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因素”還能給予普京多大幫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23

李克強總理的歐洲行來到了俄羅斯這一站,中俄總理將進行第十九次定期會晤。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李克強此行將簽署50多項協議,涉及天然氣、高鐵等項目。不過與此同時,中資銀行對俄企業的放貸卻日趨向緊。普京對抗歐美制裁所依賴的“中國大牌”還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成為焦點。

俄方代表透露,本周一中俄就將簽訂“東線”天然氣供應相關文件。它們是俄方能源巨頭Gazprom與中石油今年5月簽訂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的必要文件。該合同規定供應期30年,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

然而這一曾被普京視為大勝利的協議似乎進展並不順利。一筆250億美元的預付款(Gazprom認為是協議的一部分)尚未支付到位,Gazprom副總裁Alexander Medvedev日前表示,這筆款項的問題仍“懸而未決”。

和中俄高層頻頻會晤示好相比,金融行業的實際進展卻並不理想。多名俄羅斯企業高層表示,中國銀行業給予的幫助十分有限,對於中美關系的擔憂使得中國投資者在俄的發展趨於停滯。

盡管四大行之一的農行也最終在俄羅斯設立了子銀行,但是四大行在俄的業務十分有限。如果按照銀行的資金量相比,四大行的子銀行在俄的規模都未能進入前100。中國銀行一名高層就明確表示,“雖然中行願意開展業務,但是潛在的風險也是必須考慮的。如果因為在俄業務而影響到歐美地區的利益,那麽公司就要做更多的斟酌。”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9月,工行對俄企業的貸款僅為33.5億盧布,中行的放貸額為21.5億盧布,建行更是只有13億盧布。這和俄羅斯企業總量達到1340億美元(2015年底前)的外債相比,顯然是杯水車薪。

分析認為,中國銀行業可能會考慮俄羅斯零售貸款這一業務,不過和企業貸款一樣,中國各家銀行所承擔的政治風險同樣存在。因此對於中俄高層以及金融活動而言,歐美的制裁如何演變可能十分關鍵。如果普京執意利用中國來對抗歐美的話,最終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反之,處理好和歐美國家的關系,並試圖解除制裁或能更好的吸引中國資金的更多幫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