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解析智慧城市:邏輯、維度與盈利模式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2

解析智慧城市:邏輯、維度與盈利模式

作者:陳誌強,向亮

智慧城市無疑是一股熱潮,但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兩項應用上實施較好;而中國的所謂智慧城市,雖然規劃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沒有落地,或僅在某一項業務上進行了若幹探索。我們希望通過對智慧城市的解讀和分析,能幫助大家對智慧城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當前在產業與資本市場層面,智慧城市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概念。那麽到底什麽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中歐城鎮化夥伴關系論壇”上的講話,“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內容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應對各類社會活動與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這樣“新的城市形態”——不用跑無數個政府部門,在電腦前就把各種申請搞定;不用擔心停車、擁堵的問題,車上的智能導航已經鏈接城市的“大腦”給你規劃了最佳路線;走進小區打開快遞櫃,本來忘買的米油已經在里面;一進家門氣溫、光線已經調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狀態,一杯你最愛的熱咖啡已經在桌上沖好;有點不舒服的身體通過家里的穿戴設備檢測,已經傳送給了自己的醫生,醫生通過視頻發來了診斷……這就是我們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這一切正在發生。




據統計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達1000多個,未來還會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爾摩實施的智慧交通項目,引入RFID技術,自動識別入市車輛擁堵降低25%,交通排隊時間下降50%,尾氣排放量減少8%-14%,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還有其他不同應用,如英國倫敦正在實施的電子政務雲、德國漢堡正在實施的智能建築、美國波士頓正在實施的智慧醫療等。


而中國多地也啟動了智慧城市的項目,如佛山電子政務,統一規劃和標準,實現多部門協同;也包括烏海實施的智慧安全項目、遼源實施的智慧醫療項目、上海實施的智慧城管。


智慧城市無疑是一股熱潮,但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兩項應用上實施較好;而中國的所謂智慧城市,雖然規劃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沒有落地,或僅在某一項業務上進行了若幹探索。我們希望通過對智慧城市的解讀和分析,能夠幫助大家對智慧城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智慧城市核心邏輯


生產力發展的邏輯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路,社會進步體現在,以生產工具改變為標誌的生產力的進步,而生產力的進步會帶來社會關系的改變,從而導致社群模式的變化。就如出現工業設備這樣的生產工具替代了農業機具,導致了社會關系由農業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而在城市形態上就從農業村莊、城鎮躍遷到了工業化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我們所說的“新的城市形態”,也就是新的社會關系的表現。智能設備、網絡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生產工具的進步或者是說生產力的躍進,導致了社會關系進化到了網絡社會,而城市形態上就表現為智慧城市。從這個簡單的邏輯上講,智慧城市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就像電腦手機的普及,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一樣。


政府訴求的邏輯


政府無疑將在智慧城市的構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業和民眾也是不同角色的參與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個訴求是“保穩定、惠民生、促發展”。信息化、智能化無疑是保穩定最佳的實踐方式,這也是網絡化管理出現的原因;而產業的發展除了基礎設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業提高運營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臺,也導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資”;在越來越接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民眾,對於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題中之意。


所以,從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視角來看,智慧城市是與政務、民生、產業等優化升級最好的形式,是“保穩定、惠民生、促發展”最佳的路徑。


二、解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與我們的息息相關,從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學習、看病等特別的場景,甚至是我們的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嘗試通過不同的維度去解構一個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夠讓我們對於智慧城市有一個更加結構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認知。


應用場景角度的解構


智慧城市有無數個智能的應用場景,就像今天我們城市中不同的場景一樣,豐富多彩。參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設計,我們總結出了智慧城市發展的三個核心的發展訴求——政府對於“保穩定”的訴求;政府和民眾對於“惠民生”的訴求;政府和企業對於“促發展”的訴求。分別對應了智慧政務類、智慧民生類、智慧產業類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塊。對應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塊,又有無數具體的應用場景,我們總結為以下19種應用場景:



智慧政務類:


智慧交通: 將先進技術運用於整個交通管理系統,在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綜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智慧安全: 通過智慧傳感芯片,將信息進行及時感知,實時傳送,讓人與物能夠實時的智慧互動,構成一個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時代。


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動通信技術手段來分析、處理和管理整個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電子政務雲:借鑒雲計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聯互通的政務網絡為基礎,集中管理政府計算資源(基礎設施、硬軟件、信息),采用動態易擴展的部署和分配資源,整合集成電子政務系統。


智慧應急: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軟、硬件相結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實施應急預案、實現應急指揮決策。


智慧國土:以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數據系統和綜合監管平臺為重點,構建的覆蓋全區域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一體的國土管理與檢測。


智慧環保: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物體)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以更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


智慧民生類:


智能建築:綜合運用現代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技術,實現建築的信息化、自動化控制與節能管理。


智慧家居: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網絡通信、物聯網等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並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智慧社區: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構建城區 (社區)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於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社區形態。


智慧教育: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構建智慧學習環境,運用智慧教學法,促進學習者進行智慧學習,最終達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與教育效率的目的。


智慧醫療: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


智慧養老:指利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研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智慧產業類:


智慧能源: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將各種能源關聯起來,進行智能化開發、開采、輸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統。


智慧研發: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組織模式,從價值流程、高效組織和工具與技術三個方面來構建智慧研發管理系統。


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為本、借助先進的新興信息技術、系統工程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手段,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動中的人、物、環境進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聯、協同和智能處理的技術與組織模式。


智慧營銷:是以客戶為中心, 以需求驅動商業的價值鏈,研究制定新一代電子商務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在營銷、管理上的智慧轉型,獲得長期競爭優勢。


智慧物流:將物聯網、傳感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通過以精細、動態、科學的管理,實現物流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的系統平臺。


智慧金融:社會化網絡、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深入應用,帶來的金融體系和商業模式的變革,推動資金更順暢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統平臺。


產業鏈角度的解構


在產業鏈的維度,我們區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設的主體,並厘清他們之間的關系,把智慧城市分為上遊-產品提供、中遊-系統集成和下遊-運營服務。


上遊-產品提供: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上遊主要是基礎設施、硬件提供商、軟件提供商。上遊玩家眾多,逐步成為了紅海市場,為了追求更大的價值,上遊廠商有逐步向中下遊轉型的趨勢。比較典型的企業是做視頻監控設備的海康威視。


中遊-系統集成:智慧城市系統集成商開始從智慧應用領域走向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從部分應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試圖建立標準和搶占智慧城市運營權,從而成為運營平臺,實現數據變現。比較典型的企業是做智慧交通運營的易華錄。



下遊-運營服務:主要包括內容提供(外部信息導入)、網絡提供(數據傳輸)、雲服務(數據處理與分析)、運維管理(日常運營與系統升級)。不同應用的運營商往往僅在自身所在領域利用專業優勢積極參與運營,但不同業務和不同區域之間少有聯通,運營高度分散。同時,現在運營盈利模式模糊,數據的挖掘和變現能力差。


技術角度的解構


智慧城市是基於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樣具有這些技術層次的特點。我們可以將智慧城市從技術的角度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也可以形象的說智慧城市的技術層次是端、管、雲和應用。


感知層(端):感知層主要由各種終端構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個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網絡層(管):網絡層主要用於信號的傳輸,現在信號傳輸的主要途徑是,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和電網。它們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經將“感官”所收集到信息傳遞給大腦。


平臺層(雲):而這個“大腦”正是我們所說的平臺層。它主要是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平臺層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腦”一樣,對“看到”、“聽到”、“聞到”、“摸到”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為決策和服務提供支持。


應用層(應用):應用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等這些具體的應用,它們會以不同的形式與我們的生活發生關系,甚至可以說它們就是我們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構,智慧城市從外在表現形式到內在的構成,都是極其龐大的,需要多方的參與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決定了廠商參與的程度。我們將智慧城市建設的參與主體及其關系做了如下梳理:




根據這些智慧城市建設主體的關系,我們總結了智慧城市的四種贏利模式:


1、出售設備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導方出售硬件設備。這種模式就是單純的“B2B”模式,主要優勢是設備技術門檻較高,政府支付能力較強勢;而劣勢是企業無使用和運營權利,若不計設備維護費用,則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報,不可能發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創新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企業是IBM和Cisco。


2、城市與地產開發盈利


通過提供智慧城市產品、建設等服務,獲取城市與地產開發許可權限以及招商引資傭金。這本身是一種資源置換的模式,對於企業的城市、地產開發運營能力的要求極高,否則有現金流斷裂的可能。同時,若企業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無實際的成果,最終會影響商譽。這種模式幾乎只有地產商才能操作。


3、與政府合作應用服務


與政府在“智慧城市”的應用服務端展開合作,提供軟件及數據服務,從中收取傭金或提成(如交通違章罰款分成)。對於企業來講這種商業模式有部分運營權,可以長期運營,是一種不錯的商業模式。但是諸如智慧交通等應用,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進入門檻較高。通過BOT模式建設智慧交通的易華錄是這樣的模式。


4、與商家合作應用服務


直接與商家合作,線上整合“吃住行遊購娛”相關商家資源與信息,供消費者自主選擇,收取商家傭金。這種模式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模式,也能長期運營創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難度較大。單純的互聯網模式下已經產生了與商家合作應用服務的模式,如天貓、攜程都屬於這樣一種模式。


來源:和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