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日記之「牛一階段」 崗仁波齊
來源: http://xueqiu.com/1761234358/33427490
2014-11-29 22:03:12)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ce9a10102vcvr.html …(此文是寫給自己及一位朋友看的,因此不回複)從昨天開始就起了記錄這次股市歷程的想法,感覺記憶越來越差,但關於投資的感悟卻越來越強烈。記錄下來這些歷程,留作以後作參考。自從開始寫太空後,就感覺平時點點滴滴零碎的記憶累積下來其實也很有意義,這個股票博客也一樣。我不敢保證自己在這次牛市的最後能保持清醒冷靜全身而退,但我想未雨綢繆從現在開始就不厭其煩地記錄一些往事和現狀的對比,會為以後狂妄自大多留一份清醒。寫,不單止是記錄,寫的過程中的思考要比光坐著啥也不幹的思考要有條理和深刻得多。計劃以後凡是有思緒都記錄下來。
前段時間無聊常去人氣火爆的雪球,但牛市來後感覺雪球就是個比誰嗓門大的地方,有用的信息很難甄別,無效的交流和誤導信息卻越來越多,對股市毫無經驗的新股民雲集派系林立,對一個人的投資理解幾乎說是毫無益處。那些個大V們紛紛以吸引眼球為目的,倒是異常適合忽悠跟風盤,這和當年的那些著名炒股論壇如出一轍。雪球的口號是“聰明的投資者都在這里”本身就是一句大忽悠,大部分雪球之友都覺得自己異常聰明,加入雪球後近朱者赤似乎更加聰明了,呵呵。我覺得什麽時候雪球口號改成:“笨笨的投資者都在做這里”,那才是真正的好口號。我的名言:“投資不是比誰更聰明,而是比誰幹的傻事少”。入市這些年頭,經歷過中國的幾次牛市,我以前感覺自己也挺聰明的,幸運的是在博客這幾年通過和一些同學的交流學習,我成功變笨了。這是博客五年多最大的收獲,比股市創新高到一萬點還來得高興。
我其實越來越喜歡雪球,如果雪球發行原始股,一定全力認購,YY而已,排隊都輪動不到我。作為一個網站,雪球很用心地在努力增加人氣,也基本上是從善如流不斷聽取意見改善用戶體驗。我在雪球的另外一個收獲,就是不斷去偽存真明辨是非。以前在博客等BBS認識的一些老面孔,原先以為他們的投資理解有獨到之處。去到雪球時間久了才發現其中有些人毫無理性可言,凡是附和其觀點的就大力贊揚,凡是稍微提出質疑的就惡言相向,在大群粉絲的簇擁下不可一世唯我獨尊。雪球論壇的開放性讓所有發言的人水平高下立見,一目了然,讓我看清楚了很多所謂高人的真面目,也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很多人悠然自得選擇性視盲,自己騙自己還不亦樂乎,有意思之極。小蘋果和我從十八歲時就認為世界上最美妙風景就是人,因為人有千變萬化的人性。果然人性在雪球又蔚然成一道風景了,這點博客遠比不上雪球。這樣的高人大V炒股神仙,即使他有再多的資金賺了無數倍的收益,也毫無關註的必要,無聊時當風景看看便好,是甚為愉悅身心的一面鏡子。忽然有點懷念那些現在一年都不露幾次面的博客朋友們,和他們交流很多都是巴不得對方提各種反對意見,越多越好。一個人的視野是有限的,而且人性使然總是容易先入為主,能有些給自己提反對意見時刻警醒自己的朋友是投資道路上最幸福的事情。雪球相反,雪球的氛圍是越多人圍觀吶喊助威幸福感越強,高人們認為越多人附和自己,說明自己水平越高兼且越正確無比。古語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奈何人性總是喜歡被人簇擁的快感,嗯,蠻有看頭的,我喜歡。
其實以兩勝一平七負的永恒真理來看,越少人附和才越證明你是對的。雪球大神獲得那大多數人的附和而更加認為自己正確無比,自信心爆棚運籌帷幄睥睨天下指點江山,卻不知自己落入了那大多數的七成之中。人性總是找認同,越多人認同越有成就感,可惜在投資一道上,成就感和真正的成就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粉絲數量是最無價值的一個數字,粉絲多只能證明自己的行為觀點被大部分人認同,而不能證明自己的投資理解正確。那些跟著文章後面搖旗吶喊叫好,並充當打手謾罵好意提不同意見者的粉絲,竊以為應該果斷拉黑才對,不過我從來只看好友的有效交流回複,倒也清靜。雪球更加美麗的風景是一個人一旦成為大V名人,擁有了眾多粉絲,就立刻成了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無論什麽問題都能說個子醜寅卯王五趙六。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原來神就是這麽來的啊?......
怪不得有些新浪的老面孔去到雪球都不說話,現在我明白他們是怕自己成為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他們都在緊守著自己那個一尺高的欄桿,早就不需要認同了。以前的總結我說過:“想什麽都知道純粹是吃得太飽。知道自己不懂什麽遠比知道自己懂什麽重要得多。” 有一位一直關註的簽名就很能說明問題,他這樣寫:“我不是高手,請不要@ 我,謝謝。”。我也想說,“我不是高手,看我說廢話是您的權利我無法限制,但請不要向我提問,更加不用@ 我,我懂得極少幫不上忙的。謝謝。”
言規正傳。自從七月連續三篇寫給小鈴鐺看的博文《晴雨表》、《築底結束》、《牛來了》說牛市來了(其中一篇還是坐車時用手機寫的),欣然滿倉後,牛市果然如約而至。一些常看我無聊廢話的朋友覺得我對汽車行業有點見解,也有些認為我對新能源有些認識。但老實說,對長城長安太陽能等的前瞻性無聊預測對我來說只是脫口而出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的常識。最近幾年最難的其實是這次對牛市到來的預測,因為這個預測確實是思考了很久,是反複回憶了自己很多的慘痛經歷才得出的結論。
下這個結論並滿倉操作還有史以來第一次向人提議買股票,雖然對象是最信任我的人,但對我來說還是非常難的,因為這並沒有什麽真正的邏輯和站得住腳的理據。幸好信任我的人沒有問我任何理由,倒是七月時左傳右傳另外的朋友來找我咨詢買入的建議。問我年收益百分之十的穩妥收益,我說買平安(那時平安四十元不到)吧,未來穩妥收益百分之二十(AH差價而已)。結果人家說平安漲百分之二十的話大盤豈不是要漲很多才行?言下之意充滿了不信任,覺得我很不靠譜居然認為大盤會漲這麽多。然後又問我有沒有一年收益一倍或者更高的標的,我說不好意思我沒這個能力,我的能力只能讓您盡量不死,但不能讓您一夜暴富。後來再也沒找過我了。股市中就是充滿了這種自以為是的股民,不少還是很多年前入市的老股民,只是他們只在聽到確切“消息”時才偶爾炒一炒,但所有人又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一如我這位認為自己對大盤很有“獨到見解”的朋友,人家也是九幾年入市的老股民。
關於大市的判斷,我依靠的是二十年的教訓和經歷,靠的是那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覺。很多聲音說目前的數據沒有反應出牛市來的跡象,還洋洋灑灑列表擺數據。這就好比評價一道菜是否美味,他們是根據主料、配料、調味品、刀工、火候、廚師等硬數據來得出好不好吃的結論,這是不是有點滑稽呢,這就是量化分析的什麽強大模型了。人性總是覺得越複雜的東西越高端所以越靠譜,這樣的量化分析舍本逐末把簡單問題越搞越複雜,很多人還樂此不疲把自己腦袋搞成一團漿糊。其實對於一個吃貨來說,什麽主料配料調味等都是浮雲,只要閉著眼睛聞聞,自然就知道這道菜好不好吃。要這樣根據主料、配料、調味品、刀工、火候、廚師等硬數據來分析,只能說這個人不是一個吃貨。
和四個月前文中的原話一樣:“一如以往地,媒體和大部分機構還是會滯後一段時間才確認有牛,那時就不是遍地黃金了。” 現在的媒體大部分已經是確認這次牛市,可是大盤已經漲了三成多,有些個股已經翻倍,現在進場,成本已經比別人高很多。三成的持股成本優勢是十分巨大的,在國外,三成的漲幅已經是大牛市,可是在中國,這個只是牛市三個階段的第一階段,“發現價值”階段而已。記得前兩三個月(甚至現在也有),還很多主流聲音說各種牛市沒來的理據,有拿滬港通說事的,有拿經濟數據說事的,有拿國際經濟形勢說事的,看起來都是邏輯很嚴密蠻像那麽回事。邏輯就是數據如此低迷,股市反應的是實體經濟,所以牛市沒來也不會來。一看就是讀死書的人,對這種幼稚的觀點沒啥好評論的,這些言論這麽多年何時何地都有,不值得評價,而且有這些當對手盤不挺好?投資的定性分析和理科邏輯沒有必然關系,我們投的是一門生意,而不是一張財務數據報表。
經濟陰晴和股市沒有必然聯系,股票的本質是靠預期和資金驅動的,物極必反,僅此而已,但已足夠。股市永遠比實體經濟早一步,不然要股市來幹嘛?等經濟數據也很好的時候,股市保守估計也會漲了一倍。由此可見,絕大部分信息獲取僅限於每天看看報紙和媒體報道的人並不適合炒股,媒體報道的炒股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是經過人為主觀過濾後的世界。長期遠離股市的人,無法明白那種感覺,炒股要有長遠的眼光。數據人人會看,大家都能看到的數據,市場必然已經反應了這些數據的價值,卻很多人還拿它當寶。中國的樓市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什麽剛需都是忽悠人的,再過些年,人口負增長後,每人手里的房子都多到住不過來,三十年按揭到期後社會房子存量比人還多呢。但這些年房價就是漲了,毫無說得過去的邏輯可言。邏輯和人性、和聰明的錢相比,邏輯什麽也不是。資本是逐利的,天性有羊群效應,賺錢效應是最好的邏輯,只要有人賺錢了那就一定是好投資標的,誰管你什麽經濟數據。現在股市賺錢效應已經顯露無疑了,報紙新聞天天說牛市來了股市又創新高雲雲。前幾天去券商營業部,以前門可羅雀冷冷清清的地方大叔大媽們人頭攢動,戴著老花眼鏡在搶電腦用,拿著小筆記本又寫又畫,嘴里都是“空中加油、高位振蕩、仙人指路”等名詞,個個眉飛色舞,說起個股人人如數家珍,連櫃臺開戶都擠滿了人要排隊,這等現象上次還是2006年見過。挺羨慕人家的,炒樓賺了一大筆,然後炒黃金又賺了一大筆,現在還趕上股市百年難遇的大底。反觀咱們,一直守著個破股票,錯過了好多發橫財的歷史機遇。說多了都是淚,不提。
在我的經歷中,中國股市有兩次真正意義上的大牛市,一次是1997年見頂,另一次是2007年見頂。2001年著名歷史高位2245點那波牛市沒有這兩次來得波瀾壯闊蕩氣回腸激動人心。2010年的那個就更不用提了,連前期新高都沒有打破,算什麽大牛市?2010年股市的基礎是貨幣超發,其實如果沒有07年之後的貨幣超發,中國經濟也許比現在健康得多。那一屆的政府比起這一屆差遠了,溫總居然用提高工資來抵禦通脹,只能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X一樣的領導。而且,那時也沒有下決心解決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癌癥。我說牛市來了,其實有很多原因:大宗商品熊市多年底部橫盤忽然暴漲;中國經濟努力轉型欲割掉房地產這顆大毒瘤;能源價格下跌實乃天助;實體經濟不樂觀降息降準勢在必行;美國經濟強勁複蘇,每次美國經濟好中國就會好;國內股市市盈率處於絕對的歷史低位,十倍左右的市盈率大量個股破凈無論是價值投資者還是價格投資者,誰能不流口水啊。我才不管你會不會漲,反正以五毛的價格買一元的貨我已經賺了一倍。
俗語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只差一個奇點去激發牛蘇醒,這個奇點就是滬港通。之前《滬港通,等大風》一文觀點很明確,滬港通什麽利好也不是。滬港通最大的作用不是A股流入了多少百億美元,而是滬港通被媒體新聞天天說反複說。適逢炒房偃旗息鼓黃金跌無止境,滬港通天天被新聞報道,於是股票重新進入了全國投資投機者的眼里。重新被關註的股市只要有一點點的賺錢效應,羊群就會蜂擁而至。現在滬港通其實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現在的股市,靠賺錢效應就已經誰也擋不住它滾滾向前的車輪了。上周的降息加速了資金跑步入市,周五兩市成交創歷史天量,超過7000億。其實這個應該和兩市總市值比較才有意義,現在的七千億日成交和總市值相比大約是百分之二,印象中遠遠比不上96、97年的100億日成交額對應的總市值。我記得96年牛市來前的低迷階段,兩市日總成交經常是只有幾億,但後來牛市確立後,成交量放大了一百倍都不止,每天成交幾百億。現在普大喜奔的七千億歷史天量用來詮釋賺錢效應是極好的,但對比上半年兩千點時的日均成交量,這七千億並不多,和兩市總市值相比,可以預計日均成交超萬億並不遙遠。到時的賺錢效應就更加明顯了,牛市也應該至少進入了第二期,那就是“價值回歸”階段。目前無法想象牛三的“價格瘋狂”階段成交量會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總市值水漲船高,加上牛市來了交易空前活躍,以往大牛市時經常會出現超過百分之五的換手率,如果上證再漲五成到五千點,那麽總市值就是五十萬億......不YY了,只能說中國是個瘋狂的國家,什麽都有可能,民眾尤好跟風。以前炒房的新盤一開就搶購一空,未來大家都來搶股票。
其實這些都不能成為牛市來了的邏輯,因為大盤其實維持這種歷史低市盈率已經有一年多了,很多人早就據此滿倉一年多。大家都沒有預測牛市何時來,因為相對來說牛市何時來並不重要,大力買打折便宜貨才重要。但回看這些歷史跡象和1996年初是驚人的相似:市場因為長期熊市,已經對利好完全麻木了。記得1996年一年期利息10.98%一次性降到9.18%時,那次降息不是半夜雞叫,而是早早就說了,過了一段時間才降息。市場居然也對此麻木,長期熊市思維下沒有人認為這是利好。股市跌去九成,三十多的寶安跌到三塊多,一百多的深發展只剩十塊,炒股是朋友間最羞於啟齒的行為。這和這次牛市啟動前倒是很相像,2007那波大牛市之前倒是沒有人看不起炒股,因為當時中國處於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跡階段,人們不反對一切經濟行為。
1996年第一次降息後股市波瀾不驚,兩市超過十塊錢的股票鳳毛麟角,最貴的就是深發展,記得是十元左右。不幸的是那時股民沒人看市凈率這些東西,因為無法找到信息,大家都看K線,股神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故事也沒有傳到中國。甭提什麽價值投資,根本就是穿越歷史,就像回到三國時代說我拿沖鋒槍隨便幹倒張飛趙雲一樣,當時炒股基本面研究是基本不可能的,完全無法調研一家上市公司,唯一的信息來源就是報紙。那次雖然降息了,而且是如此之大力度,但也沒有人把降息當做是大利好。大約是滯後了一個月左右股市才漲了起來,成交量才明顯大了幾倍,一直到三個月後利息再次下降到7.47%,牛市才真正的如火如荼。回憶一下昔日的情景:當時唯一負責開戶的是南方證券登記公司,我去開戶時一千多平方米的營業大廳里面只有幾個辦理開戶的,工作人員都昏昏欲睡。但到1996年牛市時,南方證券登記公司不單止大廳里擠滿了人水泄不通,連門前的大馬路都堵上了,還一度上了報紙和電視新聞,很多人去排一天的隊都開不上戶。這就是牛市,這才是大牛市的畫面,深刻得不得了。
96年的股市因為93年搏傻行情的歷史高位連續下跌,為了刺激成交,是不設漲跌停板的,一天收益個百分之三五十的事情我就經歷過,在此再次感謝那只股票:它就是南頭物業。那時的股市上每天都傳誦著無數的神話,每天不設漲停的行情看著讓人血脈僨張,熱點層出不窮。一波大牛市大盤漲了三倍,後來深發展漲了幾十倍,年年十送十成為了標配,這些歷史是個真正用心炒過股票的老股民都應該記得。長期熊市後的大力度降息,而且不設漲跌停板,想想那根被壓到底三年的彈簧反彈的力度是多麽的強大。1993年是中國通脹最嚴重的一年,這些年的通脹和那時相比連毛毛雨都不算,算個薄霧吧。當時感覺就是忽然間有錢了發財了,錢巨多,沒人存錢,民間借貸利息比最近幾年還高。因為錢貶值得太快,人們有錢就花,商場里面的幾乎所有商品都被搶購一空。不單只彩電冰箱哦,連白糖醬油醋和鹹鹽都能被買光,太神奇了。有朋友成功搶購了一百多斤白糖,過年來我家的賀年禮物就是白糖三斤,呵呵。後來政府發現銀根太松後又收緊,所以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年利息10.98%。之後中國進入了降息周期,1996至2002年連續降了八次利息,從10.98%一直降到1.98%,但股市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小平同誌去後轉為向下,97之後的降息大家就真的有點麻木了,降息成為常態後已經失去了刺激作用。96-97的大牛市歷史K線上看就是一個小波動,漲了大約三倍,過程比2007年要急要快,而且因為股票數量比2007少得多又沒有漲跌停限制,每天看著營業部大屏幕行情報價那種感覺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有很多天是全部紅盤的,一個綠色都沒有,面對著一面巨大的全紅色屏幕,那種感覺永遠不會有了,那才是大牛市的感覺、大牛市的味道。
07年的牛市根基是經濟欣欣向榮,其實之前的兩年股市已經慢牛漲了一倍,但大牛的爆發卻是在毫無懸念一舉突破2245歷史高位之後。最記得某米國喝洋水謝姓著名經濟學家在兩千點時上CCTV,說這個點位風險巨大,他們機構已經全部清倉,還滿臉不屑地反複說:“股市的錢不是一般人能賺的。”,意思他自己是很了不起的專家。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在2245這個前期歷史高位處,大盤會有所反複,可是,大盤直接突破絕塵而去直奔三千點才稍微歇了一下,然後又在全體股民目瞪口呆中迅速越過四千,在這里又很多專家說股市到此為止趕緊跑。可是大盤稍作休息一舉突破了五千,這時候沒人說風險了,那首著名的神曲《死了都不賣》應運而生,因為在兩千點、三千點、四千點賣了的人都是心在滴血。幾乎所有人都在不斷追高再追高,所有的賣出阻力位事後看都是買入支撐位。“死了都不賣”,“大盤將直上萬點”是主流最強的聲音,誰提風險所有人都會說他腦子進水了......嗯,不知不覺已經七年過去了,就像是在昨天發生的一樣。1996年的牛市,讓我記住了那種牛市來前的味道。2007年的牛市大頂,我在離焦作萬方最高價不到一元的位置順利清倉後,之後卻不斷在自認為的低位沒管住手腳頻頻接貨,最終,最大的收獲是記住了牛市末期那個瘋狂的味道。
這次牛市又來了,比我想象中的要早了兩年,這要感謝美國。這次牛市會持續多久呢?不知道,但這次牛市後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會更加規範更加接近歐美等的成熟市場。1996年的那種大牛市不可能再重複,因為資本市場那種“混亂”的環境已經沒有了。2007年的大牛市也不可能重複,因為投資渠道已經非常多,大部分經歷過2007牛市的投資者也不再是菜鳥人雲亦雲。因此這次的牛市將會是先急後緩,一波三折,進進退退。股市和房地產不同的一點就是大牛市必然會出現消費高潮。房地產並不會大力刺激消費,反而是鎖定了大量的資金抑制了民間消費,家家都節衣縮食供樓,誰去刺激第三產業啊?連第一產業都刺激不了。中國經濟轉型,和1996年時鄧老的話一樣:“能掙會花”,花錢消費,這個社會才會良性循環。
牛市來了,雖然只是一期,很快將會找不到破凈的個股,那時就是牛市二期。牛市最無聊,因為沒事幹,經驗教訓,持股不動不折騰才是正道。板塊輪動熱點不斷,其實持有大部分的個股在整個牛市階段,其漲跌幅差距遠遠沒有想象中大,當然那百分之一的牛股不在此列。知道什麽時候清倉比現在煩惱持有什麽標的更重要,只要能保住果實,就無所謂剛才摘了多少個桃子。在熊市中超越平均收益,牛市中只需獲得平均收益即可,那些動輒漲停板的個股不關我事,有最好,沒有也不強求。昨天和兩位博客老朋友交流,他們都說自己在這波行情中大幅跑輸大盤,郁悶中,呵呵。看來上次牛市的教訓不夠深刻,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股神》中我也說:“市場中很多人還抱著撿煙屁股的思維,這將會讓他們在牛市初期飽受煎熬”,不幸言中,果然在受煎熬,呵呵,這樣說他們不會生氣的吧?畢竟我是好意提醒。其實在此文中還提到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要及時扭轉熊市思維,不過我自己自問無法做到,依舊處於患得患失中。戰略上在前面提到的三篇文中已經確立牛市,但戰術中持股依舊還是安全第一,高確定性為先。像雲銅、哈飛、力帆、南山這四只未來業績不確定但是牛市思維選股的標的,都沒有下重註。它們最近的收益倒是遠超重倉股,不過我一點也沒有不開心,因為這種情況見多了,又讓我想起了1990年玩音響時一位前輩的話。他說:“只要不去聽別人的音響,自己的音響就是最好的。”股市這麽多年,每次我見到自己的股票不漲,別人的瘋漲的時候,我就想起這句話。堅持自己擅長的領域才是正道,別人擅長的領域和自己無關,如果硬要跳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去涉足陌生領域,取勝的唯一依仗就是運氣。
其實這個擅長領域和扭轉熊市思維並不相悖,熊市中為了安全起見凈資產是最喜歡的指標,跌破凈資產的煙屁股“人見人愛,樹見花開,連棺材見到都會打開蓋”。但扭轉熊市思維最關鍵就是要拋棄撿煙屁股習慣,因為煙屁股再也找不到了,總不能緣木求魚難為自己吧?總得變通一下。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撿煙屁股改為關註優質公司未來成長才更靠譜,優質的意思是誠信度高,往績優秀,而不是什麽新興產業的概念。這個博客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記錄新興產業和新能源,五年多過去感覺那些個新興還繼續在延續著老故事,居然現在還很多人樂此不疲當新大陸來玩發現之旅。無論是藍寶石、LED、光伏、光熱、儲能、燃料電池、風電、潮汐發電、核電等等,五年多過去還是沒有任何新的重大技術突破,也就是說沒有新東西,五年前的老故事牛市來了老調重彈依舊忽悠到一大群人趨之若鶩去開啟新發現,神了。
最近的股市大象起舞,平安只用了幾天就拉平了我們等了幾年的AH股差價,重倉平安的那些朋友
@小兵oo9 啊、
@流水白菜 啊等這下該開心了,持有平安幾年終獲回報,接下來的持股應該是更有信心。曾經我也重倉過平安呢,後來兩“安”變成了另外一“安”,說多了都是淚,拒絕回憶。嗯銀行股也紛紛漲停,可笑的是前幾天銀行粉大神和磚家叫獸們還取得一致共識說降息將會利空銀行股呢,結果銀行板塊在大神們一致看空下連漲八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13%,很多銀行都接連漲停。前個周末這些人還寢食不安地說利空銀行股,轉頭這幾天又瘋子一樣歡呼:“我早就說了銀行股一定會漲,看,來了吧,哈哈”,神神叨叨的,果然是股“神”風範,變臉絕技讓人心折不已。小兵、
@管我財 、流水兄等,我不是說你們嚇,因為你們不是股“神”,哈哈。其實我在之前的《從銀行股思考一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中就很看好銀行股,特別是破凈的交通銀行,前面提到的三篇系列“牛市”文中也提到買入它。我只是對那些買入銀行股就盼望馬上大漲,一有風吹草動卻又成了驚弓之鳥的銀粉行為有點忍俊不禁而已。兩年前吐槽過一句話:“實在難以想象買入銀行股後又盼望馬上漲的人是如何確定買入銀行股的?深思熟慮的人不會有這個盼望,拍腦袋的人能持有到那時嗎?” 另外很多人忽略了持股成本,持股成本不單只是買入價,還有持股時間,時間是必須考慮的成本,除非你的資金量論億計。
最近中國經濟得到神助的一點就是油價連跌,從147美元一直跌到66美元,上周五一天就跌去超過百分之十,歐佩克說堅決不減產以打擊美國頁巖氣誓死捍衛市場份額,這話有人信嗎?反正我是不信的,大宗商品只要一天還是美元作為主要定價標的,美國人就啥事也不怕。反正鷸蚌相爭,中國笑納漁人之利,適逢經濟下行鴨梨山大,你看這不都要降息了?沒想到天上掉份油價大跌的大禮。算術不好,油價這個跌幅不知大概等於減少全國生產成本多少呢?又會多賣多少輛汽車呢?天然氣的優勢減少了,還急切需要提價嗎?油價這麽低,煤炭行業會不會雪上加霜?能源替代的步伐會減速嗎?明年就是比亞迪說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廠的年頭了哦,王傳福死不改口,油價這樣跌法,電動車行業應該有點憂傷吧?這些都讓大神們去想吧,反正我不懂,也懶得想,因為想了也沒用。
今天廢話一大推地想到什麽記錄什麽,下一次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有此閑情逸致。牛市來了,為了讓自己堅持固執,不為浮雲遮望眼,只有遠離股市了。少去雪球,因為雪球總是施展吸睛大法把股神們的神話擺在最顯著的位置當成普世常識來宣傳,一去雪球就被迫看那些無聊神話頗有被強暴的不爽感。也要少看各大媒體的財經報道,總是報道一夜暴富的神話忽悠人買這買那,都是兒童不宜節目,不看,省得損害我弱小的善良心靈。也少看每日漲幅榜,甚至少看大盤,可以多做戶外運動多看書保持身心愉悅。“距離不單只產生美,還能讓人保持理智”,呵呵,這句也是我的著名吐槽。
但以下幾件事情是一定要經常幹的:
多去菜市場買菜和廣場溜達,聽聽大媽們在買菜和跳舞時有沒有互相傳授炒股秘籍,有的話趕緊拿小抄記錄下來。
常去券商營業部看看市場情緒,每次看到大家笑逐顏開熱情高漲地追漲殺跌就開心。座無虛席是一定的,如果出現搶電腦用的事件,記錄下來。
多去看網絡流行神曲排行榜,看看《死了都不賣》有沒有重登榜首,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新的股市神曲,如果有,記錄下來。
留意新聞報道說存款乾坤大挪移凈流出、基金開戶數創新高等新聞,每報道一次都要記錄下來。
留意銀行的理財業務和新基金發售情況,看看額度會不會又被“秒殺”,有的話記錄下來。
報紙財經版會迅速增厚,各種炒股大賽又鼓聲震天響地開始了,留意周圍的牙醫、教師、公務員、會計師、販夫走卒等狐朋狗黨們有沒有積極參加,如果不單只積極參加,和我聊天時還滿口股市術語甚至指導我買這買那的,一一記錄下來。
朋友家人聚會,所有人都不刷微信了,而是大談特談股市行情,個個滿面紅光侃侃而談。滿面紅光不單只是談論股票洋洋自得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談話間政見不同爭論不休以致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一經發現有此情形的,勸架尚在其次,趕緊偷偷記錄為上。
多和久不露面經濟能力不佳的親朋好友聯絡,說不定忽然發現他們都滿血複活,還紛紛表示投資賺了大錢要請吃飯,那就也要記錄一下。
狐朋狗黨的那些炒股屌絲紛紛用上了正版奢侈品,連超A貨都不屑一顧,還紛紛表示炒股就如探囊取物,要從股市上再賺一輛瑪莎拉蒂雲雲。這些言論可要認真記錄。
最離譜的就是有一年清明節,居然聽見隔壁掃墓的一位仁兄在念念有詞:“藍田股份......”,更絕的是換了一位上香的後居然也在念:“格力電器......”,以後再遇到掃墓時見到有人對個股名單念念有詞的,哼,那我也碎碎念自己的心儀個股,這個就不用記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