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凡不知道post中的內容是真是假,怎樣也好,我始終喜歡看
東尼的投資文章及投資哲學,他本人能否做到反而不太重要。
此文章首次在 2007-10-7 發表於「取之有道」。
後記:
記得2007年及再早幾年,東尼還有在壹周刊上寫專欄,他的「天下第一倉」由一百萬升值十年左右年升值六七倍之多,甚為厲害。而東尼更不時有出著作,宣揚價值投資理念,止凡亦有拜讀他的幾部著作,追看他的文章,吸收了不少價值投資的養份。
當年在討論區的這篇文章,很明顯是在提醒讀者們不要太崇拜東尼,亦指出東尼的所謂公開組合曾經在1997年之後重新再來,把當時亞洲金融風暴的虧損紀錄全取消,這有欺騙讀者之嫌。同時亦表示東尼本身不是真的太棒,只是把賺的發表,蝕的就取消而已。
其實我在看東尼的文章時,著眼點都不在於周刊內的組合變化,而是著眼於東尼的分析評論。他會對每一支股票的買賣背後原因好好交代一番,亦會對地區經濟及世界觀有所評論,這都是當年我追看其文章的主因。至於東尼的組合,大部份我都沒有跟隨,純粹只作參考,組合內有不少我不了解的公司,所以如何升跌,我也沒有買入的意圖。
還有,對於東尼的分析評論,我又不會照單全收的,有時甚至會不認同,單是操作上在任何時候都接近全倉股票這一點,我也認為未必需要的。所以作為讀者,需要有一定的功力去分析,獨立思考一下,取其長補其短,這是較有利的學習方法。
後來,應該是東尼退休了,「天下第一倉」專欄被好友
Isaac代筆,而「天下第一倉」內的組合就繼續延續落去,但很快就有不少組合調動,而我亦不太認同Isaac的理念,在這個blog亦有發文批評過(可參考連結),自此就沒有再看這本周刊了。可見同一個投資組合,找來不同理念的人去執筆,用心看文章的讀者是會找到分別的,而分別不在組合的表現本身,因為沒有給予幾年時間,大家都不知道組合是否成功,但這一點都不再重要。
總括而言,專欄也好,blog也好,寫作人的實際操作成績對讀者有一定量的參考價值,然而其
背後的買賣分析、邏輯及評論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單單看其組合的表現來判斷其文章的可閱性,這未必是最佳的學習方法,亦會錯失不少很棒的知識。除非讀者們的動機又是不思考,只作抄襲,這樣才會著意寫作人的成績。
曾經批評Issac的文章:
﹣﹣﹣
文 / 止凡,香港『
取之有道』部落格主筆,多年來發表過許多的好文章、好提醒,擁有許多忠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