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新」產品存在投資風險 歡聚美股開戶
http://xueqiu.com/3061886413/30151965根據業界估計,阿里巴巴(滾動資訊)赴美上市最快在1個月內就將成行,最晚或推遲至9月初。
不過,國內市場早就吆喝開了所謂的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IPO)概念,並聲稱推出「海外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可以幫助散戶投資者分享互聯網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美國上市的「紅利」。據統計,國內的一些基金公司均有類似的「海淘」品種,對外宣傳口徑也無一例外都是衝著阿里巴巴的美國上市。
但是,這些「看起來很美」的基金資管品種,能否獲得足夠的流動性以及盈利,會否蘊藏未知投資風險?實際上,對於缺乏美國資本市場瞭解的投資者而言,或許應該三思而後行。
據悉,此前銷售火爆的阿里巴巴打新資管項目——「華夏基金專戶·海外定向1號資產管理計劃」,昨日突然遭遇喊停,項目亦暫停募集。銷售方面人士對此表示,原因出在「打新額度不夠」上面。
實際上,理性的投資者很容易發現這些運作背後的東西。
首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承銷團隊,均來自高盛、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等國際一線投行,他們自己就具備完善的銷售渠道。國內基金公司從中獲得的額度,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及後續的盈利回報風險。
其次,國內基金公司聲稱成立的「阿里打新」產品,可能只是一個噱頭。其所謂海外股權投資計劃,可能是針對所有非本土上市新股投資的一攬子基金,阿里股票只是其中的一隻,份額可能微乎其微。這無疑會蘊藏未知的市場風險或合同法律風險。
再次,相關「海淘」基金產品的估值可能不合理。舉例而言,某些聲稱有阿里巴巴原始股的機構,已經把該股每股售價炒到了80美元。按此去倒推計算不難發現,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總市值將達到驚人的2000億美元之上。而據筆者獲悉的阿里巴巴自身內部估值,應在1500億至1800億美元區間,市場預估值低的僅為1300億美元左右。這樣,不少投資者可能會「沒買就被套」。
總之,趨利的市場機構往往會借助阿里巴巴的名頭,為自身利益進行運作。在虛高的市場估值面前,最終受傷的只會是「不懂行」的普通投資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