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貸風控危急時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9359&time=2011-02-26&cl=115&page=all

今年的投放問題已更多體現為風險問題,監管者、大股東、銀行總行如何能使風控新規不致「泥牛入海」?
《新世紀》週刊 記者 溫秀 馮哲

 

  商業銀行按照貸款新規走款比重不足50%的現況,促使銀監會當下接連祭出兩道「殺手鐧」。

  一是各行要確保2011年按照貸款新規走款比重達到80%以上,針對執行不到位的金融機構,銀監會將採取對不到位貸款提高資本附加和增加撥備,與央行聯合調減貸款規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直至限制市場准入、暫停相關業務、限制貸款發放等聯動監管措施。

  貸款新規即「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

  再是銀監會上報的資本充足率、撥備率、槓桿率、流動性四大監管新工具,已於近日獲國務院批覆。「預計最快3月份,具體指引就會下發。」一位大行風險部負責人透露。

  「總之,就是要動真格,要求信貸科學合理投放。」一位監管人士如是說。

  但一位大行的分行長告訴本刊記者,履行「科學投放」已然使他吃了苦頭:他所在的分行因合理投放而致業績不太好看,但存款因此在省行系統內保持了惟一正增長,卻仍受到了上級分行當眾批評,並給該分行加大了今年投放任務。

  「作為大股東,擔心退潮之後不良資產就要水落石出。」一位匯金公司高管告訴本刊記者。匯金年度工作會議剛剛落幕,他們提醒控股銀行要在承擔宏觀調控職能的時候,把自身的穩定經營作為前提。

  2月的最後一週,隨著工行、建行的分行長會議的召開,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對2011年的信貸投放已然「心中有數」,在多數受訪與會者看來,投放多少,如何投放,已不僅是經營問題,更是風險問題。

上下對弈

  2月21日召開的工行分行長會議上,行長楊凱生將各家分行的經營情況用不同顏色在地圖上做了對比和解讀,令排名靠後的分支機構感到了切實的經營壓力。而下午的分組討論過程中,不少機構都表示手頭的規模配額很緊,不好辦。

  本刊記者獲悉,在幾大銀行的分行長會上,分行長們都不約而同地向總行大吐苦水,表示規模壓縮後,市場需求難以滿足,壓力不小。

  如一家大行西部分行的行長表示:「西部發展剛剛起步,梯度轉移還在進行,但貸款規模卻在不斷收緊,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而過去幾乎來者不拒的 個人貸款,受限於規模,也在不斷收縮,按照基準利率發放的個貸正逐步減少,部分地區的貸款利率已經較基準利率上浮了1.2到1.3倍。

  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權威人士分別向本刊記者證實,2011年四大行貸款預增規模分別為:工行88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8200億 元),建行75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6800億元),農行6200億元,中行6000億元以上(根據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的情況動態調整)。知情人士透 露,各行規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認可。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工行與建行為分行們預留了規模空間,為了給後期經營留有餘地,在對下分配規模時,做了保守安排,這基本源於分行的投放衝動不減。

  僅從投放規模看,較上年的總量並沒有太大落差,不過增速已出現較大回落。

  而且有銀行高管表示,雖然名義規模與去年相差無幾,但2010年銀行信貸尚有不少騰挪空間,如信託理財依然旺盛,而一些票據也尚有轉為貸款的空間,加上2009年投放的部分貸款延遲使用,所以2010年實體經濟中的信貸規模接近10萬億元。

  至於今年,有銀行家表示,今年對地方政府而言,他們普遍關注的無外乎三個問題:規模能否再多一點,到底是真緊還是假緊;價格是要真壓還是假壓; 節能減排是真做還是假做。而各地政府對三個問題的不同答案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會以何種方式對銀行的信貸投放施加影響,而各地在產業政策選擇上的差異,也將對 銀行管理其信貸資產質量帶來不小的挑戰。

  「銀行有自身的難處,一旦投放回歸常態,那麼如何維護老客戶就成了一大問題,而且他們也十分擔心退潮後會露出礁石,不良資產會暴露。」接近四大行的權威人士直言。

風控加急

  春節過後,基層員工除了想法設法搶份額、拉存款,基本都在應付同一樁差事:各種形式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測試。

  銀監會在節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改革發展加強風險防範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推進中長期貸款合同整改工作,補簽貸款差額補足協議,彌補還款資金缺口。

  在監管人士看來,《通知》就是希望分行能對地方大客戶「硬起來」。諸如要求相關貸款的還款期限不得超過15年,原則上自項目建成投產起,每年至少兩次償還本金,利隨本清。

  具體到管控重點的融資平台貸款,《通知》明令,要嚴控增量,僅允許平台貸款在有償債能力的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適度新增。與此同時,監管當局希望各 家銀行能紮實緩釋存量。要求嚴格遵守平台貸款風險資本和撥備的新要求。對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和無覆蓋平台貸款,自今年一季度起,堅決做到分別按照 100%、140%、250%、300%來計算貸款風險權重,提高資本佔用成本。

  不過有商業銀行高管回應本刊記者諮詢時稱,目前具體的執行標準尚未明確,所以影響難以評估。關鍵取決於怎麼分類,餘額有多少。

  在2月的信貸投放中,貸款新規著重規範的中長期貸款和集團授信仍是主力,如一家國家級開發區城投公司就一舉拿下了五筆授信,總計過百億元,中長期貸款佔九成。

  針對房地產貸款風險,《通知》強調各行要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繼續做好房地產企業貸款「名單式」管理,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特別是密切關注「存在高價購地、跨業經營、過度擴張、負債率偏高的高風險房地產業務的風險暴露」。

  銀監會明確表示,一旦查實金融機構存在房貸盲目競爭,甚至通過內外勾結、變相降低貸款標準,打「擦邊球」等方式來規避調控政策的,會給予嚴肅處理。

  不過一些銀行高管並不以為然,認為房地產貸款的相關風險目前依然可控,因為誰也不想把泡沫挑破,「一旦挑破,大家都會疼」。

「慣性」缺口

  正當對「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還未消化統一思想時,銀行員工的又一項學習任務接踵而至。

  針對銀監會四項監管新工具近日獲國務院批覆,一位接近銀監會人士透露,接下來方案進入最後一輪意見徵詢,「徵詢意見是流程需要,主要內容已經敲定。」

  他介紹,批覆的版本較原版有所放寬,相較國際要求,還是很嚴格。

  資本充足率方面,原方案對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總資本的最低要求分別為6%、8%和10%,獲批方案調整為5%、6%和8%,基本與國際標準一致。

  其中,核心一級資本較巴塞爾Ⅲ4.5%最低要求高出0.5個百分點。原方案規定超額資本要求為0-4%(必要時0-5%),獲批方案調整為資本 留存資本2.5%,逆週期超額資本0-2.5%(在信貸超長增長,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時適用),調整後,與巴塞爾Ⅲ解釋口徑一致。

  除執行標準放寬,資本達標時間表較原稿也相應推後一年。原方案要求各銀行自2011年開始實施新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系統重要銀行2012年 達標,非重要銀行2016年達標。新方案將修訂為自2012年初開始執行,系統重要銀行於2013年底達標,非重要銀行2016年底達標。

  這種適度放寬也體現了政策博弈的結果。前述匯金高管表示,監管當局從穩健經營,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角度,希望努力達標,而大股東和投資人則側重於瞭解新政對經營成本和銀行業績的影響和衝擊。

  儘管如此,前述大行高管仍未寬心,他稱,如果嚴格執行貸款新規,加之銀監會四項監管工具嚴格實施,商業銀行面臨的資本壓力降進一步增加,目前各行還在觀望和協商。

  匯金公司於2月22日召開的年會透露出一個信號,今年幾家銀行的資本約束會更緊,資本壓力可能會增加。

  知情人士透露,儘管不久前才完成再融資,但經歷了2010年的大舉投放之後,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水平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雖略高於監管部門一行一策的資本要求,但並沒有太大富餘。即便不再進一步提高監管標準,各家銀行的資本壓力依然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會通過大股東 進一步降低分紅比例,增加內部利潤留存等方式,來釋放壓力。

  不過鑑於幾家銀行剛剛完成上一輪的再融資,也分別向資本市場做出了近期不再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承諾,短期內通過直接融資補充資本金的可能性不大。

  如對於中行而言,不僅要受宏觀調控的約束,還面臨自身資本金和貸存比的壓力。在經歷了上一輪再融資之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暫時無憂,但仍面臨較大的攬存壓力,而貸存比的情況料將直接制約其年內的信貸投放。

  來自銀監會的消息則稱,順應國際監管改革的趨勢,正在研究危機時銀行的自救安排機制(Bail in),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在發可轉債時要設定強制債轉股的條件,在風險來襲時,根據監管者的要求來分擔責任。但這顯然會抬高銀行的發債成本。「短期沒有可能。」有關消息人士說。

  來自匯金的權威人士表示,不排除降低分紅比例的可能,但否認了幾大行將通過發行可轉債進一步融資的說法。「資本壓力將是長期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直接融資尚不發達,所以短期內只得拼拼湊湊,勉力維持。 」

  面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現實導致不斷出現的資本缺口,匯金公司在年會透露出了「做積極股東」的信號。

  接近大股東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因為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代表,他們無法用腳投票,必須保證一定的控股比例,所以只能通過做「積極、主動、負責任」的股東,來更好地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匯金公司也對各家銀行經營戰略,業務重點和公司治理等問題,有一定的保留意見,認為各家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體現了一定的制度優越性,但在距離真 正規範的國際領先銀行業經營和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匯金和幾大行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如何在各盡所能的同時求同存異,是個問題。」有關知情 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