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棉花價格已經跌至閾值下方,將促使美國政府向種植棉花的農民發放補助幫助其償還貸款。
中美兩國分別是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和出口國,中國需求下降且美國產出上升料推動本棉花季結束前,全球棉花產出剩余達到歷史最高,這令棉花期貨價格跌至近五年新低。棉花季始於8月1日。
為了幫助農民覆蓋種植成本,美國聯邦政府以52美分/磅的利率向棉花種植者提供9個月的無追索權農業生產貸款。美國農業部(USDA)計算,未來一周調整後的國際棉價為50.94美分/磅。
當國際棉價跌至貸款利率下方,美國政府允許農民以當前的國際棉價償還貸款,而非以他們獲得貸款時的價格。農民也可以選擇放棄以抵押農作物還貸款,只接受USDA的補貼(補貼金額相當於貸款利率與他們出售棉花時的國際棉價之差)。據USDA網站公布的數據,當前棉花種植農未償還的聯邦貸款為2430萬美元。分析師表示,隨著下月棉花收儲季的到來,該數字料會上升。
據USDA,上一次政府需要補貼農民還要追溯到2009年,總計貼了550萬美元。1999年至2009年間,美國政府每年給生產指定農作物農民的貸款計劃成本為3.32億美元。由於當市場價格低於借貸率和利息之和時,農民可以以抵押的農作物償還貸款,也可以只接受補貼,因此違約的貸款很少。
自中國上周表示,明年將減少棉花進口後,ICE 12月交割的棉花合約價格周四跌至61.40美分/磅,為2009年10月2日以來最低結算價。
中國發改委本周初表示,明年將根據國內棉花供需形勢做好棉花進口的相關工作,除發放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89.4萬噸關稅進口配額、滿足紡織配棉等需要外,不再增發進口配額,並引導國內紡織企業多使用國產棉。
分析師也下調了棉花需求預期。法國興業銀行將本棉花季(始於8月1日)中國棉花進口預期下調30%,至560萬捆。
許多棉花交易員預計中國會減少2015年棉花進口,但量不會太大。自2011年底棉價大幅上漲後,中國一直在收儲棉花。但買入水平一直被看成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當中國經濟遇冷時。美國政府預計本季美國棉花產出將增長28%,而今年棉價將下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