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知道嗎?除了科技、金融業,文創、觀光和設計產業,也需要數學素養! 哈佛前校長伯克(D.Bok)在《大學教了沒》一書直陳:「數學可以訓練邏輯推理和抽象能力,這是二十一世紀八個教育目標中思辨能力的訓練。」他認為,一個人在職場中生存,學會找問題很重要。當然,有各種不同找法,有些人要發展一套理論,有些人要解決難題。 旅館業鉅子希爾頓(Conrad Hilton)就認為,數學中「找問題」的能力,對於經營旅館有必要。 能解決問題專精分析,不被假象誤導 希爾頓說:「我不想說服任何人,微積分、代數或幾何學對經營旅館事業非常必要,但我們要大聲疾呼:『數學』並不是國民教育上無用裝飾品。」 解決問題,則是第二大能力訓練。「數學能很快把問題化簡、用清楚方式陳述出來,從而發展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非常有用的。當然,並不是真的使用代數公式,但我們發現較高等的數學練習,是發展這種解決的心智能力最好的訓練;徹底的數學心智訓練,可以防止思緒不清或被一些假象誤導,」伯克說。 在線上開放課程平台Coursera開辦「數學思維入門」課程,吸引全球超過五萬人註冊的史丹佛大學著名數學家德福林(Keith Devlin)也持相關觀點。「數學不是只有加減乘除、函數、微積分,可以幫我們訓練精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表示,當年牛頓發明微積分,目的就是為了要解釋宇宙間行星運行問題。 具跨界能力3D繪圖、電影產業吃得開 數學中的空間概念,則可提供文創或設計人才對於視覺結構的訓練,是第三大能力。台師大講座教授、數學教育中心主任林福來,以目前世界潮流的文創、設計產業為例,許多3D繪圖、電影特效視覺,依賴數學對形狀結構和數量週期的訓練。他表示:「空間的定位、定向,則可以讓整體性視覺方向、結構更準確。」 此外,林福來也提出「列聯表」數學概念用來訓練思考不確定性因子的存在,是現在數學教學的重要潮流。「在『黑天鵝』頻繁出現的複雜社會中,列聯表概念與分析,訓練的是對變數的思考與判斷能力,」早在二○一○年,德國就將此課程放入國小課綱中,但台灣課程則尚未列入。 培養領導力面對變動,能立即正確回應 「從個人競爭力來看,數學力強,未必能升為高階經理人或者CEO;但數學力差,肯定無法晉陞為高階經理人,這絕對事實!」城邦集團執行長何飛鵬曾為文表示,「台灣第一代創業家幾乎對數學都很敏感,不代表他們有非常好的數學成績,但他們通常有極佳邏輯、推理、判斷力,能在數字上有任何變動時,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回應。」他講的,正是上述所提及一般廣義的數學素養能力,也是隱藏的競爭力,勝出關鍵取決於應用,而不是分數! 林福來也以一個更簡單的例子,說明他眼中的數學概念,有一天,他的一個女學生搭捷運,捷運上擠滿人,這位女學生和友人通電話,才知道友人就在隔壁車廂,但人很多怎麼找?女學生問朋友:「是在靠近車廂的哪個出口?」她以此判斷距離和位置,一下擠身到友人旁邊。 女學生從空間定位,換算成距離,「這也是數學應用能力,」他表示。換句話說,數學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抽象,而做很多數學題目,卻不能在生活中應用出來,也不等於數學素養高。 數學考不好,是一般人的夢魘,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萊昂思(Ian Lyons)說法,全球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數學恐懼症患者。 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就是一例。他在大學聯考時,數學僅考十一分,「就是很害怕數學,每次考試都考不好,有一次甚至只考○.六七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PanSci泛科學網站總編輯鄭國威,在《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一書中為序就表示,國小時成績很好,但到了國中全都變了。光看到「數學」兩字,就足以讓他產生頭昏想吐的感覺,後來儘管順利考上第一志願高中,但最後決定去念文組,出了社會儘量避開跟量化相關的研究,但他現在從事的卻是與數字邏輯相關的網路產業。 萊昂思就認為,讓學生產生恐懼的不是數學本身,而是以往的數學教學模式,考不完的數學考試,做不出的難題、怪題,讓學生自信備受摧殘。 「在升學壓力下,只做大量練習,數學教學把數學學習內在的、規律性的東西放在次要位置。短期內的確可以提高成績,但這是以犧牲學生的自信心為代價的。」萊昂思的觀察與台灣數學教學現場不謀而合。 技術性訓練扼殺了創意,也讓數學被許多人誤解。「但『數學思維』則是一種思考、推理事物的明確方法,且思考對象不限於數學。推理是一切現實的源頭。」中華民國數學會前理事長張鎮華點出數學知識與數學素養差異關鍵。 也可以說,除了數學時數不足,台灣還需要思索如何讓數學的教學真正訓練一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而非單單懂得解題,才能打造台灣超越分數的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