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分析人士猜測中國將出臺何種支持經濟的政策時,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的辯論也如火如荼。昨天新華社文章批評期待降息的論調,認為是不信任中國改革,今天人民網評論稱“降息不是改革的對立面”。中國央行的顧問又認為,貨幣政策要堅持不搞強刺激,定向發力。
今日新華網文章介紹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的觀點,稱陳雨露直言:
“現在是中國經濟調結構最有希望的時候,也是最後的機會。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幣政策一定要配合好,咬牙堅守住,保持總體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搞強刺激。”
對於外界關心的會不會降息,陳雨露回應說,還沒有到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如果降息就是個強信號,對堅持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大家會疑慮、混亂。
“能不這樣做就不這樣做,想點其他辦法,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讓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在13%左右,預調微調的手段有的是。”
陳雨露認為,在保持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既要推動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又要定向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
“貨幣政策還是以調控總量為主,但在結構調整上也要探索創新。”
對於不少人擔心利率市場化會推高實際利率,陳雨露指出,雖然利率市場化可能短期內利率有上升過程,但只要經濟肌體基本健康,都會出現拐點、回歸。利率市場化也是讓民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
陳雨露預計:
“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能在今年底前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很可能在2015年有實質性推進。”
今日華爾街見聞提到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的觀點,認為中國央行的降息周期已經開始。
如下圖所示,今年以來 R007 基本都在 5%以下,意味著央行關於利率上限的背書有效降低了市場利率中樞,等同於從 今年年初就已開始降息。
點擊查看相關陳雨露評論文章。(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