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繼蘋果之後 誰最可能派發股東大筆分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54

蘋果公司市值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大起大落:2012年8月,蘋果公司股票的市面價值突破6000億美元,但在2013年4月份跌回3410億美元;隨後開啟一輪複蘇,於上個月再度突破6000億美元,並重奪全球最優價值公司頭銜(埃克森美孚以1870億美元居第二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市場通常把蘋果公司股價的不凡歷程簡單歸因於公司管理層對新產品無止境的追求。但花旗並未著眼高深的科技,而是蘋果公司的現金流。他們認為,蘋果公司的剩余自由現金流看上去格外誘人,並通過對比IBM公司來闡釋原因:

圖3以蘋果公司和IBM的自由現金流(FCF)收益率,即自由現金流/市值為基準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去年4月份蘋果公司股價觸底時,公司的自由現金流收益率高達10%,IBM略低,為接近9%。

Screen-Shot-2014-08-29-at-12.49.45

然而,若以剩余自由現金流收益率(surplus FCF yield,即自由現金流-股息與股份回購開支/市值)為基準,情況則截然不同。當去年4月份蘋果公司股價觸底時,其剩余自由現金流收益率高企於10%上方,但IBM則接近零(見圖4)。

其主要的差別在於,IBM已經把大部分自由現金流派發給股東,而蘋果公司沒有。該估值指標幫助預測了兩家公司股價表現的巨大差異,自此之後,蘋果股價上漲83%,而IBM股價漲幅僅1%。

這可能是吸引金融大鱷們註意的點。

花旗表示,經過股息和回購兩度加碼,蘋果的剩余自由現金流收益率已從去年4月的10%大幅降至目前的1%左右,跟IBM所差無幾。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蘋果2011年不派息不回購股票,但2012年踏出第一步後便回不了頭,2013年通過股息派發和回購股票歸還股東的資金高達330億美元,相當於公司自由現金流收益的88%。

蘋果股價去年4月觸底至今勁漲83%,同期,IBM股價僅錄得1%的漲幅。蘋果管理層在Carl Icahn等大鱷軟硬兼施下“善待股東”,迫使公司向“回購天王”IBM看齊。這解釋了為何蘋果並未推出革命性的產品,股價卻在過去一年多來翻了一番。

蘋果這頭超級現金牛,可供名曰維權股東實為大鱷的企業狙擊手”抽水“的空間已經不多,利用剩余自由現金流收益率的套利機會所剩無幾。

再看看全球還有哪些非金融企業像蘋果公司那樣,在股價低迷時剩余自由現金流收益率高企。再綜合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因素,以及市值50億美元的門檻。我們發現:

去年蘋果公司這類投資機會頗為罕見。而今年,只有11家公司類似於去年的蘋果,其中沒有美國和歐洲的公司。2013年中旬的時候還有4家美國公司(包括蘋果)和1家歐洲企業。

以下是符合條件的11家亞洲企業名單:

2

當然,還要假設這些亞洲企業會聽從股東的派息呼籲。花旗寫道,韓國企業的資本性支出是股東派息和股票回購數額的12倍,日本為5倍。而在善待股東的美國,該比率是1:1。

要求放低一點,以下這張圖表顯示了剩余自由現金流收益率在4%以上的西方企業名單。

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