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北京銀泰中心被曝涉嫌違規改建 多次反映無人受理

http://big5.jrj.com.cn/gate/big5/house.jrj.com.cn/2011/09/20164211091502.shtml

 近日,姚明因銀泰中心房產再次進入人們視野。據稱姚明在北京長安街銀泰中心購買的三套房產,現價格已漲到每平米10萬元。

  姚明因購買銀泰中心房產賺了,而開發銀泰中心的北京銀泰集團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溢。但是有讀者反映北京銀泰中心在建設過程中涉嫌違規,姚明所購房產其實是違法建築。

  從長安街自西向東經過銀泰中心大樓,巍峨挺拔的三座大樓下兩個玻璃框架的購物中心與其他建築顯得格格不入。某設計人員講:“這原是銀泰中心的地 下停車場的兩個螺旋狀入口,但銀泰公司在施工中把這兩個出口改造成兩個玻璃殼的商業中心。”“有人多次向北京市規劃部門反映銀泰中心東配樓玻璃殼無規劃手 續,但一直無人受理。”一位銀泰置業業主講:“我們的購房合同裏沒有這個樓,規劃裏也沒有,但銀泰公司卻蓋了起來,我們已經與銀泰集團為這個小樓正在進行 仲裁。”據記者了解,2009年北京仲裁委裁決北京銀泰公司違反規劃賠付3000萬元。

  北京市規劃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說:“銀泰中心最初的規劃是兩個螺旋狀出口,後來在施工中,他們把出口封了起來,建成兩個三層小樓,估計有3000 多平方米。從規劃上說,這屬於違法行為。有單位反映過幾次,我們也很重視,認定是違法建設沒有問題。我們向銀泰公司發函希望配合調查,但這家公司只來過一 次,就再沒有任何消息。我們將繼續發函,怎麼處理將由市政府決定。”記者在銀泰中心裙樓的頂部還發現,該裙樓的頂部建起了四合院模樣的建築物,類似此前盤 古大觀的違法建築。

  號稱北京長安街第一高樓——北京銀泰中心竟然違反規劃私搭濫建,這是長安街第一座被曝光的違法建築。這個違法建築也牽出了北京銀泰中心違法建設地種種黑幕。

  據有關施工人員講,北京銀泰中心是2003年10月開工,2005年12月19日封頂。但北京市規劃等建設主管部門卻證實,銀泰中心在建設過程 中多項手續不全,大部分手續是後續補辦的。如土地手續,在沒有土地證的情況下,北京銀泰置業2002年就獲得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005年3月30日 獲得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2005年4月25日獲得了北京市建委頒發的工程施工許可證;2005年 5月12日取得東樓預售許可證;2006年5月13日、5月27日分別取得其他樓盤預售許可證。據一些知情人透露:“銀泰中心‘正負零’已經施工完畢之 時,許多手續都還沒辦。”一些施工人員也說,2004年期間,北京銀泰中心已經基本完成了三座大樓的結構施工,而當時,銀泰中心的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 尚未領到手。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還發現,北京銀泰置業是一家(在北京市建委登記)二級以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目前是四級資質。但該企業卻開發了面積高達35 萬平方米的銀泰中心。這明顯違反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在一級以下,嚴禁開發25萬平方米以上樓盤的規定。在建設部門的某位同志告訴記者,35萬平方米以上的 樓盤必須是住建部頒發的一級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才能開發。他說:“通過對相關一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查詢,沒有北京銀泰置業這個公司。”在北京市房地 產交易網上,北京市建委公佈的北京市銀泰置業有限公司的資質竟然是待定的,2009年剛批准為四級。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銀泰中心被媒體關注並不是偶然的。2005年8月,北京市土地局發佈公告,銀泰中心A、C兩座建築的土地使用權被收回, 一時令媒體譁然。2005年12月16日,北京現代商報以《北京第一高樓“非法建築”銀泰中心封頂》為題,報道了銀泰中心在沒有土地使用權的情況違法施工 現狀。

  對於銀泰2005年被收回土地使用權的現象,某位地產人士分析了銀泰百貨資金情況的相關資料後指出,2003年銀泰並沒有多少資金。銀泰中心建 設可謂一波三折,2003年曾經與科學城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擬共同出資1億元,組建北京科學城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比例為科學城60%、中國銀泰 40%,成立合資公司的目的是參與北京銀泰中心項目的建設。但最後不了了之。2004年初,原中保財險公司總裁王毅力排眾議力主購買銀泰中心B座寫字樓, 併為此支付17億元,這也為中保財險公司和銀泰集團今後的糾紛埋下導火索。本報將追蹤報道,請關注《長安街上誰在“空手套白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74

華電福新(816)現在股價沒有反映核電業務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6/06/fuxin_nuclear_prospects/

上一份文章介紹華電福新(816)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股本回報預測有12%~16%,今天談一談回報更高的核電

核電的盈利能力可以用「可觀」兩字來形容。 首先,看看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情況。

JiansuNuclearPlant_Profitability
福清核電的盈利能力
在2013年3月的業績發布會,管理層預預計每台機可帶來約2億元收入(管理層所指的收入其實是利潤),華電福新持福清核電39%股權,以此推測福清核電每台機年度盈利為5.1億元(人民幣)

筆者估計一台機組年度售電量大約有66.7億千瓦時,以上網電價0.385元/千瓦時(連稅),年度售電收入為21.9億元。從以上資料推測,福清核電純毛利率約有23.3%。(福清核電的純毛利率遠低於江蘇核電主要由於上網電價的差別—0.385元/千瓦時 vs 0.445 元/千瓦時 )。

核電業務的估值
基於管理層預計每台機可帶來約2億元收入,筆者用兩個分法為核電業務作估值。

1. PE 估值方法
管理層說第一台機將於2014年投產,其他三台核電機將於2016年全部投產(註:以筆者所知第一台在2014年7月投產,第二台在2015年、而第三及四台在2016年投產)。華電福新A+H 股數共7,622,616,000股,2億元收入折合每股盈利增加$0.0262(或HK$0.0328 @ 1港元=0.8元人民幣)。假設核電業務PE為10倍,2014年股價估值增加HK$0.164, 而2015、2016年估值分別增加HK$0.656及HK$1.312。

雖然我們可以估計核電業務在2014~2016年為華電福新股價增值HK$0.164 ~ HK$1.312,但把這些數字反映在今天的股價就比較困難。下一個估值方法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2. 淨現值(NPV)估值方法
這個方法較複雜,筆者在此只簡單的計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優化。

首先計算核電業務的現金流入的淨現值。

Nuclear_NPV1Table1
之後,計算現金流出的淨現值。

Nuclear_NPV2Tabe2ATable2B
最後,把(現金流入淨現值-現金流出淨現值),計算出業務估值。

Nuclear_NPV320%內部資金/80%貸款(Case 1)是電企最常用的方法,所以根據筆者的(粗略)計算,核電業務會為華電福新每股增加H$0.8826淨現值。

先前,筆者華電福新的目標價為HK$2.6,現在基於核電業務的估值,目標價要上調到HK$3.4了,不過這個股價何時體現要視乎市場何時消化華電福新的核電業務。

總結
在今年業績會,華電福新管理層介紹持39%權益的福清核電廠,每年可為公司增加2億元收入及該項目平均投資回報率可高達20%。福清1、2號機組預計分別於2014年7月及2015年投產,而餘下3及4號機組將於2016年全部投產。

筆者以(a)PE 及(b)淨現值方法為華電福新的核電業務估值,粗略地推算出核電業務可提升股價介乎HK$0.88~ $1.3。 此外,福清核電5號、6號機組已進入報批、設計階段,日後全部6台機投產後盈利將會很可觀。…… 6 x 2億= 12億!

但以現在股價(HK$2.29)來看,市場還沒有消化華電福新核電業務的盈利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13

發電量反映內地經濟下滑(2013/7/4) 林本利

2013-07-04 NM
 
 

 

近月香港和內地股市極其波動,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即H股指數)和上海A股指數均大幅下挫。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宣布退市策略,內地銀行資金緊絀,上海同業拆息颷升,觸發今次大跌市,完全應驗股市「五窮六絕」的說法,不知七月會否「翻身」。

不論大跌市出於什麼原因,內地股市不振,連累恒指及H股指數大瀉,或多或少反映內地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今年三月新領導班子上台後,遲遲未有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市場似乎已經感到不耐煩。

中國官方今年定下的GDP增長目標是7.5%,首季公布的增長率是7.7%,看似完全達標。然而,當我們仔細分析其他數字,便知道增長率根本未達標,內地經濟下滑,正陷於衰退邊緣。

眾所周知,內地官員喜愛造假,官方GDP數字絕不可靠,就連總理李克強也不相信有關數字。上世紀八十及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有經濟學者(包括張五常)斷言官方GDP數字低估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

但到最近十多年,由於各省市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長,甚至不惜虛報和誇大增長率,以致經常出現各省市GDP加起來,遠遠高於全國GDP的荒謬現象。2006年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被免職,之後因重婚罪被判入獄,更令人質疑國家統計局的公信力。

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當會見美國大使時,坦言中國官方GDP數字不可靠。他個人會參考電力消費量、鐵路運量和銀行貸款數字,作為衡量內地經濟增長的指標。2010年《經濟學人》把上述三項指標,用作編製「克強指數」,用以反映內地實體經濟的表現。

上述三項指標,以電力消費量較為可靠,其餘兩項亦有本身的問題,不宜盡信。內地官方公布的銀行貸款數字,明顯未能反映實際貸款數字。內地大型國企銀行較其他中小型銀行容易取得資金,主要將資金貸給大型國企。這些大型國企取得銀行貸款後,又會以更高利率將資金貸出去,賺取息差。其他規模較小的銀行資金不足,惟有依賴同業拆息市場取得資金,或者出售理財產品吸納資金,然後再以高息將資金貸放出去。故此,內地整個金融市場(包括影子銀行)的實際信貸情況,資金投放是否具效率,沒有人可以說得準。另外,內地鐵路部門貪污腐敗,行政混亂,鐵路運量數字未必可靠。三個指標剩下電力消費量較為可信。由於電力生產和消費必須同時進行,只能作有限度儲存(例如透過抽水蓄能系統),加上大型發電企業屬上市公司,因此數據較難造假。電力生產量(即發電量)或消費量增長,大致反映實體經濟的表現。過去三十多年,內地官方GDP數字平均每年增長率約為10%,大致與電力生產量的平均每年增長率相若。

雖然兩者的平均增長率相近,但電力生產量增長率的波幅遠遠大於GDP增長率的波幅。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一年,內地GDP增長率為7.8%,但電力生產量增長只得2%,遠遠低於GDP增長率。2008及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官方公布的GDP增長率是9%以上,但電力生產量增長率不過5-6%而已。去年及今年首季,官方公布GDP增長率仍維持在7.8%左右,但電力生產量已大幅回落至3-4%左右。內地經濟增長率實際可能只得5%或以下,實難以吸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和城鎮新增的勞動人口。若想知道內地經濟的走向,不妨參考電力生產量單一指標,這遠勝於GDP數字和「克強指數」。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38

城鎮化的榨菜指數:榨菜銷售份額變化反映人口流動 止損永遠是對的

http://xueqiu.com/1947482702/24766226
中國規模龐大的農民工大軍正在從珠三角、長三角撤離。

負責起草《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城鎮化規劃」)的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從涪陵榨菜[0.64% 資金 研報]的銷量中發現了這一跡象。他們依據「榨菜指標」,將全國分為人口流入區和人口流出區兩部分,針對兩個區的不同人口結構,在政策制定上將會有所不同。

據悉,即將出台的「城鎮化規劃」將對農民工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約束性指標:外來務工人員在一個城市連續工作6個月以上,那麼該城市的就業、醫保、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務必須全面覆蓋。

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尚沒有嗅出越來越濃重的榨菜氣息,但這一切或將隨著「城鎮化規劃」的出台而改變。

榨菜指標

榨菜,屬於低質易耗品,收入增長對於榨菜的消費幾乎沒有影響。一般情況下,城市常住人口對於方便麵和榨菜等方便食品的消費量,基本上是恆定的。銷量的變化,主要由流動人口造成。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發現,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銷售份額由2007年的49%、2008年的48%、2009 年的47.58%、2010 年的38.50%下滑到2011 年的29.99%,從佔半壁江山滑落到30%以下。這個數據表明,華南地區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

經濟觀察報在分析涪陵榨菜集團最近幾年年報時發現,除華南銷售大區和出口外,其他市場漲幅均超過25%,其中華北銷售大區、華中銷售大區和西北銷售大區銷增長率均超過50%。粗略估算,2009年至2012年間,涪陵榨菜在華中地區銷售份額上升了近八個百分點,從僅有的2.60%提高到10.57%,中原地區從8.02%提高到10.10%,西北地區從9.38%提高到11.91%。

7月29日,國家發改委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說,涪陵榨菜這幾年在全國各地區銷售份額變化,能夠反映人口流動趨勢。

涪陵榨菜集團廣州辦事處的主任鄭先生也證實了這一現象,回流人口對於華南大區的銷售影響很大。他說,八年來,廣東地區市場份額明顯在下降。從增速上來講,2011年當年華中、中原、西北地區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45%-57%不等,而華南地區僅有1.28%的增長。

如果廣東省珠三角的政府官員看到這一「榨菜指標」,他們大概會鬆一口氣,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安置外來人口的壓力將會大大減小。而中西部地區的官員則會感到些許壓力,因為他們需要面對數千萬回流的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治安、公共服務等各種問題。

國家統計局今年5月發佈的《2012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也與「榨菜指標」吻合。該報告稱,2012年全國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數量增長較快,回流趨勢明顯。步入中年、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差是大部分回流農民工群體的突出特點。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回流的農民工意味著從就業到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財政支出。與此同時,財政收支政策、社會管理制度、地區間政策協調等方面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並非能一蹴而就。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預計,2013年河南省將有50萬農民工回流,減去還要繼續外出務工的人員,大概有20-30萬的淨回流。2011年,河南省農民工省內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省外就業人數。2012年,作為西部地區勞務輸出大省四川省,也出現了農民工省內就業人數超過省外就業人數的現象。

「對於這四成在城裡生活的40多歲的農民工,他們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能夠返回家鄉,或者在農村附近的一個縣城裡居住,而不是向我們想像的那樣,留在大城市裡。」針對該部分回流農民工特點,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稱,「這對於我們後面的轉型來說可能會更加艱苦,不可能一蹴而就。國家要花更大力氣,想各種辦法,解決他們就業的問題,在適應產業轉移的同時,給他們落戶城市創造條件。」

地方聲音

43歲的龐守青是河南省千千萬萬外出務工者中的一員,他說自己回家創業後就再也不想外出打工了。早年他先是在廣州、東莞打工,後來在2008年的返鄉大潮中,經朋友介紹去了平頂山市一家煤礦。2011年,他決定回到縣城開一家早餐店。

龐守青說,在南方打工收入高消費也高,一年到頭能帶回家的錢很少,在煤礦打工,掙錢多、勞動強度大,但不能照顧好孩子。現在在家起早貪黑的,錢掙得不多,但是照顧老人方便,孩子的學習也能督促一下。

針對像龐守青這樣的從東部流向中西部的農民工,國家統計局分析指出,相比較而言,他們在東部地區務工生活開支較大、收入結餘少,因此在中西部就業機會增加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向選擇就近就業,這也是當前農民工流動格局變化的主因。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在去年8月完成的《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研究》認為,就業、住房和教育三大問題是促使農民工從一線城市流回中小城鎮的主要原因。回流現象對北京、上海、廣東等流出地影響大,而對四川、河南等流入地來講,這將帶來技術和資金等便利,這些地區也不存在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障礙,因此對流入地是機遇也是動力。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瞭解到,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便是此次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任務。回流人群數量龐大、特點明顯,這給新型城鎮化提出了很大要求。

國家發改委的官員說,「這樣對於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未來幾年要有幾千萬的人口要回來了,就業、保障房、醫保、子女教育等問題隨之而來。這就要提前開始謀劃這個事情。」

早在2009年底,廣東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明確制定了廣東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與實施路徑。其中提出,到2020年,廣東省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將覆蓋到農民和外來人口,基本公共服務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廣東省財政廳據此測算,要實現這一目標,2009-2020年,全省共需投入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財政資金預計為24812億元,年均增長15.4%,平均每年增長292億元。

作為勞務輸入第一大省,廣東省承接了全國總量三分之一的跨省遷移流動人口。廣東現在有兩千多萬人都被納入廣東的財政支出範圍,廣東省在享受外來人口創造的GDP成果的同時,也為隨之而來的財政支出、公共服務、治安管理等問題叫苦不迭。

廣東省有關部門在2009年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中稱,考慮到外來農民工作為生產要素按市場規律配置及在全國範圍的流動性,建議上述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經費由中央政府全額統籌。

針對廣東省的建議,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則有不同的看法,「廣東應該是最沒有壓力的省份,因為相對於外來務工人員給廣東省貢獻的GDP而言,廣東省的負擔微乎其微。」而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在回流潮面前才是壓力山大。

「這部分勞動力把青春交給打工的城市,老來還鄉,還需要勞務輸出地來負擔養老費用。」呂志華覺得這看起來不夠公平,河南不能成為「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冤大頭。

國家發改委上述官員說,根據「榨菜指標」區分的人口流入區和人口流出區兩部分,比如在人口流入區,四川、河南、江西、安徽等地,在隨後的政策制定時需要著重考慮。

但在國家沒有出台強制性政策之前,地方尚未對農民工就地安置要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做佈局。

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分回流人口從總體上來說不算多,另一方面國家沒有硬性規定,沒有相關的頂層設計和規劃。他說,國家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將農民工納入城市福利體系之中,並加大扶持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6

社會動態(39):小巴、的士牌價走勢反映了行業前景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11946

最近新聞報道都講(或建議)施政報告打算將長者搭車2蚊優惠伸延至專線小巴(即綠van),不過執行上有點困難,因為每條專線小巴唔係由單一公司經營,搞到回贈車費都唔知點做。

上市公司進智公交的年報有以下的一段節錄:

儘管營業額錄得溫和增長,惟經營成本上漲令本集團經營溢利下跌。相比過往年度之顯著增幅,本年度燃料價格升幅相對溫和。儘管如此,業界仍然面對來自經營成本上漲之壓力,當中以勞工成本及公共小巴租金開支尤甚。近年本集團與業內其他營運商一樣在留聘及招聘車長方面遇到若干困難。為確保我們的服務班次及質素不受影響,本集團已提升薪酬水平以留聘及招聘車長。於回顧年度,我們所採取的措施成功將人手保持在合適水平,惟我們預期於短期內行業仍存在車長短缺問題。

與此同時,本集團將積極推行其他長遠措施,例如將小巴載客量增至20座,此等措施我們於過往年度及中期報告中曾討論。據知運輸署已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將小巴納入乘車優惠計劃之可行性,該計劃讓65歲或以上長者及合資格傷健人士於任何時間以每程2港元之優惠票價乘搭港鐵、專營巴士及渡輪,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所以小巴經營者既歡迎呢個未証實的建議,另一邊都唔知點樣配合好,其實小巴呢種接近個體戶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再加上定位尷尬,座位又唔夠巴士多,快捷又唔夠的士快,兩頭唔到岸再加固定開支有加無減,都咪話唔慘。

專線小巴唔同紅色小巴線,路線、班次同收費等係受到運輸署監管,但係經營開支好似人工、保險、油費、維修、泊車等就受到市場供求影響,近幾年最低工資令到好多低技術工種人工升左好多,不過技術成份較高的小巴司機(先要考私家車牌,三年後才可考小巴牌,揸小巴又要應付路面同乘客)人工反而無乜加到,結果就係有得揀,都寧願去大公司揸巴士或者自僱揸的士或紅van啦,起碼福利好點或者多勞多得。

另外一個經營開支深淵就係保險,因為近幾年涉及小巴的意外都唔少,有幾單仲係因為司機超速或精神不足做成,咁搞法保險想平都難,儘管現時小巴已鎖速上限為80公里,都唔難保意外率會因此而下降。

至於市場空間方面,港鐵不斷擴展的確扼殺了小巴的生存空間,如將軍澳線通車後犧牲的卻是來往將軍澳至北角的小巴線,可預期未來觀塘延線、港島南線及沙中線通車後小巴的市場空間會進一步萎縮,隨時變成集體回憶。

小巴行業也不會坐以待斃,例如爭取增加座位至20個位,增加收入去攤薄開支,除左降低小巴的加價壓力,講得大啲還可以提高能源效益,甚至減低碳排放添,只可惜受到的士行業反對而沒有進展,即係話,未有計劃執行。

結果,小巴牌照價格就無情地反映了經營困難同成本上升等因素,按年下跌了15%,搞到小巴大王都要掃的士牌去做對沖。因為的士牌價仍然在上升中:

http://hk.taxiclub.com/price.php

牌價比較

http://tungnam.com/price.php

的士小巴牌價走勢

講開的士牌,很多人說炒的士好過炒樓炒股票,不如又參考下網上提供市區及新界的士牌價的長期走勢有甚麼啟示:

http://www.unioninv.com/taxixchange/a_license_reward.php

的士牌價走勢

1987年十月股災前夕,恆生指數4,000點,22,800點,上升4.7倍;

大家click一下本網的「市場統計資料」連結,就會找到1987年港島平均樓價每呎1,010元,現在最新數據是11,519元,上升10.4倍;

市區的士牌價由40萬上升到約675萬,即15.9倍;

新界的士牌價由30萬上升到約525萬,即16.5倍;

的士牌照的升幅,真的明顯高於股票和樓價,也同時說明了香港市道好,好多人搭的士,同時應檢討一下小巴應「巴士」化(即變晒所有專線小巴做專利巴士線)還是「的士」化(即變成高檔次或個人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48

美國垃圾債再受追捧 反映市場充足信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093

作為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之一,美國的垃圾債市場自危機過後便開始了復甦之路,更是在美聯儲逐步退出QE後顯示出了強勁的向上勢頭。

從下面這張美國垃圾債ETF的價格走勢圖可以看到,自去年末開始垃圾債的價格便一路向上。可以看到去年七月開始垃圾債價格就未曾跌破藍色斜線所組成的支撐位,而今年二月份更是突破了阻力位,顯示出強勁上行動力。儘管RSI指標已進入超買區域,但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開始RSI數次進入超買區域都未引起價格的劇烈波動。

下圖則是CCC級債券收益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差額,兩者之差從2012年開始便不斷收窄。從圖中可以看到,在避險理念佔據絕對上風的金融危機期間,差額達到了最大。而目前差額的不斷收窄顯示了投資者的偏好開始向風險追求發展。

一直以來,高收益債券都是風險偏好的晴雨表。垃圾債價格的攀升顯示出投資者對於美國市場環境及經濟形勢的充足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03

第13種錯誤:價格已反映預期 一念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65cba0101hrp5.html

彼得林奇曾提到對股價的12種最愚蠢(最危險)的錯誤認識:
1、股價已經下跌這麼多了,不可能再跌了;
2、抄底買入,你總能知道什麼時候一隻股票跌到底了;
3、股價已經這麼高了,怎麼可能再漲呢;
4、股價只有3美元,我能虧多少呢;
5、最終股價會漲回來的;
6、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7、等股價反彈到10美元時我才會賣出;
8、我有什麼可擔心的,保守型股票不會波動太大;
9、等的時間太長了,不可能上漲了;
10、看看我損失了多少錢,我竟然沒買這只大牛股;
11、我已經錯過了一隻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隻;
12、股市上漲,所以我一定是對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錯的。

 

我認為還有第13種錯誤更為致命也更為隱蔽:價格已反映預期

 

有的投資被腰斬再腰斬,但很多人一直呆在裡面不出來;而有的投資翻倍再翻倍,很多人一直準備但從未買入。我一直很好奇其中的原因。這並不能用研究不夠來解釋,因為很多老手也未能倖免。我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大家「誤認為」價格已反映預期,從而犯了允手指的不作為錯誤。

 

「價格已反映預期」其實是有效市場理論,但很多價值投資者卻從未察覺。因為這和我們觀察到的很多現象很吻合。比如重大政策或公司定期報告公佈前的幾個小時,股價就有反映,我們不得不承認「消息人士」其實比我們有優勢;再比如利好或利空消息公佈後,股價卻常常反向運動,即所謂的「利空出盡/利好出盡」。

 

「價格已反映預期」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讓人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進而喪失信心,而信心對投資者是極重要的。久而久之就變得非常在意市場(短期漲跌)的反應,即使研究再深入也要尋求市場和其他投資者的認同,這從每個股吧或論壇裡都充滿了焦慮的投資者中可見一斑。很多人能做到不為股價短期的漲跌所動,但卻常常關注某一時點(比如定期報告公佈)的價格和市場觀點,就是這個原因。

 

「價格已反映預期」導致的最可能的結果就是鴕鳥政策,即什麼都不做。對任何事件,市場上總是能找到正反兩種聲音,而且看起來都很有道理,各種名人大V也指天發誓自己決不可能錯。於是我們就一等再等,看著持有的股票一跌再跌,看著計劃買入的股票一漲再漲。

 

要避免其實也很簡單,明確它是有效市場理論的東西並加以拋棄。買入和賣出都依據自己的研究來做決定(不要關注短期股價,尤其不要在意論壇裡的各種觀點),並用一個稍長的時間來驗證操作正確與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939

【資本】 "眾籌片"《美眉校探》失敗反映出的問題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86
使其成功復出,進軍大銀幕的,正是「眾籌資金」。
  在Kickstarter眾籌網站迅速籌到超過570萬美金之後,《美眉校探》電影版旋即投入製作,拍攝過程也十分順利。該片已在3月14日上映,院線和網絡同步發行的創舉更是讓其功績顯赫,同時在網絡院線以付費、租賃觀看的形式也將為影片帶來更多線上收益。
  然而據外媒報導,《美眉校探》的放映後續並不順暢——此前主創曾向廣大投資者承諾將在電影上映當日免費以「數字拷貝」的形式回饋給大家,但現在很多投資人在下載影片時都遇到了問題。事實上,在反饋投資人這一環節遇到困難的眾籌影片並非僅《美眉校探》一家,扎克·布拉夫發起的其他眾籌片等也都未能建立一個高效的回饋模式。眾籌影片背後有著怎樣的來源和基礎,它的出現為電影製作開闢了什麼樣的新途徑,其發展前景又面臨怎樣的困境?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眾籌片的來龍去脈。
  電影資金以眾籌募資形式得來已成為一種新型趨勢,除了國外的《美眉校探》外,國產片如「快男」主題紀錄片、電影《十萬個冷笑話》等都是利用眾籌形式得以立項運作,讓「眾籌」一度成為了電影界熱議的話題。
  眾籌片的運作方式在短時間內風行且備受關注的根本原因,還在於這種富有創意的融資方式給業內帶來的衝擊——傳統投資片方對電影項目的主宰力被大大削弱,他們不再擁有絕對話語權。「眾籌」無疑為電影項目的實現提供了一種解決資金難題的可行方式。
  眾籌片新困境:核心回饋環節執行困難預期承諾兌現度低
  不難發現,眾籌片成功的核心其實在於隨其所誕生的「回饋機制」,在籌資過程中,發起人都會對投資者予以各式承諾來吸引大家,根據現有情況來看,這些承諾本身的確具有說服力,但卻更像是一種宣傳手段,在成片之後的兌現度很低。
  《美眉校探》投資人反饋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免費的電影數字拷貝僅在社交網站Flixster上有供應,但很多人更願意在流行網站如iTunes以及卓越(Amazon)上下載,因為大部分人都有這兩個網站的賬號,這種方式顯然更加便捷;
  第二,投資人對回饋給他們的電影畫質版本不滿意,他們看的是標清版,而那些非眾籌網站(Kickstarter)投資人的網民在其他平台上都能看到高清版。
  《美眉校探》導演就此事迅速在眾籌網站上表態:「我真的希望3月14日對你們來說是完美的一天,你們的電影在今天全球上映,我希望大家可以在任何一種能夠滿足需求的媒體平台或設備上看到影片。Flixster一直是我們預期的電影數字發行平台,但我知道很多人在用iTunes和卓越,希望我們能提供更多選擇,非常遺憾的是這不可能。Flixster是能夠面向全世界觀眾的最好的電影數字發行平台。」
  隨即,導演向翹首企盼的投資者們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表示客服團隊將盡力解決Flixster的任何連接或是操作問題,或者提供退款等其他方式供其選擇。
  無獨有偶,另一部眾籌片製作人扎克·布拉夫也面臨投資者們的質疑和「責難」,認為回饋效率低、時間週期長,而且製作方和投資人之間溝通不力。眾籌片在開闢電影製作新途徑的同時也因其獨有形式而遭遇困境。
  平心而論,投資力量分散對眾籌片來說是「雙刃劍」——可快速高效籌到預期目標的資金數,但也難以實現所有投資者的預期值。製作人面對的是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投資人形成的群體,這無疑加大了溝通難度,並降低了承諾無水分兌現的可行性。
  此外,與權威發行商、贊助商以及具有廣泛知名度的新媒體進行接洽同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可以理解眾籌片電影人與他們對話的難度所在,但畢竟多數民眾都是他們的客戶,如無法實現「強強合作」,那麼募資時的承諾很大程度上將成為鏡中花、水中月。長此以往,失去公信力的眾籌片發展前景將十分堪憂。
  來源:電影網 作者:苧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45

內銀盈利已經反映資產減值因素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9.html
即使內銀繼續公佈優於市場預期的業績, 例如中行和農行首季股東淨利潤分別上升13.88%和13.65%, 但內銀股股價繼續疲弱. 原因是市場將焦點放在內銀的資產質素上. 以中行為例, 有不少報導將資產減值損失大增82.7%用放大鏡看待, 但需知道, 淨利潤已經扣除減值損失, 事實上, 雖然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了68.35億元, 但淨利息收入增加95.07億元, 非利息收入增加42.4億元, 帶動總營業收入大增145.72億元, 足夠應付貸款減值損失支出大增有餘. 因此, 內銀股淨利潤繼續有增長, 低市盈率仍然持續. 筆者認為關注風險是合乎情理也是投資者應有的態度, 不過, 有風險不等於不值得投資, 最重要是回報率和風險是否對秤, 如果高風險可以有高回報作為補償, 未必一定是不好的投資, 因此, 有人喜歡做低收益但有抵押的物業按揭貸款, 有人喜歡做高收益無資產抵押的私人貸款, 按市場規律做生意或投資, 問題不大, 投資最怕是從事高風險的投資卻收取低風險的回報.

此外, 有投資者也關注內銀會否因為發優先股而減少派息, 筆者認為其實要看優先股的發行條款尤其是息率, 以及發行規模. 如果優先股息率很高, 例如超過10%, 是有機會影響內銀的利息支出, 繼而影響內銀的盈利和股息. 目前仍未知道內銀優先股的息率如何, 參考匯控非累積H系列美元優先股(
HUSI.PRH), 票面息率為定息6.5%, 目前孳息率大約為6.26%, 現時標準普爾給予匯控長期債務信用評級為A+, 而建行的長期債務信用評級為A, 較匯控低一級, 但同美國一哥摩根大通一樣,  假設內地四大國有銀行優先股票面息率約為定息7%, 初步發行規模大約800至1000億元人民幣, 所涉及每年利息支出56億元至70億元人民幣, 相對每年千幾二千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 屬可負擔範圍. 

其實上星期有另一則內銀正面新聞更令筆者關注, 就是銀監會批准包括工行, 建行, 農行, 中行, 交行和招行可以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要求, 使用銀行內部模型去計算風險和監管資本, 稱為資本管理高級方法. 簡單地說, 資本消耗將會與資產質量掛鉤. 由於此前大型企業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的違約機會率和違約損失率較低, 因此採用資本管理高級方法計算出來的風險加權資產有望降低, 預期6大內銀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和總資本充足率可以提升大約50個基點, 某程序舒緩6大內銀的資本需求, 也促使內銀提高對風險的敏感度, 鼓勵內銀以資本充足狀況和資產風險程度進行資本配置, 從而提升資本使用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55

雅居樂反映內房問題? 林智遠Nelson Lam

2014-05-15  NM
 
 

 

電影《大隻佬》中,劉德華飾演的了因在領悟因果時,有一段對白:「如是因,如是果,昨日因結成今日果,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最近,不同分析員紛紛「關注」內房企業,包括下調目標價,彷彿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其實,在內地調控政策的「因」種下時,內房企業現在的「果」不是早已預期了嗎?

股價表現一向不是本欄的關注點,財務報表是基礎分析,是嘗試找尋數字中反映的弦外之音。今天,試試分析雅居樂(3383),看看可否反映內房企業面對的問題!如是因,如是果,不可忽略資產負債表雅居樂2013年營業額354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比2012年上升55億元或19%,但因毛利率由42%下降至36%,和銷售及成本上升56%,毛利和除稅前利潤也只增長少於2億元或2%。雅居樂和部分內房企業,都相信是透過壓縮毛利率、加大營銷開支,從而增加銷售。然而,分析收益表中的業績,往往忽略了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財務狀況,甚至是風險。所謂因果,是有因才有果,假如業績是「果」,財務狀況就是「因」!在雅居樂2013年的綜合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幾點「因」要留意。

待售物業大增

首先,雅居樂的存貨「持作銷售已落成物業」不斷上升,達130億元,比2012年上升65%,更是2011年的2.6倍,可是銷售成本同期兩年只上升1.2倍。存貨多了,來年銷售可增多;反之,物業已落成,是否賣不出,存貨故此大幅增加?又或是銷售速度跟不上建築速度?其次,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上升88%,當中貿易應收款項更上升1.6倍,反映壓縮毛利、加大營銷開支外的可能慣常促銷方法:延遲買家付款限期,應收款所以大幅上升。同時,收購土地使用的預付款也上升2.4倍,是否反映雅居樂仍積極購地?又或是收購步伐減慢而積壓的款項?無論怎樣,以上數字變化,都令到雅居樂2013年得個「做」字,即有利潤,而沒有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經營活動現金卻是流出99億!要承擔這龐大現金流出,雅居樂亦都係一個字:「借」!

酌情遞延等於永久?

雅居樂的借款主要是票據和銀行借款,一年間上升超過124億元或50%,2013年終達370億,當中還未包括2013年初,發行的45億元「永久資本證券」。根據雅居樂解釋,所謂永久資本證券是「並無屆滿日期,而分派金額可由本公司酌情遞延派付」,因此永久資本證券沒有分類為負債,只分類為股本工具,並列作權益。分派金額可由企業「酌情遞延派付」的證券,是否就是國際和香港會計準則第32號中「沒有交付現金的合同義務」,可列作權益?「酌情遞延」等同「沒有合同義務」?等同「永久」、「天長地久」?想怕是會計問題,也是文字訓詁問題!《大隻佬》的了因解釋「如是因,如是果」的體會,接著是這樣說:「佛,只著力一件事,當下種的因。」財務報表分析的目標也應是這樣,同時,大家也不可忽略資產負債表的財務狀況!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2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