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俄關系的縮影:默克爾已經11天不理普京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23

(原文載於華爾街日報,作者為資深德國政治記者Anton Troianovski,華爾街見聞整理) 馬航MH17航班墜毀後的第三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通話,這是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兩人的至少第30次通話。 據知情人士透露,默克爾生硬地甩下一句話:等你在緩和烏克蘭沖突上有了進展,再給我打電話。 那天是7月20日,此後兩人再也沒有講過話。 這種緘默可能意味著,歐洲最重要的兩個大國的政治關系發生了重大轉折。西方在平息烏克蘭危機上遭遇了重大挑戰。更廣泛地來看,默克爾和普京之間關系的惡化,說明德、俄兩國二戰以來長達幾十年里企圖修複彼此關系的努力將化為泡影。尤其是普京,過去幾年來他一直希望將德國培養成俄羅斯在歐洲最親密的夥伴,但現在他看起來已經放棄了,而且似乎也準備好接受西方對俄羅斯的孤立。 德國官員表示,在馬航墜機事件後,默克爾耗盡了對普京最後的耐心。普京對於向叛軍施壓確保調查順利進行的承諾並沒能讓局勢有所改善。和上一次盡量避免對俄強硬制裁的態度相反,默克爾如今力主對俄羅斯進行強有力的制裁。 過去幾年來,默克爾和普京都一直致力於改善兩國的關系。默克爾是一個務實的總理,她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對普京冷眼相待,這是人們對她的誤解。默克爾新政府去年底的通過的一項合作協議呼籲“與俄羅斯保持對話和廣泛合作”,並強調“歐洲的安全是與俄羅斯一起,而不是與之對抗”。 普京的魅力攻勢始於2001年,他上臺後的第二年就在德國議會發表演講。他操著在克格勃時期學到的流利德語,贏得了一陣陣掌聲和歡呼。 莫斯科親克里姆林宮電臺評論員Sergei Dorenko表示,普京對德國的態度在很多方面都和俄國沙皇很像:向德國學習現代化經濟、管理和技術。相比之下,和美國的關系就無關緊要了。 他說:“俄羅斯與德國有各種各樣的合作。” 普京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也私交甚篤,後者同樣是一個驕傲而自信的領導人。一名前德國駐莫斯科外交官回憶稱,兩人曾在房間里秉燭夜談。 莫斯科伸出的友誼之手受到了德國的積極回應。與俄羅斯建立良好的關系符合大多數德國民眾的訴求,人們被俄羅斯文化所吸引,並期望二戰和冷戰這樣的沖突不再發生;德國商界巨頭從俄羅斯身上看到了尚未開發的廣闊汽車和機器市場;德國政治家們依稀想起了前西德對東歐采取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如今這被許多德國人視為一項成功的策略。 自從去年末烏克蘭危機加劇以來,默克爾一直對克里姆林宮采取中間立場,她總是努力尋求雙方的共同利益。這點和美國有很大不同。在德國的主導下,歐盟並沒有按照美國的意誌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對俄羅斯采取嚴厲制裁。不僅如此,她還試圖軟化西方對俄羅斯的對抗立場。 默克爾在細節上也絲毫不放松。在3月24日“G7”國家在荷蘭海牙的特別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聚在一起討論抵制6月在俄羅斯的“G8”峰會。 據知情人士稱,法國總統奧朗德提出峰會移至法國舉辦,以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但默克爾表示,在俄羅斯開會對於這個特別的紀念並沒有什麽不妥,蘇聯在二戰中犧牲了2000萬生命。最終,各國決定會議改在布魯塞爾召開。 默克爾頻繁地為普京說話讓一些美國官員很不高興,後者很懷疑普京是否真的有意願做出讓步。但隨著危機的不斷進展,德國官員也表示他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趨向強硬。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身。此前歷任德國總理都一直努力增強與俄羅斯的紐帶。對於默克爾來說,此次烏克蘭危機意味著德、俄兩國關系經歷了重大轉折。 在前不久柏林的60歲生日宴會上,默克爾曾被問到,如果回到1989或1990年,她是否會想到,未來的歐洲出現類似烏克蘭危機這樣的事件。 她說:“我想答案可能是‘n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