前我曾經想過采用VC的方式來投資,但發現工作量太大,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而一些以生物制藥公司為標的的ETF代表了整個行業(比如IBB),投資其中就可以分享行業的高速發展。還有一些行業的特殊機會比如石油行業的暴跌,如果看到企穩跡象,買入其ETF也能獲得特殊情況的機會(比如XLE)。

       每年進步一點是我的目標,有點像螞蟻上樹,但也很滿足。我的最終目標是再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北美建立5到10只股票的倉位,作為長期持有的標的,再根據時機選擇不同國家或行業的ETF。因為全球股市是風水輪流轉的,在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中譯《鄧普頓教你你逆向投資》)一書中,作者列了一個表,把1993年到2006年14年投資回報率前9名的國家或地區列了出來,收益率最好的國家市場是變動的(p60)。為了回應這個變化趨勢,我讓自己的投資思路做了一些修正,把ETF加入進來,但定位還是其基礎。

       投資業績是投資思路的檢驗,我祝願朋友們在正確投資思路的指引下,平心靜氣地獲得豐厚利潤。

   2014年12月31日1點於Ancaster,Canad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