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車聯網行業研究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55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19 11:02 編輯

車聯網行業研究

作者:範佳瓅 姜國平

投資要點:

1、重新定義車聯網
歷史上,車聯網概念曾經被市場反複提及,然而車聯網的內涵早已進化演變。展望未來,我們認為車聯網是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結合相關汽車運行及駕駛數據,涵蓋所有與汽車購置、駕駛、乘坐、保養、維修、社交、交易相關的所有商業模式的總稱,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駕乘體驗、提高用車效率、降低用車成本;車聯網的興起將徹底改造汽車行業,顛覆用車習慣。

2、通信技術、後市場、新能源汽車促使車聯網發展進入加速期
通信技術的升級和成本的下降是未來實現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必要條件;汽車後市場前景廣闊,不管未來出現怎樣的商業模式,車載數據是消除車主與第三方後市場商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必要條件;新能源汽車與生俱來就具備與車聯網結合的優勢,更容易實現車與車之間、車與移動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通信技術、後市場和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促使車聯網行業進入加速發展期。

3、改善體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車聯網下遊需求的根本
車聯網發展的根本驅動力在於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演變能夠圍繞著汽車這個現代生活的關鍵節點,為駕駛人或乘客改善駕乘體驗,提高用車效率,降低駕乘成本。在車聯網的初級階段,類似於地圖導航、車載娛樂等應用形式更多的是滿足了消費者改善駕乘體驗的需求,而從中長期看,改進用車效率和降低用車成本是更能喚醒海量車聯網下遊需求的關鍵點。

4、TSP與OBD+X等商業模式有望出現突破
在車聯網發展初期,向車主直接收費的TSP等商業模式(包括前裝和後裝)能夠更快的實現車載設備滲透率的提升,而利用OBD等設備記錄汽車行駛相關的數據,則能夠對接後端保險、後市場、二手/租車等更多的商業模式,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認為TSP和OBD+X等是目前看來最有希望實現爆發增長的商業模式。

5、投資建議: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通用技術類的公司將長期受益於車聯網的發展;平臺類公司的關鍵在於數據的獲取和資源整合能力,在數據方面具備先發優勢的公司將在競爭中取得領先。

6、風險分析:
行業內無法找到能夠廣泛推廣的商業模式,車聯網政策出現反複,整車廠、通信服務商、第三方服務商、車主商業利益無法平衡。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汽車,這個人們日常高頻使用的出行工具與互聯網之間幾乎沒有產生任何交集。從本質上說,汽車仍然停留於一個機電一體化的位置服務工具的定位。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汽車新增量與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與汽車相關的商業機會與市場空間正在加速醞釀膨脹。包括汽車維修、汽車保險、洗車、租車、代駕等多元化的需求市場正在不斷迸發萌芽。多元化下遊需求市場的萌發、滯後的互聯網滲透程度,兩者產生碰撞,帶來的就是巨大的車聯網市場空間。
我們堅信車聯網行業是未來2-3年資本市場的主流熱點。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涉足車聯網行業,越來越多新型商業模式的湧現,越來越密切的一二級市場聯動,會讓車聯網行業繼續成為資本市場的主角。

1、重新定義車聯網概念
在A股市場上,車聯網的概念曾經被反複提及。從2010年開始,車聯網概念就開始以ETC、車載導航等概念形式影響著資本市場,然而經過了5年的演變,我們認為基於通信技術的升級、汽車後市場的發展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圍繞汽車的個人生活方式和汽車相關的產業將逐漸產生巨大變動。如果說2014年是車聯網元年的話,那麽從2015年開始車聯網將進入加速發展期。

1.1、歷史上,車聯網的概念曾被反複提及
車聯網並不是一個新的主題。從2010年開始,似乎任何與汽車和通信相關的產品或業務都能夠被冠以“車聯網”的概念。最初的車聯網應用起源於電子傳感裝置、車載娛樂系統、車輛管理、交通管理等應用形式,迄今為止,很多應用都已經實現落地。然而我們認為,歷史上這些與汽車相關的零散的產品和服務是車聯網萌芽的表現,但並不是車聯網的全部。以這些應用來定義車聯網,難免落入了盲人摸象的困境。

1.2、車聯網的重新定義
我們認為,車聯網是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結合相關汽車運行及駕駛數據,涵蓋所有與汽車購置、駕駛、乘坐、保養、維修、社交、交易相關的商業模式的總稱,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駕乘體驗、提高用車效率、降低用車成本。歷史上類似於車載導航、車內娛樂等概念與應用均屬於車聯網範疇的一小部分,真正車聯網的興起將徹底改造汽車行業,顛覆用車習慣。
車聯網相關應用和商業模式興起的基礎在於汽車保有量的提升。截至2013年,全國汽車駕駛人數已經超過2億人,汽車保有量超過1.37億輛。龐大的汽車存量和開車人群是各項需求得以落地的根本前提。從理論上說,汽車和房產一樣,在購置之後都存在二手交易、維修、保養、出租等一系列需求點,圍繞著汽車相關的服務能夠衍生出與社區O2O同等地位的商業機會和市場規模。
1.3、通信技術的升級將賦予車聯網真正意義
通信技術的升級和成本的下降,是車聯網應用得以落地的必要條件。在2G、3G時代,車載娛樂都很難實現實時的在線連接;隨著4G技術的不斷成熟,目前車載音樂、視頻、導航等媒體應用都已普及。然而未來如果需要實現“車-路”甚至“車-車”通信,從而部分實現“無人駕駛”或“輔助駕駛”的功能,則需要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本的繼續下
降。
根據華為《共建全聯接世界》白皮書,未來5G技術的升級將使得“無人駕駛”等車聯網應用出現落地的可能。類似於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等應用在容量、時延、密度等方面對網絡有很高要求,為了保證絕對的安全,車聯網必定要求高密度連接和零時延,目前4G網絡的速度和穩定性仍然無法滿足交通安全的要求。

1.4、汽車後市場的發展倒逼車聯網行業發展
汽車後市場的發展使得汽車數據信息的收集、監控、分析這些車聯網的基本要素獲得了直擊消費者痛點的應用渠道。不管未來在後市場行業出現怎樣的商業模式,車載數據是消除車主與第三方後市場商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必要條件。
2005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範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實施辦法本身並非是為了汽車售後服務壟斷而設,但卻間接強化了國內汽車售後維修與配件供應的壟斷。今年9月18日,交通部聯合發改委、公安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該文件明確提出“限制濫用汽車保修條款”、“破除配件渠道壟斷”等重要意見,並且明確鼓勵汽車維修業連鎖經營,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這項里程碑式的政策正式開啟了汽車後市場行業快速發展的序幕,第三方維修連鎖等新興業態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汽車後市場的天平由4S店向第三方維修連鎖傾斜的同時,我們也註意到,整個後市場行業仍然處於大而亂的狀態,各項服務與產品種類冗雜,客戶與商戶之間的信息極度不對稱。因此汽車信息的收集、監控作為車聯網的基本要素便有了後市場服務這一直擊消費者痛點的應用渠道。

1.5、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促進車聯網行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天生具備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獨特優勢。由於傳統汽車制造已經過1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大量的技術專利與行業標準,互聯網企業如果需要將移動電話、藍牙、定位等設備與車輛本身實現互聯互通,在沒有廠商的支持下,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車輛內部信息與電子產品技術接口是整車企業的核心利益所在,很難拿出來與別人共享。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設計初期就充分采用了互聯網技術,相對於傳統汽車更容易實現車與車之間、車與移動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以特斯拉為例,通過以17寸顯示屏取代傳統儀表板的方式,將車輛主要功能都通過外置屏幕實現控制,並與AT&T合作把3G或4G信號連接到特斯拉上,從而使新能源汽車能夠分享性能數據,獲得更好的遠程診斷和維護服務。

2、車聯網需要解決什麽問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市場普遍將車聯網的應用以“車內互聯”、“人車互聯”、“車車互聯”、“車路互聯”分類。誠然,這樣的分類方式能夠動態的將車聯網應用以技術的維度粗略分層。但技術的成功並不代表商業模式的落地,只有真正產生商業模式和具備商業價值的應用才能夠清晰的引領車聯網行業發展的脈絡。
我們認為,任何新行業、新技術、新模式的最終目的是更舒適、更低價、更方便的生活;車聯網也同樣不例外。車聯網發展的根本驅動力在於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演變能夠圍繞著汽車這個現代生活的關鍵節點,為駕駛人或乘客提供更便捷更舒適的駕乘體驗,提高用車效率,降低駕乘成本。
在車聯網的初級階段,類似於地圖導航、車載娛樂等應用形式更多的是滿足了消費者改善駕乘體驗的需求,然而改善體驗既不是消費者的痛點也不是癢點,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此類車聯網的應用在後裝市場並沒有獲得爆發式的增長,更多的是通過與車廠合作的前裝模式獲得滲透率的提升。我們認為,改進效率和降低成本是更能喚醒海量車聯網下遊需求的關鍵點

2.1、改善體驗:地圖導航、車載娛樂
圍繞著改善消費者的駕駛體驗與乘坐體驗,車聯網應用體現為將汽車作為下一個互聯網終端為消費者提供各類信息服務。基於移動網絡的服務將會滲透於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每個角落。3G、4G網絡的普及將會大幅提升車載設備的用戶體驗,網絡傳輸速率的飛躍將會消除很多服務和應用在數據傳輸方面的限制。
地圖導航是目前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最高頻的應用。目前車載導航的普及率已經大幅提升,然而地圖作為O2O生活的入口仍然沒有在汽車領域獲得足夠的應用。未來隨著汽車相關應用平臺的出現,整合線下商戶資源從而以車載導航為入口的O2O服務將更加方便車主的生活。
車載娛樂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是音樂、廣播和視頻播放。在實現智能駕駛之前,過於複雜的車載娛樂都會影響到司機的安全駕駛,然而車載娛樂在後座的應用普及率將從高端車開始出現大幅提升。未來汽車作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節點,不可避免的將以下一個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形式成為車內信息平臺,為乘客提供資訊、音視頻、遊戲等多方面的娛樂和信息服務,進一步改善乘車體驗。

2.2、提高效率:車車通信、車路通信
提高效率是車聯網下遊需求的一個關鍵點,最重要的是實現車輛、路況信息的共享。我國主要城市大多都有堵車難題,上海、北京等城市擁堵情況尤為嚴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落後於汽車絕對數量的增加,另一個原因就是交通信息並未獲得充分的傳遞與利用。
在中長期,車聯網將實現車車通信和車路通信,這將會徹底改造用車方式。利用更先進的通信技術,路測設備獲取車輛行駛數據,車載設備可以獲得到城市道路的交通情況附近車輛的行駛情況,根據所獲得的信息,系統推薦合理的行車路線,減少擁堵時間;另外,車車通信也可以讓駕駛員了解周圍車輛的駕駛情況,並有效避免追尾、撞車等交通事故的發生。

2.3、降低成本:後市場服務、租車、二手車
車聯網另一個關鍵點在於降低用車的成本。在“養車”過程中,車輛保險、車輛維修等都是很大的一筆支出,由於和保險公司、車輛維修店的信息不對稱,車主往往被動的進行一些沒有必要的消費。車載記錄裝置能夠記錄車輛行駛的情況,基於這些數據進行保險的選擇和車輛的維修,可以讓車主少花冤枉錢,降低成本。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傳統租車和P2P租車也開始陸續興起。神州租車與一嗨租車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上市,車隊規模進一步擴張。而新興的PP租車和友友租車等P2P租車企業也在近期完成了千萬美金以上級別的融資,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不管是傳統租車還是P2P租車,通過車聯網的手段消除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都能夠進一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也同樣促進了二手車交易的興旺。根據萬德數據,目前每年二手車交易量已經突破了500萬輛,二手車平均交易價格也不斷攀升,說明二手車的交易已經從低端車逐漸向高端車過渡。然而阻礙二手車市場繼續繁榮的一大問題在於賣方相對於買方的絕對信息優勢,未來隨著汽車數據采集的不斷完善,基於歷史用車數據的二手車交易將實現完全的透明化操作,促進二手車交易繼續發展。


3、車聯網的商業模式探討
商業模式需要解決的是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向誰收費的問題。我們認為,為駕乘者改善體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可能的收費對象有車主、第三方服務商、廣告商等等。在車聯網發展初期,向車主直接收費的TSP等商業模式(包括前裝和後裝)能夠更快的實現車載設備滲透率的提升,而利用OBD等設備記錄汽車行駛相關的數據,則能夠對接後端保險、後市場、二手/租車等更多的商業模式,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認為TSP和OBD+X等是目前看來最有希望實現爆發增長的商業模式。

3.1、車主付費模式:TSP是典型
直接向車主收費是車聯網最傳統最直接的商業模式,典型的例子是起源於國外的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不管是前裝(整車廠在一定期限內為新車車主提供TSP產品,服務器過後車主自己選擇是否續費)還是後裝(車主自己在市場上選擇購買合適的TSP產品),在TSP服務領域的主要付費對象仍然是車主本身,TSP服務提供商收取費用之後整合車廠、4S店、內容提供商、通信商等多方資源,為車主提供導航、媒體、救援、防盜等全方位的服務產品。
我們認為TSP在國內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成長期,在不遠的未來預裝TSP將成為新車下線的標準配置。根據易觀咨詢數據,未來3年搭載前裝車聯網乘用車的銷量將分別增長47%、61%、71%至超過400萬輛/年;乘用車前裝車聯網市場規模將增長28%、26%、51%至超過200億元/年。
(註:Telematics由telecommunication和informatics縮合而成即遠程信息服務,無線數據通訊系統。也就是通過通訊網絡為安裝在車上的資訊系統平臺而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廣義而言,Telematics系統可區分為車前座系統、車後座系統以及車況診斷系統。其中,車前座系統提供的服務包括通訊、導航、行車安全監視、聯網資訊、路況、天氣等;車後座系統的服務包括在線下載影音資訊、在線網絡遊戲等;車況診斷系統的服務包括保養通知、車況預警等。)

3.1.1、車廠主導TSP:提高車主續費率是關鍵
2008年,通用汽車、上汽集團與上海通用汽車宣布成立合資公司,ONSTAR正式進入中國,國內首個由汽車廠商主導的TSP宣布成立。之後,包括豐田、福特、現代、日產等主流國外整車廠商以及吉利、長安、宇通等自主品牌均推出了自己主導的TSP產品體系,其功能大多集中在安防、導航、咨詢、娛樂、車內監控等方面。
在車廠主導型TSP領域,整車廠商成立Telematics服務供應商,通過從內容提供商整合服務信息等內容產品,從通信運營商整合通信服務,將多方資源整合成Telematics服務提供給客戶;而客戶通過支付服務費等方式購買相關服務產品。由於車廠主導TSP供應商與整車廠商的緊密關系,整車廠商還能夠從TSP供應商處獲得CRM數據,從而獲取客戶對整車產品的信息反饋和更新,從而將客戶信息反饋到車型設計與整車制造的過程中,從而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汽車產品。
車廠主導型TSP通常采用前裝模式,在新車出廠以前就完成了預裝工序,通常用戶買車後第一年免費,第二年開始向客戶收取幾百至千余元不等的服務費用。對於此類模式的TSP服務來說,預裝模式已經能夠保證廠商能夠穩定獲得足夠的TSP用戶;然而,客戶續費率是能否保持活躍用戶數量的關鍵,只有為客戶提供切入痛點的產品與服務,才能保證客戶長期續費從而保持活躍客戶持續增長。

3.1.2、第三方TSP:前裝切入整車廠體系
與整車廠主導TSP不同,第三方TSP通常有前裝和後裝兩種形式。前裝TSP模式通常需要與整車廠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與整車廠合作獲得配套車型資格,將TSP產品像汽車零配件一樣切入整車廠的供應鏈體系。由於整車廠配套零部件認證周期很長,因此第三方TSP業務發展的關鍵在於能否獲得更多整車品牌和配套型號的認證。
後裝TSP通過後市場渠道進行銷售(主要包括4S店、汽修店、線上/線下零售渠道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渠道拓展和市場營銷,因此相對於前裝模式推廣難度更大。

3.2、第三方服務商付費模式:OBD+X
相對於直接向車主收費的TSP服務產品,利用汽車運行數據和車主駕駛信息,從而對接第三方服務商的平臺型商業模式,或許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更能切入痛點的高粘性產品形式。而“OBD+X”則是第三方服務商付費模式中的典型代表。
OBD是一把開啟汽車後市場的鑰匙,其本身並不具備很高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壁壘,其關鍵在於OBD廠商整合後市場服務商,創新殺手級商業模式的能力。如果做一個不很恰當的類比,OBD就相當於移動醫療領域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類似手環等),假如帶有監測功能的可穿戴設備不能利用獲得的數據來對接醫療、社交等各種相關資源,那麽可穿戴設備本身的商業價值也就所剩無幾了。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的縮寫,中文翻譯為“車載診斷系統”。通過汽車內部的標準化接口實時監控車速、行車軌跡、發動機轉速、剎車片狀況、油量等各項運行指標數據,並能夠以故障碼的形式幫助車主迅速確定車輛故障的性質和部位)

3.2.1、OBD+保險:最有希望首先普及的車聯網應用
UBI保險(Usage BasedInsurance)是基於駕駛行為而定保費的車險,保費取決於駕駛時間、地點、駕駛方式等綜合指標考量。以OBD數據為基礎的UBI車險是最有希望成為殺手級應用的車聯網領域之一,基於行車駕駛數據的保費差別定價能夠使具備良好駕駛習慣的司機節省用車成本,實實在在的為消費者提供經濟價值。

從保險費率制度上看,我國現行保險制度是非市場化定價的固定汽車保險條款費率,車主每年的汽車保費並不會因為不同的交通駕駛習慣而存在差異——這樣一致化定價結果是:具備良好駕駛習慣的車主盡管每年不出險,但每年的保費並沒多大變化;而駕駛習慣惡劣的車主盡管一直出險,但由於車險定價原因,他的保費上漲不過區區幾百元。因此駕駛習慣良好的消費者從根本上具有參與UBI保險的動力。

從我國車險行業基本面上看,我國機動車保險保費收入在過去快速增長,目前我國車險占財險比重已經超過了70%,然而大多數保險公司的機動車保險業務均處於虧損狀態,保險公司在車險業務領域具備業務模式突破的內生動力。UBI車險定價模式能夠使保險公司在車險業務領域做到精細化經營管理,從業務模式的根本出發改善經營狀況。

OBD廠商通過與保險企業合作,可以以低價(甚至是免費贈送,保險企業買單)的形式向車主銷售OBD硬件,保險企業根據車主的行駛數據對其進行保費定價,並酌情給予保費優惠,車主在獲得保費優惠之後又會更加註意其駕駛習慣,從而減少出險次數,提高保險公司盈利能力。



3.2.2、OBD+第三方維修:與汽車後市場行業共同起飛
隨著國家陸續出臺政策鼓勵汽車維修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汽車後市場行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然而汽車後市場行業發展的障礙之一就在於消費者對第三方維修機構的不信任;不正規的維修機構利用車主和自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賺取超額利潤的案例比比皆是。OBD的故障數據檢測功能大大彌補了消費者與第三方維修機構之間的信息劣勢,雖然OBD設備的數據讀取受到了整車廠商的各種限制,但是有限但合法的數據讀取就已經足以使消費者對車輛出現的故障表現作出基本判斷。

作為OBD廠商,車輛故障數據的獲取只是第一步。作為平臺商OBD企業需要整合線下維修商資源資源,通過手機APP將故障車輛車主導流至線下維修店,未來還能夠通過添加支付手段等形式完成整個O2O的閉環,從而實現車主與維修商之間的平臺連接。


3.2.3、OBD+二手/租車/代駕:汽車相關應用開始萌芽發展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與汽車相關的二手車交易、租車(P2P租車)、代駕等衍生商業模式也開始萌芽發展。

這些與汽車相關的新興商業模式的發展障礙仍然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例如二手車交易過程中買方最擔心的就是車輛是否出現過重大事故、關鍵零部件是否有大修或更換歷史,OBD的歷史數據能夠清晰的顯示車輛歷史行駛及故障情況,從而為買賣雙方的交易提供可供參考的定價依據。在租車或P2P租車業務過程中,租車公司或車主也希望了解租出去的車輛是否在使用人手中出現危險駕駛、不良操作等情況,使用OBD及其相關的後臺解決方案就能夠很好的對客戶進行實時的監督。


4、車聯網投資全景圖


車聯網行業投資脈絡較為複雜,因此我們整理了車聯網行業投資全景圖,試圖為以後的投資梳理脈絡。在全景圖中,我們涵蓋了A股、港股、美股以及未上市的初創企業等車聯網領域的典型標的,並按照買車、用車(高頻/低頻需求)以及衍生服務等流程把相關應用詳細分類。

5、投資建議
車聯網的應用將從改善體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多方面改變我們的用車生活,而與車聯網相關的商業模式也將層出不窮。我們認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通用技術類的公司將長期受益於車聯網的發展。

5.1、通用技術類企業:長期受益車聯網發展
我們認為通用技術類的公司將長期受益於車聯網產業的發展。像淘金路上的賣水人一樣,車聯網的發展或許會遇到曲折,但部分應用和技術是無法回避的必需品。我們認為不管以後什麽商業模式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此類企業必將長期受益於車聯網行業的發展。
語音服務是車聯網應用落地首要的必需品,在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之前,駕駛人雙手最大的作用是握住方向盤,因此任何試圖讓車主單手甚至雙手離開方向盤的應用和服務都存在改進的空間,語音服務能夠使車主不受幹擾的完成車載信息系統的操作,因此作為通用技術將長期受益於車聯網行業的發展。而地圖導航是車聯網使用頻率相對最高的應用之一,通過地圖入口,車聯網企業可以通過為線下商戶導流將車主資源變現,是車聯網O2O的重要節點。

5.2、平臺類企業:數據與整合是關鍵
相對於通用技術類公司,平臺類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數據量以及基於用戶數據的資源整合能力,通過平臺積累用戶或交通信息,並以信息服務的方式加強用戶粘性,以整合第三方服務商資源的方式實現資源變現。車主在用車時可能產生過程數據、機械數據、環境數據、社交數據等多方面的數據資源,利用過程數據和機械數據,車聯網企業可以勾勒車主行車習慣,對接後市場資源,從而為車險保費差別化定價打下基礎;利用環境數據,可以通過實時上傳行車數據,整合某個區域內所有車主上傳的路況信息,就能夠在數據平臺上實現UGC實時路況導航;利用社交數據,則可以提高車主的平臺粘性。

5.3、科大訊飛:車聯網布局已久,外延擴張鞏固龍頭地位
技術領先,布局多行業應用的智能語音龍頭
公司專業從事智能語音相關的軟件、芯片、及解決方案開發業務。其語音識別及合成技術代表了國內外的最高水平。上市後公司在各個領域積極進行行業應用拓展,在教育行業公司語音評測及教學業務增長迅速,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外研社、北師大等機構的戰略合作將進一步完善在教育領域的資源優勢。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公司語音技術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公司已經成立了硬件事業部,基於語音識別的智能硬件將成為公司未來長期的增長點。

多角度切入車載語音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從車聯網相關產品布局角度看,公司從多個角度切入車載語音設備市場。公司車載語音交互解決方案在車載領域已與多家廠商實現合作,包括前裝方向語音系統定制與後裝及便攜式導航方向的語點解決方案。在前裝領域,公司的車載語音交互解決方案已與多家廠商實現合作,奔馳、寶馬、奧迪、上汽、一汽等汽車廠商的前裝市場和國內主流汽車的後裝市場都和與公司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在後裝領域,公司已經推出科大訊飛語點車載藍牙聲控電話等後裝產品,並為大陸電子、高德等國內外多媒體導航廠商提供解決方案。未來公司語音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外延擴張仍將繼續,鞏固龍頭地位
公司10月收購上海瑞元100%的股權,增強了公司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及優化業務方面的業務能力。根據三季報數據,目前公司在手現金11.2億元,外延擴張的步伐仍將繼續,加速自身在各個行業應用領域的布局,進一步鞏固語音業務龍頭地位。

投資建議
語音技術是車聯網應用落地的必需品。公司在車聯網領域布局已久,通過自有產品銷售、後裝設備解決方案、前裝車廠技術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車聯網語音應用產品,未來終端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外延收購步伐仍將繼續,加速自身在各個行業應用領域的局部。

風險提示
車聯網業務推進慢於預期,教育業務增速放緩。

5.4、四維圖新:攜手騰訊,車聯網業務加速發展
地圖是車聯網O2O的首要入口
移動互聯網時代,地圖在手機端O2O的入口地位並不突出,原因在於在手機端,地圖並不是O2O需求產生後用戶的首選應用(而是微信、大眾點評等),然而在汽車上由於地圖導航實時默認顯示在車機屏幕上,因此O2O需求將直接通過地圖向周圍相關商家導流。車聯網O2O中,地圖的地位遠高於手機端。

車載前裝地圖龍頭地位穩固
公司和高德在車載前裝導航市場優勢明顯,兩家公司共同占據全市場97%以上的份額,形成了穩固的雙寡頭競爭格局。2013年開始,由於失去了寶馬等重要客戶,高德的市場占有率下降至36%左右,而公司占有率超過60%,未來隨著公司與騰訊合作的不斷深入,龍頭地位將進一步加強鞏固。

攜手騰訊,車聯網業務進入加速推廣期
騰訊出資11.7億元入股公司後,雙方在車聯網領域積極布局。繼騰訊推出路寶盒子進軍OBD市場之後,公司又與騰訊一起推出車載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趣駕WeDrive”,首次將騰訊的優質互聯網內容實現在車機上,讓車主在車上也充分享受到多端同步的車載互聯網產品體驗。我們認為公司與騰訊在車聯網領域的合作已經進入加速期,未來路寶盒子和趣駕將分別成為騰訊從C端和B端進入車聯網領域的切入點,繼續加大車聯網業務的投入。

投資建議
車載地圖導航是車聯網O2O服務的重要入口,公司在前裝地圖導航行業龍頭地位穩固,攜手騰訊後,隨著路寶盒子與趣駕等車聯網產品的不斷推出,公司在車聯網業務領域的發展節奏將繼續加快。

風險提示
車聯網業務推進受阻,路寶盒子及趣駕產品低於消費者預期。

5.5、博彥科技:試水車聯網軟件業務,內生外延完成轉型目標
金融IT業務具備優勢地位,由外包向解決方案突破
公司經過多年深耕,在金融IT領域具備行業優勢地位。公司金融業務最近幾年增速都在50%以上,業務領域主要集中在金融IT測試、金融數據和核心系統三部分,未來公司將通過收購或合作的方式向產品方向發展。金融業務是公司目前最有希望實現從外包向解決方案突破的業務領域。

涵蓋各個車聯網入口,開拓業務新領域
在車聯網業務領域,公司為博泰的MINIX開發了手機App應用,為元征的golo提供了軟件服務,同時,他們也參與了福特AppLink系統的開發和調試。未來不管車聯網硬件向哪個方向演變,軟件廠商均在車聯網滲透率提升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公司合作的車聯網企業產品涵蓋了目前所有可能的車聯網入口(包括車機、OBD、前裝、後裝等),也同樣證明了公司在車聯網各個終端模式的全面布局。雖然目前車聯網業務占公司整體收入利潤規模比例仍然較小,但未來隨著下遊需求的進一步擴大,公司在車聯網業務領域的全面布局必將有所收獲。

轉型堅決,內生外延並舉完成單產翻番目標
公司作為傳統的軟件外包企業,轉型是未來發展的唯一選擇。根據公司的轉型目標,3年內(2016年)實現人均單產翻番。實現人均單產大幅提升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將業務重心集中在金融等盈利能力較高的業務領域,另一方面也必須依靠外延並購行業解決方案企業,從而實現從外包到解決方案企業的轉型。

投資建議
公司經營穩健,在金融IT、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具備競爭優勢。未來通過外延式並購解決方案企業,將在3年內實現人均單產翻倍的目標。公司在車聯網領域全面布局,合作過的車聯網企業遍布車機、OBD、前裝、後裝等所有可能入口,未來隨著車聯網下遊需求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車聯網業務將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利潤來源。

風險提示
公司外延式收購受阻,業務轉型慢於預期。

5.6、千方科技:車聯網信息服務平臺有望繼續突破
數據是平臺信息服務商成功的關鍵
數據決定是平臺信息服務商競爭優勢的關鍵,未來車端路端信息數據的整合將完全改變目前的出行習慣。在目前車聯網領域,雖然有很多C段車聯網產品正在整合車端實時數據信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車端數據仍然沒有實現完全的聯網化,相對而言,路端信息的整合是目前更有可能實現的部分。而路端信息的采集與整合必須依賴於硬件設施,具備廣泛的智能交通和公路信息化實施經歷的企業在這方面具備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全產業鏈布局的智能交通服務商
公司全面布局於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信息化以及交通信息服務等領域,通過智能交通、公路信息化等項目建設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隨著交通管理領域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公司憑借領先的產品化技術和優秀的成本管控能力,市場份額將繼續提升,龍頭地位穩固。

切入車聯網信息服務平臺
公司以項目建設為基礎,通過掌城科技及掌城傳媒積極切入交通信息服務環節,是公司在車聯網領域的前瞻布局。通過采集浮動車數據、人工路況采集等多種方式獲取實時交通信息數據,並以實時交通信息為基礎,整合各類交通出行相關信息,通過互聯網、手機、導航終端等方式向廣大用戶提供出行信息服務。目前公司的服務平臺已經與比亞迪、東風納智捷、榮威等車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在前裝和後裝市場同步取得突破。

投資建議
公司作為全產業鏈布局的智能交通服務商,在城市智能交通、公路信息化以及交通信息服務領域具備深厚的積累,通過路端信息整合能夠為車聯網前裝及後裝客戶提供出行信息服務,車聯網信息服務平臺雛形已現。

風險提示
政府采購推遲、公司商業模式異地複制受阻、交通信息平臺建設競爭加劇。

5.7、皖通科技:港口信息化龍頭,增發帶來新增長點
國內領先的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化服務商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化服務商,主要業務方向包括高速公路信息化以及港口信息化。上市之初,公司是安徽地區領先的高速公路信息化服務商,在全國擴張方面初有成效;2011年公司向煙臺華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煙臺華東電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業務領域從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領域,開始向港口和航運信息化建設領域延伸。

華東電子是港口信息化的龍頭企業
子公司華東電子在港口信息化領域擁有絕對領先的行業地位,旗下中國港口網是公司未來互聯網物流信息服務的重要載體。訪問中國港口網,可以看到全球船舶跟蹤定位、集裝箱動態跟蹤等服務已經上線,網上訂艙系統也已經上線試運行。公司以稀缺數據資源和大量船公司、船代、貨代、物流公司客戶為依托,以中國港口網和船代貨代SaaS應用為入口的互聯網物流服務和網上訂艙平臺模型初現。未來有望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跳躍式發展。

增發募投項目帶來新的增長點
公司的“港口物流軟件及信息服務平臺”、“交通運輸智慧信息服務平臺”、“基於TD-LTE技術的企業網通訊終端產業化”等增發項目將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根據公司增發預案公告增發募投項目達產後可以貢獻利潤7859萬元,超過公司2013年的凈利潤,相當於再造一個新皖通。

投資建議
公司增發完成在即,未來面臨增長方式轉變帶來的估值提升可能以及業務外延拓展等機會。

風險提示
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外延式擴張受阻。

5.8、久其軟件:司機驛站推廣積極,明年有望變現
積極外延擴張轉型移動互聯網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面向政府客戶的電子政務業務,以及面向企業客戶的集團管控業務。公司積極外延擴張轉型移動互聯網業務,目前已經完成了包括積分墻、噠哢考勤、E快遞以及司機驛站在內的多項移動互聯網業務布局,未來公司在傳統業務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移動互聯新業務將形成突破。

司機驛站推廣積極,明年有望實現變現
司機驛站是公司打造的公路幹線貨物運輸O2O產品。線上,司機驛站是為貨運司機和貨運企業提供的一款智能配貨手機應用。線下,則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物流園區內的驛站化服務網點。目前公司司機驛站推廣速度較快,7月上線之後已經已經從海南向廣東、廣西、福建等省份外延擴張,預計隨著用戶量的穩步增長,公司明年有望通過油卡、保險等增值服務開始實現流量變現。

投資建議
公司積極外延擴張轉型移動互聯網業務,其中司機驛站為司機與貨運企業提供公路幹線配貨服務,目前已從海南向廣東、廣西、福建等多個省份擴張,推進速度較快,我們認為明年隨著用戶量的增長有望開始實現流量變現。

風險提示
公司外延並購進程受阻,司機驛站推廣進度低預期。

5.9、榮之聯:車網互聯業務向C端拓展
平臺產品訂單接連取得突破
車網互聯在車聯網領域采取B2B2C的競爭形式,為政府、機構、大型集團等客戶提供車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建立車聯網信息平臺,安裝車聯網設備,並提供相應的服務支持。近期公司平臺產品訂單接連取得突破,10月公司成功中標北京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與北京京津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簽訂《北京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合同》,合同金額為人民幣1.25億元;11月公司又中標新疆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平臺項目的一期建設,金額超過3500萬元,內容包含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安全生產監控系統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未來隨著公司項目經驗的不斷積累和項目產品化的不斷提升,收入規模與盈利能力都將繼續增強。
推出後裝OBD,關註產品推廣情況
車網互聯10月相繼推出針對後裝市場的OBD產品“樂乘盒子”和行車記錄儀“紛乘”,為車主提供車輛數據實時監控和行車記錄等服務。我們認為這是公司在B端市場取得初步成效之後向C端市場進軍的標誌性事件,未來需要關註樂乘盒子的產品推廣情況及公司針對OBD數據的後端服務資源整合情況。

投資建議
公司在B端產品訂單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積極拓展C端市場,未來“樂乘”及“紛乘”產品將進入集中推廣期,公司如何利用終端客戶數據,整合後市場服務資源是C端業務能否成功的關鍵。

風險提示
公司“樂乘盒子”與“紛乘”推廣進度低預期。

(來自i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