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中電大而無當仍須依賴香港(2013/11/28) 林本利

2013-11-28  NM
 
 

 

政府和兩間電力公司剛完成管制計劃中期檢討,一如所料兩電堅決拒絕將9.99%的准許回報下調,只願意投放一億元資助用戶進行節能工程。這一億元其實來自節能的額外回報,故此不會損害兩電9.99%的准許回報。

政府向外公布中期檢討結果前,中電率先發出新聞稿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與南方電網公司共同收購埃克森美孚所持有的青山發電有限公司(青電)60%股權,各自收購一半權益。中電收購青電30%股權的作價為現金120億港元。收購後,中電佔青電的股權由40%增加至70%,餘下30%由南方電網擁有。

中電與埃克森美孚的合作關係始於1964年。當時港英政府有意將兩電變成「國企」,中電於是急忙尋找應對方法,最終找到埃克森(仍未與美孚合併)注資2.2億元用作興建新電廠,佔60%股權,並建議政府透過利潤管制計劃限制公司的回報率。政府最後採納中電的建議,決定放棄收購兩電。

埃克森入股中電在香港的電廠,可算是一項十分成功的投資。現在以120億元出售30%股權給中電,若以此推算,即表示60%股權值240億元。當年投資2.2億元,49年後可以取回240億元,升值超過100倍,每年複式回報剛好10%。再加上過去每年可以賺取9.99%至15%的准許回報,每年平均回報超過20%。

若以今次交易作價計算,青電的30%股權值120億元,整間青電的市值便是400億元。去年青電的稅後溢利約31億元,股東投資回報約7.8%(31/400=7.8%),市盈率約12.9倍(400/31=12.9)。去年電能旗下的港燈稅後溢利約46億元,若根據今次中電的交易作價推算,電能若分拆港燈,以12.9倍市盈率作價,估價接近600億元。雖然青電和港燈都受到利潤管制計劃保障,但兩間公司的增長不一樣,今次的交易作價只能作為參考。今次交易,亦顯示9.99%的准許回報率有下調空間。

中電和埃克森美孚的商談已有一段時間,現在才達成交易協議,對雙方都有好處。中電投放120億元,回報率約7.8%,即每年可以額外得到9億多元的溢利。即使要向銀行貸款或者在市場舉債,利率不過4%左右,依然有利可圖。另外,引入南方電網作為合作伙伴,可以增加日後的議價能力,特區政府不會隨便損害內地國企的利益。至於埃克森美孚出售股權套現後,可以將資金投放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能源項目,回報率可能不止7.8%。

過去十多年,中電明知香港電力市場的發展空間有限,故此積極向外大舉投資。公司憑藉管制計劃取得巨額現金,再加上利潤穩定,較容易在市場融資。經過十多年的海外收購,去年中電在香港以外的總資產達到1,173億元,已經超越香港1,115億元的數目。雖然海外資產龐大,但投資回報卻低得十分可憐,去年千多億資產只能賺取16億元,資產回報率只得1.4%,真可說大而無當。16億元的利潤中,有13億來自內地(包括大亞灣核電廠),在澳洲和印度的業務錄得巨額減值和虧損。

反觀在香港,中電千多億元資產(當中約700億元是固定資產)便可以賺到67億元,資產回報率是6%,股本回報率更高達21.6%,難怪公司要收購青電股權去製造較佳的業績,與電能計劃拆售港燈的做法剛好相反。中電董事和管理層如此差劣的海外投資表現,不知應如何向股東交代?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www.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52

習李站臺 中國核電大幹快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14

中國核電建設以一種超預期的方式加速推進。

15日,習近平就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作出批示指出,要全面提升核工業競爭優勢,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把我國建成核工業強國。

“在核電重啟的窗口期,習李用一種遠超預期的方式為核電站臺,還有比這更牛逼的出場陣勢麽?”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提到。

他認為,推進核電發展,自上而下的決心毋庸置疑,APEC會議上中美之間達成協議2030碳排放見頂且非石化能源占比到20%,意味著核電新能源建設必須上臺階。他說:

如何落實?第一步是盛大出場儀式,60周年大會前後,習李齊出手。第二步是未來幾個月逐漸明朗的十三五規劃,大概率會超預期。(別再抱著每年6到8座的老黃歷刻舟求劍,醒醒!)第三步,大規模走出去。

核電大幹快上背後的戰略是什麽?

1,任何一個有抱負的大國,都會希望能源安全握在自己手里,都會希望在全球能源蛋糕中分一杯羹。自然稟賦決定石化能源與我們無緣,未來能讓我們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據高地的唯一出路是跨越式發展核能。

2,一個猜想,大國崛起離不開核武裝力量大發展,據某專家說軍民兩便的做法是發展快堆。也可以向日本學習,發展鈈發電的同時,還能增加核武器原材料準備。日本目前采用鈈發電,所產生的核廢料經過處理濃縮之後,可以用來制造核武器。

中國目前需要投入更多核電項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應對當下嚴重的大氣汙染問題。“現在,為解決大氣汙染和應對氣候變暖的問題,大力發展核電。” 原能源部部長黃毅誠曾表示。

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要求,在2015年前,中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到2020年前,中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多位國內核電企業內部人士表示,要想完成《規劃》的目標,2015將是中國核電項目投入建設的關鍵一年,中國需要在今年新建大約9臺核電機組。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去年12月介紹,目前中國運行核電機組21臺,裝機容量1902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有27臺,裝機容量2953萬千瓦,在世界上在建機組數排第一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90

砍人事成本僅杯水車薪 前景仍不看好 宏達電大裁員 揮刀太慢又太輕

2015-08-24  TWM

經歷連番高層出走與異動,以及無預警財測下修和股價重挫,宏達電的壞消息好似沒有終止的一天。八月十三日再傳出大裁員消息,且人數將上看二千三百人。這一刀砍下,能救得了宏達電嗎?

撰文•何佩珊、林宏達

每到年中,就是台灣科技大廠的「開獎季」,各家員工辛苦多時,滿心期待的就是紅利獎金的發放。然而在八月十三日這天,宏達電員工收到的卻是一封來自董事長王雪紅的信,等到的則是一份上看二千三百人的裁員名單。

消息一出,股價跟著重挫,至八月十八日已跌破五十元。

「這件事早就該做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宏達電前高階主管說得直接。「智慧型手機市場高利潤的時代早就過了,宏達電卻還是一直採取高成本的方式經營。」確 實,從各項營運數據來看,不論營收、獲利還是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宏達電這三年來都呈現顯著衰退,經營成本卻還是維持在高水位。

關鍵策略失誤 陷入苦戰以人力成本為例,據了解,宏達電提供的薪資本來就高於台灣科技業水準,而有宏達電內部員工透露,在機海戰術下,開案量一度非常大,但在銷售不佳的 情況下,專案一個一個結束,「這些多出來的員工卻不知道何去何從,最後只好都先送到新產品部門。」若從「每員工營收金額」來看,略可一窺宏達電極度沉重的 人力成本包袱。今年上半年,宏達電一萬五千名員工,共同創造的營收為七四五億元,平均每人營收約五百萬元,大約只有華碩的六分之一。當然,宏達電與華碩的 營運結構有所不同,前者仍有自行生產的人力負擔,華碩則是委外代工,但一位分析師表示:「手機品牌業者的競爭力在於研發和行銷,當你把太多人力資源耗費於 生產,自然會成為拖垮競爭力的包袱。」「一五%的裁員幅度肯定還不夠。」業界人士認為,宏達電眼前的困境,不僅人事成本偏高,同時,還面臨智慧型手機市場 最慘烈的競爭環境。事實上,就在宏達電宣布裁員的同時,聯想也宣布打銷高達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六億元)的智慧型手機庫存,並同樣採取「瘦身方案」, 預計要裁撤非製造部門一○%人力,約三千二百人。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認為,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遭遇的狀況其實和PC有些相似。過往PC時代獲利最豐的,是收取Windows作業 系統授權費的微軟,和提供處理器的英特爾;而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取而代之的則是Google和高通。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蘋果,多數手機業者與其說是品牌商, 更像是在幫這兩家大廠打工,只能賺取微薄利潤。

其實,身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先進者的宏達電,曾有過擺脫「打工仔」角色的大好機會。回想二○一一年,宏達電股價最高衝上一千三百元,市值跟著突破兆元,但當 年宏達電沒有利用這些資本去取得更多專利或先進技術,爭取產業鏈上的關鍵優勢,反倒是去買了繪圖晶片廠商S3和耳機公司Beats。「所以到現在,宏達電 還是一家純粹的系統廠。」呂俊寬說。

而產品競爭力的弱化,也可從財報數字一窺端倪。今年上半年,宏達電帳上的存貨金額為二三五億元,雖比去年同期的二五九億元為低;但請注意,今年上半年有高 達二二%的存貨是「製成品」,也就是「已經做好但還沒賣掉」的產品,而在去年六月底,製成品占存貨的比率僅有一一%。

裁員僅減少虧損 仍須大改造以上的數字,除了說明宏達電未來恐面臨不小的「存貨跌價損失」壓力之外,更意味宏達電必須提出更具體的「產品競爭力提升策略」,只是裁員,無法改變外界對宏達電「不具未來性」的評價。

「裁員大家都會做,根本稱不上策略。」業界人士話說得直接,而野村證券也在第一時間出具報告指出,就短期而言,營業費用的降低確實有助於減少虧損,但對二線智慧型手機品牌來說,要想在一個成長已趨緩的市場中維持競爭力,仍有相當大的挑戰。

當然,除了裁員一五%,在王雪紅提出的改革計畫裡,的確也指出將會調整、精實組織,更專注在高階智慧型手機、智慧生活和虛擬實境領域。據業內人士透露,宏 達電正積極建立利潤中心制,智慧型手機相關仍由全球業務總經理張嘉臨負責,而智慧生活則是交給技術副總經理張智威主導,另外虛擬實境事業部則暫由王雪紅親 自領軍。

下半年成長希望 瞄準印度至於短期的成長策略,業內人士指出,宏達電已把下半年的成長希望放在印度市場,今年下半年計畫推出一款高階手機,及兩款五吋以上的中階手機,瞄準印度十月左右的新年商機。

而非智慧型手機產品,野村證券認為,或許一六年可以開始看到比較大的營收貢獻,但對於彌補智慧型手機的虧損,幫助可能有限。看來,宏達電想要從谷底翻身,恐怕還有一段崎嶇長路要走。

圖說:

宏達電壞消息頻傳,在董事長王雪紅(左二)的信心喊話之外,宏達電要想走出谷底,需要更有效的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0

2017家電大趨勢:智慧家庭加快落地 廚房先走一步

整套智能家電,成為2017AWE上的最大亮點。

“行業內熱、消費者冷”一直是智慧家庭尷尬的困境,今年海爾、美的、博西等中外家電巨頭都在加快智慧家庭的落地。

相比此前大家在智能客廳中的“蜂擁而上”,今年智能廚房“繼續跟進”。

客廳爭奪戰依然激烈

在客廳里,電視的地位始終不容小覷。

環球智達總裁、看尚品牌創始人付強表示,2017年互聯網電視將面臨諸多技術與模式突破。

緊扣智能家居的綜合發展,看尚不僅在核心互聯網電視領域發布了融合電視和影院雙重功能設計的高端激光電視,更是以之為核心,展現了頗為完善的全智能產品線。按照看尚對智能家居的理解,同時完成了智能攝像機、智能窗簾、智能網關、智能開關、智能插座等全系智能家庭硬件布局,連接了智能節能、智能語音、環境監測、智能安防四大智能家庭生活場景。

與“大一統”的思路不同,微鯨則專註於構建家庭娛樂場景,微鯨科技CEO李懷宇接受包括第一財經記者在內的媒體訪問時說:“現在的物聯網趨勢,還是以人為本。用戶可以用手機來控制,可以用手表來控制,入口有很多。其實電視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因為家里電視機有屏幕可以24小時待機,所以這個設備上成為入口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是我們要做的核心還是用最好的產品,讓用戶使用最方便,而不是強調說用戶一定要在哪里,用戶可以在任意設備上最方便地看到他用的服務。”

換言之,微鯨側重的是消費者真正玩得了,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比如用語音點播節目,用手柄操作遊戲,甚至健身、唱歌、觀看VR頻道,互聯網電視的智能化應用,通過自帶海量內容,極致操控體驗顛覆了以往家庭對電視的使用感受。

同時,李懷宇還透露:“人工智能和VR的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領域我們跟美的有一些大的動作,會有一些讓大家非常喜歡的產品和服務出來。”

從單機智能到系統智能

過去幾年,從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到各類智能小家電,更多是單機智能。而今年,全套智能家電已成為新潮流。

美的當天也發布了未來廚房。美的集團CTO胡自強表示,移動化成趨勢,廚房將成家庭交流中心。在未來廚房里,家電聯動、自動烹飪成為可能。美的整套智能廚房,包括自動洗米飯煲、自動保溫餐桌、智能微波爐蒸爐和烤箱、智能燃氣竈和智能破壁機等。

西門子家電在本屆AWE上亮相了包括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烤箱、咖啡機在內的全品類家居互聯產品,呈現升級的“家居互聯”解決方案。它的“同門兄弟”博世家電,則首次推出智能吸油煙機和電磁竈,使在華的“家居互聯”產品覆蓋博世家電全部品類。

博西家電董事長兼CEO歐騰博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更多消費者會接受“整體廚房”的概念,中國有的企業是燃氣竈或消毒櫃等某個方面的專家,博西希望成為整體廚房專家。

智能語音控制讓操作更便捷

“小美,來聚餐的朋友有什麽偏好?你有什麽食譜推薦?”這是視頻里的女主人與“藏”在平板電腦里的未來廚房助手小美的對話。語音控制,成為美的未來廚房交互的主要方式。

除了語音控制,博西還在研發手勢控制,讓用戶更便捷地操作智能家電。不遠的將來,通過帶有手勢控制及感應功能的煙機投影將面市,用戶無需借助手機或平板設備,即可“隔空”操作家居互聯APP,輕松掌控家中各類電器。

歐騰博說,去年語音控制在美國已覆蓋9%的家庭,但交互方式不是單項選擇,當然在廚房里語音交互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用戶在廚房里做飯手里都在忙著。

人工智能成“大腦”

女主人在衛生間照鏡子,鏡子馬上告訴她皮膚的含水量不足,並向她推送相應的化妝品購買信息。這是美的與庫卡合作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智能家庭的“美的大腦”。

不管手機遙控、語音控制還是手勢控制,要讓整套智能家電無縫銜接、更“懂“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背後離不開智能雲的支撐,可以說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庭的“大腦”。

趙峰認為,智慧家庭的入口不是單一的,在廚房里,它可能是冰箱上的一塊屏;在客廳,它可能是電視,也可能是茶幾上的音響;在浴室,可能是鏡子。所以入口是多樣的、碎片化的。

“碎片化的入口在背後有統一的決策系統。根據各種入口交互行為判斷,家里有老人、小孩還是夫妻,他們在幹什麽、需求是什麽,我們怎麽能夠為每一個人推送他需要的服務,並推送到離他最近的終端上去。”趙峰說,這背後要有一個智慧家庭的大腦,即海爾U+雲。

“智能家電的終極是人工智能。”歐騰博認為,家電從機械電子世界,到現在進入互聯世界,下一步將進入認知世界。各種智能家電層出不窮,也給消費者帶來使用困惑。如何提升用戶的廚房體驗?終極是人工智能,產品交互式學習,給用戶更好的體驗。為此,博西正在研發交互式智能廚房的助手——小機器人Mykie。

爭奪智能廚房入口

智能廚房的入口之中,冰箱和煙機上的大顯示屏受到熱捧。

本屆AWE現場,海爾、美的、海信、美菱、格蘭仕及三星等中外家電企業均推出帶著液晶顯示大屏的智能冰箱。如,用戶通過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購買食材後,冰箱會為用戶提供營養師推薦的食譜,並將菜譜發送給烤箱和竈具,餐後洗碗機根據馨廚指令洗碗……

萬和研究院院長孫穎楷認為,未來冰箱會成為“食物+”的流量入口,這里面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將因此形成一個生鮮食品供應與冷鏈配送的生態圈,單純家電企業不能完成,需要與食品企業、零售企業等合作夥伴一起構建。

煙機是另一個智能廚房的入口。老板電器、海爾、美的、博西等均推出帶大液晶屏的智能煙機。老板智能煙機里搭載了ROKI3.0智能操作平臺,具有菜單推薦、煙機竈具聯動、炒菜指引等功能,今年還推出可感知溫度的智能鍋(SmartPan),與煙機聯動,讓炒菜更簡單。

智能雲平臺開放互聯

AWE開幕當天還有一條重磅新聞:由中國家電協會牽頭,海爾、美的、海信、TCL、長虹、創維與博西七家企業共同努力,推出首個智能家電互聯互通團體標準。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指出,家里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之間不互通,影響了用戶體驗。首個智能家電互聯互通團體標準的分布,將打破智能家電“信息孤島”的困局。

博西家電中國副總裁兼首席數字戰略官徐成茂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這個互聯互通的標準下,不同企業的雲平臺進行對接。雲跟雲對接,但也考慮數據安全,一家企業的用戶數據不會被別的企業拿到。這個方案在全球是第一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七家企業雖然都是競爭對手,但都把用戶體驗放到了第一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20

東芝核電大撇賬累股價急挫

1 : GS(14)@2017-01-21 03:34:11

【本報綜合報道】日本東芝財務危機進一步加劇。由於外國媒體揭發東芝須為美國核電業務撇賬60億美元,金額超出原先預期,導致東芝昨日重挫15%。該些報道令外界質疑東芝出售芯片業務部份持股等措施能否填補這個財務缺口。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東芝已向具政府背景的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求助。其他消息人士稱,東芝高層最早周四與主要銀行代表商討援助事宜。


美股早段微升

2015年會計醜聞已重創東芝,該公司去年底又遭美國核電廠電力項目成本超支問題困擾。東芝昨日一度下挫26%,收市仍跌15%,其市值現為110億美元。市場關注美國候任財政部長姆欽於國會聽證會作供,美股周四早段微漲,道指升13點,報19818點。標普500指數升1點,報2273點;及納指升6點,報5562點。至於歐洲市場,英股周四尾段跌0.5%,法股升0.01%,德股則升0.1%。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原油市場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前已出現收縮迹象,刺激油價自一周低位反彈,紐約期油昨日曾漲1.4%至每桶51.8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昨日曾漲1.6%至每桶54.7美元。數據方面,美國12月新屋動工按月增加11.3%,勝過市場預期的增加9%,以年率計增至122.6萬間。當地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23.4萬人,少於市場預期的25.2萬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0/19902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54

王弼:和電大折讓 誠哥失威?

1 : GS(14)@2018-03-06 03:42:26

【明報專訊】再一次證明,大家買同一隻股票,有人賺錢,有人見財化水,有人更要輸錢!更加證明,聽王弼這種財演的結論沒用!而且,投資絕對不可以懶散!我們是平民百姓,不如政府高官般有資格生活繁忙警覺性不足下,「唔覺意」購入僭建屋,多了幾百呎地方用,更成為高高在上的司長。上周一收市後和記電訊(0215)公布業績,因為不派特別息而翌日股價大跌。朋友說因事務繁忙,沒時間於周一收市前減磅,賺少許多。我唯有拍拍他的膊頭,安慰說:「可惜你不是司長,認命吧!」

說到和電的投資,的確是我近年股票上單一最大投資,上次應該要數2012年買領展(0823)和長江基建(1038),負責帳戶的客戶經理,不時警告我投資過度集中,游說王弼沽貨分散風險。

雖然最後沒有採納建議,但她的警告有一定道理,因為投資以槓桿操作,如果像和電於上周二開市大跌15%,我就算不被斬倉,投資也會水瓜打狗。

看誠哥底牌代價高

有人認為借錢買股票風險很高,絕對是事實,但反過來說,就是因為知道風險,所以在業績公布臨近,迫使我要決定,究竟是一股不放手、看誠哥底牌?還是趁股價有一定升幅沽貨還債?

正如上周本欄建議,「(股息)派多派少實在難料,心血少的朋友,可能未必想持貨等業績公布看誠哥的底牌;進取的投資者,則有可能在開底牌前加注……對是否應該看誠哥底牌,只能以無可奉告作答。」有債在身,自然心血少,唯有沽出三分之二持貨還清債務,三分一實貨看誠哥底牌。我想說的,是我們不一定要把債務視為洪水猛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清楚債務的危險性,它反能令我們頭腦清醒,抗拒「賺到盡」的誘惑。

現價約有15%折讓

和電大跌後,一些見財化水的朋友,問我應不應該沽貨。我認為,很多3元樓上才衝進去博誠哥派特別股息的投機者,應該已給誠哥狠狠教訓一頓輸錢離場,這批人應該走得八八九九,股價再大幅下挫的壓力大減。

另一邊廂,根據業績公布,和電因賣產套現後,每股淨值升至3.29元,周五收市價只有2.81元,有約15%折讓。有趣的是,和電管理層不派特別股息的理由,是要考慮利用手頭龐大現金,尋找投資機會,「為股東增值」,但短線市場明顯不收貨,認為錢在誠哥手,反而摧毀股東價值15%,對手數碼通(0315)和香港電訊(6823)的股價卻比資產淨值有約一倍溢價。看來和電管理層必須拿出令人信服的方案,否則股價持續折讓下,豈非有辱李嘉誠先生「賺錢之神」的威名?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23&issue=2018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