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單一買家坐擁過半LME銅庫存 吸血鬼還是紙老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71

LA10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及,超過一半的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庫存目前都掌握在一位買家手中,由此引發市場對於銅價可能受此影響的擔憂。那麽,這位買家對銅價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業內擔憂的擠倉會出現嗎?

據《華爾街日報》,約50%-80%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目前都掌握在一位買家手中。盡管LME的庫存信息不會透露持倉者的名稱,但部分交易商和經紀商相信,這位買家是倫敦金屬類對沖基金紅風箏(Red Kite Group)。

為何這位買家會掌握這麽高比例的LME銅庫存呢?

彭博社專欄作家Matt Levine發文稱,

自6月之後,掌控主導地位變得越來越容易,因為在LME銅庫存數量在銅價走低之際總體降低,總量從年初的超過36萬噸跌至不足16萬噸。一些分析師稱,銅產量增速落後於需求增速,迫使一些使用者從LME註冊倉庫中提取精銅。

粗略地說,銅市場處於現貨溢價狀態,也就是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近月合約價格高於遠月合約價格。因此刺激了交易者從倉庫中提貨並出售現貨精銅。在銅價下跌時也沒有理由支付高昂的存儲費用將現貨繼續放在LME倉庫里,為何不出貨呢?這樣還可以多賺一些錢,節省倉儲費用。

正因如此人們才看到,LME倉庫中的銅庫存在降低。當一些倉單持有者的出貨造成LME註冊倉庫註銷倉單增加、庫存減少,就會推升單一買家的倉單在LME庫存中的比例。其他持有者出貨量越大,單一買家的銅庫存比例就顯得越高。

《華爾街日報》報道還稱,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銅市場已經出現了擠倉跡象。一些交易員稱,一家公司持有如此之多的精銅已經造成了價格上揚。目前,購買即期合約的成本比購買三月期合約增加了72美元/噸。

那麽,這位買家果真能輕易影響銅價嗎?

Matt Levine認為:

該報道稱,這位買家上個月最多時持有90%的LME銅庫存。盡管這個比例看上去很高,但實際僅相當於14萬噸精銅。若站在全世界銅庫存的角度來看,顯然絕對數量是比較少的。略低於全球三天的銅產量。

若與銅業巨頭自由港銅金礦公司(Freeport McMoRan)持有的銅規模相比,這位買家持有的銅就更少了。自由港總計掌控的銅礦資源有5000萬噸,該公司去年銅礦石產出為190萬噸。

可能有人會對此提出質疑:這位被疑為紅風箏的買家持有的是LME倉單,也就是實實在在的精煉銅。而自由港的銅資源還需要提煉等複雜的工藝處理,何況更多資源還埋在地下。然而,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從LME倉庫中提取現貨銅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

不管怎麽說,紅風箏持有的精銅絕對數量是相對少的,並不能掌控全球所有精銅資源。

此外,掌控很高比例的LME庫存這也並不能說明其他市場參與者就對擠倉束手無策。LME交易的是標準精銅。如果你有對沖或投機金屬的需求,你可以在LME交易以LME銅庫存為基礎的標準精銅期貨合約。如果有人對LME的價格持有質疑,他完全可以在非LME註冊倉庫購買現貨銅。或者將LME中屬於自己的現貨庫存取出。這都將影響市場壟斷行為的效果。

業內對該買家持有如此高比例的LME銅庫存,以及其影響還有其他猜測。

中國有色金屬現貨研究公司上海有色網分析稱,

單以紅風箏持有過半LME銅庫存而言,其收銅操作並非一朝一夕。盡管作為對沖基金在相關期限匹配的合約上持有對沖頭寸,但在經歷了3月時的暴跌以及6月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後,紅風箏已然被深套。

因此,在目前銅價低迷的大格局下,將紅風箏持倉重新曝光於聚光燈下,不宜以利多逼倉來解讀。

更值得註意的,也是更重要的是供應曲線。如果供應曲線向上傾斜,即使一家公司擁有占絕對優勢地位的現貨,或者頭寸足夠多的期貨合約,但也未必能擠倉或逼倉成功。在當前銅價不斷走低、需求增長有限的背景下,這種可能更為突出。

業界不是沒有這種先例。1996年爆發的“住友銅事件”就是典型。1995年,持有大量銅庫存的日本住友公司首席交易員濱中泰男在銅價上揚之際獲利頗豐。但當年下半年,隨著全球銅產量大幅增加、價格一跌再跌,以及監管機構和LME調查銅價異動和期貨合約不合理的價差,濱中泰男的銅市敞口最終嚴重虧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