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軍民融合,中國軍隊正變成「精明買主」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036

2014年,全國人大審查批准的國防預算達8082億元,比上年增加12.2%。儘管國防支出在「補償性」增長,但放置於迅猛增長的中央財政總體支出來看,近年中國國防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在2%上下。

如果說中央政府的財政支出是一種國家投資行為,那麼,國防支出則是中國中央財政本級數值最大的投資板塊。軍民融合發展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央投資的效益產出比。

有專家在2014年八千億國防支出項目進行精細測算後,稱2014年軍民融合的中央投資總額或將超過五千億。軍民兩利的高度融合發展機制,將使國防與經濟兩大體系協調運轉互為補充。

近年來,中國軍民融合發展道路主要在三個方面展開:人才培養、後勤保障及軍工生產。

上世紀的中國軍隊不亞於獨立存在的「小社會」,軍隊擁有軍工廠、醫院、學校等後勤裝備保障單位,甚至還有汽車、紡織、製藥、貿易等經濟實體。20世紀末,中央一聲令下,要求「吃皇糧」的軍隊與其內部的經濟實體和相關保障脫鉤,諸多原屬軍隊的企事業單位移交給地方。

此輪軍民融合式發展,則將很可能使軍隊序列中與指揮、作戰及訓練核心職能無關的機構,迎來新一輪的裁撤「脫鉤」潮。只有「壯士斷腕」,裁減非戰鬥人員,才能為真正的作戰部隊軍人提供優厚職業待遇,為官兵建功基層提供明確的經濟導向。

在人才培養方面。上世紀末,軍委總部就開始在北大清華等名牌高校選拔培養國防生。十餘年來,通過國防生培養的軍官數量已經越來越多,直招大學生作為士官入伍的規模也越來越大。2014年全軍還集中組織了文職人員招聘面試。在非作戰單位中,文職人員可以代替軍人從事同樣職位甚至發揮更優作用。從軍民融合的經濟思維理解,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能大幅節約軍隊用於獨立培養軍人的各項投入。

在軍工生產方面。國防白皮書顯示,在近年國防支出中,軍隊的人員生活保障費用、演習訓練等活動維持費用與裝備研製採購經費各佔三分之一。

為了增強對武器裝備研發生產的資金投入和提高其效費比,軍方必須轉型成為「精明買主」,擴大市場在軍工生產資源配置中的巨大作用。

為轉型而進行的軍民融合式裝備體制改革,要在軍品招標採購及定價中引入競爭、評估、監督、激勵機制,促進軍品承製單位創新技術和控制成本。據解放軍報報導,在2014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潮中,全軍裝備系統將積極推進裝備採購制度、裝備價格工作、裝備保障體制思想改革。其中,自2011年開始裝備採購制度改革和軍事代表制度改革選在軍民融合程度較高的海軍試點進行。

在軍民融合連接「市場」和「戰場」的道路中,關鍵是軍用標準與國家標準需要透明接軌,如此才能建立民品與軍品之間的技術雙向互通機制。

此外,軍方主導來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還將能刺激和帶動地方核心技術創新研究能力的提升。儘管軍品訂單數值在承製企業中並不佔據絕對數量的大頭,但其對產業的技術引領示範效應明顯。軍品的高效優質微利要求讓許多承製廠商望而卻步,但其引起的「附加值」-——更高水平的技術自主創新卻讓更多廠商孜孜不倦。以海軍為例,航空母艦、艦載機、核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等重大裝備的研製就牽引和帶動著國家科學技術和工業水平的升級發展,使大批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獲得了重大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