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場放大鏡:喪炒供股權認真離奇-香港華人(655) 力寶(226) 歐陽風

>2008-06-17  AppleDaily自 從大摩指數成份股更換,搞到收市價被瘋狂亂嘜之後,港交所(388)話會作出改善,惟至今似乎仲係得個講字,唔少股份最後一刻個價,同4時正收市前個價相 差頗遠。現時淡市之下,股價嘜高嘜低影響或有限,惟若在旺市,收市價便會好影響之後一日嘅行情。舉例如之前一日股價被嘜高,散戶又想買貨,明知股價被有心 人嘜高十幾檔,追定唔追貨好?

近日睇升跌幅榜,會發現兩隻供股權(Rights)經常上榜,上月宣佈供股集資嘅香港華人(655)及母公司力寶(226),其供股權(編號分別2938 及2937)同時上咗升/跌幅榜,前者跌28%,後者則勁升59%,係咪炒到冇嘢好炒,無聊到走去炒供股權?

成交多過正股

噚 日力寶股價勁升8%,的確係事實,但係全日成交額僅109萬大元,相比之下,2937成交卻有237萬銀,仲多過正股成倍。香港華人正股成交好少少,有 380多萬元,但係隻Rights成交都有300多萬元,可見其成交並唔尋常。此供股權上周五由0.055元一度炒高至0.20元,勁升2.6倍,當天收 報0.125元,仍升1.2倍,而且成交唔細,達4600多萬份。

香港華人上月宣佈以每20股供7股比例集資約4.7億元,供股價為1元,華人昨收市價 1.05元,供股價折讓唔多,兼之供股後貨源供應增加,照計個Rights冇乜吸引力,至於持有香港華人約五成股權的力寶,亦以4供1比例供股,供股價為 3.80元,昨力寶股價4.15元,以現價買Rights去供股並無半點着數,真係唔明啲人炒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

中央催生香港商交所

2008-07-03  NextMagazine


上 週三雖然掛上八號風球,但商品交易所(HKMEx)仍如常宣布成立。原來這個打敗港交所,聲言明年初會推出燃料油期貨產品的商交所,已獲得港府及中央「祝 福」,連主席一職亦由被喻為政界明日之星的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擔任,而另一幕後推手泰山石化,其主席蔡天真背景神秘,是內地及新加坡油輪大王,他與中方的友 好關係,令商交所再披一層濃厚的政治面紗。

被喻為政壇明日之星的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左),兩年前任職泰山石化時,已經積極研究成立商品交易所。如今商交所未獲證監會批准已高調公布一系列大計,全因有中央及政府在背後撐腰。(《蘋果日報》圖片)

早在商交所宣布成立之前一個多星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已在報章撰文,大談香港要發展黃金及燃料油期貨等商品市場,明顯為商交所吹風造勢,皆因香港發展燃料油期貨,可協助中國這個石油入口大國對沖油價風險。而選址在中國境內的香港成立商交所,亦較好管理。

事 緣○四年國有的中國航油集團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其總裁陳久霖替公司進行石油衍生產品期權交易,原本買「看跌」期權,賭注每桶三十八美元,結果 因油價不斷攀升而損手超過五億五千萬美元。當時中國禁止國有企業在海外期貨市場進行投機,陳久霖於是做假賬欺騙總公司,最後事件被揭發,陳久霖亦在新加坡 被判刑四年零三個月。

港交所棄權

由於事件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中央為避免事件重演,遂決心在法制成熟,又可吸引國際投資者的香港,發展石油期貨市場。

發 展期貨市場,本屬港交所分內事,但自從二千年合併期交所、聯交所及香港結算公司上市後,港交所一直只專注發展股票市場,對期貨市場無心戀戰。然而港府多番 公開敦促要發展商品期貨,特別是黃金及石油兩樣中國消費最多的商品,港交所遂於去年七月找來顧問公司麥肯錫做研究,得出的結果是「石油期貨唔值得做」,港 交所於是選擇只做黃金期貨而棄石油期貨。

「石油期貨喺香港無本地交收、供應和需求,亦無儲存石油嘅地方,市場已被芝加哥等外國商品交易所控制晒,好難同人搶生意。就算全世界嘅油俾晒你做,都不及港交所一日賺嘅錢多啦。石油期貨純為國家利益出發而不是商業考慮。」一名港交所董事說。

泰山石化位於福建泉州港口的油庫,去年四月開始使用,公司員工透露,所儲成品油,主要來自韓國及寧波等地。

財爺曾俊華(右)撐商交所成立,發展石油期貨,皆因港交所早前接獲麥肯錫公司研究報告指,石油期貨不值得做。然而同樣聘請麥肯錫做研究報告的商交所,卻認為石油期貨大有前途。左為港交所主席夏佳理。(《蘋果日報》圖片)

拍大孖沙吃大茶飯

港 交所「唔聽話」,政府便找來對石油生意甚為熟悉,曾任富多資產管理及富地石油行政總裁的張震遠成立商品交易所,希望搞活本港期貨市場。預計明年頭炮推出 的,是燃油期貨產品,但商交所醉翁之意不在酒,「新加坡都做唔掂,曾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燃料油期貨產品已消失,因為市場人士通常做場外產品,不用付孖 展。」歐洲期交所資深顧問丁世民說。將來商交所更有可能沾手在國內的滬深三百指數的股指期貨,以及其他期貨產品,這才是大生意。

縱觀商交所 的潛在股東包括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大行,也有中信及華潤集團等,估計這些大孖沙旨不在燃油期貨這產品,這一着亦令港交所甚為尷尬,據知商交所宣布成立 前一日才「知會」港交所,而商交所採用的交易平台OMX也是港交所使用的系統。商交所其中一個潛在股東摩根士丹利於上週五,更發表研究報告,指在港股成交 萎縮下,港交所合理股價將跌至一百元,維持「表現遜於大市」評級。

老闆支持中央祝福

商交所另一潛在股東,正是張震遠○四年加 入任副主席的泰山石化,他上週才辭去公司副主席等職務,以避免角色衝突。從事石油倉儲、運輸及提供船舶加油等業務的泰山石化指,商交所將會以公司位於福建 泉州、上海洋山及廣州南沙三個儲油基地,作為商交所石油儲存及交收之用。其中位於廣州南沙的倉儲,今年三月便獲上海期交所指定為石油交割倉。廣州政府早前 又委託泰山石化成立以現貨為主的石油商品交易所,今年就會推出電子交易。

泰山石化總裁黃少雄在新加坡接受本刊電話訪問時說:「希望商交所可 以為中國這個石油消費大國,提供本身的石油指導價,令中國不用受制於外國的定價。好多人試過搞石油期貨都唔成功,成功先決條件是得到政府支持。張震遠本身 做開石油,同國內官員又熟,你睇商交所股東名單中好多中資集團,就知佢哋代表中國利益方。」暗示商交所已獲中央祝福。

泰山石化積極擴展石油期貨市場,皆因佔股超過五成的公司主席蔡天真,是內地和新加坡的油輪大王。黃少雄說: 「中國的油田如大慶、勝利油田,以及大連等地石油加工,都集中在北方,蔡生早期就在北方買油,賣到南方賺錢。」

油輪大王發跡傳奇

今年四十六歲,已入籍新加坡的蔡天真,祖籍福建省石獅市祥芝鎮,在內地有「能源首富」之稱。去年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三百八十四位;原來他出身貧窮的漁民之家,只讀過三年書,只懂看字而不懂寫字,在五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父親蔡清其,做過漁工及船工,後來成為小商販。

蔡 天真十幾歲便在船上做漁工,透過幫漁船加油,而接觸石油,後更成為村內的燃油專家。「成品油有幾十種,他懂得什麼船加什麼號的油,量多少。還有,漁船冬天 要用較貴的0號,才不會結冰,有油商會滲進便宜的20號油,他一看就知道。所以他二十出頭,就被委任為村裡的油採購員。」與蔡天真同鄉,一起長大的石獅慈 善總會會長蔡志從說。

當上採購員的蔡天真,經常來往廈門買油,其間結交不少油商。至八十年代初,內地改革開放,放行民營企業。蔡天真辭去採 購員這個鐵飯碗,與幾個鄉里合資,經營油生意。由於當時政府的分配不足,漁船要幫襯私營油公司,蔡天真因此賺到第一桶金。據曾幫他運油及買油的老友兼行 家,廈門海澳石油董事長鄭金泉表示,蔡天真是福建最早做油的一批人,幾年間已擁有數艘運油船。「八九年左右,他向一國企中國南料的福建分公司,買入兩個俗 稱海上油庫的油駁,可自行儲油,穩定供應。」鄭金泉透露。當時,蔡天真成立了華祥海上供油公司,至九二年,蔡天真來港前,集團一年的納稅額,已達八百多萬 元人民幣。

蔡天真在鄉下祥芝鎮的豪華別墅,耗資數百萬元人民幣,去年才入伙,他長居新加坡,大屋平日由保安看管。

香港損手轉戰星洲

九 二年,內地開放油市場,允許進口成品油,加上國內油業出現惡性競爭,利潤甚低。於是,蔡天真將公司轉移至香港,向世界各國買入成本較低的油,再轉售內地。 但九五年時,卻遇上財務危機,蔡天真更因此撤離香港,轉投新加坡。「他向大連營口一間油公司,買了一千多萬的油,貨沒到手,錢也收不回來,公司周轉困難, 股東便提出分家。」鄭金泉表示,分家後,蔡天真手上資金已所剩無幾。

不過,在港期間,蔡天真透過出任香港石獅同鄉會副會長,而結識了在新加 坡經營石油生意,有新加坡燃油大王之稱,興隆貿易的老闆林恩強。九六年,蔡天真轉往新加坡發展,創業初期,公司只有十幾人,數輛油車,後來成功借助林恩強 的脈絡,公司開始為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的漁船、礦廠等供油,後更購入一艘數百噸的浮動油庫,為往來船隻加油。

借殼上市身家暴漲

東山再起的蔡天真,○二年二月,在野村證券撮合下,以七千二百萬,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金犀寶,借殼上市,變身為現時的泰山石化。這宗交易很快回本,同年六月,蔡天真便以每股二毫七仙配售股份,籌得一億三千七百萬,是殼價一倍。○三年,蔡天真向上市公司出售手上兩艘浮動油庫,淨袋一億三千九百萬,十分和味。上市公司成為蔡天真的吸金石,○五年,泰山再次透過發債,集資三十一億美元。其間,蔡天真不斷擴充船隊,公司現時共有十八艘合共載重三百噸的油輪,成為新加坡最大的私營油輪大王。

身家暴漲的蔡天真,去年豪擲一千多萬元人民幣,在家鄉祥芝鎮,修校助學,又建了一幢豪華歐陸別墅,其位於新加坡東海岸附近的分層豪宅,亦市值約一千三百萬港元,與其初到香港住在北角城市花園的低調作風,迥然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9

香港溫布頓 蔡東豪

2008-07-24  NextMagazine


今 屆歐聯決賽,歷史性由兩支英超球隊對壘,二十二名正選球員之中,只有十名是英國球員。但英國人沒有因為本土球員在正選名單中連一半人數亦沒有而不滿,借勢 批評英國球員水準日降,有辱國體,要求英超聯應考慮限制外國球員數目。英國國家隊表現差勁,但英超球隊卻連年揚威歐洲,成為全球足球迷焦點,使英國足球業 空前蓬勃,財源滾滾。

由八國聯軍組成的英超球隊贏取錦標,英國人毫不介意,這就是「溫布頓效應」。這效應的意思是,英國每年舉辦溫布頓 網球比賽,英國球手絕大多數都是陪打,作為東道主的英國,從沒感到面目無光,因為比賽令倫敦成為全球傳媒焦點,大賺遊客金錢,丁財兩旺,誰是贏家顯而易 見。「溫布頓效應」這一詞進入我們的詞彙,時間是八十年代在倫敦的金融業。

1986年倫敦交易所廢除固定佣金制度,創造全新局面,稱為「大 爆炸」(The Big Bang),是倫敦金融業新舊交替的分水嶺。倫敦成為無人爭議的全球金融中心,但市內金融機構充斥着外國公司的名字,來自五湖四海的「雜牌軍」提升業界的 專業水平和帶來創新主意,本土公司陸續被淘汰,英國政府沒有因此大聲疾呼:「我們要爭氣,我們要當家作主!」過去二十年,倫敦得到的重要經驗,是愛國和保 護主義是經濟發展的敵人。

金融中心像磁石般吸引有才能的過江龍前來,而專業人才組成有效率的辦事網絡,金融中心愈搞愈旺,進而加強磁石的引力,製造良性循環。聚集全球最優秀人才,可為金融中心擦出最耀眼的火花,因此擁有接受「溫布頓效應」的胸襟,是金融中心必須具備的條件。

十多年前,香港的廣告、貿易及物流等行業的要職,不少由外國人出任,今日這些行業全是北望神州,已不多見外國人的踪影。今日各行各業中,唯一有胸襟和能力去容納「香港溫布頓」,就只有金融業。香港的幾個支柱行業,最具勁度和最有活力就是金融業,我認為不是巧合。

去 年出版的《亞洲教父》(Asian Godfathers)一針見血指出亞洲富豪致富之道,是專注發展受保護和壟斷性的行業,對公開競爭的行業敬而遠之,靠的是跟政府的密切關係,並非靠創立 品牌、創新科技等正常競爭優勢。簡單說,富豪的強項是「做deal」,而不是建立一盤可面對競爭衝擊的生意。他們寧願把日常營運的技術工序外判,自己則集 中精神去鞏固受保護環境,全力消滅競爭對手。亞洲富豪富甲全球,但在外國的知名度不高,原因是富豪的商業王國從不重視建立品牌,絕少沾手出口貿易,因為出 口生意脫離當地政府的保護罩,須靠真材實料在公開環境競賽。

細看香港富豪的背景,《亞洲教父》所言不虛。香港富豪依靠地產發達,不要說衝出香港,單是北上發展地產也不見得事事順利,原因可能是要跟內地政府建立關係比較複雜,不容易壟斷市場。在有競爭之下,回報自然稍遜。

金融業講求品牌,是開放市場的典範。十多年前投資銀行百富勤在香港開業,賣點是跟香港富豪的密切關係,標榜股東粒粒皆星,是中國地區「關係」最好的投資銀行。百富勤開業十年,因風險管理不善,蒙受虧損被迫清盤。自此香港金融中心看不到富豪的參與。

金融業不是香港富豪的「一杯茶」,因為金融業可能是最著重「能者居之」的行業。香港的金融業在「溫布頓效應」下吸引到全球頂尖球手,在開放和競爭之下,投資回報是未知數,富豪無須去打沒有把握的仗。

香 港政府近年追隨內地政府,鼓吹和諧社會,我提出這論點:金融中心蓬勃有助社會和諧。香港人不怕「溫布頓效應」,不畏懼來自五湖四海的高手,香港人討厭的是 社會上有一小撮人,理所當然地佔據社會寶貴的資源,阻塞他人向上游的渠道。在香港這金融中心,響噹噹的公司名字全是跨國集團,勝出者是鬥個你死我活仍站着 的能者,香港人對這類公平競賽的賽果大都心悅誠服,對社會和諧有益無害。

最後,廣告一則,筆者的新書《香港溫布頓》已經出版,上書局率先在書展推出。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

香港金融中心的Terroir 蔡東豪

2008-08-07  NExtMagazine


還 記得「納指七雄」嗎?科網泡沫期間,港交所引入七間納斯達上市的公司來港掛牌,其中包括微軟、思科、星巴克等「龍頭」新經濟股。這些股票交投疏落,幾年後 除牌,大部分人已忘記這件事。納指七雄本身沒問題,它們都實力雄厚,在納斯達各領風騷,問題出在把七雄搬到香港。缺乏合適「土壤」,品種怎樣優質的花朵也 不會開得燦爛。

我所指的「土壤」不是地理這麼簡單,還包含歷史、文化、宗教、人文知識等無形因素。「土壤」這個字其實不夠貼切,用英文 的Soil或Land有點不倫不類感覺,唯有法文的Terroir可捕捉到關於地點那種有形和無形的感覺(A Sense of Place)。Terroir這個字源自品賞紅酒,指獨特的地理環境給予紅酒有獨特個性。近年Terroir這個法文字已經走進日常英文詞彙,飲紅酒飲得 出(或講得出)其Terroir,是身份的象徵。我認為金融中心成功要訣也講求Terroir。

○七年全球最大規模的上市集資是俄羅斯銀行 VTB,除了莫斯科,它選擇同時在倫敦上市。逾一百間俄羅斯企業選擇在倫敦上市的原因,是這些俄羅斯企業大都從事資源、能源、金融行業,而倫敦聚集熟悉這 些行業的投資群,包括投資銀行、投資者、傳媒等。倫敦的投資環境有利俄羅斯企業獲得較高估值,有助上市後股票交投暢旺,對俄羅斯企業甚吸引。再者,近年大 量俄羅斯富豪以倫敦為家,對倫敦毫不陌生。俄羅斯企業在倫敦上市的經驗證明隔山買牛不是問題,選擇「合適」融資地點才決定成敗。怎樣算是「合適」?香港發 展伊斯蘭金融就是「不合適」。

曾蔭權在去年的施政報告特別提及發展伊斯蘭金融,我當時不大在意,以為這是行政長官秉承回歸 後,施政報告例必推出口號式工程的傳統。誰不知曾特首不是空談,過去數月身體力行,南征北討,誓要把香港發展為伊斯蘭金融中心,而推動伊斯蘭金融這重任落 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身上。在高官之中,我覺得曾俊華似是最有心有力的一位,但面對這個「不可能成功的任務」,結局不會因有心有力而改寫。

曾俊華近日的一篇公開文章(標題是《我總算能夠捱過一年》),指批評伊斯蘭金融的人是「眼光短淺」,他認為政府主動為新金融產品建立平台,是負責任的做法。本週我特別向編輯多拿一版的篇幅(稿費不變,其實不符合經濟原則),向曾俊華提出一點意見。

一 些金融項目具發展潛力,但香港私人企業沒積極推動,政府帶頭推動這些項目,出發點看似沒錯。但細看之下,發現錯在香港根本欠缺發展這些項目的先決條件。當 伊斯蘭金融產品最主要的發行地點不是紐約和倫敦,而最積極參與的銀行不是高盛和美林,表面看競爭不算激烈,但內裡必有原因。

伊斯蘭金融發展潛力無疑驚人,它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香港沒合適「土壤」。不合適原因有兩個︰第一︰在香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政府首要處理的問題是調整稅制或豁免部分稅項,我認為這是不得人心、不公平的做法,只會帶來麻煩。

顧 名思義,伊斯蘭金融是指在伊斯蘭教義下進行的金融活動。這教義禁止賭博、吸煙、飲酒、吃豬肉等,因此伊斯蘭投資者被禁止參與有違教義的公司的股票買賣。可 是怎樣才算是參與這類被禁止的活動?大家樂、大快活等快餐集團售賣叉燒、焗豬扒飯等豬肉食品,順理成章納入被禁之列的股票。但長實是和黃的最大股東,而和 黃全資擁有屈臣氏酒窖,是香港最大酒商之一,遵從伊斯蘭教義的投資基金可否投資長實的股票?由此可見,香港人最熟悉的股票投資不大適宜發展伊斯蘭金融產 品。

另外,伊斯蘭教義禁止利息收入及風險投機,所以不允許傳統銀行經營存貸服務、衍生工具交易和保險等金融業務。在主流金融活動中,較為清 晰符合伊斯蘭教義是債券,而伊斯蘭債券也是香港政府最有興趣發展的金融產品。發行伊斯蘭債券要克服的主要困難,是伊斯蘭教義不允許收取利息,所以參與的銀 行用手段繞過這限制,例如以不同名目收費取代利息、以多次買賣取代借貸等,務求令投資者收到應得回報,又不違反教義。

香港 在金融市場上的一大優勢,是擁有健全和一致的制度。打個比喻,在時速限制五十公里的道路以五十五公里行駛,交警把車截停後,不可能對違法司機網開一面。若 果把超速五公里給予豁免,不如把最高時速修改為五十五公里。立法者不輕易為一小撮人修改法例,執法者以一致標準執法,這是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近年民粹主 義興盛,立法者和執法者更加小心翼翼。

香港政府假如為伊斯蘭金融作出豁免,難免會製造法例漏洞和灰色地帶,我懷疑能否得到業界和社會認同。現時發展伊斯蘭金融最成功的地方是馬來西亞,這不是偶然或僥倖,馬來西亞大部分人口是伊斯蘭教徒,當地法制全面向伊斯蘭金融產品傾斜,馬來西亞人感到理所當然。

香 港政府為了推動政策,而改變行之有效的做法,最終多數是失敗收場,引來官商勾結、打擊香港人基本信念等批評。香港人難忘的例子是數碼港,我相信直到今日, 董建華仍堅信當日的決定沒錯;當時全球大氣候被科網狂潮籠罩着,政府覺得帶頭調整政策,出力推動科技發展,是義不容辭。今日把「科技」換上「伊斯蘭金 融」,結果已在眼前。

第二、香港投資者對伊斯蘭金融產品缺乏興趣,硬要把欠缺需求的產品推出市場,結果是事倍功半。香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比納 指七雄更艱難。「七雄」的主要死因是香港人對它缺乏興趣,產品本身無大問題。好像星巴克,香港人對它並不陌生,但對產品有認識不等於有興趣投資。至於伊斯 蘭金融,香港伊斯蘭教徒不多,大部分香港人對它的認識欠奉,遑論興趣。

細看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有不少公司的主要業務不在中 港兩地,投資者對它們的興趣同樣不大。因此,香港投資者是否有興趣買賣某類金融產品,關鍵是他們熟悉產品的背景與否。一間在南美洲擁有金礦的公司來港上 市,雖然符合上市條件,但投資者或許覺得它距離自己太遙遠,上市後金礦公司的股票交投多數是疏落,日後集資能力欠奉。可是同一間在南美洲擁有金礦的公司, 宣布把總部搬到上海,打算收購中國的金礦,認定中國為未來重要發展市場,這間公司的股票吸引力可能立即倍增。

香港政府吸引來港融資的目標海 外企業,我認為必須具備中國概念。近日傳媒報導,在盧森堡註冊的法國高級護膚品分銷商L'Occitane,計劃下半年在香港上市集資。 L'Occitane在全球逾七十個國家開設逾七百家分店,它選擇在香港上市是因為亞洲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我認為L'Occitane在亞洲選擇香港,除 了反映香港金融中心的穩固定位,還包含它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現時市場上最高調的伊斯蘭金融產品,是恒生銀行推出的伊斯蘭中國指數基金,據報 章報導,基金規模不足一億美元。基金組合投資中港股票,包括中移動、港燈等,大部分客戶是本港散戶。我要提出的問題,是這基金跟伊斯蘭金融有什麼關係?據 聞首個計劃發行伊斯蘭債券的機構是香港機管局。在掌握到事實之前,我唯有相信這個由政府委任高層的「半政府」機構,不是為「響應」政府政策,而是獨立地作 出發行伊斯蘭債券的決定;我拭目以待。

香港金融中心的 Terroir 夾雜着前港督府杜鵑花的花香、鄧小平抽的熊貓牌煙的煙味、珠三角工廠發出的廢氣、油尖旺人群的汗味、IFC 上班「單身大長今」的香水味。這 Terroir 只能感受,不能言諭;你一是懂,一是不懂。

假 如我是曾俊華,我會向特首剖析伊斯蘭金融在香港行不通的原因,而為今之計是儘量低調,讓它不了了之。然後我會告訴特首,現時唯一一件可以確確切切、轟轟烈 烈為香港金融界做出突破的「大事」,是搞通「港股直通車」,容許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這項目絕不簡單,混合政治和經濟因素,需要香港政府和商界上下一心, 以統一口徑跟中央政府從長計議。現在政府不同財金單位,加上愛國人士七嘴八舌,各懷鬼胎,耽誤了重要事情。曾司長,繼續周旋伊斯蘭金融不錯可助你「捱過」 一年又一年,但能令你留芳百世的功績,是在你任期內搞通「港股直通車」。

還有,其中一位疑似下屆特首候選人,他很懂得Terroir。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

筆論天下:雙白線香港 陸日勤

2008-08-21  AppleDaily



下 班後,美國人愛到咖啡店看書,聽音樂;而居酒屋是日本人三五同事享受公餘時光的好去處。至於香港人,那有這份閒情逸致呢?下了班還要趕上進修班,目的是在 事業階梯上向上爬,改善生活水平。港人不斷進修增值,但近年工資增長緩慢,有人抱怨進修沒作用,因為你增值時,別人也增值,互相競爭之下,導致沒有人能夠 突出自己,大家的工資只有給無良僱主壓低。這個「爭凳仔」理論就是指,凳仔的數目是固定,如果人人都同時努力去爭奪,結果沒有人能嘗甜頭。

進修不等於增值

日 勤對這個理論不以為然,破綻在於對凳仔數量不變的假設。人人增值,理應可以幫公司做多些生意。公司要發展,自然要請多些人,即是凳仔的數目應該增加。如果 人人增值,業務也得不到幫助,不如不增值罷了。日勤認為,努力進修而得不到回報的原因,是進修不等於增值。為一份工作而裝備自己,有很多途徑,而途徑又因 工作性質而異。有些工作要高學術理論支持,如醫生、律師,自然需要讀很多書。有工作較着重實戰經驗,課本裏找不到答案。日勤相信,大部份工作是後者。由文 員到行政總裁,都要靠實戰,而非紙上談兵。有人說投身工作等如進「社會大學」,日勤認同。既然進修不能有效令人增值,工資自然無法提升。諷刺的,是大家都 知道進修對工作的實質幫助不大,但仍然照樣做,目的是一張文憑。近年越來越多工作入職要求,要包括某些文憑,通過課程、考試,獲得某種認可。地產經紀、教 師、保安員以至家務助理都需要。這種所謂「專業」認可,其優點在於保障行內人的飯碗。另外,政府慷納稅人之慨,資助持續進修,又扭曲了進修的成本效益。更 糟的是,每個行業各自樹立壁壘,令人轉行變得困難。

專業人士門檻高

現在年屆退休的長輩,一生人做過不下四五個行業,很多邊做 邊學,可隨着社會變遷,自我增值。今日的所謂「專業人士」因為諸多入行要求,令轉行困難,於是他們的際遇,只能由所屬行業的盛衰支配,好景時人工高,不景 氣時人工減,即使是今日風光的金融業,也難逃這個命運。更糟的是,某些行業風光過後式微,從業員更苦。三條行車線的馬路上,如果交通規則容許車輛切線,一 條行車線較為擠塞不打緊,因車輛可以轉行另一條,左穿右插雖然辛苦,但總有前進機會。否則,如果路上畫上雙白線,不准切線,你的行車線擠塞,便沒有辦法。 香港的情況就是如此,港人追求改善生活的機會因此受到限制。入行要求有些是有實施需要的,有些是為了監管,而監管是基於一個社會上根深柢固的信念,就是對 「專業」的崇拜,下周二再續。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

筆論天下:香港「虛線化」 陸日勤

2008-09-04  AppleDaily

對 港人追求改善生活,日勤的一些觀點可綜合如下:一)香港貧富懸殊是社會發展、人口老化和全球一體化的結果,社會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同等富有,但能為自己的前 途奮鬥,應該是每個人可享有的權利。政府應確保人人得有追求改善生活的機會。二)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為金融業,而金融業有能者居之,晉升機會較着重血統的 家族生意為公平。三)發展金融業是雙刃刀。金融從業員有機會向上爬,不過由於金融業門檻高,跨不到進去的人,改善生活始終困難。

對專業過份信任

四) 近年各行各業崇尚專業,增加了進修課程、考試和資歷評審,通過以上種種才獲得執業牌照。這種對專業的要求,好處是保障業內人士的飯碗,但壞處是各行業豎立 壁壘,造成「雙白線」現象。馬路上行車不准轉線,駕駛者不能選擇較暢通的路線前進。打工仔和創業者就如駕駛者在雙白線路上一樣,面對困境。 五)除少數職業如醫生和律師,大部份的職業,包括金融,是實踐重於理論的,專業資格對提升工作表現,效用不大。社會上凡事講求專業,反而有反效果 ──人們對專業過份信任,和專業人士的過份自信,造成鹵莽的行為。美國長期資本管理(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事件便是一例。六)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在1987年股災當日,亦未知大禍臨頭,是一例子說明,人們公認的權威不是超 人,亦非先知,連格老在其自傳也顯然沒有對自己有這種超乎現實的期望。這樣,有誰能制訂能令專業人士超人一等的「專業規章」呢?既然專業資格對工作表現實 際幫助不大,而徒添人們轉行的障礙,日勤認為香港應該去除「雙白線」的經濟環境,將之「虛線化」──由在職培訓取代「為文憑而讀」的進修課程和考試,降低 各行業入行門檻,讓人可以因應社會的變遷,而輕易轉行,在「虛線」路上靈活轉線,平步青雲。

在職培訓取代文憑

日勤有個弟弟, 是一個上進的青年,閒聊間,得知他希望通過進修,有朝一日出人頭地,試問做哥哥的,怎能說不支持呢?理直氣壯地指出進修的不是,不近人情地潑冷水,會打擊 青年人的意志,日勤再有道理,也說不出口。惟有希望社會觀念逐漸改變,由注重形式,回歸實事求是,而政府政策也相應配合。呼應月前「對快樂的追求」的題 目,寫了8000字之後,日勤來一個簡單的結論──掃除人與人之間先入為主的偏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

中環在線:香港飲食主席愛耍太極 李華華

2008-09-12  AppleDaily

經營食肆包括大滿貫、小城知味同仿膳飯莊嘅香港飲食管理(668)有兩位「鎮店之寶」,正係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陳偉彰,同埋佢太太陳金若槿,陳太亦係集團嘅執董,兩人今年同樣70幾歲。噚日香港飲食開股東大會,由陳主席主持,陳太做左右手。

支配唔到太座

陳 主席咁精神,當然有一套養生之道,就係耍太極。陳主席話,朝朝都會耍完先返公司。咁陳太有冇一齊玩呢?陳主席話:「佢唔聽我支配。」咁唔通喺公司先聽?陳 主席答:「喺公司都唔聽,有時反而係佢支配我多啲。」真風趣。既然兩個仔喺公司幫手,陳主席有冇諗過退休?陳主席反應好快咁話:「成日諗退休,但成日退唔 到,因為慣咗返工。」不過會陸續減少工作量咁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

中環在線:大陸紅底股全線淪陷香港剩番五隻 李華華

2008-10-20  AppleDaily


上 兩個月華華先講過,大陸得番一隻紅底股,就係剩低上海掛牌嘅貴州茅台單天保至尊。估唔到兩個月後,貴州茅台亦喺金融海嘯巨浪下慘遭淹沒,上個禮拜五,股價 跌穿100蚊人仔,收報97.89蚊。亦即係話大陸紅底股抗戰失敗,終於全告淪陷。全球股災爆發前,內地股市全盛期一度有超過10隻紅底股,貴州茅台作為 內地基金愛股,股價屢創新高,不知幾咁風光,去年尾及今年1月初曾經兩度急升至230蚊人仔。可惜花無百日紅,全球大冧市,大陸股市亦受重創,茅台股價先 後失守兩百同百五蚊關口,上個禮拜五最終失守100蚊,年初至今股價累積插水近六成。至於港股方面,雖然仲有一隻手數得晒嘅5隻紅底股,包括重磅藍籌滙控 (005)、恒生(011)、永隆(096)、渣打(2888)同埋宏利(945),不過相信唔使好耐,紅底股就會篩剩3隻。家吓滙控同恒生兩父子股價跌 至百零蚊,只係掹車邊,美國或歐洲是但爆單壞消息,佢哋就隨時紅底不保。

滙控恒生危危乎

滙控同恒生兩父子近排真係黑氣纏身, 老竇滙控上月9號俾大摩追魂索命,發表「戰略研究報告」,預言滙控未來60日跑輸大市,結果滙控股價每況愈下,加埋金融海嘯衝擊,股價個半月下跌15%至 105.2蚊。阿仔恒生又唔生性,投資失誤,可能要為投資華盛頓互惠銀行嘅債券作出大筆撥備,消息引發市場恐慌,股價短短1個月插水50蚊,跌至106 蚊。唔通黑開真係有條路?

香港紅底股

‧宏利(945)股價*:179.1元今年高位:317.6元今年變幅:-43.6%

‧永隆(096)股價*:155.7元今年高位:156.0元今年變幅:+63.0%

‧渣打(2888)股價*:140.0元今年高位:291.0元今年變幅:-51.7%

‧恒生(011)股價*:106.0元今年高位:168.0元今年變幅:-34.1%

‧滙控(005)股價*:105.2元今年高位:137.2元今年變幅:-20.1%

*上周五收市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

美林香港要交人 禢中怡

2008-10-28  AppleDailyCENTRAL BLOGGER轉眼間還有兩天就是10月30日,本來是平平無奇的日子,對財金界而言,最多可能只是期指結算的日子罷了。

不過,去年當日,拜港股直通車消息公布刺激,恒指到達31,638點的歷史收市高位,當時人人擔心,究竟會否太遲入市呢?可惜,市場變化之迅速,實在是人 所不能控制的,今日人人問「跌完未?」恒指由31,638點的歷史高位,跌至20,491點,這超過一萬點的下跌,足足用了10個月多一點,而從上月10 日正式確認跌破2萬點,直至昨日為止,已累跌近9,500點,但所需時間卻只需個半月便到達,可見這一場風暴的威力。

最近一個月,禤中怡朋友問,見底入貨未,還來不及回答,甚至叫他們小心,朋友卻話其實早已入貨,作為長線投資,「冇所謂啦!」。可惜在短短一個月間,股價 跌勢加速,朋友在一個月前左右所買的股票已被蒸發,如4.5元買入工商行(1398),昨日只剩2.8元,當然真的變成要長線投資不可禤中怡聽到很多訊息 是,已經覺得大市已經跌得好深,好多,不少股價已低殘,甚至有些股份股息有多高等等,出現不同利好因素,很多專家更話買股票持作長線投資等等。禤中怡並非 預言家,但若果年紀輕輕,還有一段長時間方可取回強積金的話,的確具備採取進取的投資策略,因為每月供款,實在是一種「強迫金」,何不勇進待收成呢?

至於大家手上的彈藥就真的要望清楚才發射,因為實體經濟影響嚴重。首先,所謂市盈率是以去年計,抑或是未來預測計算呢?可知道平安保險(2318)、中國人壽(2628)份成績表,可見盈利增長放緩,甚至為過去的投資撇帳,未來盈利倒退,今日的市盈率還適用嗎?

東亞銀行(023)終向現實低頭,出售債務抵押證券(CDO)組合,索性完全撇帳,實在衰就衰到底,希望未來有機會反彈。不知其他銀行會否步其後塵,而其他同美國次按相關的投資,亦恐怕凶多吉少,盈利勢必受影響。

另一個因素是,之前談到的裁員潮才剛開始,禤中怡的財金界朋友告之,美林香港已展開削減人手行動,要求每個部門交出6人名單,足足就減省了90個工作職位,相信是市況逆轉外,將與美國行合併前的準備功夫相信也不能少。

除了裁員,見到里昂證券(CLSA)亦向集團三分一員工提出自願減薪計劃,而這種減省成本的方法,就早於03年曾推出類似計劃,料不到5年後再派上用場。 今次涉及500名高級員工,減幅介乎15%至25%。若果每月成本日後能夠達標,參與的員工明年將取回少收的薪金,再加8%至25%的獎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

中環在線:高盛香港本周派大信封 李華華

2008-10-30  AppleDaily

環 球金融海嘯,美國兩大投資銀行高盛同摩根士丹利都要變身商業銀行,做埋存款客戶。高盛雖然獲股神畢菲特買入390億美金優先股打救,但都難逃裁員縮皮嘅命 運。高盛大老闆上星期五已經同全球員工講明,將要裁員一成,即大概3200人要起身。華華聽聞,高盛香港區亦要炒60至70人,下星期前會派大信封,個個 部門都有份。

大摩員工自己遞信

高盛大老闆上星期尾畀足心理準備啲員工,留低口訊,指兩三個星期內要全球裁員一成。聽講高盛喺 香港有千幾個員工,要裁60至70人,個個部門都有份,大家已經心中有數。高盛11月底埋數,照計,被裁嘅員工應該可以分到今年大部份嘅花紅,但今年股 市、債市都冇舊年咁旺,估計花紅亦冇舊年咁豐厚。高盛要裁員,大摩又點呢?大吉利是咁講,o依家中環人除咗估吓邊個城中富豪投資失利最勁之外,就係睇吓大 摩幾時宣佈裁員。聽聞,雖然大摩未講到大規模裁員,但已經有員工自己走人。大摩今個月中先獲日本三菱UFJ斥資702億港銀入股21%,同畢菲特一樣,都 係要優先股加10厘息。老實講,市況咁差,間間銀行都預咗會裁員。做得投行部門嘅,通常人工有番咁上下,佢哋旺市時好捨得使錢享樂,如今裁員風咁盛,華華 懷疑,中環蘭桂坊嘅酒吧同食肆,會唔會冷清好多,靚紅酒嘅銷情又會唔會今時唔同往日呢?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