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伊波拉若襲台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4-11-03  TCW
 
 

 

如果連醫療最先進的美國,都因第一時間沒有處理好伊波拉病患,導致醫護人員受到感染,那麼,隨著伊波拉疫情逐漸升溫,台灣有沒有可能出現伊波拉的病例?如果答案是可能,那麼,台灣的防疫網擋得住嗎?

「如果伊波拉真的進來到台灣,我認為台灣的防疫系統是可以因應的,應該不用怕!」曾經帶領國人走出SARS風暴的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說。

日前《紐約時報》在「領導統御與沉著冷靜面對伊波拉爆發」專文中,採訪數位國際抗疫專家,其中,二○○三年臨危授命接下台灣抗SARS總指揮的李明亮,也在報導中分享台灣經驗。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台灣可不可能出現伊波拉病例?李明亮表示,世界上沒有國家會說「絕對不可能」,而台灣的機率大不大?則是要觀察幾件事。

首先是台灣與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等國的往來狀況;再來是我們鄰近國家疫情演進的狀況。

近三個月來,國內往返西非疫情最嚴重三國(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的旅客數,每個月都不超過十個人,李明亮判斷,「病毒直接從西非到台灣來,機率很低。」但中國如果出現伊波拉病例,且沒有控制好,以台灣中國如此頻繁的往來,台灣就「剉咧等」。

李明亮解釋,因為中國與非洲的關係很密切,廣東、廣西跟西非,每天有好幾千個人在進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伊波拉跑到中國的機率相當大。

一場教訓,讓台灣操練過從硬體到經驗,比SARS之前強很多

國內感染症權威、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則認為,如果病毒跑到中國,甚至到東南亞如越南等國家,而這些國家又沒有控制好,我們台灣就很難逃過。

如果台灣最終沒辦法逃過「伊波拉侵襲」,那為何李明亮敢說「對台灣的防疫系統有信心」?

「今天台灣對於伊波拉防疫會如此謹慎,完全都是來自SARS當時的教訓,」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

二○○三年SARS爆發,在台灣造成八十四人死亡,期間更因為和平醫院爆發集體感染封院,進而造成多位醫護人員傷亡,這些教訓讓台灣的防疫體系在SARS之後有一個重建的機會。

黃立民表示,SARS屬於飛沫傳染,而伊波拉屬於接觸傳染,一個SARS的患者,可能在電梯裡打噴嚏就會造成同電梯的人被傳染,但伊波拉要透過體液、血液才會傳染。

伊波拉會在非洲造成嚴重的群聚感染,是因為當地的醫療及公共衛生很落後,「通常伊波拉患者不會主動把病毒傳給你,都是躺在那邊奄奄一息,你去碰到他,才會被傳染,是人進去到那個領域,才會被伊波拉病毒感染,」黃立民說。

黃立民認為,SARS病毒是存在肺部裡面,伊波拉是存在血液、內臟裡面,如果單就防疫難度來看,飛沫、空氣傳染的SARS其實比伊波拉還高。

由於在SARS之後,台灣防疫系統被狠狠的操練一次,因此之前的抗SARS經驗、硬體配備,現在都可以派上用場。

在硬體的物資方面,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全台灣約有一千六百多間負壓隔離病床,N95口罩、全身式防護衣以及醫用面罩等防疫物資,每一個應變醫院至少有一個月庫存量,硬體上已做足了準備。

三大步驟,第一時間攔病毒除了送檢驗,同步深入調查接觸史

但設備準備好,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安心,因為美國德州爆發醫護人員受感染,就是過度自信的最好例子。

除了硬體設備,目前疾管署透過流行病學、臨床以及實驗室三大步驟,確保台灣如果真的出現伊波拉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被發現,且迅速送醫。

首先,在面對疑似病例上,機場用紅外線篩檢發燒是第一關,若發燒篩檢出現疑似病例,會先抽血,透過與美國同樣的免疫方法PCR檢驗,做進一步確認。

如果檢驗顯示為陽性,會再用日本及德國的PCR檢驗,重複做幾次,同時也會從患者的旅遊史及接觸史,甚至進一步把檢體送到國防部預醫所P4實驗室裡,做伊波拉病毒DNA的比對。

如果最後確定此患者是伊波拉病例,病患將會透過專用的救護車,送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旗下六家指定醫院(台北和平醫院、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台中醫院、台南醫院、屏東醫院、花蓮醫院),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由於伊波拉目前沒有疫苗,也無特效藥,伊波拉患者感染後會引起敗血症、出血。所以治療上,目前僅能夠採取幫助患者止血、提供血液、水分、補充電解質等方式,給患者支持性的治療,」黃立民說。

防疫關鍵在人心!不隱匿病情、不驚慌,就不會擴散

但並不是感染到伊波拉就會死,疾管署醫師羅一鈞以奈及利亞的例子指出,如果在發病的前一、兩天就接受治療,例如打點滴、補充電解質等,事實上就不會讓疾病一直往壞的方向走下去。「每個人自體的免疫力不同,存活下來的條件就不一樣,並不是每個得到伊波拉的病人都會死。」黃立民說。

這樣的防疫網看起來很縝密,但怕的是,百密中的一疏。

「目前西非很多病人想跑出西非,得到比較好的治療,當人人都想往更好地方取得醫治時,漏洞就會出現。」黃立民說。

美國首位境外移入的伊波拉患者鄧肯,在發病抵達美國前隱藏曾接觸過病患的事實,發燒就醫時,也沒有告知醫護人員接觸史,導致曾經接觸過的人全數進入隔離,引發恐慌。

目前疾管署最擔心的,就是經常往返兩岸的「鄧肯型」病人,他們通常在沒有任何通報下,從疫區來,發病後也不通知疾管署,自己前去就醫,不跟醫生說明去過哪裡。疾管署目前僅能透過宣導,以及醫護人員的提高警覺,來防堵此漏洞。

「SARS剛開始時,也是遇到隱匿病情的病人才爆發起來,」李明亮說。他認為,防疫關鍵其實在人心,在疾病、瘟疫、不可知的病毒前,人們只能謙卑以對。

因此現階段防疫準備的關鍵,不是藥,也不是疫苗,而是人心,如果人心不隱匿病情,人民對疾病充分了解,醫護人員保持高度警戒,加上台灣在SARS之後建構的防疫能力,「保持恐懼但不恐慌」,這些將會比任何特效藥都還有效。

【延伸閱讀】對抗伊波拉,台灣防疫實力夠水準——感染伊波拉國家與台灣醫療資源比較

■西班牙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370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3,200美元

■美國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2452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8,223美元(美國雖有充沛資源,但因過於大意,仍造成醫護人員遭感染)

■台灣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176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1,332美元

■奈及利亞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100人(奈及利亞善用醫療資源,患者死亡率僅4成,低於平均,率先從疫區除名)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100美元

■獅子山共和國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約22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300美元

■賴比瑞亞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約15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150美元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三峽山區5坪實驗室,能揪出伊波拉病毒

「如果要做伊波拉病毒的培養或分離,必須要到P4實驗室,這只有國防部的預醫所可以做。」疾管署醫師羅一鈞在伊波拉防疫說明會上的一席話,讓曾在SARS期間暴紅的P4實驗室,再度受到注目。

位於新北市三峽白雞山區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平常戒備森嚴,沒有門牌,是全台灣最神秘的實驗室所在地。當年因為SARS疫情最嚴重時,前總統陳水扁曾巡視預醫所,才讓外界稍得一窺神秘面貌。

目前國內最嚴重的法定傳染病包括SARS、 拉薩熱、馬爾堡病毒出血熱、裂谷熱,都必須在這個實驗室才能進行病毒培養及檢測,如果國內真的出現首例伊波拉病患,檢體也是要送到這裡做病毒DNA比對。

「三、五坪大的實驗室,空間很小,因為怕裡面的東西被污染,所以物品是能少則少,但千萬別小看它,這裡有先進的病毒培養及檢測設備,可是全台灣唯一有能力可以做伊波拉病毒比對的地方,」施文儀說。

台灣的P4實驗室建立至今已有三十一年,是戒嚴時代的產物。由於預醫所是當時台灣最具規模的細菌、病毒和生物防護醫療研究單位,一度遭質疑研發生化武器,而受到美國、中國等國家高度關注。

但是SARS之後,全球吹起興建P4實驗室風潮,甚至新加坡、中國也陸續在興建中,目前全世界的P4實驗室,已從SARS前的十八所,增加到三十五所(美國有八所),隨著時代變遷,P4實驗室大大降低神秘感,變成做科學研究的基本配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