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砍人事成本僅杯水車薪 前景仍不看好 宏達電大裁員 揮刀太慢又太輕

2015-08-24  TWM

經歷連番高層出走與異動,以及無預警財測下修和股價重挫,宏達電的壞消息好似沒有終止的一天。八月十三日再傳出大裁員消息,且人數將上看二千三百人。這一刀砍下,能救得了宏達電嗎?

撰文•何佩珊、林宏達

每到年中,就是台灣科技大廠的「開獎季」,各家員工辛苦多時,滿心期待的就是紅利獎金的發放。然而在八月十三日這天,宏達電員工收到的卻是一封來自董事長王雪紅的信,等到的則是一份上看二千三百人的裁員名單。

消息一出,股價跟著重挫,至八月十八日已跌破五十元。

「這件事早就該做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宏達電前高階主管說得直接。「智慧型手機市場高利潤的時代早就過了,宏達電卻還是一直採取高成本的方式經營。」確實,從各項營運數據來看,不論營收、獲利還是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宏達電這三年來都呈現顯著衰退,經營成本卻還是維持在高水位。

關鍵策略失誤 陷入苦戰以人力成本為例,據了解,宏達電提供的薪資本來就高於台灣科技業水準,而有宏達電內部員工透露,在機海戰術下,開案量一度非常大,但在銷售不佳的情況下,專案一個一個結束,「這些多出來的員工卻不知道何去何從,最後只好都先送到新產品部門。」若從「每員工營收金額」來看,略可一窺宏達電極度沉重的人力成本包袱。今年上半年,宏達電一萬五千名員工,共同創造的營收為七四五億元,平均每人營收約五百萬元,大約只有華碩的六分之一。當然,宏達電與華碩的營運結構有所不同,前者仍有自行生產的人力負擔,華碩則是委外代工,但一位分析師表示:「手機品牌業者的競爭力在於研發和行銷,當你把太多人力資源耗費於生產,自然會成為拖垮競爭力的包袱。」「一五%的裁員幅度肯定還不夠。」業界人士認為,宏達電眼前的困境,不僅人事成本偏高,同時,還面臨智慧型手機市場最慘烈的競爭環境。事實上,就在宏達電宣布裁員的同時,聯想也宣布打銷高達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六億元)的智慧型手機庫存,並同樣採取「瘦身方案」,預計要裁撤非製造部門一○%人力,約三千二百人。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認為,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遭遇的狀況其實和PC有些相似。過往PC時代獲利最豐的,是收取Windows作業系統授權費的微軟,和提供處理器的英特爾;而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取而代之的則是Google和高通。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蘋果,多數手機業者與其說是品牌商,更像是在幫這兩家大廠打工,只能賺取微薄利潤。

其實,身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先進者的宏達電,曾有過擺脫「打工仔」角色的大好機會。回想二○一一年,宏達電股價最高衝上一千三百元,市值跟著突破兆元,但當年宏達電沒有利用這些資本去取得更多專利或先進技術,爭取產業鏈上的關鍵優勢,反倒是去買了繪圖晶片廠商S3和耳機公司Beats。「所以到現在,宏達電還是一家純粹的系統廠。」呂俊寬說。

而產品競爭力的弱化,也可從財報數字一窺端倪。今年上半年,宏達電帳上的存貨金額為二三五億元,雖比去年同期的二五九億元為低;但請注意,今年上半年有高達二二%的存貨是「製成品」,也就是「已經做好但還沒賣掉」的產品,而在去年六月底,製成品占存貨的比率僅有一一%。

裁員僅減少虧損 仍須大改造以上的數字,除了說明宏達電未來恐面臨不小的「存貨跌價損失」壓力之外,更意味宏達電必須提出更具體的「產品競爭力提升策略」,只是裁員,無法改變外界對宏達電「不具未來性」的評價。

「裁員大家都會做,根本稱不上策略。」業界人士話說得直接,而野村證券也在第一時間出具報告指出,就短期而言,營業費用的降低確實有助於減少虧損,但對二線智慧型手機品牌來說,要想在一個成長已趨緩的市場中維持競爭力,仍有相當大的挑戰。

當然,除了裁員一五%,在王雪紅提出的改革計畫裡,的確也指出將會調整、精實組織,更專注在高階智慧型手機、智慧生活和虛擬實境領域。據業內人士透露,宏達電正積極建立利潤中心制,智慧型手機相關仍由全球業務總經理張嘉臨負責,而智慧生活則是交給技術副總經理張智威主導,另外虛擬實境事業部則暫由王雪紅親自領軍。

下半年成長希望 瞄準印度至於短期的成長策略,業內人士指出,宏達電已把下半年的成長希望放在印度市場,今年下半年計畫推出一款高階手機,及兩款五吋以上的中階手機,瞄準印度十月左右的新年商機。

而非智慧型手機產品,野村證券認為,或許一六年可以開始看到比較大的營收貢獻,但對於彌補智慧型手機的虧損,幫助可能有限。看來,宏達電想要從谷底翻身,恐怕還有一段崎嶇長路要走。

圖說:

宏達電壞消息頻傳,在董事長王雪紅(左二)的信心喊話之外,宏達電要想走出谷底,需要更有效的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