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家樓下的隱形炸彈

2014-08-11 TCW
 
 

 

如果讓台灣民眾重新做一次選擇,很清楚的告訴你,有大量乙烯、丙烯、瓦斯、石油等化學物質,透過各種管線經過你家門口;如果爆炸起來會炸掉一條街,你還願不願意選擇繼續住在這裡?

這次高雄市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面臨這場悲劇。

《商業週刊》採訪團隊趕赴災難現場,最怵目驚心的畫面是,居然馬路下面埋著各種和炸彈同等級殺傷力的化學原料,透過管線四處竄流,就離居民住家只有一公尺的距離。綿延四.四公里的道路「傷口」幾乎一模一樣,就是開腸破肚,而「肚子」裡冒出來大小、直徑、材質各不相同管線,依照經濟部和中油所提供的資料,光是石油和石化原料,就有高達十六條管線埋在高雄市的地底下,這一炸,炸出了台灣公共安全危機。

這個隱形的危機有多驚人?有幾個數字,你一定要知道。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的輸油管線共四千零六十公里,遍佈在十個縣市,主要以西半部為主,除了中部的台中、彰化、南投,以及屏東沒有埋著輸油管線外,人口最稠密的台北市、新北市、台南、高雄、桃園,以及基隆、新竹縣、苗栗、雲林、嘉義等都有輸油管線經過。台灣本島海岸線總長度約一千一百四十公里,換算之下,等於油管的長度可繞台灣本島三圈半。

全台瓦斯公司有二十四家,天然氣管線長度超過三萬五千公里,更可繞台灣本島三十一圈。台北市天然瓦斯用戶數六十萬;新北市中油、台塑石化共有十九條管線穿過;高雄市包括油管、天然氣、電力、電信、下水道、自來水等八大類管線,長度達十二萬三千八百公里。至於這次引發氣爆的石化管線,不管官方或業者,則完全沒有統計數字。

若以國內石化管線配置的地點與密集度來看,高雄市是危險程度最高區域,這裡有中油高雄煉油廠(包括第五輕油裂解油廠)、仁武石化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林園石化工業區、中油林園石化廠與第三、四輕油裂解油廠。往北走,台南有奇美實業,雲林縣則有台塑麥寮、海豐廠,苗栗縣有頭份石化工業區、長春石化廠,桃園縣有中油煉油廠,這些都是防災與警戒程度需要更高的地區。

「可別以為只有石化廠才須警戒,工業區、科學園區也都會使用到有毒液體或氣體,」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副教授顏慶堂說,「發生氣爆的地方,不見得是氣體洩漏的地方,而是洩漏的氣體跑到地勢比較低的地方彙集,或是管線比較脆弱的地方才出現氣爆。」顏慶堂說。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主任粘麗玉表示,台電第六輸配電計畫,將高壓電纜地下化,僅埋設一.五公尺深,在日本是埋六公尺深度。由於大街小巷都在埋,幾乎埋在民宅門口,導致民眾與電磁輻射過於接近,進而影響到民眾健康;而這些電磁輻射災害恐怕將隨著高壓電纜地下化逐漸的蔓延開來。

一位中油員工就指出,依照他的專業判斷,會造成這麼大的爆炸,疑似丙烯四處流竄,大量蓄積在地下排水道,由於是半密閉空間,遇到火花,就會整個炸開來;這次是丙烯,如果是致癌物的苯,透過空氣中傳送,災情範圍就不會只限於馬路的兩旁,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台灣史上最嚴重一次氣爆,也是死傷最慘烈的一次。

爆炸點竟僅離住家一公尺走出騎樓兩步就會掉坑洞,居民不敢回去

氣爆地點在高雄最熱鬧的路段之一,平日車水馬龍的凱旋路、三多路周邊,長達四.四公里的道路,住有四千六百零二戶,居民高達上萬人,我們一圈問下來:知不知道你家門前埋著各式各樣的管線?幾乎沒有人知道。自來水管、污水管、電信管、天然氣管、電力管,還有各式各樣沒聽過的石化管線,如乙烯、丙烯、苯、1,3丁二烯、甲烷、丁烷等,各種管線全部通過你家門口的地底下。

這一次馬路整個被炸掉,在現場我們實地測試,受災的馬路距離住家最近的距離只有一公尺,等於是走出了住家騎樓,再多走兩大步,就會掉到坑洞裡。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何容君曾針對台灣北、中、南、東部共二千八百一十九位民眾做過調查,他們期待核電廠距離住家的平均安全距離是九十四公里。我們都需要動用全民公投決定要不要核電廠,沒想到距離我們才兩步之遙的管線,我們卻一無所知,無法說不要。

「那一天我很早就睡覺,從床上被震得彈起來。」氣爆發生後,住在大馬路邊的陳先生,離開房子到對面路邊的椅子上坐著。「不敢回去,不知道(氣爆)會不會再來一次,」九個小時後,陳先生臉上掛著一夜的驚恐說著。順著路往前走,除了要注意腳底的鐵架、玻璃外,還要留意頭上可能隨時會倒下來的樹枝、廣告看板,與掉落下來的電線;短短五分鐘路程,要花超過兩倍的時間,才能走到。

從三多一路轉向凱旋二路,景象更是驚悚。超過三分之二的柏油路面不見了,路上還瀰漫著形容不出的化學臭味,令人作噁。路口,就是凱旋三路、二聖交叉路口,是第一個發現外洩的地方,可能是大氣爆的起點。

路口的寢具店被燒燬,還冒著燃燒未完全的白煙,只見軍隊拿著生命探測儀搜尋,是否還有生還的人,搜救犬也出動,要在七十二小時的搶救黃金時間內,找到更多活口。但讓人恐懼的是,政府不知道,同樣在地底下的管線中,還有二百六十噸的丙烯還貯存著。讓一群熱情投入救災卻不知情的人,拿自己的性命拚搏。

過去,這條路是小港、前鎮工業區,中鋼等公司員工上下班的必經之路;現在,卻成了消防車、汽車的墳場。

全台的氣爆事件,死亡與受傷人數還在增加中。全台灣二千三百萬民眾此刻最想知道兩件事:一,誰是禍首?二,一條條輸送潛伏危險氣體的管線,會不會經過我家門口,甚至從我家房子底下經過?

空氣中早就瀰漫臭味只要一方業者願意通報,都還有救

高雄市政府把矛頭指向李長榮化工。李長榮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為此兩度出面召開記者會道歉,「絕對會負起責任,」李謀偉說,卻不承認自己是禍首。負責把丙烯輸送給李長榮的華運倉儲,則說一切按表操作,錯不在己。「把設計圖拿出來看,就知道當初管線設計上有沒有問題;然後再看看有沒有定期巡檢,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與管線打交道二十餘年的台塑關係企業麥寮管理部副總吳欣哲說。

「兩家公司都要打屁股,華運、榮化都有責任。」一位中油員工說。「你看,八點五十分,李長榮收不到料、出現問題時,就應該要把閥門關閉停止供料,還要通報主管機關,以便萬一氣體外洩,消防、救災單位才知道如何因應。」他拿著高雄市政府公佈的氣爆前兩家公司輸送丙烯的工作日誌氣憤的說。「只要有一方願意去通報,災情就不會這麼嚴重。」

我們在炸開的馬路上遇到一位叫寶慧的小姐,她說氣爆當晚約九點左右就聞到刺鼻的味道,家人也趕緊把窗戶關起來,在家附近的鐵道旁更來了四個警察和一輛消防車,她一開始還以為是查酒測,原來早有人報警,沒多久就爆炸了。也顯示空氣中瀰漫的味道早就預警,但卻沒有被攔下來。

「採集氣體哪有這麼困難,只要把到現場採集的氣體上GC/MS(氣相層析╱質譜分析儀)分析,最晚兩個小時內就可以知道是什麼氣體外洩,」顏慶堂說。光是氣體的採樣就分了兩段進行,第一次檢驗出來的氣體是乙烯、丁烷,等到環保署毒災應變中心第二次採氣後,才驗出來是丙烯,這已經是三個小時後的事,為時已晚。

各方都有說詞時,只有等待檢方調查,真相才能大白。救災,要跟時間賽跑,少了經驗法則,多走冤枉路,搶救的機會也會隨著分秒消失。如果能夠記取十七年前高雄鎮興橋事件,或許就能避開這一次災禍。

高雄地下管線圖盤查不清市府資料只有近11年的,更早的都沒有

當年,中油高雄煉油廠進行高雄市前鎮區鎮興橋液化石油氣管線拆遷工程,在更換瓦斯管線鑽孔測試時,突然發生瓦斯外洩,引起大火爆炸,造成十一人死亡、十七人輕重傷,中油為此付出四億一千四百萬元代價。事發地方在凱旋四路附近,距離這一次氣爆事件地點只有一公里遠,當年若主管機關願意認真的把地下管線盤查清楚,也許就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最近一次,七月九日,高雄市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施工時,因為包商施工不慎,挖破中油油管。苯外洩必須用大量的木屑和吸油棉清理,現場的消防隊卻使用大水的方式,降低空氣中苯蒸氣的濃度。「苯與水混合變成液體後,流向地底的箱涵,反而製造了另一個隱形炸彈。」一位化工系副教授說。

「苯是致癌氣體,政府有告訴你嗎?」一位中油員工說。在場不少吸入氣體的消防人員與民眾,覺得頭暈、噁心,就是因為苯的毒性帶來的副作用。「吸多了甚至會死人。」同樣的,高雄市政府為了避免引起市民恐慌,不願意講出真相。

高雄市政府預估,這次的丙烯外洩數量約達十公噸,相當於二十公斤桶裝瓦斯四百八十四桶,這樣的威力就足以炸掉四.四公里的路。中油每年丙烯產量達一百四十五萬噸,如果出現狀況,相當於這一次氣爆威力的十四萬倍,這些隱形炸彈如果處理不慎,一旦發生意外,震撼力可想而知。

肇禍的包商,高雄市政府只開罰十五萬元了事,若當時警覺性高一點,一併盤清底下有哪些管線,除了中油的管線受損外,其他管線零件是否因此鬆脫?少了這一個動作,可能是鑄下大禍的開端。

到底,高雄市的地底有多少管線?或是有多少管線埋在我們家前面的馬路底下?「我也不知道,要去問中央,我們手上只有中油和中石化的管線圖,」高雄市工務局局長楊明州兩手一攤,無奈說著。

有人要在高雄挖馬路、埋管線,就一定要向工務局申請,許可後才可以開挖路面。底下有哪些管線,「現在建立的管線圖資只有二○○三年以後的資料,更早的都沒有,除非廠商願意主動申報。」楊明州說。

工務局把這次氣爆附近的管線圖攤開,地圖的左邊,密密麻麻列出一堆公司,有李長榮、台塑、和桐、中石化、中油等公司,卻只躺著中油與中石化兩家公司的管線圖,「我們只有這兩家公司的管線配置圖,其他的都沒有,」楊明州說。

國內無管線外漏處理SOP釀災廠商不會因未提供管線圖而被罰

高雄市政府說,管線的資料都在經濟部手中,經濟部則說,資料都在地方政府手上,互踢皮球只說明了一件事實,高雄市政府手上根本沒有全市的管線配置圖,有多少危險的輸送管經過市區,高雄市政府完全不知情。中油老員工說,有些管線甚至是日據時代就埋下的,有誰會知道?

一張陽春的地圖,如何保護高雄市民的安全?

別以為這件事只發生在高雄市,大多數的縣市政府也拿不出這張管線配置圖。因此,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召開記者會時說,要整合中央跨部會與地方資源建立平台,全面清點高雄市地下管線。「國內對於管線外洩的通報及處理SOP(標準作業流程),目前確實沒有統一規定,」杜紫軍說,換言之,這次釀災廠商並不會因此受到處罰。

「高雄市是全台灣管線密度最高的地方,要優先處理,」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說。類似的災禍出現不止一次,卻沒有人願意思考,如何降低災禍發生。

高雄氣爆事件,凸顯幾項須正視的問題。首先,正確的救災方式才能化解危機,以這一次丙烯外洩事件,「對付丙烯沒有別的方法,就是讓它燒乾淨,」顏慶堂說。所以,快速把人員疏散、區域淨空,讓積壓在地底下的能量一次發洩出來,危險就能解除。「問題是,有多人接受這樣的做法?就像煉油廠製程中遇到狀況時,讓它噴出煙囪外燃燒一樣,危機就解除了。問題是,民眾會以為我們在製造污染。」中油員工說。

如果,無所不在的管線埋藏著這麼大的危機,我們的石化原料只能透過地下管線傳送嗎?

一位中油的員工反問:「如果不埋在地下,你要埋在哪裡?其實在地底下算是比較安全的,你如果沒有在地底下,第一個你要靠什麼?靠油罐車嗎?靠氣槽車嗎?天天在路上跑安全嗎?」如果全部用油罐車運送,除了成本會暴增,過去發生在高速公路上油罐車爆炸事件,包括台灣、墨西哥、加拿大、中國,都發生過油罐車爆炸,最多還超過二十人以上的死亡。

在公路上跑的油罐車像是炸彈到處跑,但是埋在地底下的管線又像隱形炸彈,一旦管理不善,就會釀成災害。

日本借鏡》都市計畫後,工業用管線不會通過住宅

這兩者要如何取捨?在經濟與人命安全的天平上又要如何取得平衡?日本、新加坡都還是擁抱石化業,又是用什麼態度來找到平衡點?

日本媒體NHK報導,日本安全工學學會會員、橫濱大學安全管理學教授大谷英雄說:「日本在都市計畫之下,工業用地和住宅是分離的,輸送到工廠的氣體管線,是不會通過住宅區的。」

而在日本實施都市計畫之前,也曾發生過兩次重大瓦斯氣爆。根據BBC報導,一九七○年四月,大阪市北區地鐵穀町線的工程現場,因為埋在地下的煤氣管破損,導致煤氣洩漏,而引出大規模爆炸,導致七十九人死、四百二十人受傷。

BBC報導,大谷英雄指出,城市迴避氣爆的關鍵,一個是城市規畫,一個是煤氣等氣體設備必須有自動關閥、阻斷氣體的功能對策。事實上,台灣的石化業者和瓦斯業者也都會用自動關閥的方式避免危機擴大,重要的是關鍵時刻,誰來把關?

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主張,石化管線應該要遠離人口稠密的住宅區。

雲林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特聘教授徐啟銘認為,理想上,一般民生涵管應與石化類涵管分別獨立,前者可容納下水道、地下電纜、電信光纖等,而石化類如液化天然氣、油管等運輸管線應走另外的共同涵管,兩種涵管的距離不能太靠近。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透過都市計畫做到避免石化管線威脅人口稠密區,至少也應該讓石化管線遠離一般民生涵管。

一九九二年發生在墨西哥第二大城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的下水道氣爆事件,同樣發生在熱鬧商業街道,死傷總計超過七百人、造成一萬五千人無家可歸,此事件曾由國家地理頻道《重返危機現場》節目,製成單元紀錄片《Inferno in Guadalajara》。事後調查發現,是墨西哥國營煉油廠Pemex管路腐蝕,導致汽油往下水道洩漏,因天氣或偶發的敲擊火花引燃,炸燬街道共長八公里,上千座住宅嚴重損毀。而事發前四日,當地民眾就注意到一種怪異的氣味,當地消防局只是出面安撫,並強調沒有爆炸危險。

更早在一九八四年Pemex在墨西哥市聖胡安區的液化石油氣管線破裂,造成傷亡更達四千多人。三十年來至今,光是與Pemex有關的類似氣爆事故,至少就奪走了近千條性命、導致數千人受傷,財物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新加坡借鏡》遠離市區,串聯小島發展石化業

新加坡裕廊島的石化中心選擇的方式,是遠離市區,將小島串聯起來發展石化工業,不讓這些管線穿過市民的家門口,台塑雲林六輕填海造地的做法也近似,讓管線走在整個石化園區,與一般居民居住環境拉開一段距離。

這顯示出即使人類會吸取教訓,但有例外的時候,而例外的一瞬間往往就不可挽救了。因為,有關於地底下的知識,我們所知道的太少,以至於防不勝防。

一位老家就住在這次氣爆重災區凱旋路、賢明路口的賴小姐,從她家望出去,就是被炸出約兩層樓高的大洞,她說住了二十幾年,從來不知道門口有這麼多的管線。

我們在中正高工災民收容中心碰到一個做人力仲介的沈小姐,他的父親在那一晚從床上被震醒,去移車的時候當場遇上一個服替代役的年輕人全身是火,趕緊送他去醫院急救;之後她父親就不敢再回家,住在飯店裡,她同樣不知道住家離管線這麼近,如果重來一次,她會勸父母親遠離危險。

我們知道了管線的危險又能怎麼樣?能夠拒絕管線經過我家嗎?

地方推給中央,中央說地方政府決定就可以,相關主管機關疏於執法,教人民如何睡得安穩。

用三十條人命換來的寶貴經驗,不能讓這些人白白犧牲。「人民有知的權利,至少要讓人民知道我的居住環境有沒有危險。」中油的員工說。建立全台灣管線資料,讓政府可以清楚掌握,並適度開放讓民眾知道,利用全民監督的力量,即使發生災禍,也不至於難以收拾。

我們已經習慣於在家裡轉一個開關,瓦斯就提供煮飯、洗澡的便利;開車族大概也不會想跑到距離二十公里之外的加油站,最好就在家門口;你要用保鮮膜、塑膠袋、家電產品、手機、電視,無不跟石化產品有關。無所不在的管線和無所不在的便利息息相關,我們的選擇,還是有改變的空間。

【延伸閱讀】一條管線的疏漏,如同484桶瓦斯 一次引爆

■動員6,000人投入救災818名消防員、5,567名國軍到災區、另有危險建物緊急評估人員,包括土木技師與建築師等進駐指揮所;現場還有30隻搜救犬

■這個路口最多人罹難武慶三路與三多一路口紅燈一次約90秒,爆炸當時,等紅燈的車輛幾乎都受波及,造成9人身亡

■出動近200部工程車高市工務局調派68部山貓、48部挖土機、68部卡車、2,006個紐澤西護欄投入災區,另調度重型吊車至現場

■2個多小時炸了4.4公里三多一路連接三多二路共受損1.2公里,總道路毀壞長度4.4公里。柏油路炸開後,只剩下如筆直水溝的路面

■損失21輛消防車大量消防器材、裝備折損;最慘重的,是6位消防員與義消殉職

■損失百輛租用車凱旋路租車街共26家租車行受影響,損失至少2億;災區商家至少1,500家

》高雄市政府估計,災後重建約需耗資19億元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我們家門口底下,埋這麼多管子!——常見地下管線比較

》石化管線●鋼管,4~12吋●輸送:乙烯、丙烯、苯、1,3丁二烯●石化管線輸送的乙烯及丙烯,是日常塑膠用品的基本原料●乙烯、丙烯比空氣重,外洩會留在地上,遇熱源很容易爆炸,卻沒有專法管理●代表性事故:高雄發生81氣爆事件,傷亡逾300人8月4日,檢調專家在地下水箱涵發現李長榮的4吋管線有一破洞,懷疑是最原始的漏氣點

》天然氣(含天然瓦斯)●鋼管,6~12吋●輸送:甲烷●全台天然氣管線約3.5萬公里●代表性事故:1.1997年,高雄前鎮區鎮興橋液化石油氣氣爆,釀11死、17傷2.今年3月美國曼哈頓瓦斯外洩,致8喪命、至少70傷

》輸油管●鋼卷,4~16吋●輸送:燃料油/航空燃油/柴油/汽油●全台油管長度4,060.5公里(包括原油)●代表性事故:1.1992年墨西哥連環氣爆,致200多人死亡、500多人受傷2.2013年中國青島輸油管爆炸,致62死、136傷

》電纜●銅線,外包PVC防水材質●分成高壓電纜/低壓電纜●台電陸面架設、地下電纜全台共8,900公里長●常見事故:電磁波輻射危害、電線走火

》污水下水道●PVC管●輸送:家庭廢水/事業廢水●管線長度已達7,558公里(截至2013年)●常見事故:含有廚餘、排泄物,若流動不佳會發出惡臭,甚至產生沼氣

》自來水配水管●鋼管(GIP)或鑄鐵管(DIP)●使用範圍:船舶/工業/家庭日用/商業/機關及其他●台灣自來水供水普及率91.5%(截至2013年),長度約6.2萬公里●常見事故:淹水、漏水

註1:本表經台大化工系退休教授施信民審閱註2:電信光纖(網路、有線電視)及傳統電話線,無輻射危險,沒有物質在管道中流動,也不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故不列表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如果,管線遠離住宅區,傷害不會這麼大

7月31日,高雄市苓雅區從管線出問題到爆炸,歷經3小時17分,出現6個疑似疏漏、3個不夠完善之處??

》疑似疏漏環節

●時間:20:43李長榮、華運的丙烯輸送管壓力驟降,前鎮儲運所紀錄也指出,當時壓力異常下降,但監測人員沒立即發現並停止輸送,也沒通報主管機關

●時間:20:49~21:30華運照常送出丙烯,榮化偵測不到,卻未立即喊停、確認狀況,丙烯持續輸送47分鐘,直到21:30華運才暫停輸送(時間21:16,首次爆炸在瑞隆路)

●時間:21:30消防局、環保局均在場,未及早考量可能風險,強制所有人員淨空撤離,並要求業者斷氣、切斷區內所有火源

●時間:21:40榮化保壓測試顯示正常,未找出先前偵測不到的真相(時間22:00,李長榮竟要求華運重新輸送)

●時間:22:10~23:35華運二度輸送丙烯達85分鐘,才再度停止輸送

●時間:22:22環保局人員、環保署南區毒災應變隊均已在現場採樣,仍未考量到可能是丙烯

》不夠完善之處:

●時間:22:40~22:55消防局太晚通知中油、中石化斷氣

●時間:23:20環保署南區毒災應變隊確認為丙烯,應立即強制撤離、宣導區內切斷所有火源(太晚檢測出正確氣體)

●時間:23:55消防局得知採樣確定為丙烯,應立即強制撤離(8/1時間0:00,二聖一路大爆炸)

資料來源:中央社、高雄市政府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全台石化3大聚落,近60萬人緊鄰高風險管線

■頭份石化工業區

年產值:650億元代表業者:華夏海灣面積:約95公頃行政區:苗栗縣頭份鎮人口:約10萬人

■雲林離島工業區

年產值:1.7兆元代表業者:台塑面積:約2,603公頃行政區:雲林縣麥寮人口:約4萬人

■大高雄地區

年產值:3,200~3,500億元代表業者:中油、台塑、李長榮、中石化面積:約865公頃行政區:高雄市大社、仁武、林園、大寮、小港人口:約45萬人

》台灣2013年石化工業直接產值約1.8兆,佔台灣GDP逾3成,加上間接產值有4兆

註:中油桃園煉油廠不算石化工業區資料來源:IEK、中央社、各縣市政府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美國、中國,都剛發生大型氣爆——全球重大氣爆大事紀

■時間:1984年11月事件:墨西哥Pemex液化石油槽群氣爆,致近4,500傷亡、3萬1,000人無家可歸影響:Pemex停供液化石油氣,災害地點搶劫案頻傳,上百人因竊盜罪被捕,墨國政府派軍隊駐防維持治安

■時間:1992年4月 事件:墨西哥熱鬧市區地下道輸油管氣爆,致逾700傷亡、1萬5,000人無家可歸影響:引起全球都市計畫、科學界重視,但近年Pemex石油公司氣爆意外仍頻傳

■時間:1995年4月事件:南韓大邱市地鐵施工造成瓦斯爆炸,致101死、202傷

■時間:1998年10月事件:非洲奈及利亞油管爆炸,直到第六天火才撲滅,1,200人喪生影響:加深人民對國營石油公司的敵對

■時間:2013年11月事件:中國青島中石化地下輸油管漏油爆炸,62死136傷,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7兆元影響:中石化股價至當月底跌5%,2014年初中石化及相關官員共15人移送法辦

■時間:2014年3月事件:美國曼哈頓瓦斯外洩爆炸,將2棟公寓夷平、約80人傷亡

資料來源:中央社、《化工》期刊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