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健酒砸钱难叫座白金酒暂停跑马圈地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224/20091224053603459.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继去年10月五粮液携手巨人集团推出“黄金酒”后,今年8月茅台旗下上市的“白金酒”也在全国市场“跑马圈地”。不过,茅台保健酒公司董事长张城近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白金酒目前除已开发的国内10个省市以外,其他省市的代理招商工作已经暂停。

产量不足制约扩张

        今年8月,茅台旗下的“白金酒”在广告宣传上跟风黄金酒的  “送礼”定位,进而渲染“过节送礼升级”。对于两家产品宣传的手段、定位、营销策略,业内一致认为两家比较雷同。而此前白金酒方面对此也不讳言,认为这属于商业行为,营销策略,无可厚非。

        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从10月下旬开始,茅台白金酒在江苏、安徽、山东、辽宁、河北等10个省市的市场陆续全面招商。但在北京这个全国中心市场至今还没有茅台白金酒的影子。“广告打了,但是产品还没有上市。”北京一家白酒一级代理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北京市场上目前还没有白金酒,至于何时进入,我们正逐步计划推进。”茅台保健酒业公司北京办事处主任陈宁向记者透露。

        白 金酒从上市到现在已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目前还只在10个省市进行销售。更令人不解的是,近日公司暂停了本年度其他省市的招商工作,这着实令业界感到费 解。对此,张城向记者表示,目前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是白金酒没有迅速铺到全国市场的主要原因,“企业目前正在全面收缩战线,茅台白金酒今年可供销售量仅有 6000吨。”

        张城同时表示,企业明年将继续投资增产,白金酒工厂和生产线依然围绕在茅台总部附近设立。至于其他省市可能会延至年后恢复招商工作。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产能紧张一直是茅台使用的市场销售策略。“一方面白金酒产能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茅台想先在10个省市进行试销,一旦时机成熟,还是会加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

营销战略束缚发展

        其实,在茅台白金酒面世之初,人们就把白金酒背后以“背背佳”出名的蔡芳新和黄金酒背后以“脑白金”出名的史玉柱这两个营销专家相提并论。

        11月18日,巨人集团以4820万元中标央视新闻联播后第三单元第一选择权广告。据称,今年巨人在央视投放金额会超过2亿元,其中一半多的金额将用于五粮液黄金酒的广告宣传。

        尽管在广告营销上茅台白金酒也“不吝花销”,但有业内观察人士认为,相较于黄金酒而言,茅台白金酒在试探市场方面有些  “畏首畏尾”。即使经过前期的大量宣传,在年末的“市场血拼”中主动放弃了国内很多省市,显得过于保守谨慎。

        对 此,营销专家李志起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茅台白金酒依然受制于东家茅台集团整个战略的影响,入市显得更加谨慎小心;另外茅台白金酒的价格从100多元到 800多元不等,属于中高端,部分经销商对市场接受程度吃不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保健酒领域有5000家企业,如排名靠前的劲酒,2008年销 售额不过20亿左右,其他品牌的销售基本在亿元左右。很多保健酒类产品很多企业过于高估了市场接受程度。

保健酒市场面临大考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表示,2001年中国保健酒行业的市场规模只有8亿元,到2008年已突破了100亿元大关,每年呈30%以上的高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市场前景潜力巨大,但是国内的保健酒市场还不成熟,分额占酒类市场总比不会超过15%。很多消费者对于市场无序竞争和保健酒的质量都持谨慎态度,所以企业还是应该选择谨慎入市的策略。

        陈 晨也表示:从公司目前调研的资料来看,黄金酒和白金酒这两款酒目前的销售情况只能用“反应平平”来形容,并没有坊间流传的一些数字所显示的那么火热。“黄 金酒的零售价格在100~200元左右,消费群体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市场主要是以送礼为主。黄金酒的策略在短期内有助于打开市场,可能在先期会抢得一定的 市场份额,但长期的发展状况还有待观察。”陈晨认为,首先礼品酒在酒业中所占的份额小,其次市场销售的诉求也比较单一,一旦送礼的广告诉求不灵,那么黄金 酒的发展前景就比较微妙。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两个品牌的发展如何,一要看行业的发展情况,二要看市场对品牌的接受能力,三要看各自的内功如何,比如口味、质量、渠道等。

新闻链接

史玉柱借微博玩起市场调查

每经记者  徐洁云  发自上海

        素有“市调高手”之称的史玉柱这次玩起了时髦的调查新花样。

        “做个调查(自愿、个人解惑用),以日常基本生活开销计算,各位这两个月支出是否增加?增加多少?说说大体感受即可,有数据更好。”21日晚,史玉柱在开通新浪微博后的第5天,突然向微博用户们发起了一项调查。

        史玉柱的这项调查很快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多数网友表示,除去年底时令性的支出增加之外,物价的上涨已较明显,日常生活开销处于持续上升状态。

        一位名为“不怨人”的网友的回复十分详尽:买米25公斤原先需110元,前天刚买时花去130元,增加20元;同一品牌面粉20斤一袋的原先32元,现在40元;羊肉18元/斤,上涨1元;花生米5.5元/斤,而夏天是3.5元/斤。

        难道史玉柱突然对宏观经济或货币政策产生了研究的兴趣?看来不是。

        22 日晚,史玉柱的下一条微博记录对此作出了“交代”。他发起的这份调查在24小时内共收到回复231个,被转发51次。他坦承其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微博手机用 户比例,之所以选择“消费支出话题”系因其可参与度高。他还公布了调查结果:在231个回复中手机回复占了55个。

        至 此,人们恍然大悟,原来不知不觉中史玉柱又完成了一次第一手的市场调查。一位接近史玉柱的人士表示,“老史此举是在试用、熟悉一种新的互联网沟通工具”。 有业内人士认为,史此举很有可能是出于对微博式的项目投资感兴趣,也有可能打算进行基于这类传播方式的游戏或其他网络产品的开发。

        不过对于上述猜测史玉柱仍保持沉默,同时也婉拒了《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

保險股叫好不叫座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477&time=2011-04-09&cl=115&page=all

保險公司雖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但經營模式的轉型與突破也到了臨界點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陳慧穎

 

  清明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在加息消息的刺激之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三家在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股價均有不俗的表現。其中中國平安大漲3.9%,不由讓人想起「加息週期利好保險股」的說法。

  這一提法從2010年提出至今,也算是深入人心,但在加息週期啟動之後,三家上市保險公司雖然偶有表現,但絕大多數時間仍舊和大盤一道沉浮,絲毫沒有躍進的苗頭。

  3月底,保險公司2010年年報陸續公佈。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淨利潤336億元,同比增長2%;中國平安 (601318.SH/02318.HK)淨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22%;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淨利潤86.65億元, 同比增長16.3%。雖然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業績均超出市場預期,但其股價仍難以走出獨立行情。

  一位基金經理坦言「最近較少關注保險股」。他解釋加息正在影響保單獲取成本,投資也缺乏亮點,負債成本影響投資選擇,而投資收益率又是一個長期變量,「看不透」。

  經過2010年,投資者們發現,加息週期與人口結構變化對保險行業的影響,絕非提振投資收益和拉動保險消費這樣簡單,在個險銷售團隊增員困難的背景下,央行加息與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制約了銀行、郵儲等機構渠道的保單銷售熱情。今日的保險公司雖然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經營模式的轉型與突破卻到了臨界點。

遭遇「增員瓶頸」

  「人力增長是關鍵」,這是國信證券對太保2010年報快評的標題。在過去,很難想像以投資論英雄的保險行業,會出現這樣的標題。通觀本期保險公司的年報點評,銷售團隊的增員能力已經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

  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均實現了團隊規模與個人產能雙升的成績,得到市場的肯定。相比之下中國人壽2010年末的代理人數量為71萬人,同比下降了9%;太平人壽2010年末的代理人只有5萬人,同比下降17%。

  來自壽險行業內部的人士表示,泰康、新華等排名靠前的保險公司,均受到增員難的困擾。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增員難已經成為行業性難題。」

  根據保監會提供的數據,保險營銷員數量自2003年的128萬增加到2009年的290萬,年均增長率14.5%,雖然總保費隨著營銷員數量的 增長而增加,但人均產能並未提高,人均年保費徘徊在13萬-15萬元之間。如今增員難的局面,對這種成長模式提出了正面的挑戰。

  「我們判斷代理人數量的增速放緩甚至下降是一個行業性的現象,人力增長作為個險保費增長主驅動力的時代正在發生改變,我們傾向於認為人均產能的增長將接替人力的增長而成為驅動個險保費增長的主要力量。」安信證券分析師楊建海說。

  中國平安個險渠道的人均產能,已經成為壽險業務的亮點。上述營銷負責人談及平安,語氣中不無豔羨。在他看來,「平安在嘗試把壽險營銷員轉化成為 金融產品的營銷員」。平安早年曾經主動縮減了個險渠道,以達到精兵的目的,平安集團近幾年的綜合金融戰略和IT平台發展,給銷售人員提供了銷售多種產品的 可能性。

  除此之外,銀保渠道的監管也在加強,銀監會、保監會紛紛出台文件,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派駐銷售人員進入銀行網點,每家銀行只能選擇三家保險公司合作等等。另外,由於銀根收緊,一些銀行注意力都放在拉存款之上,對保險銷售缺乏動力。

  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在分析師會上表示,近期的一系列銀保政策改變了原來的銷售模式,由此帶來整個行業銀保業績的下滑,今年3月無論躉繳和期繳數據都出現負增長。

  更讓保險公司放心不下的,是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已成現實,未來這些銀行系保險公司將如何發力,還不確定。

  2009年12月10日,北京108個網點開始試點銷售中郵人壽產品,當年實現保費收入511.4萬元。2010年,業務拓展至5省市72個地市344個縣市6215個網點,全年保費收入突破20億元,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9587.09%。很多保險公司展業多年,保費規模也僅在十億元級別徘徊,中郵人壽的發展軌跡已經充分展示出渠道的威力。

藍籌之困

  個險渠道減員以及與銀郵代理主客關係的轉換,早在2010年就顯露端倪。壽險市場排名前七位的公司,除了中國人壽、平安穩居第一集團,餘下則陷入一種近乎焦灼的狀態。這已經讓人隱約覺得壽險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耗。

  與此同時,產險走出了長達數年的低谷,開始進入盈利週期。雖然A股的分析師極少寫賣空報告,但他們已經開始在路演中坦言壽險公司競爭的憂慮。

  粗看一下三大保險公司的業務和利潤構成,也可以發現他們之間有極大的差別。中國平安經過多次收購努力,已經於2010年實現了全牌照的綜合金融佈局,非壽險業務提供的利潤已經佔到了整個盤子的一半。其壽險業務2010年的淨利潤僅為84億元,同比下降18.9%。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太保身上,太保也迎來產險的豐收之年,為公司股東貢獻淨利潤35.11億元,佔利潤的41%,這幫助太保呈現出喜人的業績增長,同期太保的壽險業務盈利46億元,同比下降15%。

  不過,中國平安和太保都在2010年調整了評估利率,分別令稅前利潤減少21.8億元和31.3億元。中金公司在報告中指出,由於中國已經進入加息週期,因此評估利率向下調整壓低了公司2010年的實際盈利水平。

  相比之下,專注於壽險業務的中國人壽則沒有可以騰挪的餘地,2010年中國人壽對於非傳統險採取的評估利率為4.48%-5%,對於傳統險採取 的評估利率為2.61%-5.66%。和2009年相比,非傳統險的評估利率有所上行,而傳統險的評估利率近端下降,遠端上升。因為評估利率的變 化,2010年的稅前利潤增加63.82億元。應該說是盡全力實現了2%的利潤增長。

  不過這種做法遇到了分析師的嚴厲評語。申銀萬國報告指,中國人壽「盈利穩定源於精算假設」,「不考慮評估利率和其他精算假設調整,業績低於預期」。

擇機唱多

  自2003年中國人壽上市以來,投行們就進入長達數年的對保險公司的唱多活動。低滲透率、人口老齡化、高成長空間,是市場鼓吹保險股的第一主 題。2007年,投資收益成為唱多的第二動力。2008年危機來臨,分析師們以低估值推保險股,但也扭轉不了大盤頹勢。不過由於降息週期的來臨,債市上 揚,此後股市回暖,保險股隨大盤反彈。

  但到了2010年,加息週期成為投資報告中的最新常用詞,但央行的行動比預期來得要晚,這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保險公司上半年的投資表現。

  目前,中國人壽的權益類倉位為15%,反映出下半年公司對權益類資產進行了明顯加倉。相比2008年和2009年,股市波動性對公司淨資產的影響程度更大。中國平安和太保兩家公司則增加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配置,在總資產佔比中分別佔88%和83.5%。

  依據資產負債匹配的原則,保險公司大舉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但其投資收益的差異則主要來自於權益類投資的表現。在中國A股市場,保險股是高貝塔值的一類股票,波動大於大盤指數。

  正因如此,一位企業年金投資經理表示,他仍舊希望投資保險股,但是要等到大盤上升趨勢確定的時候。至於股票選擇,他傾向於平安,同時又極為擔心平安的再融資風險。

  今年春節前,再融資傳聞令平安A股大跌,闢謠之後也不見反彈。近期,中國平安定向配售股票給香港大亨鄭裕彤,H股配股價格高出A股交易價許多,仍不能刺激A股有所表現。一位分析師表示,市場永遠是對的,這種反應已經說明投資者當前的心態。

  最有趣的分析來自於一家券商營業部的客戶經理:「我們現在較少推薦保險股,現在的保險股很像當初的券商股,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上市,保險股多了就會打價格戰,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和保險股叫好不叫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21

自貿區地產叫好不叫座

http://read.bbwc.cn/dayv25.html

10月初,當你從上海浦東的地鐵外高橋保稅區南站走出來,會看到道路兩邊站著二十幾位房地產中介代理人,守著租售房屋的告示牌,一邊向路人派發宣傳單。路旁的燈柱上,迎風飄動的廣告牌上寫著「某某官邸,強勢引領自貿區概念」,仍然是房地產商的廣告。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港區,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房地產構成自貿區利好的重要概念。

寫滿了樓盤報價的宣傳單上,出售的房產以100平方米以下的老式小高層二手房為主,報價在每平方米2萬元人民幣左右。來往路人不是揮一揮手表示不需要傳單,就是接過傳單後扔入十幾米外的垃圾桶內。

「根據我們觀測數據顯示,自貿區概念的二手房價格在近一兩個月內,平均上漲20%左右,少數甚至上漲了30%—50%左右,但真正成交的十分有限。」房地產諮詢公司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董事謝晨說。

9月27日,自貿區總體方案發佈。自貿區概念又再次帶動自貿區及周邊住宅地產的價格的上漲,最明顯的是臨港工業區。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該片區9月成交量增長150%,均價在每平方米1.4萬元人民幣左右。相比前8個月,自貿區住宅地產價格整體上漲6%—15%,而上海市平均水平為5%左右。

「房價上漲確實存在,但概念預期成分更重,很難長時間維持漲幅。」房地產諮詢公司仲量聯行華東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說。

「離市區太遠,交通也不便利。如需持續發展,則需要相關交通等生活配套設施的跟進。」謝晨這樣評價自貿區概念的住宅地產市場。自貿區概念住宅地產市場主要包括外高橋保稅區周邊及臨港產業區的住宅地產市場。而從市區到外高橋保稅區開車需要40分鐘左右,地鐵需要1個多小時;到臨港地區則需要90分鐘以上,並且還沒有配套地鐵設施。

房地產租售平台安居客數據顯示,9月自貿區外高橋片區二手房成交價在每平方米2萬元人民幣左右,遠低於每平方米3萬元的上海浦東新區平均水平。

相比上海自貿區,同為金融創新「試驗田」的深圳前海周邊住宅地產市場行情則截然不同。安居客9月份數據顯示,前海概念二手房市場平均成交價在每平方米3.4萬元人民幣左右,高於所處深圳南山片區每平方米3.2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價格。與上海自貿區所處地理位置偏於一隅不同,前海緊臨香港機場和深圳機場兩大空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貫通其中。未來可10分鐘車程抵達深港兩地機場、30分鐘車程抵達香港中環,在前海的發展規劃中,前海這個巨型綜合體將擔負起深圳對珠三角,以及未來對香港的軌道交通樞紐功能。有12條軌道交通縱橫貫穿。

「自貿區是被規定了3年期限的『試驗田』,一旦成功,該模式很快便會被覆制到上海其他地區。政府並不是希望建造一個浦東新區、靜安區之外的新商圈。」周志鋒說,「『負面清單』明確規定,自貿區內限制投資高檔酒店、高檔寫字樓、國際會展中心,以及禁止房地產二級市場建設、經營。短期內,很難達到高端人才快速引入。」謝晨認為,自貿區周邊房地產市場購買群短期內將以從事物流、貿易、工業等行業的工薪階層為主。

租金回報率說明了自貿區市場的供過於求。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自貿區住宅地產市場租金回報率在1%左右,遠低於上海2.1%的平均水平。

「自貿區概念住宅地產將領漲上海市場。」復旦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給出大膽的預測,他認為,「上海未來四年房價翻一倍,而自貿區概念市場將增長1.5—2倍。」他分析認為,目前上海浦西已經較為成熟,可開發的土地十分有限。上海要推進城鎮化建設,建造新城,用土地換取財政收入,只有向浦東以東的空曠地區發展,那就是自貿區一帶。

香港匯金證券執行董事馬嘉陽分析:「自貿區概念實質上是給整個上海房地產市場一劑強心針。自貿區概念帶動的是投資者對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熱情。」全國房產數據庫資料顯示,上海9月住宅地產成交量相比8月上漲59.18%,漲幅排名全國第一,大大超過環比上漲7.79%的北京。撰文/仵煜

總之 自貿區概念確實帶動了周邊住宅地產市場的升溫,但可能概念熱、交易淡,且很難形成持續上漲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90

從羅永浩、羅玉鳳談陳年的凡客經:為什麽總是叫好不叫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5/148906.html

羅永浩、羅玉鳳的天分差異顯著,但是都靠認真和真實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對比N次轉型、每一次都極盡找存在感的凡客和陳年,似乎羅家人更接地氣兒。在光環籠罩下的陳年,總是讓努力讓凡客在聚光燈下,但是,回望一下,叫好不叫座,凡客怎麽了,陳年怎麽了?

 
元旦假期,閑著沒事,把羅永浩的個人演講視頻當電影看了一遍,頓然對羅永浩充滿了好印象,誰說人家老羅只有情懷,人家是勇者無懼,stay hungury,stay foolish,用心去做產品,用嘴講故事,用情籠人心,工匠精神不是鬧著玩的。羅家的另一枚瑰寶-羅玉鳳雖然是營銷公司審醜營銷的意外收獲,但是,總是能用那蹩腳的英文和真實的文字表達出簡單而樸實的道理,不少人也在為鳳姐點贊。
 
羅永浩、羅玉鳳的天分差異顯著,但是都靠認真和真實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對比N次轉型、每一次都極盡找存在感的凡客和陳年,似乎羅家人更接地氣兒。陳 年的凡客幾次轉型,抄這個拷那個,弄來弄去,刷了無數的存在感,卻依舊沒有真正贏得長期的粉絲群體,在光環籠罩下的陳年,總是讓努力讓凡客在聚光燈下,但是,回望一下,叫好不叫座,凡客怎麽了,陳年怎麽了呢?
 
品牌之惑:凡客到底是什麽
 
凡客創立之初是複制ppg模式賣襯衫,模仿ppg走單品襯衫路線,ppg通過報紙廣告+電話銷售的模式建立快速的體系,凡客改成互聯網廣告+電商的模 式。凡客在早期的公關傳播里都在往ppg上靠,但極其廉價,質量自然步入ppg,但ppg很快出現了問題(現在已經關閉),凡客就立馬調轉公關口徑,說自 己不是ppg模式,並且開始增加服裝品類,開始講新的故事。
 
早期凡客邀請了很多媒體意見領袖為其襯衫代言,這種方式在 六七年前還是比較酷的,凡客也通過這種方式快速在互聯網圈建立了討論熱潮,各種牛皮和吹捧源源不斷,當時京東還不是特別大,國內B2C電商像樣的也不是很 大,凡客塑造了自己獨特的電商理念和故事。當時,圈子見面都會談及穿的是不是凡客的襯衫,應該說也流行過,我也穿過幾件,但是,一件事兒之後,我再也沒有 穿過凡客的衣服。
 
有一天,我坐出租車,發現司機穿著黃色的襯衫,回來時候坐車,司機還是穿了一個黃色的襯衫,我問了司機,發現是統一發的凡客襯衫,我從此再也沒穿凡客的襯衫了。
 
找韓寒王珞丹代言,凡客體誕生,在當時的聲勢很大,恰逢新浪微博的高潮期,凡客體成為社會化營銷的經典案例,直到今天凡客體的對話方式也在被很多傳播策 劃所借鑒和采用,按照營銷的氣勢,大有氣吞山河的感覺。但是,高的曝光率是建立在高的營銷廣告費之上的,而凡客的服飾價格偏低、質量較差,導致客戶忠誠度 低,很快就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此階段的凡客主打年輕人群體,在韓寒等明星代言廣告鋪天蓋地、遍布北京的地鐵路牌時候,凡客的品牌氣質是很好的,也是相 對有格調的。
 
不知道是出於購物籃的豐富化需求,還是由於京東崛起的壓力(當時傳京東收購凡客很多次),凡客突然 開始走向百貨化,可能當時陳年看到京東的強勢崛起感覺到綜合平臺電商才是王道。凡客又要傳播自己的平臺化電商的理念了,凡客的百貨化時期的品類方式很像現 在的小米,但是,凡客沒有今天那樣的性價比和粉絲社群,做來做去,其實百貨化電商對供應鏈需求更高、對營銷要求更高、對運營要求更 高,凡客的百貨化在某一天終於維持不下去了。
 
現在凡客又砍掉了百貨,回到聚焦服裝領域,開始關註產品質量,重點傳播了陳年的白襯衫情結,回頭看看,凡客六七年轉了一個圈兒,又回到了原點,回到了老老實實地遵守服裝領域的行業規則,也開始關註利潤率了。不知道是陳年 自身的覺悟,還是沒錢燒,投資人不願給錢燒之後的無奈選擇,但此時凡客的目標人群是誰,品牌文化又變成了什麽,凡客到底是什麽呢?
 
屌絲之謎:他們是誰?
 
凡客的歷史是一路圍著屌絲青年走的,廉價的產品、青年偶像韓寒的代言、勵誌的凡客體,當我還是一個準屌絲的時候我一度信了一陣子,可是後來凡客產品的質 量實在是地攤貨級別,我這屌絲也不願意把自己和凡客進行心靈連接。話說,當時我住在西苑,路邊的線下店賣的襯衫也不是很貴,質量要比凡客好很多,我作為互 聯網信徒,似乎不覺得凡客這個互聯網品牌能帶來什麽共鳴和炫耀。
 
還有一個場景是韓寒代言那個時期,走在大街上突 然到處是一個顏色、一個樣式的凡客衣服,頓然覺得很沒意思了,一點都沒個性,完全是生活的蹩腳場景,我這樣的年輕人感到很沒面子,也沒特點,處於極屌絲群 體可能不會在意這個,但是稍微像樣一點的屌絲也不想自己那麽的遍地雷同。
 
屌絲青年們真的那麽喜歡所謂的簡單極致 嗎?服裝是媒體,傳達一個人的品味、心情、自信,對於喜歡個性化的年輕人群更想展示不同的自己。陳年早期把廉價當成福利去面對年輕消費者,事實表明沒有換 來忠誠度,因為凡客早期產品太垃圾,後來,凡客推出一個相對高一點價位的品牌系列平臺,但是,等於否定自己的主品牌。
 
屌絲青年不是矮窮挫,他們不是只算經濟賬,他們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愛好、習慣、追求,沒有人不喜歡用好東西,階段性的選擇廉價凡客,等他們有錢了,就 走了,去找他們認為更高級的品牌和產品。很奇怪嗎?很正常。是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喜歡地攤貨,凡客沒有做到性價比,做了那麽多廣告,也絲毫沒產生任何品牌溢 價,用作平臺電商的流量思維在做一個品牌,還做得是快速成長階段的青年人的定位 ,穿凡客很快不是時尚,而變成沒品位,屌絲?你覺得自己屌嗎?是的,每一個人都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屌。
 
模式之困:缺乏深度思考的膚淺模式
 
凡客的產品模式變來變去,商業模式變來變去,品牌故事變來變去,陳年始終是行業的焦點人物,他們擅長包裝自己,卻不擅長做產品,以至於 燒了那麽多錢、用了六七年時間,才明白服裝領域和零售領域的一些常識。這是一個悲劇,當年的投資人們估計也是一幫整天說投資就是投人的家夥們,但事實上, 連我這個小創業都明白的道理,凡客這麽大公司、這麽多·光環的人物,居然他們搞得暈頭轉向。現在再問問那批投資人,你們投資陳年的哪一點,分析分析吧。
 
當年做服務的公司也做電商,因為沒有正確的選擇商業模式而沒抓住機會,後來被淘汰,我一直對自己沒有更加果斷地去說服大老板走我設計 的戰略而感到遺憾,其實,不是雷軍這樣的兄弟撐住陳年的場兒,陳年和凡客早就關門大吉了,在商業社會有一個好處是市場不管你是名人還是草根。
 
一個好的模式是需要有廣泛經驗的人進行深度思考而得出的,像凡客這樣看著別人的模式表象抄來抄去,完全是陳年等決策層缺失深度思考的表現,商業模式如此的膚淺和浮躁,這 不是時代機會問題,就是人的能力和智慧不足的問題。盡管套著光環的陳年和凡客高管們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用自己錢創業的創業者很容易發現這一點,凡客只是 用一個假象掩蓋另一個假象,沒有抓住商業模式的核心。
 
塵埃落地的凡客,回歸到做品牌品質的基礎原點上,但是,這樣的獨立B2C需要極高的客戶忠誠度才能抹平流量成本高的成本曲線,像劉爽nop做產品很好,也沒有堅持下去,在 中國消費者目前消費習慣情況下,獨立品牌商首先要考慮進駐天貓和京東,放下傲嬌的身段,做馬雲和劉強東大盤上的花草,用別人的平臺過自己的日子。
 
靈魂之路:服裝是一種媒體
 
在多年前,我 服務的電商公司選擇做服裝品牌的時候,是在用運營驅動選款,用爆款驅動供應鏈,當時,我跟同事指出這麽玩的致命傷是 服裝沒有靈魂,最後難以塑成品牌,尤其是對沒實力鋪天蓋地廣告的中小電商公司。一旦服裝沒有靈魂,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和用戶關懷,那麽,這個品牌就淪為沒有品牌識別和品牌溢價的沈默品牌。
 
服裝是一種媒體,服裝設計是一種表達和對話,如果你不想把服裝品牌搞成大媽超市購物的湊單選項,那麽,你的服裝就需要取悅一些人、拒絕一些人。如果你想 取悅於所有人,你將失敗,如果你因爆款而被動驅動,那麽,你將萬劫不複。服裝是有季節的周期性、人喜歡的周期性、流行的周期性等多維度周期性屬性的,一切運營和供應鏈規劃都不應該超越類目規律。
 
陳年回到正確的原點,我替他高興,也替他擔憂,因為凡客的品牌故事可能 又要變了,看中年輕人市場,卻鐘愛白襯衫。白襯衫對於我個人而言,是幾年都不願意穿的,那麽莊重的服飾我不知道什麽場合穿,我也十幾年不穿西裝,我不太理解陳年到底想讓凡客傳遞給哪一些目標人群,還是放不下他那中年大叔的個人小愛好。
 
文/柳華芳,微信公眾號:小芳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3

PPP項目簽約率提至31.5% “叫好不叫座”疑慮漸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758.html

PPP項目簽約率提至31.5% “叫好不叫座”疑慮漸消

一財網 陳益刊 2015-12-15 13:23:00

半年之前PPP項目簽約率不足20%,而昨日發改委數據顯示,PPP項目簽約率已提至31.5%。PPP項目“叫好不叫座”的疑慮正在被逐漸打消,不過PPP落地難的諸多問題仍待解決。

半年之前PPP項目簽約率不足20%,而昨日發改委數據顯示,PPP項目簽約率已提至31.5%。PPP項目“叫好不叫座”的疑慮正在被逐漸打消,不過PPP落地難的諸多問題仍待解決。

今年5月,發改委建立了首個國家部委層面PPP項目庫,向社會公開推介1043個項目、總投資1.97萬億元。

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披露了第一批PPP項目進展情況。截至11月底,已簽約項目329個,占推介項目數量的比例為31.5%。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民生證券研究院4月份一份研究報告推算出,當時PPP項目簽約率為13%。4月底,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在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發布會上表示,全國各地PPP項目簽約率大概在10%~20%。

根據發改委數據,簽約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設施、公共服務、交通設施等領域。在發改委PPP項目庫眾多領域中,這些領域項目數量排在前列。

具體來看,329個項目中,汙水、垃圾處理項目104個,占31.6%;供水、供熱、燃氣等項目61個,占18.5%;學校、醫院、體育等項目41個,占12.5%;鐵路、公路、港口等項目38個,占11.6%。

汙水、垃圾處理,供水供熱等項目因為項目本身有現金流,且模式成熟,簽約率明顯高於其他項目。

從投資規模看,1億元以下的項目65個,占簽約項目的比例為19.7%;1億~10億元項目177個,占53.8%;10億~50億元項目58個,占17.6%;50億元及以上項目29個,占8.9%。10億元以下項目占73.5%,由此可見,簽約的項目金額普遍在10億元以下。

當然,也有大項目簽約。比如北京地鐵16號線在11月底簽約,該項目總投資495億元,社會資本方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拿下該項目。按照《北京地鐵16號線項目特許協議》,京港地鐵采用PPP模式參與16號線的投資、建設和運營,並獲得北京地鐵16號線30年的運營權。

如何看待PPP項目31.5%的簽約率?簽約率提高原因是什麽?

國家發改委表示,第一批公開推介的PPP項目簽約情況總體較好。這表明一是推介的項目質量較高;二是各地在積極推廣PPP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是通過發改委集中推介提高了社會關註度和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其實,發改委項目庫是以各地已公布的的項目為基礎,經認真審核篩選後納入PPP項目庫,集中向社會公開推介。因此發改委PPP項目質量較高。

而地方推出的PPP項目遠超發改委公布的數據。根據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的估算,目前國家推出的示範、推介項目與已簽約但未納入中央項目庫的項目之和已經超過2400個,合計金額至少達5萬億元。

在地方財政收入大幅下滑,融資平臺公司被剝離政府融資職能之後,地方政府也愈加重視PPP模式,這也直接推動了PPP項目落地的進度。

一位地方財政人士曾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基層忙著學習PPP模式,推介PPP項目。

不少地方如福建省也主動到北京、上海去推介PPP項目。

另外,入圍發改委PPP項目庫的項目在融資方面也有優勢。一些金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於現在真假PPP項目難辨,為了降低風險,一些銀行給PPP項目融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進入國家發改委PPP項目庫或者列入財政部PPP示範項目。

由於PPP項目設計複雜,盡管“PPP叫好不叫座”說法失之偏頗,但PPP項目落地難的現象的確存在。

國開行上海分行規劃發展處處長於柢東近日在第一屆PPP融資論壇上表示,PPP難落地可能存在以下原因,首先是法律法規不盡完善,在實際操作層面存在包括稅收等一系列法規問題。其次,社會資本難以把控PPP項目的風險。再次,政企在PPP項目利益分配上沒有一個標準,難以達成共識。最後,社會資本和政府雙方在培育契約精神上還有待加強。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38

育碧如何量產“叫座不叫好”的熱賣年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03.shtml

育碧如何量產“叫座不叫好”的熱賣年貨?
遊戲研究社 遊戲研究社

育碧如何量產“叫座不叫好”的熱賣年貨?

E3開展在即,有些新作的消息已經按捺不住提前公布,其中就包括育碧的《看門狗2》。

作者|無遮  來源|遊戲研究社

關於《看門狗2》,很多玩家的心態是複雜的。因為初代試驗性質的玩法,和“為了遊戲品質必要的優化和打磨”而延期卻依然大幅縮水的畫面,引起了諸多不滿,以至於在國內獲得了“縮水狗”的稱號。但與此同時,人們又會有所期待:

“第一代有創意但不成熟,第二代體驗總歸會更好吧”。

這樣的想法並非個例。3月12日,育碧宣布,旗下最新的遊戲品牌《全境封鎖》在發售5日後,銷售額度已突破3.3億美金。這一數字超越了一年半前發售的《命運》,也宣告了育碧仍然是最能創造有價值新IP的遊戲公司。

640-5

國外媒體整理的《全境封鎖》歷年宣傳視頻畫面細節圖

同樣,在優秀的銷售業績背後,《全境封鎖》並沒有獲得與之相配的口碑——嚴重的服務器問題、爭議性的玩法厚度,特別是縮水的遊戲畫面,仿佛是將2012年E3的《看門狗》重寫了一遍。

但《全境封鎖》顯然收入頗豐,而且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全境封鎖》已經成了育碧又一個可系列化的知名IP,育碧會繼續完善這個系列,就像它對《刺客信條》所做的那樣。

這個套路,從Xbox 360時代開始,已經反複在育碧的產品線上演。有個段子是這麽說的:“為什麽EA是全美最差的遊戲公司?因為育碧是一家法國公司。” “罐頭工廠”(關卡流程如罐頭般雷同乏味),預告片欺詐(往往會在早期放出帶有UI的驚艷畫面),好看不好玩(經常有無法落地的概念性玩法),這是不少玩家——特別是核心玩家——對“育碧出品”的典型印象。

但有句話又是這樣說的:“不要跟風黑育碧,至少它仍是目前最敢於創新、敢於嘗試新IP的遊戲大廠!你見過還有幾個廠商會像育碧這樣不斷推出新遊戲,而且每隔兩年就將引擎大幅度改進提升?”

這樣的說法也是站得住腳的,略顯兩極的評論下,映射的是育碧商業選擇的正反兩面。不可否認的是,育碧這幾年在高效打造熱賣的原創遊戲系列上,的確很有一手。先推出賣相驚艷(甚至賣相都不驚艷只是演示驚艷)、玩法有創意但不靠譜的首作試水,看市場反響,再後續跟進,打造更成熟的續作,這使得育碧在相對保守的業界,宛如一支生力軍。

640-6

那麽育碧是如何造就“育碧式”的成功的?

國際流水線的利與弊

和同時期成立的遊戲公司相比,育碧初期的遊戲品牌積累卻有些不太起眼。成立於1986年,但到了90年代末,真正能被人記住的原創遊戲也還只有一款《雷曼》。直到2000年左右育碧接連收購了以制作湯姆克蘭西系列遊戲而聞名Redstorm Entertainment工作室、開發過《工人物語》系列的Blue Byte工作室以及獲得了開發過《波斯王子》的Broderbund部分遊戲版權後,育碧自身的遊戲品牌才真正壯大起來。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經典遊戲品牌並不算多,但是早期的育碧的遊戲發行業務為它接下來的成長奠定了基礎——育碧不僅在日本、德國、美國等重要國際市場建立了銷售部,還陸續在羅馬尼亞、中國、加拿大等地組建了工作室,負責一些遊戲本土化、移植和外包的工作。這一布局使育碧積累了豐厚的遊戲設計開發人才,同時拓展了更多的市場可能性。

在擴充了遊戲品牌之後,育碧並沒有讓這些品牌蒙塵。進一步發揚品牌號召力的《波斯王子:時之砂》算育碧的首功,《細胞分裂》、《彩虹六號3》、《幽靈行動2》、《超越善惡》……一系列成功的原創作品陸續發布,使得育碧這一品牌熠熠生輝。2004年,育碧更換了新的LOGO,並宣布旗下遊戲總銷量已突破一億份。

與此同時,育碧開始在全世界各地開設自己的銷售部、獨立工作室以及開展收購計劃,這家源自法國的遊戲公司正式開始騰飛,經過幾年的成長,到2008年,它已經成為歐洲第三大獨立遊戲開發商、北美第四獨立出版商。

640-7

並不是所有品牌的繼承都是成功的,隨著銷量的下滑,育碧對於《英雄無敵》的後續作品開發也越顯苛刻,完全交給外包團隊制作

在對旗下產品線的打造上,育碧有一些不同於同期大廠的理念。

和我們熟知的以明星制作人為產品背書的傳統遊戲宣傳策略不同,育碧更喜歡凸化產品本身的品牌效應。以往的遊戲工作室都有其核心人物,他們往往會成為某一遊戲品牌的代表,玩家會熱衷於購買由黃金開發團隊開發或明星制作人參與的產品,而一旦核心人物離開團隊,玩家就會對遊戲品牌產生懷疑,工作室也會因此而褪色。最近的例子就是20年前Peter Molyneux在離開牛蛙之後創立的Lionhead工作室,當Peter Molyneux在2012年離開之後,Lionhead工作室就開始受到質疑,到了2016年三月初,微軟就按捺不住地放出消息將會關閉Lionhead工作室,並且要終止其開發了數年的《神鬼寓言:傳奇》。

但縱觀育碧產品線,這幾年大家除了對當年《刺客信條》的“美女制作人”有些印象外,並無多少知名制作人的概念,甚至育碧最為知名的“蒙特利爾工作室”,給人的印象也更近似於一種“實力出品”的品牌概念,而非傳統工作室形象。實際上,育碧會根據品牌價值來分配遊戲的開發資源——這些開發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項目優先級等內容,由育碧遍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工作室協作完成。

比如,立項於2004年的《刺客信條》原本只是作為《波斯王子》的衍生作品被設計的,在《波斯王子》系列風頭正勁時,《刺客信條》能分配到的資源少之又少,拖拖拉拉到2007年才正式出品了一個模式玩法表面新穎、內容重複度卻奇高無比的“未完成”作品。一旦育碧發現玩家對扮演刺客的興趣高於品牌透支的波斯猴子時,就不遺余力的開始了刺客轟炸,多個開發工作室同時開工,徹底把《刺客信條》變成了定期來劫掠玩家錢包的年貨。

640-8

在立項之初,《刺客信條》原計劃叫做《波斯王子:刺客》,一款用王子的保鏢而非王子本人當主角的《波斯王子》遊戲,原畫設計者甚至創作了刺客營救年幼的波斯王子的場景

對於這種行為,育碧CEO Yves Guillemot在一次官方問答活動中對此進行了解釋:

“我們每個品牌都有自己既定的策略。我們的目標是挖掘旗下每個遊戲品牌的全部潛力,當我們覺得一個品牌已經無法得到更大進步或者無法做出創新的時候,我們就會選擇等待,直到我們找到突破口,找到讓系列品牌重新煥發活力的方式。一旦某個遊戲品牌被擱置暫停,在我們找到有能力讓這個品牌再次煥發榮光的新團隊時,我們才會把它再撿起來。有時候,玩家們會覺得某些遊戲系列的續作出的慢,那是因為我們在等待正確的時機。”

商業的理智和流水線式的工業化運作,是育碧實施自己產品策略的保障。育碧在全世界布局了20余個獨立工作室,並且試圖以流水線方式將每個工作室都打造成能盡可能工作順暢的團隊。玩家們無需知道究竟有哪些人參與開發自己心儀的遊戲,而且無論哪個人被替換,遊戲的整體質量也基本能保證在一個標準的水平線之上。此外,流水線式的工作室模式也讓遊戲開發過程中的多團隊協作能夠更加平滑,同時,按照不同工作室的完成品質,在接下來的產品開發中,他們的任務權重也會得到調整,甚至獲得或失去獨立設計一款3A級產品的權利。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育碧很喜歡在次級市場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團隊,雖然里面有許多成本的考量——被很多國內遊戲開發者津津樂道的上海育碧早在1996年就已經成立,這是國內最早的外資遊戲開發團隊。而且,由於次級市場的人力成本相對低廉,育碧也很樂意給予工作室成員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機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遊戲品牌並加以推廣,如果這些產品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饋,在接下來,育碧也會傾註更多資源,讓團隊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提升空間。這兩年,育碧旗下不斷冒出如《勇敢的心》及《光之子》等極具口碑的小品級遊戲,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因為育碧獨特的工作室培養模式。

640-9

組建於1996年的上海育碧是當時國內第一家外資遊戲工作室,一開始工作室只負責一些不知名遊戲的移植工作,累積經驗後,開始移植一些育碧主要的遊戲品牌

以育碧新加坡工作室為例,這家成立自2008年7月的工作室,原本只負責支援其它作品的開發、同時通過重制遊戲來改善開發技巧,但是在不斷的參與過程中,該工作室逐步累積了自己的權重。

在參與《刺客信條2》項目時,育碧新加坡只是實驗性的關卡設計者——它有機會為遊戲建立10個關卡,但是主導開發的育碧蒙特利爾工作室並不保證會采用任何完成品。而到了《刺客信條3》時,它已經可以獨立參與設計遊戲中的一個新的板塊——海戰模式了。由於該模式的出色,在頗受好評的《刺客信條:黑旗》中,海戰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賣點。屢次提交優秀答卷後,育碧新加坡工作室的責任也變得更重,接下來,它將領銜開發一款新的大作,並擁有自己的支援團隊。

如果從商業的角度來看,育碧所實行的策略無疑是極為科學和有效的,這也是他們能自豪地稱自己是目前遊戲行業最有效率、最能創造有價值新IP的3A級遊戲開發公司的原因。在一家獨立工作室沒有獲得足夠的機會時,他們可以為一線大作提供支援或者不斷完善自己的技巧,當一個創意被大眾認可時,又會有更多人參與其中,將它更好的完善。

可以看出來,育碧的負責人對於公司的現狀也是極為自豪的,在2016年育碧的媒體探班日上,育碧發言人曾公開表示—— “開放類的沙盤遊戲越來越受到玩家們的歡迎,它們從2008年的主機遊戲收入貢獻的7%增長到2015年的33%,整個業界都為沙盤瘋狂。雖然此前已經有很多公司開發了相當多出色的沙盤遊戲,不過這些和育碧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放眼宇宙,只有育碧才有能力穩定的推出這種類型的遊戲。”

最近3年,育碧馬不停蹄地制作並發售了超過8款沙盤遊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30多個工作室都在同時進行數個項目的開發,在《刺客信條4》開發過程中制作人就表示已經有5款新作在排入日程。當一個項目完成後,員工們會立即轉入下一個計劃好的遊戲開發工作中。

640-10

育碧總給人一種善於使用新概念和技術的印象,今年育碧關註VR遊戲開發,並率先制作了一款名為《雄鷹翺翔》的實驗性產品

這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育碧這兩年為何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育碧全球的開發團隊都在同一個目標體系發展。一個團隊只有展現出自己的價值,才能為之後的項目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個人、團隊都在不斷的競爭中接受挑戰,每個團隊都試圖將自己所負責的內容盡可能的完成。而當遊戲開發所需要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跨國合作越來越頻繁,對單一產品的整合就會變得略來越難。

專職化通常會導致視野狹窄,當你的工作被局限於美工、關卡設計、性能優化或其他領域後,你不知不覺間就會認為這是遊戲中最重要的部分,於是人們開始偏袒自己所做的那一份工作,讓決策變得更加複雜,如果沒有人能控制整個局面,自然會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育碧近兩年來最受追捧的遊戲品牌進入次世代的第一作《刺客信條:大革命》,以無窮無盡的Bug和龐大到令人咋舌的修複補丁讓無數擁躉憤然。此外,育碧自家的遊戲平臺Uplay,也因為各種丟失存檔、下載與鏈接速度遲緩、無故清空顧客消費點數等問題被人詬病。種種負面接踵而至,對育碧這家成立已近30年的老牌遊戲公司形象亦有影響,甚至還出現因為遊戲品質不佳,公司股價一天之內下降9.12%的事態。

參與過《刺客信條:梟雄》開發的前育碧技術架構師Maxime Beaudoin前不久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梟雄》是超過10個工作室跨國合作的結果,涉及到文化溝通等問題,其問題之繁雜,令人難以想象。遊戲24小時都在不停地開發,當一個工作室的人休息了,另一個工作室的工作就要開始了。要做的工作太多,沒人能做到掌控遊戲的所有系統,人們只能專心幹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唯一知道的事情是他們是一個龐大生產鏈中完全可以替代的一部分,沒有別的辦法。”

此外,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財報、計劃對育碧本身產品線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同樣受到了專職化的影響——既然這產品是由多個團隊協同完成的,那麽你們就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無論你是幹什麽的,你都不可能對遊戲有重大貢獻。你不過是杯子里的一滴水,當你意識到這一點後,你對這個作品的歸屬感就會隨之蒸發。歸屬感的消失,也會讓人更輕易的選擇妥協。

在備受指責的《刺客信條:大革命》最後開發階段,開發團隊才意識到作品實際上並未完成,然而約定的發售日期已經臨近,育碧高層因為可能會影響到刺客信條後續的作品拒絕推遲發行時間,育碧蒙特利爾工作室也選擇了妥協。雖然,他們如果堅持一點的話,幾個月後會奉上一部更加優質的、對得起該系列次世代平臺第一作名號的產品。

640-11

作為一家第三方遊戲發行商,育碧需要旗下工作室嚴格按照預定的時間節點來發售產品,否則就會受到投資人的質疑

這也是為何育碧遊戲銷量雖高卻不受核心玩家待見的主要原因——總是欠打磨,缺靈魂,旱澇保收,得過且過。目前育碧從未有一款遊戲獲得過被譽為遊戲界的奧斯卡評選的TGA所頒發的“年度最佳遊戲”獎。各個主流遊戲媒體及玩家們對育碧旗下熱門遊戲的評分也印證了這一點——以《刺客信條》系列為例,該系列遊戲在專門匯總全球媒體評分再給出平均值的Metacritic網站上獲得的最低評分為70(《刺客信條:大革命》),最高評分為91(《刺客信條2》)——它總能保持在水準之上,但也不會特別出色,讓你總不能下定決心給予它一頂桂冠。

在翻看公司發展軌跡的時候,我們發現,育碧躲過了遊戲行業的盲目擴張期,並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工作室組建理念和全球協作機制,這使它在適當的時候能夠加速飛馳,不過速度越快,也就越容易產生疏漏。當我們將目光聚集時,難免會看到各種問題。但是如果余光微掃,也能發現額外的驚喜。目前,這個來自法國的遊戲大廠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煩,那就是公司遭遇了同樣來自法國的媒體娛樂巨頭Vivendi的收購危機,一家擁有理智的商業思維的遊戲公司可能會因為“商業遊戲”而更換門庭,未免有些唏噓和諷刺。

2.pic

育碧 刺客信條 看門狗2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95

資本潮湧商業健康險,依然不叫座盈利難

今年1月1日起,上海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歷年結余資金,可以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專屬產品,這為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當天,太平洋壽險發布信息稱,客戶王女士投保的上海醫保卡項目專屬產品正式生效,成為上海行業首單。太平洋壽險是上海保監局公布的第一批獲準經營該項業務的五家保險公司之一,該公司稱其後會大面積銷售該產品。

在上海一家國企工作的張女士看到這個消息也很心動,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平時基本不去醫院,都不知道醫保卡里有多少錢,年歲漸長,應該給自己多點保障。

醫保個人賬戶的結余一旦盤活,將成為商業健康險一個重要的籌資來源。

第一財經獲取的數據顯示,2013年底上海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基金沈澱516.04億元,人均個人賬戶累計結余3893元,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9倍。這其中,余額最高的是35~39歲年齡段的人群,人均個人賬戶余額5413元。

拓展至全國,《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存8114億元,個人賬戶積累4429億元。

突飛猛進的健康險

近年來,商業健康險被寄予厚望,希望成為基本醫保的重要補充,以在基本醫保廣覆蓋的同時,更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負擔。

目前我國的商業健康險主要和壽險混合經營,除了專業的健康險公司,其他保險公司也可經營。與產險、壽險相比,商業健康險的增長飛快。尤其是2013年以來,年複合增速在40%以上。短短幾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就從2012年的863億元,躍升到了2015年的2410億元。

高增長還在繼續。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841.8億元,同比增長73.08%;健康險保費收入占整個保險業保費收入的比例,也從2015年底的9.93%上升到2016年11月底的12%。

這種增長,讓保險經紀感受深刻。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的一位保險經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2年她完成保費20萬元左右,其中重疾險4.2萬元, 占比21%。2016年完成57萬元保費,其中重疾險36萬元,占比63%。“而且客戶會主動加保,或者介紹身邊人來買健康險。”

埃森哲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若繼續保持年複合增長率30%以上的水平,預計到2020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將會超過9000億元。

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城鎮化進程和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一體化進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以及政策推動,都成為商業健康險高增長的關鍵因素。
目前我國基本醫保雖然基本實現全覆蓋,並實現了50%的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水平,但個人實際負擔仍然較重。

接下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2030年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將再增長3歲達到79歲的目標,對我國的醫療支付體系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健康管理部副總經理董雨星說,60歲以上老人的年均醫療費用超6000元,而75歲時則接近1萬元。“現在有2億多老人,預期壽命每增加一歲,都意味著巨大的醫療支出增加。”

醫療需求的增加,使得醫保支付體系以及個人支付承壓,而這些壓力可以通過商業健康險來分攤。2016年埃森哲的一項調研也顯示,82%的受訪消費者對商業健康保險感興趣,其中16%的表示可以接受年保費額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健康保險產品。

不僅僅是個人,醫藥企業對商業健康險也有巨大需要。

阿斯利康中國區副總裁殷敏就表示,今年阿斯利康會推出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藥,但是費用較高,患者每月需花費幾萬元,如果沒有慈善計劃,以及醫保、商保的跟進,沒有分期支付的金融工具,惠及的患者就會比較受限。

資本加速湧入

各路資本開始加速湧入這個市場。

2016年12月15日,瑞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批籌建。這是去年8月複星聯合健康保險獲批籌建後,不到半年時間內,保監會批準籌建的第二家專業健康險公司。

至此,我國的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繼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之後,擴容至7家。

也就在當日晚間,拓維信息(002261.SZ)、永清環保(300187.SZ)、華測檢測(300012.SZ)、萊美藥業(300006.SZ)、電廣傳媒(000917.SZ)五家公司分別公告,擬與西藏愛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資本熱捧,但不少保險公司卻表示,健康險業務推進起來並不容易。

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去年12月舉辦的“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上,中國人壽上海市分公司健康保險事業部副總經理施敏盈就表示,健康險的經營壓力非常大,前幾年都在負盈利。此外,健康險的保費中,理財類的占比最大。“現在很多客戶來買保險,還是關註保費是否可以退,收益如何。”

為什麽不叫座

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說,目前商業健康險雖然叫好但並不叫座,整個保險收入占醫療費用的比重仍然遠低於其他國家。這也意味著商業健康險並未真正起到降低個人支付壓力的作用。

埃森哲提供給第一財經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商業健康險賠付占醫療費用支出的比例僅為2.4%,個人現金支出則占47%。而美國商業健康險賠付占醫療費用支出的36%,個人現金支出僅為12%。

*社會保障包括基本醫保、生育保險、工傷保險、新農合、直接醫療救助等支出

數據來源:衛生統計年鑒、保監會、埃森哲研究

蔡江南說,有三甲醫院的院長認為,重要原因在於保險公司沒有設計出老百姓需要的產品。

目前官方定義的健康險大致分為四類:疾病險、醫療險、長期護理險、失能險。其中以疾病險占比最高。

董雨星說,2016年截止到10月的3648億元健康險保費中,一大半都是理財產品,剩下的保費中,占比最大(60%左右)的是定額報銷的疾病險比如重大疾病險。其余主要是醫療險,以保險公司代辦的幾百億元規模的大病醫保為主。

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維功曾撰文稱,目前長期護理保險所占份額還不足1%,失能收入損失險還是空白。這與目前我國日益加深的老齡化,以及大量慢性病患者所需要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並不匹配。

這種結構性的失衡,還表現在長短期健康險結構不合理所形成的供需倒掛上。

張維功稱,從常理和心理需求看,保險消費者期望長期甚至終身保障。但目前,長期健康險中,疾病險占比近九成,大多是一次性給付,發生給付後保單即終止,不能提供真正的長期保障。

而且,從產品角度來說,健康險產品的針對性弱,市場細分能力差。比如針對癌癥、高發慢性病的產品不足,純健康保障產品不足,鮮見作為主險銷售的醫療險等。

除了產品本身,董雨星也表示,健康險的覆蓋範圍也有限,“超過60歲的人不保,帶病的不保,門診不保,民營醫院也不保。”

目前商業健康險只覆蓋住院,不保門診。但是2016年上半年醫療服務數量接近40億人次,其中97%是門診,只有3%是住院。

董雨星解釋說,不保門診的原因在於門診的管理成本非常高,無法控制投保人的門診行為。

人保健康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2006年~2011年,該公司短期健康險的業務規模100億元,賠付率83.98%,邊際利潤率5.79%;但是其中5億元規模的門診險,賠付率高達104.53%,邊際利潤率-16.32%。

這種供需的不匹配,以及對實際醫療費用支出的影響有限,也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即使2015年推出商業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對個人購買保險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但並沒有實現參保的爆發式增長。“整個業務量跟我們的預期差別非常大。”施敏盈說。

保險公司盈利難

產品與需求不匹配,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也不好看。

從上述5家專業健康險公司的經營來看,虧損是常態。人保健康2015年虧損1.35億元,不過相比之前(2013年虧損7.95億元,2014年虧損13.86億元),虧損額開始收窄。平安健康2015年虧損1.16億元,太保安聯虧損0.56億元。

為什麽盈利難?

一個原因是隨著醫學的發展,重疾的定義發生了變化;預防性體檢也使得疾病的發現率增高,進而導致賠付率增高;再加上醫療費用的上漲,對保險公司的長期定價模式帶來了挑戰。

商業健康險近年來被寄予厚望,希望成為基本醫保的重要補充,以在基本醫保廣覆蓋的同時,更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負擔。

以中國人壽上海市分公司為例,其商業健康險中個人業務部分的保費來源中,重大疾病保險排名第二。但是重大疾病險這幾年發生了一個比較顯著的變化——甲狀腺癌和乳腺癌占到惡性腫瘤賠付的40%。但在此前的產品設計和定價中,並沒有考慮到這個變化。

與壽險產品定價主要依據生命表不同,健康險產品定價依據多種多樣,各種數據不穩定、變化快,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差別很大。

中國的保險公司長期依賴國外再保險公司提供的外國人群疾病發生率作為定價基礎數據,直到2013年中國保監會發布《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這是中國第一張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但是,張維功表示,該表只提供了6種疾病和25種疾病的合並發生率,沒有提供這些疾病的單獨發生率,不能完全解決定價基礎問題。

與此同時,張維功表示,我國醫療基礎數據壟斷封閉,保險公司無從獲得。而且各地醫保政策和方案、疾病譜和人群患病模型、醫藥體制改革方向和進程、醫藥技術發展等因素都會對產品開發定價產生很大影響。

而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保險公司目前在醫療行為中,並未發揮有效的控費能力。

以目前健康險的主要類別來看,定額報銷的疾病險在理賠時,主要需要醫院的診斷書,保險公司並不需要約束醫療行為。而醫療險中占比最大的大病醫保,目前也還是傳統的理賠報銷形式,保險公司同樣無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管控,也沒有能夠發揮精算、健康管理服務的優勢。

“健康險中,保險公司能夠對醫院和醫生行為產生控制的業務特別少。”董雨星表示,反過來,這種事後理賠的方式,也使得保險公司的風控手段相對單一。

施敏盈表示,除了事前預防,保險公司也希望在事中,能與醫療機構、醫保機構有數據對接。這樣既可以通過預防減少病人發病,也可以對診治過程中的費用有所控制。

產品設計難題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學會秘書長趙雷也表示,商業健康險的產品設計目前確實存在問題,原因在於相關數據沒有互通,商業保險機構與政府部門管理的公共數據沒有有效對接。而在不掌握所有健康數據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時就會設置很多門檻,不僅客戶體驗度差,而且保險公司成本增加。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很多經營健康險的企業旗下都設有醫院,或與醫院建立密切關系,所以對過度醫療等風險管控能力強。張維功表示,我國經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對醫院行為管理能力弱,對醫療行為缺乏控制手段,這些都會對產品開發、銷售及理賠造成很大影響。

施敏盈說,如果保險公司的風控手段更多,對於費用支出的控制能力更強,那麽保險公司設計產品並不是太難的問題。

董雨星則表示,在數據對接方面,更大的難處在於保險公司的對接成本太高。一家三甲醫院的對接成本在50萬~100萬元,如果對接的範圍擴大,成本也很高昂。即使對接了,如果保險公司沒有足夠的專業度,也不一定能夠控制住醫療險成本。

在精算難、控費難的境況下,董雨星說,健康管理是商業保險可以發力的部分。通過醫療資源的整合,商業保險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療效來推進精算定價,進而實現價格優勢。

比如,可以針對骨質疏松病人推出專業的保險產品。前期為其提供健康維護,包括和藥企合作提供專門的預防性產品,以減少骨折概率。後期和專業的醫院、 康複中心合作,提供骨折手術和術後康複。“美國的商業保險公司大概有30%的收入和30%的利潤都來自於健康管理,這也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董雨星說。

健醫科技CEO曹白燕也表示,保險公司原來都是承保健康人群,但未來的趨勢應該是更多承保一些非標準健康的人群,通過健康管理來實現收益。這其中需求比較大的有三類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癌癥生存者。“現在對這三類人的供給是遠遠小於需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88

《大護法》叫好不叫座 國產動畫片要更多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8/1129250.html

原標題:不應局限於IP 國產動畫片要更多元

相比前年的《大聖歸來》和去年的《大魚海棠》,上周四上映的國產動畫片《大護法》顯得有些“另類”,沒有IP加持也不打“情感牌”。這部豆瓣少見的8分以上的國產動畫上映五天,票房僅四千萬元左右,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再現 《大聖歸來》或《大魚海棠》 票房奇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非合家歡又極具個人風格的國產動畫電影在目前的環境下似乎仍步履維艱。

再陷“叫好不叫座”怪圈

《大護法》講述了奕衛國大護法為尋太子誤闖花生鎮,並卷入一場被欲望支配的陰謀中的故事。該片最特別之處在於構想了一種似人非人的生命形態花生人,他們學習人類的語言,模仿人類給自己貼上假眼睛、假嘴唇,只能生活在“吉安大神仙”塑造的巨大謊言中以及刑法者的監視控制下。而太子和大護法的到來打破了小鎮的“規則”,最終解放了被支配的花生人。

該片目前豆瓣評分已升至8.1分,在近幾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中僅次於《大聖歸來》的8.2分,並遠高於《大魚海棠》的6.5分。然而高口碑並沒有讓其在影市上走得更遠。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昨晚,該片累計票房剛過3800萬元,全國排片率除了上映首日達12%以外,之後幾日便一直穩定在8%左右。

《大護法》再中“叫好不叫座”魔咒,檔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期的競爭對手,如“合家歡”口碑動畫續作《神偷奶爸3》、“大IP 打底”全明星陣容的《悟空傳》,都有更好的觀眾基礎。影院人士告訴記者,像《大護法》這樣的小眾題材影片只會被排在做補充的第二陣營,其他熱門影片上映後該片排片率還會再下降。

票房遇冷的情況也在出品方的預料之中。《大護法》與《大魚海棠》同為光線彩條屋出品,但在宣傳期間出品方不再大談票房空間,而是強調對於具有藝術性原創動畫的看重與延續。彩條屋總裁易巧就多次表示,國產動畫不能局限在IP里,原創動畫應該更加多元化。

不同聲音讓作品變得更好

在主流的褒獎聲背後,也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大護法》的優點與缺點一樣明顯,最大的問題在於導演對視聽語言的把控不足。影評人馬小褂指出,故事的推動缺乏邏輯性,影片以大護法為第一視角,但這個人物從頭到尾沒有成長,很難讓觀眾產生“移情作用”,其他許多角色的動機又有些站不住腳,“沒有做好基礎的架構,再出彩的概念,也只是在故作玄虛罷了。”他還認為影片許多場景機位沒有任何變化,也沒有場面調度可言,“構圖幾乎純粹是為了凸顯美術而成立的,作為鏡頭而言,完全沒有其合理性。”

這些電影技巧上的不足與導演不思凡的經歷息息相關,這位原名楊誌剛的導演在《大護法》 之前只拍過《黑鳥》《小米的森林》 等動畫短片。對於眾人的意見,不思凡在微博上表示,感謝他人評價帶給他的進步:“我沒學過動畫,更沒學過電影。一直羞於自詡自己是個動畫人……心總想著能不能做出好作品,和喜歡自己的觀眾溝通,做的(得)不好,總覺得虧欠。這些聲音會讓我變得更好。”

在“爆款”《大聖歸來》之後,越來越多資本進入了動畫產業,目前大環境如不思凡曾經歷過的那樣:“幾乎所有原創人都在問一個問題——動畫怎麽做才商業,動畫應該怎麽賺錢?”這樣的聲音讓他不快樂,最終不思凡選擇不當“花生人”,而是努力做保留“赤子之心”的太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15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30/165753.shtml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2D轉3D,是為票房不佳尋找的保底特效藥?

來源 | 娛樂獨角獸

由華納兄弟影業和索尼哥倫比亞影業聯合發行的經典科幻續作《銀翼殺手2049》昨日(10月27日)起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首日排片21.1%,不及同日上映的由吳彥祖主演的另一部好萊塢災難片《全球風暴》的33.1%,預計首日綜合票房在2000萬上下。     

影片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續作,由大師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該片在科幻電影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其故事核心和電影美學風格也直接影響了後續諸多科幻作品,盡管褒貶不一,但在影迷心中仍舊被奉為影史科幻電影的第一名。 

《銀翼殺手2049》由《降臨》、《囚徒》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攝影師是好萊塢的“無冕之王”羅傑·迪金斯,配樂之一請到了漢斯·季默,這樣的陣容雖不能說超越本就完美和偉大的前作,但在時隔35年後,還能將其續作完整且非常驚喜地打磨出來,也實屬難得。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14

影片10月6日在北美率先上映,媒體和觀眾評分非常理想,爛番茄88%,MTC81分,IMDB8.5分,這和前作的評分近乎相同,不過這個成績卻沒能轉化為票房,北美上映20天,票房僅7673.8萬美元,在海外其他地區目前也只有1.2億美元票房,對成本1.5億美元的本片來說,全球至少要在5億美元才能回本。

盡管中國內地今天剛剛上映,不過根據首日的票房表現,影片將會和上半年《攻殼機動隊》的最終走勢大致相同,因此在擁有較高口碑下的本片,卻沒能獲得預期中理想的市場表現,好萊塢片商們對重啟陳舊IP的制作意圖和思路,也許會由此被貼上“高風險”的標簽。 

導演的文藝屬性令影片風格並非市場主流 

《銀翼殺手》的導演是雷德利·斯科特,在好萊塢是少有的能夠駕馭多種類型且都有較高品質保證的導演之一,科幻片《異形》、《銀翼殺手》、《火星救援》等,史詩片《角鬥士》、《天國王朝》等,戰爭片《黑鷹墜落》,劇情片《末路狂花》、《謊言之軀》等,是標準的好萊塢創作體制里誕生出的導演,即有著清晰準確地商業判斷和工業模式化的制造,若是要延續《銀翼殺手》系列,要想推陳出新,再找如雷德利·斯科特一般的好萊塢系導演,註定很難勝任。

丹尼斯·維倫紐瓦是加拿大導演,最早以執導外語片出身,令他聲名鵲起的作品《焦土之城》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從而打開了好萊塢之門。之後進入好萊塢執導的第一部作品《囚徒》大受好評,羅傑·迪金斯的攝影和維倫紐瓦在這部影片里揮灑自如地敘事技巧完美契合,盡管片長近乎160分鐘,但卻始終引人入勝。緊接著的《宿敵》雖然有些過於作者化,但強烈的懸疑氣氛營造同樣贏得了不少的贊譽,而這兩部影片也讓他在好萊塢逐漸站穩腳跟。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25

有別於如雷德利·斯科特一樣的好萊塢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這種“外來系”導演完全是靠作品才能闖入長久被美國人“占領”的電影殿堂,而往往是這種類似於不同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外國導演,能用專屬於自己的風格和語法詮釋出電影之美,對於華人導演,李安如此、吳宇森如此、張藝謀也是如此。

真正讓維倫紐瓦在好萊塢被重視的作品應該是《邊境風雲》,在這部影片中他用獨到對節奏地掌控、懸疑感的鋪陳和營造,加上與羅傑·迪金斯擅用的低光鏡頭匹配的凜冽敘事,讓維倫紐瓦的作者性和商業性在影片中融合在了一起。

今年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降臨》也是其作品,憑借這部電影維倫紐瓦也成功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緩慢地敘事一直是他電影里特點,在《銀翼殺手2049》里依舊如此,原本前作《銀翼殺手》就有些過於緩慢,甚至被詬病敘事拖沓無聊,而在這部影片中維倫紐瓦的特點延續了前作的慢和平。 

這其實對觀眾是有一定的考驗的,像上文提到的《攻殼機動隊》,上映時評價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敘事緩慢拖沓。對去影院為享受兩個小時純娛樂或為放松的普通觀眾,這樣慢節奏且對故事本身沒有非常強核心敘事性的影片,就是一個挑戰。 

《銀翼殺手2049》的片長為163分鐘,在院線影片中算時間很長的,而在敘事緩慢的前提下片長還將近三小時,普通觀眾是鮮有耐心的,盡管在網絡上評價非常好,但大多來自於影迷或是《銀翼殺手》的粉絲,而看完豆瓣的評分也會顯而易見地出現評價兩極。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36

維倫紐瓦是拍文藝片出身的導演,在進入好萊塢商業領域後,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商業大制作,他在前幾部作用里的過人之處和鮮明特征卻成為《銀翼殺手2049》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對比《降臨》全球2.03億美元,《邊境殺手》全球8487萬美元的票房,就可見文藝屬性過重且帶著個人作者化的導演,在面對商業市場挑戰時,會出現的這種分裂式結局。 

2D轉3D,是為票房不佳尋找的保底特效藥? 

相信在《銀翼殺手2049》上映之前,許多中國觀眾都被影片“中國特供3D”的消息激怒過,在上映前該片海外的發行方索尼哥倫比亞公司還在微博公開表示“影片3D並非中國特供”,以此來消除觀眾的疑惑。 

在微博上也有諸多網友紛紛發聲希望影院都排2D場次,保證最佳的觀影效果,之後便有多家影院公布了影片上映後的2D排片,以此來換取大眾的關註和觀眾的支持。 

觀眾此次對影片2D版本的渴求,原因是來自該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親自推薦,他稱觀看本片最佳的方式就是普通2D,而不是3D,也不是IMAX。在言論擴散後,在被長久“中國特供3D”欺騙下的中國觀眾就有了理由和信心向院線方索取2D排片。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48

此次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暑期,“中國特供3D”的《諜影重重5》,在影片上映伊始全國基本都是3D排片,但原本為2D制式的影片以及保羅·格林格拉斯代表性的手持鏡頭根本不適合3D觀看,令網友大為憤怒,在一些微博大V的帶動下,網友也紛紛聲援影片的2D排片,最終在觀眾的支持下全國陸續加開了2D場次。 

目前的好萊塢影片大多會用3D、IMAX3D、2D這樣的格式上映,而在除中國內地之外全球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確是能夠同時有這三個版本上映的,但在中國內地,3D影片幾乎看不到2D排片,無外乎是3D的票價略高於2D,而據索尼哥倫比亞官微聲稱這並不是中國特供,屬於全球範圍共有的制式,也就說明發行方在對影片做全球發行時,就加開了3D版本。

在近些年的中國市場,除好萊塢大片慣用的3D格式外,許多國產片也紛紛加入“轉制3D”的陣營,因為票價高於2D版本,許多制片公司都會選用3D發行影片。但在目前中國影院3D設備建設還並沒有完全達標的情況下,導致這種臨時轉制3D的影片所呈現效果非常差,尤其是警匪片、喜劇片等完全沒有必要用3D制式的影片,“暗、看不清”是觀眾唯一的感受。 

在這樣的狀態下,中國觀眾也就不得不接受去影院觀看本來是2D格式的3D影片,由於沒有渠道申訴這種“霸王條款”,觀眾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情況,因而對許多好萊塢2D影片來說,在中國就會選擇用觀眾“不得不接受”的3D格式放映,且對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無法獲知影片在北美的原始放映版本,所以就達到了賺取高於2D價格的3D票房。 

《銀翼殺手2049》之所以能夠如此,也許是發行方對影片票房前景的不夠樂觀,像上文所陳述的觀點以及維倫紐瓦過去幾部影片的全球票房並不高,導致發行方對影片的全球發行也沒有足夠的信心,從而會選擇3D格式提高票價,能從中多賺取一些收益。

而影片目前的全球票房證實了發行方的擔憂,不過3D也沒能挽救影片糟糕的市場表現,在過去較容易“蒙混過關”的中國市場,此次也在觀眾的聲討中加上了2D排片,發行方的算盤也許是打錯了。 

無論是在好萊塢還是中國,讓觀眾看到一部影片本應該有的原始樣貌和版本是觀眾應得的基本權利,不管是哪一方為賺取利益從中更改電影的格式或版本,都是對影片的不尊重、觀眾的不負責任。中國觀眾此次能夠第一時間爭取2D排片,是中國市場對外界的一個信號,中國觀眾不再是能夠被輕易欺騙的初級觀眾了。

《銀翼殺手2049》從影片質量上講無可厚非,是能夠和35年前的《銀翼殺手》相媲美的續作,但因為導演個人風格的強烈和影片受眾的限制,導致影片並沒能獲得理想的票房收益,且在中國被“特供3D”風波侵襲後,輿論評價受到影響。

好萊塢片商如何在保證商業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加入像維倫紐瓦這樣與“舊好萊塢”格格不入的標新立異在影片中,是之後要考慮的面對的。 

好萊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56

價格戰陰霾低垂!但中歐班列全國第一的成都叫座又叫好

4月12日10點35分,隨著火車汽笛一聲長鳴,首列直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在奧地利總統範德貝倫、總理庫爾茨的共同見證下,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緩緩啟程。

這是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第16條國際班列線路。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去年開行1012列,位居全國第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以蓉歐快鐵為代表的中歐班列近年來持續快速增長,現在迎來了爆發期。

12日,奧地利總統範德貝倫(左三)、總理庫爾茨(左五)以及奧方代表等出席成都直達維也納的中歐班列啟程儀式。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數據,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達3271列,同比增長了92.2%。安排班列運行線57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5個,連接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而按照各大城市的開行計劃,預計今年將超過5000列。

開行數量增長迅猛

蓉歐快鐵於2013年正式開通運營,按照每周一班的頻率定期發運到波蘭羅茲(Lodz),線路全長9826公里。運行時間初期為14天,後縮短至11天。中歐班列大多數線路的運行時間相近,比海運快,比空運便宜。

馬飛是蓉歐快鐵發展的見證者。他在2014年加入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現在是班列公司負責訂艙及現場的經理。當時每周開行一班到羅茲的班列,負責現場的人員只有十來個,而現在每天2~3班,人數也增加到20多個。

“現在來訂艙的客戶很多。”馬飛向第一財經記者打開公司的訂艙網站,上面的班列開行日歷實時顯示了艙位充裕或緊張的情況。他說,去程基本都會訂滿。這些貨物其中一半來自成都及周邊地區,還有一半多來自國內沿海地區。

2013年~2015年,蓉歐快鐵的開行數量分別為31列、45列、103列;2016年蓉歐快鐵開行數量迅速增至460列,躍居全國第一。2017年開行1012列,繼續位居國內首位。

不僅如此,德國紐倫堡(Nuremburg)、荷蘭蒂爾堡(Tilburg)站點相繼開通,蓉歐快鐵國際市場腹地向歐洲樞紐城市迅速拓展延伸。

目前,蓉歐快鐵穩定運行公共班列5條,主要是中歐線、中俄線和東盟國際海鐵聯運通道,起訖站分別是成都至羅茲、紐倫堡、蒂爾堡,以及成都至莫斯科。還有成都至馬拉、伊斯坦布爾、明斯克、斯莫根、阿拉木圖、布拉格;托木斯克至成都、塔什幹至成都、根特至成都、米蘭至成都等10條定制班列。

在蓉歐快鐵迅猛增長的同時,其他幾個主要城市也一樣發展迅速。在2017年,中歐班列(重慶)開行663列;中歐班列(鄭州)開行501列,超過前四年開行數量的總和;中歐班列(武漢)也開行了375列。

在全國開行中歐班列的35個城市中,成都、重慶、鄭州和武漢開行量總和占比超過了60%,呈現大幅領跑的態勢。

開行數量大幅增長的原因包括: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補貼;地方產業的發展帶來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運營方的創新等。

比如,2016年3月,蓉歐快鐵開出首個企業專列——“TCL專列”,裝有2萬多臺TCL彩電運至TCL位於波蘭的工廠。2017年3月,蓉歐快鐵又為吉利汽車集團定制了至白俄羅斯班列,將吉利汽車的成套散件和汽車零配件運達吉利位於明斯克的工廠。

這幾個城市現在都在擴展國外和國內兩張網。在國外,除了既有線路和站點之外,拓展其他網點,形成覆蓋歐洲的物流網絡,在國內,積極拓展國內城市網點,尤其是沒有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的貨源。不僅如此,打通南向通道,聯通東南亞成為下一個發力點。

3月16日,首趟中歐班列(重慶)越南國際班列由廣西憑祥口岸出境,直達越南河內。

而成都也在發力東盟國際海鐵聯運通道,就是從成都至欽州港東,再通過海運到達泛東南亞各國及印度、中東等國家。

今年2月26日,成都首次測試成功從越南經憑祥鐵路口岸至成都的“蓉歐+”國際鐵路通道。

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公司副總經理張倞表示,東盟人口密度大,很多低附加值產業轉移過去了。人口多意味著市場就大,產業多就有運輸需求,一些產品還需要到其他國家組裝加工,比如三星就與成都方面在測試將越南工廠的產品運送到歐洲,還有很多企業提出到越南和新加坡的貨運需求。

規模效應漸顯

在不斷拓展網點和線路的基礎上,各地也紛紛提高開行量目標。在成都率先突破1000列之後,西安開行的“長安號”提出2018年中歐、中亞班列開行1000列,重慶也計劃2018年將開行量增至1000班,鄭州 2018年計劃開行650班。

蓉歐快鐵取得突破是在2016年——當年開行了460列,一躍而居全國首位。

張倞表示,“我們去年開行1000列是按照打造國際樞紐的規劃,經過科學論證的。”“當時擔心完不成,現在不是完不成,是產生了預想不到的效果。”

張倞表示,在突破1000列之後,在物流上影響很大,樞紐的效果明顯。“原來不準備走成都的也決定從成都走,因為它可以隨時到、隨時走,因為每天都有班列,即使別的地方價格低一點,也願意從成都走。”

實際上,這是蓉歐班列開行之初堅持的策略。在別的城市不定時開行專列時,蓉歐快鐵就定時定點開行公共班列。因為這樣可以為工廠和貨主帶來確定的生產和運輸計劃。

張倞說,形成在成都的貨物集聚效應後,今年即使(一個貨櫃)在漲價200美元(約合1257元人民幣)的基礎上,市場也接受。從經濟上來講,突破1000列,代理費用實實在在降低,而且返程貨物增長很多,貨物更加平衡,運營成本降低。

在與中鐵和國外鐵路公司談判過程中,運量是一個重要的談判籌碼,基本形成了量價捆綁政策。規模的大幅增長,使得中歐班列成本逐漸下降。當前部分地區的價格直逼海運價格,因此吸引了大量貨源。

貨量增長帶來了運輸組織方式的創新,這又反過來促進成本的優化。張倞表示,“我們開進哈薩克斯坦後,他們的機車牽引力更大,可以三列並兩列,又能節省出一部分費用,不過只有我們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可以一天開三列。”同時,他們也與海關合作開展即拼即運,比如國內段可以發展內貿運輸。

正是看中了這一因素,一些城市也準備快速上量。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中歐班列到2020年將實現開行5000列左右。按照目前各城市的開行計劃,這一目標或許今年就會實現。

低價競爭的市場憂患

不過,沒有實際貨運需求支撐的快速上量,勢必帶來低價競爭和市場沖擊,而這背後又牽扯到地方政府的補貼政策。

“大家為了拼班列數,不計成本地四處攬貨,這種現象對班列發展很不利。”中歐班列義烏運營方——義烏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歐班列的價格要符合市場規律,現在大家為了拼班列數量,已經把價格壓到脫離了市場。

目前在運營的常態中歐班列中,義新歐是全國唯一一個全民營機制運營的班列。

“我對目前中歐班列規模大爆發這個問題持保留意見,中歐班列不應該是這樣的發展,它的考核和評判標準肯定不是班列數量,而應該是運營的質量。比如,哪些是適合的產品,它的貨值有多高,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有多深,它為客戶的服務有多好等。”馮旭斌對記者說。

“每一個平臺都應該有一個市場化的戰略和方案:開這趟班列的目的在哪里,有沒有必要開這個班列,這個城市有沒有這樣的貿易量來支撐開這個中歐班列的需求……大家都應該理智一點,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亂象。”馮旭斌對記者表示,現在一些中歐班列還在跟海運去做競爭,通過降價把那些原本走海運的客戶硬拉上來走鐵路,這是很不好的現象。

“我們2017年開行168列,今年計劃300列。我們這個增加是合理的市場需求產生的。我們的單趟運貨量倒是沒有下降,因為我們也降價,但這對市場化的產品培育不利,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馮旭斌說。

他認為,經過數十年的培育,鐵路國際物流有自己的屬性和價格體系,中歐班列在商業上應該找到清晰定位,並服務好自己的客戶群體。

事實上,為了增加貨源,各條中歐班列線路都或多或少獲得了地方財政補貼。這一政策對發展初期培育市場是必要的,但是,由於開行線路不斷增加,各地補貼力度不斷加大,在一定意義上激發了城市間的政策競爭。

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待裝區,堆滿了即將運往歐洲的貨物。(資料圖來源:四川日報)

張倞也表示,在一些城市開行量破千目標下,市場已經受到影響。他說,成都現在不會盲目上量,而是穩定數量、提升質量,一方面開設精品線,另一方面圍繞成都本地產業開展更多的定制化班列。

張倞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市場應該進入規範階段。去年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的中歐班列協調會上,成都、重慶、鄭州和武漢等中歐班列主要城市就提出,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希望中鐵總協調制定價格標準和行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