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一財經獨家確認央行姚余棟將履職大成基金 年薪逾百萬

8月3日上午,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通過短信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他將結束人民銀行職務,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他感恩人民銀行及領導、同事們和好友。

接近央行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姚余棟離職後,金融所所長一職務暫由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兼任。目前,姚余棟正在進行離任審計程序,正式離職尚需時日,履新後薪水頗豐百萬以上。

姚余棟2015年1月履職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任職1年半以來主要研究方向為:養老金融、共享金融、全球流動性等。姚余棟劍橋大學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經濟學專業經濟學博士,曾履職世界銀行咨詢顧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

2005年4月-2009年1月姚余棟任黑龍江省招商局副局長,2009年2月-2009年11月黑龍江省商務廳副廳長、黨組成員。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姚余棟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巡視員,2011年11月-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

大成基金成立於1998年,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的規模排名長期保持在業內前十名,不過2011年,大成基金因踩雷重慶啤酒,元氣大傷,很快跌出了前十名。隨後從總經理、首席投資官、股票投資部總監,再到其他核心投研人員的連續離任,大成基金的業績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大成基金的規模為841.1億元,排名僅為第25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82

姚余棟:經濟新動能要靠國家中心城市戰略 至少要有八個一線城市

何處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是靠創新,靠世界貿易還是其他方式?

“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就是要靠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還太少,至少要有八個一線城市。這是新動能所在。”1月7日,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在深圳舉行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17年會上做出上述表示。

姚余棟認為,未來最有可能成為新一線城市的是成都和杭州。他表示,具體操作就是先把中心城市做好,同時把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和特色的小鎮基礎設施做好,城市交通做好,給中心城市更大的經濟關系權,就像當年打造深圳特區一樣,中心城市迅速崛起,通過輻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才能建成都市圈、經濟圈。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提議?姚余棟表示,現在城市規劃有“五龍治水”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有一個規劃,國土資源部有一個統一指標,住建部有一個城鄉規劃,交通為有交通規劃,環保部還有環保規劃。

他說,習總書記在2013年城鎮工作會議上指出,一定要一張藍圖幹到底。所以2014年國家發改委聯合幾部委,推出多規格試點。試點主要在28個縣級市,也有明顯成效。如果試點集中在縣級,市級再試點五年,等到擴大到中心城市的時候,城鎮化就進入尾聲了,來不及了。

所以,姚余棟建議,在現有28個縣級市的基礎上,升格為國家中心城市,讓多規合一首先在城市里試點。

姚余棟進行了一個測算,如果現在四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每個層級8000萬人,第二層級也是8000萬,這樣整個排下來八級城市,就是1020座城鎮,容納6.4億人,占比也不是很高的。所以4個一線城市是不夠的,不能滿足中國城鎮化需求,至少要有70%左右的人口在城市,也是新動能所在。所以,一定是8個一線城市,第一層級容納1.6億人以後,把國家中心城市設定好以後,下面自動生成,這樣整個會有9.6億人在城市,容納70%的人口,確定首位城市以後,就能把城鎮化帶動起來。

“以前忽略了機制,不知道誰帶誰,一定是中心城市帶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帶動小城鎮,不是反之。”姚余棟說,“以前城鎮化的選擇,要麽大城鎮,要麽小城鎮,來回搖擺不定。總不定就把時間耽誤了。”

對於剛剛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姚余棟表示,輪廓已經非常清晰,要綜合利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而且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形成互通互聯。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一定要連成網絡,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落實人口掛鉤,實施人口流動和分配指標。

“中央工作會議說得非常深遠,改變我們過去長期的格局,長期格局是這邊拼命要地,那邊人口流失,交通也沒有那麽好,所以各個城市都是大而全的。” 姚余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2

姚余棟:預計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超過3% 加息兩次

據中證網提供實錄,2017年1月14日,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年會暨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CCF50)新年峰會在京召開。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姚余棟在演講中表示,美國2017年兩次加息應該是大概率事件,美國十年期國債跌破3%是大概率事件,美國經濟增長超過3%也是大概率事件。

以下為姚余棟演講速記稿:

姚余棟:我想給大家匯報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也希望由此給大家多點正能量,多點信心。

全球經濟什麽情況呢?概括起來就是好不了,3%的增長速度,我們比較創新的理論,還有顛覆性的理論就是全球流動性不足,人類的錢是不夠的,履行占優貨幣不夠,於是導致了大宗商品低迷,使得世界貿易低迷,世界貿易低迷以後,很多資源型國家也很難有起色。所以,石油雖然有所恢複,但也很難到60美元/桶,也在附近,到70不大可能。所以,全球經濟就是3%的增長速度,這是一個大的格局。我們的理論流動性不足,同時也是安全資產不足的雙重屬性。

第二點想跟大家報告一下美國經濟,再過幾天特朗普就接任了,特朗普提出四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提的是一萬億美元,對美國的已經比較老舊的基礎設施很多地方都不如中國,這個量是不夠的,能通過國會的比一萬億美元小,但是量是不夠的。個稅改革,想在最高邊際稅率中從39降到33,這個邊際效應是很低的,主要是給富人減稅,人家也不太在乎,雖然所得稅整個要下降,這是一個趨勢。另外,重點關註的公司稅要從40降到15,這個經濟學理論界研究不足,主要關註個人所得稅,沒想到公司稅如果下降什麽效果。我們也查了一下,似乎缺乏這樣一個實驗,世界各國二戰以後公司稅都在增長,美國現在40左右,德國和法國都是高於40的,英國是低於的,我們國家是25。所以,我們相對來說還算適中的,不算很高,它能不能把公司所得稅下降,如果下降以後什麽效果,目前來說還不特清楚,這是值得觀察的,有一點觸發美國很多公司從海外搬回美國國內,同時促使它稅後利潤增長,可能股市再創新高,因為公司交的稅少了。他的減稅,包括基礎設施現在有不少經濟學者評論沒有那麽多大的財政赤字,我想跟大家說企業加杠桿和政府加杠桿不一樣,政府是今天加了明天就降下來了,因為經濟總體上來以後算什麽呢?敢於加杠桿,政府要敢於加杠桿,奧巴馬八年是把美國整個債務赤字在控制,逐漸在下降,赤字量在增多,但是占經濟的比例在下降。所以,它是先增高再下降這樣一個路徑。

如果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的話,特朗普的政策帶來美國預期的財政赤字沒有想象那麽大,這是一個重要的,不要以為好像是20萬億美元這個債務相對不是那麽大,不一定完全準確。還有貿易,貿易是充滿爭議的,我就不多說了,重點關註是公司所得稅,能不能下降,關鍵是它的立法進程,我們也看到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已經在開始為奧巴馬的醫保改革開始做一些往回倒的政策,能不能通過國會,主要是財政刺激計劃,特別是基礎設施刺激計劃,個稅和公司稅能不能通過國會還要密切觀察,最快是今年9月份。

美國經濟即使特朗普不當選也在恢複,它從危機已經歷經了八年,它的潛在增長速度應該在2.5%-2.7%左右。如果特朗普的政策得到實施,特別是基礎設施得到實施,可能要加0.5個百分點,就要破3。美國經濟18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如果破三帶動作用還是比較大的,由此產生的就是它可能會刺激的,因為美國失業率已經降到4.6了,4.6是充分就業,勞動力市場是很複雜的,4.6是充分就業,如果經濟再繼續的更強勁的速度增長的話,可能會使勞動力市場更加收緊,收緊以後找不到足夠的工人,於是工資可能會上升,這是值得我們觀察的。如果美國經濟繼續沿著複蘇態勢,如果它的減稅和財政刺激得到實施的話,它可能會刺激勞動力市場的繃緊,工資會上升,這就會涉及通脹,美聯儲關註的通貨膨脹是不是能夠突破3,突破2,它的目標中長期是2,這是有可能的。如果工資水平上升比較快的話,如果全球的油價或者大宗商品沒怎麽動,但是工資動,PCE年底之前有可能逼近2。這樣會促使美聯儲走進一步開始加息。去年12月份已經加了一次了,今年我預計不一定到3次,可能是兩次的加息。所以,這要密切觀察。比如第一次可能在今年6月份,第二次可能在12月份加息。所以,美國經濟如果這樣兩次加息,它的短端利率可能會到1.25,不一定到1.5,短端的上升會上升50個BP,50個BP一旦上升以後會促使長端跟著上升。美國的中長期的十年期國債利率突破3是大概率事件,特別在9月份以後就有可能,如果6月份加息,如果再預計未來的行程有可能加息。

但是它面臨一個什麽問題?美聯儲主席耶倫的任期是2018年3月份到期。所以,今年下半年特朗普總統要提名新的美聯儲主席,到底提名誰也是挺困難的,到時候還有政策的原因,以及各方面的討論,給美聯儲的加息和路徑帶來不確定性,但是總體說兩次加息應該是大概率事件,美國十年期國債破3是大概率事件,美國經濟增長破3是大概率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36

姚余棟:資產配置應按“四季”依時而動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風險平價和美林時鐘等傳統的大類資產配置理論已經面臨各種問題。

近日,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在“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新機遇”論壇上稱,以美林時鐘為例,僅僅考慮經濟周期對大類資產配置的影響,而未考慮金融周期對大類資產配置的影響是不全面的。事實上,國內金融周期的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所謂美林“投資時鐘”理論,是一種將資產、行業輪動、債券收益率曲線以及經濟周期四個階段聯系起來的方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指導投資周期的工具.

姚余棟認為,資產配置應按“四季”依時而動,其核心邏輯是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互動的方法論,使用產出缺口刻畫經濟周期,使用流動性缺口刻畫金融周期,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來表征經濟運行的狀態。

他認為,“春夏秋冬”四季可以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流動性和經濟變化趨勢。當金融周期收縮、經濟周期向好時是春季,當兩個都處於擴張狀態時是夏季,而當經濟不好、金融擴張時則是秋季,兩個都處於收縮時就進入了冬季。

例如,貨幣擴張刺激經濟時是“夏季”,金融和經濟兩個周期都在擴張;之後進入“新常態”,就是“秋季”;然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經濟回暖,這是“春季”前的“冬季”;隨著金融去杠桿進行,又開始了“春季”。

根據上述理論,進而對債市、股市、大宗商品以及現金類資產的配置比例都會相應發生變化。

具體而言,“春季”經濟上行、流動性偏緊,此時應該以股票配置為主;進入“夏季”後,經濟向好、流動性充裕,投資以大宗商品為主;“秋季”經濟下行、流動性寬裕,配置方向將轉向債券;進入“冬季”後則是現金為王。如果針對股票投資,便是“春天”投資價值周期股,“夏天”投資成長周期股,“秋天”是成長防禦股,“冬天”則是價值防禦股。

對於2018年資產配置邏輯,華創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屈慶在上述論壇上指出,2018年很可能面臨的是“負債荒”。銀行資產回歸表內、回歸本源將是大勢所趨,這將倒逼銀行加大對零售存款的競爭,負債成本將面臨趨勢性上行。

屈慶說,金融監管規則重塑過程中,債券市場所面臨的金融生態將出現明顯改變。金融監管變革依然是2018年影響債市的重要因素,正從情緒影響向實際業務影響轉變,且金融監管環境的變化是不可逆的,機構必須及時調整,早做打算,不可抱僥幸心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35

姚余棟:金融開放不是“狼來了”,而是會帶來鯰魚效應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求中國的金融業走出去,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會產生‘鯰魚效應’,將使國內金融業更具國際競爭力,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從而給全球補充流動性。”5月20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

當前中國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措施加速落地,4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銀保監會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其中包括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等多條對外開放具體舉措。

以此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擔憂的聲音。例如中國市場對外資銀行大幅度開放,中國的銀行是否能經受得住沖擊,是否會威脅中國金融安全與穩定?

姚余棟認為,加速金融開放不會有“狼來了”,目前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全面領先全球,在防風險和監管標準上更是執行最高要求。例如,中國銀行業在全球率先全面實施了《巴塞爾協議Ⅲ》,而美國、歐盟都沒有完全實施。

5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資產質量方面,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1.7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85億元;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03個百分點。利潤增長方面,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5222億元,同比增長5.86%,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1.25個百分點。

姚余棟指出,銀行業現在壞賬已經逐漸減少、利潤猛增,今年是拐點,明年可能就會否極泰來,銀行業會有一個大的發展。此外,直銷銀行雖然是國外發明的,但成就在中國。中國直銷銀行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國外銀行已經無法相比。此外,姚余棟指出,過去幾年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產規模已經發展壯大至12萬億元,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企業出海輸出金融科技,都代表中國金融行業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如果加速開放,會產生鯰魚效應。

中國金融行業加速對外開放,未來老百姓可以獲得哪些外資金融產品?姚余棟指出,保險和養老服務可能是將來外資金融機構發力的重點。他指出,中國將來也會進入超老齡社會,需要在全球分散老齡金融產品的風險,包括保險產品具有很大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