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孤獨的投資者」的一封信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v86r.html
“孤獨的投資者”:
對於您的投資“八項原則”,我的態度是“基本上贊同”。不過,基本上贊同,並不表示完全的贊同。實際上,您的有些原則可能存在極其明顯的漏洞。並且,提出這些原則是一回事,付諸實踐又是另一回事。價值投資難就難在原則經常與實踐相背離。
關於第一項原則,“選取傻瓜都知道的企業或是該企業倒閉全中國都傻,在熊市低迷期選擇具備這種雙傻原則的股票進行投資組合”。既然連傻瓜都知道的企業或該企業倒閉全中國都傻,那麽這些企業一定耳熟能詳,比如一些銀行、保險、電力和石油公司。毫無疑問,這些企業肯定是中流砥柱,在各個領域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企業只要經營得當,管理層坦誠,公司的內在價值又被市場嚴重低估,確實值得投資。
關於第二項原則,“投資組合適當分散投資並以大中小盤且不同行業相配置,最少不應低於五只而最多不宜超過十只股票”。此處“不同行業”應該包括相關的行業最好也不要進行配置。構建一個投資組合不只是技術,而且還是藝術。“分散”是為了更好地避險,但不僅僅為分散而分散。實際上當分散只限於五至十只股票時,仍然體現了“集中”。如此“集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控,這要比同時擁有四十個妻妾而到頭來誰也不識來得好。
關於第三項原則,“牛市瘋狂時的未來若幹年所有股票都僅具有投機價值,而熊市低迷時的未來若幹年的那些低估值利潤高增長的優質公司股票具備長期投資價值”。若牛市時所有股票僅剩下投機價值,那麽作為價值投資者是否應該參與呢?答案肯定是不應該,但是一定很痛苦。因為當著所有的人都在賺錢的時候,有人卻選擇逃離市場,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而熊市時所有的人視投資價值而不見,有人卻能夠選擇進入市場,同樣需要極大的勇氣。
關於第四項原則,“對於熊市低迷期的優質股票的投資應本著無需止損的策略而只需在資產配置的大原則下,敢於越創新低越買”。“止損”本來就是投機的一種策略,價值投資不應該有這樣的“策略”。價值投資者面對優秀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往往會在其股票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之下出手,股價越低越合算,買的股份就越多,因此並不存在“止損”的策略。價值投資者在買進之前就會對投資標的展開仔細的研究,然後深思熟慮,不符合自己投資標準的則不予考慮,因此並不需要所謂的止損。若需要經常性地進行所謂的“止損”,那麽很可能就是偽價值投資了。
關於第五項原則,“在股市處於牛市瘋狂時,賣出股票後轉而買入一百元面值以下的國債是理想的選擇之一”。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一個投資組合若只單一配置股票資產,並不是完好的配置,應該還有債券、房地產、林地等。這一點可以向耶魯捐獻基金的大衛·斯文森學習。大衛·斯文森以“資產再平衡”的策略聞名整個資本市場,他以出色的投資業績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資產再平衡”策略的可行性,現在這個投資策略已成為著名的“耶魯模式”。
關於第六項原則,“投機機會多來自於持續下跌或短期暴跌到關鍵支撐位附近縮量後再分批買入,需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提前做好認賠出局和止盈的計劃”。這一項讓我很不舒服,因為其中充斥了投機術語。如何辨別“關鍵支撐位”?“縮量”縮到什麽程度?通過圖形指標研究?這應該就是典型的投機策略了。實際上,投資就是投資,投機就是投機,不可能將兩者合二為一,否則格雷厄姆根本不需要花了許多篇幅來區分投資與投機。那些聲稱既能“投資”又能投機的人,本質上仍然是投機。因此這一項應改為,“投資的機會來自於在市場的猛烈下跌之後,當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呈現出巨大的缺口時分批買入,然後等待價值的回歸…”。
關於第七項原則,“融資資金應本著投機的原則來操作,不可短期重倉頻繁交易更不可在歷史底部區域,因意淫牛市而將融資資金當投資資金來長期持有”。理性的投資者通常不會隨意采用“融資”的杠桿,這幾乎成為一條嚴格的紀律。大概只有投機者才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融資。融資與不融資反映於投資心態上將導致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恰恰非常容易使得投機者勇於短期重倉、頻繁交易、只重趨勢而無視公司的內在價值的存在。
關於第八項原則,“投機是耐心等待內心深處確定的的直覺待有極大概率把握後再買入,而投資是從大周期的角度在低估時不斷買入並耐心持有股票從而賺取人性恐懼與貪婪的差價”。這一項總算試圖將投資與投機區分開來。但僅此還不夠。若是投資,就要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若是投機,就要預判並下註於價格的變動,同時判斷市場走勢並采取相應的行動,即看漲時做多,看跌時做空,與持相反觀點並行動的人“對賭”。兩者涇渭分明。當然,不可否認,有時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似乎很模糊,但是若不能區分兩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又如何知道自己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呢?我的觀點是,若是投資,就應該按投資的準則行事;若是投機,也應該按投機的準則行事。投機就是投機,千萬不要說自己是投資。若想將投機與投資“有效結合”在一起,最終極有可能演變成純粹的投機。
以您目前的情形看,總覺得您投機的成分要多於投資,但是考量您的投資組合,又不是這麽一回事。鑒於此,如果想讓自己的投資思路顯得更清晰一些,很有必要改變自己的投機思維,對第六和第七兩項原則進行重新修訂。當然,欲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絕非易事,畢竟這些原則是您多年思考的結果。因此,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僅供參考。至此,您應該清楚,我的“基本上贊同”,確實不表示我的“完全的贊同”。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