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盛和麥肯錫如何成為名校生的香餑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68

rtr416q6

今天,從常春藤名校到華爾街似乎是一條水到渠成之路。然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這條路仍然人跡罕至。那時,醫學和法律才是畢業生想走的康莊大道。

那麽,局勢是怎樣扭轉的呢?原來,投資銀行和咨詢公司精心設計了招聘體系,將名校精英源源不斷地篩選到他們的實習和正式崗位中去。

這是加州大學聖叠戈分校的社會學家兼教授Amy Binder在《華盛頓月刊》中透露的。最近,Binder和她的團隊采訪了60名來自哈佛和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和在校生。她發現:

許多受訪者稱,他們去上大學時並無意成為銀行家或顧問;

在大學里的時候,他們對這些職業幾乎一無所知,並且覺得這類工作很無聊而且不太會有意義。

直到他們開始在這些領域里與其他人競爭崗位,態度才發生了轉變。

這是怎麽回事呢?

金錢遊戲

受訪學生形容稱,投行和咨詢公司們為求才所做的努力可謂無微不至。這當然絕非偶然,也不是沒有成本。正如Binder寫道:

為了打動這些孩子,頂尖銀行和咨詢公司們競相在各大名校打造“白金”級別的就業服務項目。一擲千金的勝出者可以在校園招聘會上獲得最佳的席位,給學生們發郵件,在學校里最豪華的宴廳舉行信息分享會和招待會,獲得成捆的簡歷,以及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一對的面試,以及其他的“招聘”服務。

這麽一輪下來的結果是,它們給學生描繪了一幅高清且可預見的未來藍圖。對於那些在結構化的流程中度過了18年後來到名校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他們很快將要面臨不確定性。

雙管齊下

它們的招聘項目通常很早就開始了。對於那些急於盡快解決人生規劃問題的學子來說,這無疑是另一個圈套。因為項目的進展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學生們都擔心如果不立刻參與進來就會錯過它,甚至因此危及自己未來的職業前途。

Binder寫道,這樣的壓力,再加上招聘人員總是強調“為聲明卓越的公司工作意味著什麽”,產生了很強的效果。

名校光環是投行和咨詢公司想招他們的主要初中之一,畢竟這些公司需要說服客戶購買他們昂貴的服務。但是實際上,很多名校生最終都在不愉快中選擇結束他們當初的選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雙方在選擇時的不匹配。

與此同時,在華爾街的誘惑下,進入公共服務、醫療保健或其他真正需要人才的行業的精英比以前更少了。當這些行業與投行或咨詢公司競爭精英大學生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後了幾十年。即便是在近些年來異軍突起的矽谷身上,仍然很難看到像銀行和咨詢公司那樣在長期招聘上取得的成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