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溫布頓 蔡東豪

2008-07-24  NextMagazine


今 屆歐聯決賽,歷史性由兩支英超球隊對壘,二十二名正選球員之中,只有十名是英國球員。但英國人沒有因為本土球員在正選名單中連一半人數亦沒有而不滿,借勢 批評英國球員水準日降,有辱國體,要求英超聯應考慮限制外國球員數目。英國國家隊表現差勁,但英超球隊卻連年揚威歐洲,成為全球足球迷焦點,使英國足球業 空前蓬勃,財源滾滾。

由八國聯軍組成的英超球隊贏取錦標,英國人毫不介意,這就是「溫布頓效應」。這效應的意思是,英國每年舉辦溫布頓 網球比賽,英國球手絕大多數都是陪打,作為東道主的英國,從沒感到面目無光,因為比賽令倫敦成為全球傳媒焦點,大賺遊客金錢,丁財兩旺,誰是贏家顯而易 見。「溫布頓效應」這一詞進入我們的詞彙,時間是八十年代在倫敦的金融業。

1986年倫敦交易所廢除固定佣金制度,創造全新局面,稱為「大 爆炸」(The Big Bang),是倫敦金融業新舊交替的分水嶺。倫敦成為無人爭議的全球金融中心,但市內金融機構充斥着外國公司的名字,來自五湖四海的「雜牌軍」提升業界的 專業水平和帶來創新主意,本土公司陸續被淘汰,英國政府沒有因此大聲疾呼:「我們要爭氣,我們要當家作主!」過去二十年,倫敦得到的重要經驗,是愛國和保 護主義是經濟發展的敵人。

金融中心像磁石般吸引有才能的過江龍前來,而專業人才組成有效率的辦事網絡,金融中心愈搞愈旺,進而加強磁石的引力,製造良性循環。聚集全球最優秀人才,可為金融中心擦出最耀眼的火花,因此擁有接受「溫布頓效應」的胸襟,是金融中心必須具備的條件。

十多年前,香港的廣告、貿易及物流等行業的要職,不少由外國人出任,今日這些行業全是北望神州,已不多見外國人的踪影。今日各行各業中,唯一有胸襟和能力去容納「香港溫布頓」,就只有金融業。香港的幾個支柱行業,最具勁度和最有活力就是金融業,我認為不是巧合。

去 年出版的《亞洲教父》(Asian Godfathers)一針見血指出亞洲富豪致富之道,是專注發展受保護和壟斷性的行業,對公開競爭的行業敬而遠之,靠的是跟政府的密切關係,並非靠創立 品牌、創新科技等正常競爭優勢。簡單說,富豪的強項是「做deal」,而不是建立一盤可面對競爭衝擊的生意。他們寧願把日常營運的技術工序外判,自己則集 中精神去鞏固受保護環境,全力消滅競爭對手。亞洲富豪富甲全球,但在外國的知名度不高,原因是富豪的商業王國從不重視建立品牌,絕少沾手出口貿易,因為出 口生意脫離當地政府的保護罩,須靠真材實料在公開環境競賽。

細看香港富豪的背景,《亞洲教父》所言不虛。香港富豪依靠地產發達,不要說衝出香港,單是北上發展地產也不見得事事順利,原因可能是要跟內地政府建立關係比較複雜,不容易壟斷市場。在有競爭之下,回報自然稍遜。

金融業講求品牌,是開放市場的典範。十多年前投資銀行百富勤在香港開業,賣點是跟香港富豪的密切關係,標榜股東粒粒皆星,是中國地區「關係」最好的投資銀行。百富勤開業十年,因風險管理不善,蒙受虧損被迫清盤。自此香港金融中心看不到富豪的參與。

金融業不是香港富豪的「一杯茶」,因為金融業可能是最著重「能者居之」的行業。香港的金融業在「溫布頓效應」下吸引到全球頂尖球手,在開放和競爭之下,投資回報是未知數,富豪無須去打沒有把握的仗。

香 港政府近年追隨內地政府,鼓吹和諧社會,我提出這論點:金融中心蓬勃有助社會和諧。香港人不怕「溫布頓效應」,不畏懼來自五湖四海的高手,香港人討厭的是 社會上有一小撮人,理所當然地佔據社會寶貴的資源,阻塞他人向上游的渠道。在香港這金融中心,響噹噹的公司名字全是跨國集團,勝出者是鬥個你死我活仍站着 的能者,香港人對這類公平競賽的賽果大都心悅誠服,對社會和諧有益無害。

最後,廣告一則,筆者的新書《香港溫布頓》已經出版,上書局率先在書展推出。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