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湯文亮:股樓市場上口是心非的人

1 : GS(14)@2018-02-27 08:06:01

【明報專訊】狗年股市首4個交易日,兩升兩跌,埋單計數,恒指升了些少,但最奇怪的是首個交易日,竟然沒有開紅盤,因為在農曆年底,美國ADR顯示,恒指大約升了400多點,道指亦大升,所以全部人包括一股不留大師在內,都認為狗年股市是會開紅盤,甚至是大紅盤。不過,狗年首個交易日收市,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恒指竟然下跌200多點,本來恒指升跌如兵家勝敗,閒事一件,但在全部人都認為股市上升的時候恒指下跌,實在是有點那個,也證明了一件事,並不是專家預測不準確,而是市場上有很多人口是心非,表面上話股市會繼續上升,暗地裏就沽貨。不過,這並不是只發生在股票市場,樓市隨時也有相同情况。

表面說升市 暗地裏沽貨

近日,我比較少做那些單對單現場直播講樓市節目,網站話很難搵到人願意與我一起探討,眾所周知,我是一個比較睇淡樓市的投資者,其他專家差不多一致睇好樓市。理論上應該非常喜歡與我對壘,但沒有專家喜歡,因為很怕我問一條問題,就是問他們有沒有自住物業,如果答沒有,我會再追問以前是否曾經擁有,對於那些專家來說,這是一條很尷尬的問題。

事實上,與我一起探討樓市的專家之中,至少有一半現在並沒有自住單位,但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曾經擁有過的,但近兩年見有不俗利潤,已經將自住單位賣走,但現在他們是睇好樓市的人,所以他們現在不肯與我對壘,怕我說他們口是心非,睇好樓市但又將自住單位賣走。

若多人搶購就不需高成數按揭

中原樓價指數再創新高,業界解釋銀行存款水浸,太多人搶購物業,如果是真的話,地產商甚至物業代理就不用推出高成數按揭,就不會有那麼多已入伙的新樓貨尾單位。既然樓價必升,銀行體系內的14萬億元存款,最少有一部分會用作買樓,點解要存放在銀行,收取雞碎咁多的利息?那些存戶之中,有不少是表明睇好樓市,但睇還睇,就係唔肯落疊,情願將資金存放在銀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例子。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92&issue=20180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18

陳永傑:假如香港實施負利率

1 : GS(14)@2016-06-20 05:26:10

【明報專訊】本港銀行若實施負利率,對於投資市場的影響應會相當持久,因為現時存放在銀行的存款,目前總值大約有10.9萬億港元,其中外幣存款佔約5.6萬億元。如果本港銀行仿效歐洲及日本的銀行收取負利率,將令部分存款持續流出銀行體系,轉戰投資市場,長遠地對本港的樓市及股市有利。

資金將流走更快

資金從銀行體系內流走的速度及數量如何,視乎將來銀行實施的負利率多少,負利率愈底,資金將會流走得愈快。

歐洲及日本經已對企業客戶開始負利率,而本港銀行更傾向向全部客戶的外幣徵收負利率,香港行使負利率似是勢之所趨。負利率徵收得愈多,資金將會流走得愈快,因為全球投資者經已明白到量化寬鬆會令鈔票貶值,再加上負利率,存放在銀行的資金縮水得更快,所以,尋找資金投資出路已是大趨勢。

存放在本港銀行的資金金額龐大,如果落實負利率,資金會慢慢流出銀行體系,料過程會很持久,因為客戶不會一下子將全部資金抽走,只會逐步撤退。當然,如果負利率幅度愈大,資金就會流走得愈快。

資金或流向港物業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許多投資者都尋找投資出路,以達到保本增值目標,但得出的結果是不盡如意,因為股票、基金、外匯以至黃金等等投資工具,投資者多數損手收場。在這些投資工具的戰績輸多贏少。

幾年來,暫時仍然錄得盈利的投資工具,大致只有住宅等物業,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及香港等地皆如此。

筆者估計,銀行存戶在負利率落實之後,把從銀行流出的存款投資在本港物業,甚有可能。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49&issue=2016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52

輸不叫 贏不笑 周顯

1 : GS(14)@2014-12-03 11:26: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星期一那天我去了深圳辦事,回到香港時,只聽到哀鴻遍野,多人來電留言,說大市跌去了600多點,簡直是慘無人道。我的回應則是﹕「跌600幾點就呱呱嘈,點去炒股票呀,不如把錢拿來做定期存款,回家湊仔算吧啦!」


的確,在股市之中,跌600幾點是非常平常的事,如果連這種正常的波幅也大驚小怪,那又有什麼資格去炒股票呢?要知道,在區區的幾年之前,才有過有32,000點跌至11,000點的驚人跌法,而累積跌幾千點的調整市,亦是屢見不鮮的事,如果是累積幾日,日日跌幾百點,當然也有點殺傷力,但在近來的情,是連升了好幾日,才來一個跌600點,這又何奇之有呢?

在股市的世界裏,以平常心去對待之,這才是贏家的風度,在賭錢的術語,這叫做「輸不叫,贏不笑」,那些輸了股票便大叫大嚷的人,一定不懂得炒股票,也多半是loser。

深圳速度 比香港速度快

星期一那天去深圳,其實是為了要開中港車而去驗身。我拿了籌號,等了二十分鐘,才知排「快證」可獲貴賓服務,全程霸尖,不用等待,而且,還有一個美女負責登記。一名老外排在我的前面,這名美女和他talk英文,還好流利,不知這名「專才」在深圳的月薪是多少呢?在香港,我猜她可以賺到兩萬元。

整個過程,貴賓服務就算不上了,但每一個步驟都快如閃電,「深圳速度」比「香港速度」快得多,那名打針的護士,手法與養和醫院的那位一樣是不疼,速度是三分鐘一個,比香港的政府醫院還要來得密,令我覺得,我不是人,只是生產線的一部分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56

李純恩:有沒有打折?

1 : GS(14)@2013-07-09 09:21:06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30708/210212
在巴黎逛街,走進一家時裝店,女經理熱情招呼,等我們看了一圈之後問我,你們從哪裏來?
香港。我回答。
她馬上作恍然大悟狀,豎起大拇指。我問她以為我們是甚麼人?日本人?還是中國大陸人?她大笑起來,捲着舌頭好大聲說了一句含糊的中國話,說完哈哈大笑。當時沒聽明白,等走出時裝店才想起那幾個音節是一句普通話:「有沒有打折?」想來我們的同胞常問這一句話,問得多了,連法國人都教會了。
許多朋友說巴黎服務員的服務態度差,但我在巴黎遇到的售貨員和餐廳侍應都很好,有講有笑,服務殷勤,我想他們也一定服務過我們的大陸同胞,一定看得出我的出手比起大陸豪客來要寒酸很多,但他們的服務態度依然很好,那是我運氣好嗎?
前些日子有報道說巴黎市政府為了搞好旅遊形象,特地跟商會合作,幫服務界的前線人員開訓練班,教他們各國遊客不同的脾性和習慣,以便對症下藥,提高服務質素。看來上述的時裝店經理已經訓練畢業,並學有所成,看見三個中國人走進店裏,竟沒有大聲問「有沒有打折?」從而產生了疑惑,斷出我們不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好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60

利世民:索羅斯又出招

1 : GS(14)@2012-04-16 23:09:3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416/78613
索羅斯喺《金融時報》撰文,建議歐洲央行將發行貨幣嘅權力,注入一個「殼」(Special Purpose Vehicle,簡稱SPV),然後用個「殼」集資兩萬至三萬億,用來解決歐債危機。呢個破天荒嘅構想,究竟行唔行得通呢?
簡單嘅答案係:「行唔通。」
好多填鴨式教育嘅人,第一個諗法,一定係乜嘢國家權威民族尊嚴。不過,歐元嘅出現,代表17個歐洲主權國,已經將國家權威民族尊嚴放低。所以,呢個講法唔成立。
我話行唔通,其中原因係:「邏輯謬誤。」搵人用歐元去買發行歐元嘅權,就好似叫一個企喺個大木桶入面嘅人,唔行出個木桶,但又要舉起個木桶。
持有歐元發行權嘅「殼」究竟有乜用?派息?索羅斯引述花旗同高盛嘅研究,指歐洲央行每年賺250億歐元,用1厘計,呢個SPV嘅市值,就係25000億。不過,無論250億,抑或25000億,最大嘅問題係,呢間SPV發行歐元嘅數量,又會影響番佢本身嘅價值。
一個銀碼,究竟背後代表咗乜嘢?呢個係最基本嘅經濟學問題,偏偏又係最難答嘅一個問題。
「貨幣嘅價值,取決於一個單位,可以換取到幾多貨物。」我希望,大家以後會記住,銀紙,唔一定要多,但係一定要見使。用貨幣理論嘅術語去講,就係要有穩定嘅購買力。
原則上,中央銀行其中一個功能,係要確保貨幣嘅購買力。換句話講,中央銀行唔係要來賺錢。所以,索羅斯第一樣搞錯嘅,就係呢一點。
不過,都唔可以怪佢。因為一直以來,政府為咗掩飾央行嘅缺失,久不久就會用「其實央行賺咗錢」來愚弄大眾。兩個星期前,美國都有數字話,其實自2008年金融海嘯,聯儲局其實已經賺番TARP同部份救AIG嘅本金。
講到呢度,大家又要明白第二個概念:「法定貨幣」(Legal Tender)。 原則上,如果有人欠咗錢,債主收到法定貨幣,條數就一筆勾銷;債主亦唔可以拒絕債仔用法定貨幣還債,否則,條數亦當唔存在。所以,當社會上最大嘅債仔係政府嘅話,發行貨幣既係政府控制之下嘅中央銀行,可以想像得到,結局一定係印銀紙。
由EFSF到ESM,再到呢個央行SPV概念,歐洲睇嚟真係無出路。所以,我哋一定要記住,無論點都好,千祈唔好畀政府有赤字同負債。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88

搜財奴:捕風捉影的牧羊人們 鄭家華

1 : GS(14)@2013-12-09 22:48:41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31209/00376_003.html
一直說港股要有較像樣的調整,都應在焦點新股信達資產(01359),於本週四掛牌之後。邏輯為何?早已說過,不贅!

今日要說的,是另一種股壇老兵的情意結。姑且稱它為「牧羊人泡沫情意結」吧!這主要發生於有經驗、捱過幾個泡沫爆破股市低潮,所謂有年資的投資者上。這包括我自己,和一眾資深投資界酒友。

是責任感好,恐懼也好,又甚至乎對瞭解新事物的惰性,他們很容易大叫「小心有泡沫」。像759阿信屋的CEC(00759)估值,升至模仿對象四洲集團(00374)乘以莎莎(00178)的總和,這不是泡沫是甚麼?中證監說收緊內地創業板股份賣殼,香港四五線殼股,立即輪流單日昇四至五成,泡沫恐慌又現。

奈何今日港股隨時又會因上週五道指升198點收市,而裂口上升。輕言泡沫者,又再次錯失賺錢機會了。似乎,像我和一眾酒友般的說話,就愈來愈像童話故事「狼來了」中牧童所說的謊話。無論出發點多好,都開始變得沒有人相信。當然,我們這群牧童有點超齡,而警告雖然有點早,卻不代表泡沫不在形成之中。
物業市場泡沫較大

要說香港人的主要投資工具之中,那種泡沫較大,我會認為是物業。決心減少豪飲,少點夜蒲的少年樓神,為達致一箭雙鵰(減少租金和遠離港島喝酒和夜蒲區),決定搬往吐露港新入夥樓盤。

雖然口口聲說要過新生活,但對這個與蘇豪區一街之解的單身貴族式柏文(Bachelor Apartment)仍甚有感情,所以剛過去的週末,就在該物業的露天會所,搞了個燒烤告別會。

當大家酒過三巡後,就迫令小子帶我們到他的單位看看。門一開,大家呆了一下,名義上實用名積不達300呎的地方,看上去除了落地大窗外,就是一張床,月租卻要26,000元多。據少年樓神說,因發展商是股本基金,而非熟行的大型發展商,此盤空有豪華外表卻手工粗糙,入夥至今一直有維修不了的入水問題,這亦是他想搬走的主因之一。
租金回報令人憂慮

像這類屬於高端的物業存在估值過高的跡象,並非我看淡港樓的主因。反而是小子準備搬往位處吐露港的新入夥物業的一些數字,才提供更令人擔憂的理由。樓花時賣850多萬元,實用面積600多呎的物業,月租竟然不到16,000元,扣除業主代交費用如管理費後,年回報率不足1.85釐。

若然一四年美國正式退市,香港利率正式展開升率,要靠租金幫補供款的業主,可能只有割價求售,造成樓市新一輪下跌浪。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29

財經評論:來自星星的「殼」

1 : GS(14)@2016-07-06 07:47:48

港股第三季,新股市場相當熱鬧,同時間竟有13隻股新股在IPO,情況罕見,雖然中沒大型名牌新股,但集資最多一億元的地產股星星地產(1560)人氣極盛,大股東是本地著名基金公司嘉理資產管理(Galaxy Asset Management)創辦人陳文輝,在財金界極具江湖地位,星星的業務簡單,已被形容是完美「地產殼」。說星星人氣盛並不誇張,公司未招股已有話題,陳文輝自願將控股權禁售期由12個月延長至36個月,前所未見,他說要給予投資者更大「信心」,但可能有一半未講,就是想上市科放心,表明不會一年後賣殼,起碼三年後先正式賣殼,但跑慣江湖的陳文輝不忘加句不排除上市六個月後批股的可能性,免得捧場客失望。雖說星星是地產股,其實主力重建物業,睇資料,星星目前主要有四個物業,但僅天際中心的竣工,其餘三個料今年底至2019年完工,至今年4月底,物業組合總建築面積13.92萬平方呎,估值約13億元。投行朋友說,地產殼向來較其他殼股值錢,因公司可透過收購地產項目而引入新股東甚至新殼主,只要發行大量新股,更重要是不用等兩年去轉變主營業務,甚受買家歡迎,已不在乎控股權禁售期多長。還未介紹主角陳文輝,90年代曾經是摩根士丹利亞洲的董事總經理,人稱Joe哥的他於98年成立嘉理資產,喜愛投資細價股,在未被人發掘前大手掃貨,以賺取數以倍計的回報,有財金界人士甚至形容,本地基金公司中,嘉理資產的影響力僅次於惠理基金。星星於上周四、即長假期前首日公開招股已超購2倍,照計今周入飛認購也未遲,這夥「星」將有多閃?你懂的。記者:石永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5/196815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28

中環在線: 吳光正父子「百萬泳」籌款 李民橋落水失威

1 : GS(14)@2013-10-29 01:25: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28/18482450
公益金噚日首次以渡海泳方式籌款,晨早喺淺水灣舉行「公益金會德豐百萬泳」,活動籌得超過400萬元。富二代當中,會德豐(020)主席吳光正阿仔吳宗權(Douglas)既係公益金董事,又係游泳健將,義不容辭擔任活動籌委會主席兼落水,東亞(023)太子爺李民橋亦有參賽,可惜落水冇耐就抽筋,被救番沙灘治理。
Douglas參加咗團體接力賽、兩代接力賽同埋領袖賽,團體賽三甲不入,其餘兩場就得第二名。顧名思義,兩代接力賽由佢同阿爸吳光正分別游800米同400米,成績係23分01秒。領袖賽只得12人參加,游400米,Douglas同執董吳天海都有落水,吳生冇搶太子爺風頭,三甲不入,Douglas就以8分20秒完成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45

陳增濤:車房酒裏的不速之客

1 : GS(14)@2016-10-24 05:54:35

【明報專訊】朋友Ronald來普羅旺斯逛酒莊,總共都是在寒舍住了兩晚,比走馬看花還快。不過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香港,能夠做到從繁重的生活中忙中偷閒,是要有何等的勇氣。他在香港乘飛機之前,就在網上買了我寫的今年夏天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的紅酒書《酒時光》,可說是做足功課有備而來。

「你的紅酒書《酒時光》網上價格有折扣,還不到40元人民幣,加上快遞也不到100港元,太方便了。」在經過我院子的土道時,見到兩旁的葡萄園葡萄籐上一串串的葡萄,他太太就提醒我晚飯一定要嘗嘗我的手藝。「書中說你在車房釀酒,別忘記讓我們親自去你橡木桶裏取酒呀!」

一人作坊式釀酒 每年只儲一桶

作為玩票式的釀酒,幾萬平方英呎的院子有足夠的空間停車,車房一早就變成存放紅酒的勃艮第式橡木桶的棲身之所。勃艮第式橡木桶的容量是228公斤,剛好裝滿300瓶紅酒。一個人以作坊式的從採葡萄到酒精發酵釀酒五六百公升,一個月內的體力消耗十分可觀,所以每年只儲存一桶紅酒。

「你釀的酒,果味芳香撲鼻,是否地中海獨有的歌海娜(Grenache)為主體的原因?高濃郁……又不酸不澀,口感十分細膩,柔和順喉。好難想像,自家屋內怎可釀製出如此飽滿酒體?餘韻口中長留不息。」

「可能你想不到,其中的三分之一葡萄品種是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是波爾多左岸紅酒的招牌品種,葡萄粒小皮厚單寧度高,是釀造陳年佳釀的佳選。「南羅納河谷法定產區(Cotes du Rhone)的法定葡萄品種不包括赤霞珠,所以這裏附近十分少見。我釀造紅酒的赤霞珠是從距離20多公裏阿爾卑斯山區裏採的,真是粒粒皆辛苦。」

普羅旺斯進入阿爾卑斯山的山區溫度和南羅納河谷相差好幾度,正適合不喜陽光過分充沛的赤霞珠特性。而晝夜的溫差大,果實更鮮美,也是這不速之客赤霞珠賦於我車房酒特色的原因吧。

貨幣寬鬆致貧富懸殊惡化

自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以來,美國聯儲局量寬貨幣政策已成為常態,歐洲和日本央行爭相採用,而代表消費物價的通貨膨脹依然疲軟。其實世界的產能嚴重過剩和高科技帶來的產業大革命完全改變了傳統的供求平衡,一方面消費品供應充足,另一方面增加的流動性除了追逐金融資產和房地產之外,鮮有進入實體經濟。寬鬆貨幣政策是環球貧富懸殊惡化,民粹主義到處肆虐的推手,不期然令人想到19世紀末歐洲的情況。當時工業化帶來的精英階層和基層的分化,軍備的競賽,政治動盪悄悄的來了。

投資及品酒專家/Délifrance創辦人

[陳增濤 品酒論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83&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36

香港真有奶粉荒嗎? 雷鼎鳴

1 : GS(14)@2013-02-04 22:50:39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7%8E%EF%BC%9F/74228
政府大張旗鼓,跨部門協作,一眾官員在記者招待會中一字排開,宣布要訂定新法例,帶兩罐以上奶粉出境的旅客可能被判刑七年及罰款200萬。這是民粹脅逼下的小題大做。
民粹脅逼 政府小題大做
香港有沒有奶粉荒?我不是奶粉市場的專家,去年有奶粉商找我做顧問研究,事忙,也推掉不幹了。但要搞清一些基本事實也不困難,在藥房中多問幾句,在銷售熱點中多觀察存貨,也可增長我們的知識。在網上讀過一些媽媽育嬰的討論,當中對奶粉是否缺貨頗有爭論。綜其提供資訊,香港總體而言,奶粉不算缺貨,不少媽媽都說隨時可買到奶粉,若說偶然缺貨,通常是局部地區性的,或是指某品牌只適合某年齡的。曾讀到一位身份為電視台財經新聞記者、育有幼兒的媽媽所寫的意見,她甚至懷疑電視台播出的一些缺奶粉片段是舊片,因需要才拿出來。不少的所謂缺貨,有可能是香港人自己囤積起來。此懷疑有其道理,兩年前日本大地震後香港也出現過「盲搶鹽」,港人跟風之快,世上無與倫比。就算奶粉供應充足,只要有傳媒說缺貨,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搶貨以作保險也十分理性。
有種說法是香港的奶粉市場已被龐大的來自大陸的需求扭曲了,市場機制不能正常運作,所以必要政府介入。此等論述似是而非,其謬有二。第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世界早已進行着大規模的分工,等閒的一個工廠可以提供滿足整個世界需求的特定產品,看看生產蘋果電腦的富士康便知究竟。深圳的大芬村,短短的一兩條街,曾生產並供應世界六成的油畫。香港過去不少出口產品,如玩具、電子手錶等,都曾在數量上世界高踞第一,香港現在也成為世界的紅酒中心。就算我們再無爭取整個世界市場的氣魄,總也不用有人跑來多買幾罐奶粉而驚慌失措。
第二,奶粉的原產地的確要有大量的土地,但香港根本不是原產地,最多只算奶粉的轉口港。理論上,就算需求增加,奶粉也可近乎無限量的增加供應。大陸人口200倍於香港,但內地人購買香港奶粉的仍是極少數,香港奶粉的轉口量就算10倍甚至100倍於本地消費,慣於面對世界的香港市場為甚麼便不能應付?現在大家感到刺眼,只是因為轉口的形式是螞蟻搬家,不是大規模的貨運,效率低下而且擾民。所以問題不在市場是否被巨大的需求扭曲,而在轉口的模式落後。
限額消極 浪費「香港品牌」商機
外國的奶粉商也有大量直接出口到中國去,為甚麼仍有水貨客要來香港買奶粉?據說是大陸造假厲害,同一罐外國品牌的奶粉,只要消費者知道是香港轉口的,信心也會較大,部分人寧願出更高價錢購買。由此可知,香港人努力營構的「信得過」品牌,實有重要的市場價值,內地水客來此購貨,正是此地位的反映。有價值便有商機,港人最聰明的做法是怎樣把這品牌價值搶回自己手中,而不是被水貨客吸走。這個問題不會只局限於奶粉,其他商品一樣適用。政府應考慮在邊境附近設出口區,成為另類物流轉口中心,既可避免太多水客到港擾民,亦可創造就業,內地消費者亦可得益。
政府用限額的方法是消極的劣招。消極在於主動浪費掉香港品牌所帶來的商機。劣在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後水客大可只帶兩罐奶粉,但多帶其他商品,以降低螞蟻搬家的成本,水貨客的數量還可能會增加。將來若有人只多帶一罐,被刑事檢控罰得比毒販更重,坐牢七年,香港在國際司法界中又情何以堪?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