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事關牛市命門的一個大命題:中國,會降息嗎? 作者:格隆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09&extra=page%3D1
近期很多人與格隆探討一個問題:中國是否會全面降息?我知道這其中隱含的潛台詞:如果全面降息,大牛市肯定就比較確定來了吧?!

格隆大學學了整整十年宏觀和微觀經濟學,但我從來沒嘗試去做宏觀分析:真的力有不逮,完全沒有自信能做好。宏觀經濟變量太多太多,任何一個變量的變化都會影響、改變甚至顛覆分析模型得出的結論。最簡單的高等數學都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二元方程式,超出三個變量,方程式基本就無解了,或者有無數多個解。當然,你用政治經濟學裡的那套規範經濟學分析框架就另當別論:反正兩嘴一張,模棱兩可,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問題是,格隆一貫崇尚的是實證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與邏輯,只相信數據說實話!你說有大牛市,無疑降息是支撐大牛市結論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沒有實質的社會資金平均成本的下降,單單靠反腐打老虎的心理刺激就夢想大牛市,這不是嚴謹的研究,最多只是一種夢囈)。很好,給我理由,給我數據!

下面格隆先給出詳細的數據圖解,最後再給出結論。

很多人預期全面降息的邏輯,不外乎聽到了國務院「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提法,以及中國息率水平在歷史相對高位:(見圖一:中國實際利率水平的歷史位置)
實際利率 = 一個月上海銀行同業拆息 - 消費物價指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彭博

但以下數據會令中國的降息在很長時間不會發生。
首先,從外部看,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鬆,全球流動性無可避免收緊。大家都很渴,全球範圍內對資金的爭奪剛剛開始(見下圖二)。這會對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匯率以致利率構成必然的衝擊。沒有誰會在這個時候只盯著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對外界形勢熟視無睹。

圖二、美國十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已重返250基點至300基點區間
歐美經濟的確定復甦,美聯儲的確定收縮,資金在加速流出新興市場,尤以出現經常賬戶赤字為甚。(見圖三、圖四、圖五)
圖三、亞太區主要貨幣對美元現貨價走勢
圖四、主要發展中經濟體貨幣對美元現貨價走勢
圖五、人民幣對美元現貨價走勢

實際上,部分發達國家央行和新興市場國家均已進入加息週期:新西蘭今年3月首次加息,儘管近期意外降息,但市場預期央行或將在下半年繼續加息;澳大利亞也有可能在明年加入加息陣營。馬來西亞、印尼、南非、印度、巴西、俄羅斯、哥倫比亞等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進入加息週期。

通過以上數據,格隆想給出的另外一個衍生的結論是:債券牛市基本臨近尾聲,尤其是投歐美債券的資金,必須放棄上半年舒服的享受,下半年大概率需要做的事情是:怎麼做好防守。
圖六:各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化(bps
看完外面的壓力,我們再把眼光放到國內,看看內部降息的必要性存在否。
先看過去14年的CPI數據(見下圖七、中國CPI數據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這是很多人認為會降息的重要理由:市場普遍認為經濟活動、投資衝動減弱以致通脹可以受控。
但我們很多人忽略兩點:
1、 食品價格(平均34年一個週期)仍處在潛在升軌,完全可能推高整體通脹;
2、 通脹可控只是降息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我們回頭看看其他數據,就不會對全面降息那麼樂觀了。首先,中國內地總系統信貸量対GDP比例已從2008年的153%大幅跳升到2013年底的236%,增幅76%。而這個數據在2014年仍在快速增長(見下圖八 資料來源:人行、銀監、商務部、國家統計局、中國信託業協會、中國租賃協會、中國金融年鑑)
除非政府不想完成去桿槓化、化解地方債務問題等深層次問題,否則貨幣政策的總量放鬆,無異於冒險一賭,而這個賭的目的也並不明確。

事實上,現實情況也並無實施全面降息的客觀需要:無論從宏觀經濟總體數據,還是微觀企業的經營情況,我們的總體經濟穩增長仍在可控範圍內,完全不需要釋放全面降息這種冒險的「勝負手」。
圖九、3300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
從圖中可以清晰看出,內地企業2010年後的經營業績持續惡化,至2012年下旬起才穩定下來。以3,300A股上市公司的樣本分析顯示資產回報率(ROA)及息稅前利潤率(EBITmargin)已明確回穩
前瞻的PMI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在「穩增長」這個選項上,並無失控的擔憂。政府保7.5%的底氣漸足,可預見時間內出台總量貨幣政策的必要性都不存在(見下圖十)
實際上,在格隆看來,上半年央行定向寬鬆貨幣政策(見下表一)已經足夠力度,再指望全面降息,是真真的屁股決定腦袋,得隴望蜀。

表一:央行上半年之定向貨幣政策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結論了。格隆想說的是:

1、短期、中期都看不到中國全面降息的可能與需要。長遠是否會全面降息,取決於經濟是否會意外不可控地失速;

2、夢想著全面降息,是因為身在股市,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股市只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非常、非常小的一個環節,千萬不要因為身在股市,就自以為這裡多麼重要。從貨幣政策制定方(國務院、央行、貨政司等)而言,採用全面降息這種總量工具,必須要慎之又慎;

3、國務院所謂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是有指向性的。是因為過往收緊的過程中資金被限制去往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存有結構風險的方向。但資金都是聰明的,經過曲折中間渠道,層層加碼,最終還是會去到該去的、承諾回報率最高的地方。房地產泡沫與地方政府債務是中國未解決的兩個主要深層次問題,需要解決的是這部分融資成本;

4、中國經濟目前的核心導向是顧長遠的「調結構」,而不是顧眼前的「保增長」。用北京高層的話來說,就是「三期疊加」,亦即: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如果全面降息,大水漫灌,前期新辛辛苦苦的定向微刺激、調結構等細活將前功盡棄;

5、除非經濟數據掉得厲害,比如GDP增速出了很大問題,降到7%甚至以下,連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左右這個底線都保證不了,全面降息才會發生。但彼時也說明中國經濟與貨幣政策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不再是結構性的健身塑形,而是保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