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贏家們 午休偷偷在做的事

2014-08-25  TCW
 
 

 

上班日的中午時光,你是否是這樣度過的:邊吃飯、邊開會,有時囫圇吞棗到吃了什麼都不知道。跟辦公室飯友匆忙去餐廳占位,邊吃邊吐苦水。或是,拿著便當,繼續黏在電腦螢幕前,漫無目的看文章。

這不是令人意外的情景。《哈佛商業評論》曾引述一項名為「能量計畫」(The Energy Project)的調查結果指出,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午休時間沒有離開辦公桌;六成受訪者的午休時間少於二十分鐘,甚至少於十分鐘的,也大有人在。

但你知道嗎?我們可能正錯過,一天最能添人緣、衝創意,甚至補充活力的黃金時光。

尋找午休新配方全球正在做:丟掉滑鼠+便當

其實,午休時間,是一天中唯一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因為,白天我們被工作綁住,晚上下班,時間屬於家庭,只有午休,老闆跟家人都沒辦法干擾。但,卻只有少數贏家,意會到這個「真空時間」的好處。

例如,掌握全台最大廣告預算的群邑台灣分公司董事長余湘,就很會利用午休時間廣結善緣。若約晚上,顯得太侵略私人時間,大家參與意願不一定高。但約中午,半公半私的時間揪團吃飯,不談正事,讓人放鬆,反而讓她的飯團集結宏?痋B海洋拉娜與天空傳媒等高階經理人,牽出來的商機更大。

「人緣好,大家就會喜歡你,人脈就會不自覺的產生。」余湘說。

老爺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則利用午休時間,幫自己「充飽」創意。

「(午休時間)若只用來吃飯,太可惜了!」有將近三十年職涯經驗的沈方正觀察。工作越忙碌,越要學會中場時間抽離工作。這位執行長每週會抽出一天午休時間,坐公車前往他的神秘基地:美術館。這個形同讓大腦先休息再啟動的儀式,讓他在下午工作,能激發出更多創意。

當然,我們多數人的午休時間有限。但起碼,你可以選擇好好的吃。

好好吃,不是指吃大餐,而是專心一致的去享受食物。根據商業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引述,專心吃飯的人,會比邊吃邊聊天的人,擁有較好的血壓、睡眠品質,這也會反映在工作效率上。

就算你要午睡,也請記住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的關鍵數字。研究已證明,一個午間的短睡,能帶來的活力,勝過你晚上多睡好幾鐘頭,這是一個多划算的投資。

其實,現在全球正流行,用新視野看待午休時間。「找回你的午餐時間,就是拿回人生自主權的第一步」著有《這樣WORK才WORK!》的職場暢銷書作家史瓦茲(Tony Schwartz)說。

史瓦茲曾對企業經理人,發起名為「搶回你的午餐(Take Back your Lunch)」的能量計畫,鼓勵大家遠離辦公桌,外出吃午餐。

1小時可以不一樣贏家午休小改變,翻轉人生

這其實有科學根據。我們若一直處於工作的緊張情緒,對腦子的傷害很大,實驗已證明,壓力是造成記憶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實驗也證明,走出去散個步,創意反應是久坐辦公室的兩倍。

不管你選擇午休時間該怎麼過,但一場午間的小改變,是可能翻轉人生的關鍵。

台積電研發經理謝志宏,因為一個不甘陷入中年肥胖危機的念頭,決定重新安排午休時間,三年後,他打破全國「百馬」紀錄,還換來了職涯高峰。

一個超商副店長,選擇了深耕午休時間,現在,他是中國最大網商阿里巴巴的在台負責人。

讀到此時,若你仍堅持,午休時間太短,真的很難拿回主導權。

沈方正建議,先跳出框架思考。

我們可以問自己,多數時間,是否總為午餐吃什麼而想破頭,然後又陷入,「要和同一群同事」及「進餐廳吃頓飯」的雙重框架,導致我們總將午休活動空間,限定在從辦公室出發、步行十分鐘之內的餐廳,因此,想不到吃什麼好,也是必然的結果。

但如果把這個框架拿掉,把吃午餐簡化為吃個三明治,「哇,那你就可以利用午休,逛書店或去美術館,甚至看紀錄片,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麼過癮!」他說,午休時間怎麼運用,就像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一樣,「往往是被我們自己否決掉的!」

英國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說:「一個人可以在午餐前是個悲觀的宿命論者,在午餐後卻是個樂觀的自由意志信徒」。

別小看午休時間可以帶來的改變。上述的這些贏家,可能一週只是做一次小改變,哪怕是十分鐘的心靈對話,效果,都很驚人。

曾獲《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探險家」稱號的韓福瑞(Alastair Humphreys),曾大力推廣在午餐時間進行「微探險」。他說,與其浪費時間在辦公桌前啃三明治,不如用全新的眼光到附近的綠地走走:當你走出去,你一定會看見不同風景。

他說,多人都以為探險一定要在遠離城市的鄉間,卻又常排不出時間。但我們所在的城鎮裡便有公園、歷史建築,你可以從窗戶往外看,隨便選定一座建築物,在不看地圖、不用手機輔助的情況下,運用自己直覺,或步行或轉乘大眾運輸工具,想辦法抵達目的地,就算最後無法到達也沒關係,關鍵是享受過程,重新思考我們所處的周遭世界。

今天起,若你已準備讓自己的午休時間不一樣。探險,已經開始。

【延伸閱讀】午休新提案 6件事提升你的戰鬥力

美國商業雜誌《快公司》用已證實的科學方法提出建議,午休做不一樣的事,能提高生產力;就算只是吃飯,吃對了,也能比同儕有創造力。

■提案1:好好吃,補腦力》適用對象:公事如麻、過目就忘的失憶一族》大腦也會餓,但要吃對腦有幫助的食物。1.魚:Omega 3 有助腦力運作,增強記憶。2.黑巧克力與堅果:幫助減緩認知退化。3.酪梨、藍莓:抗氧化素豐富,可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提升學習跟肌肉能力。

■提案2:20分鐘「創意眠」》適用對象:下半天常漏電的「度估」一族》20分鐘,小瞇一下。實驗驗證,最好的午睡長度是15分鐘到20分鐘,但別吃飽後立刻趴下睡,這會帶來胃病後遺症。

■提案3:走出辦公室微探險》適用對象:整個上午零產出的跳針一族》飯後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散步。實驗證明,去公園或廣場走走,能將注意力轉移,回到辦公桌後重新聚焦,你的生產力會更佳!

■提案4:窩進「爆米花工作站」》適用對象:即將提案報告的焦慮一族》前進咖啡廳對工作是有好處的。1.Renew注意力辦公室之外,還要有「爆米花工作站」(Workstation Popcorn),可以是咖啡廳或公園長椅,在新地點「爆」出創意。

2.提高生產力條件許可下,飯後到咖啡廳開工,也是不錯主意。咖啡廳音量,約70分貝的噪音,比全然安靜,更有效提升注意力跟生產力。

■提案5:7分鐘椅子運動》適用對象:連鄭多燕都跳不完的少動一族》科學家發現,下午運動比清晨好。》原因:午後,人的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彈性,反應最快,受傷的風險也會比較低。》實踐:美國運動醫學學院旗下期刊的論文指出,只要一張椅子、一道牆和7分鐘時間,做12項劇烈運動(如仰臥起坐),運動量跟長跑一樣。

■提案6:上網po文衝人氣》適用對象:不吐不快的社交一族》中午經營社交網站,最具投資報酬率。》原因:根據網路調查機構Kissmetrics統計,中午跟下午六點,是推特點擊率最高時刻。臉書,接近中午的時間,也是最多人關注po文。》提醒:最好別邊吃邊上網。研究指出,專心吃飯的人,會比邊吃邊聊天的人,擁有較好的血壓、睡眠品質,這也會反映在工作效率上。

資料來源:《快公司》(Fast company)、Kissmetrics、《健康與健身期刊》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